标题:佛将它封锁,我们应与它同住 内容: 【阿姜查尊者开示】☞ 不了解戒律,修行无结果喝酒的人有时会说:“我就是戒不掉。 ”为何戒不掉呢? 因为他们还不了解喝酒的弊害。 若你不了解其弊害,就意味也不知戒酒的利益,修行将毫无结果,只是以游戏的态度在修行。 但若你清楚地看见它的利弊,就无须等待别人告诉你它的一切。 想想发现筌中有鱼的渔夫的故事,他晓得里面有东西,能听到它拍动的声音。 他以为那是一尾鱼,便把手伸进筌里,却发现那是另一种动物。 他看不到它,心中便揣测它可能是鳗鱼或是蛇。 若丢掉可能会后悔,因它可能是鳗鱼;若是蛇的话,去捉就可能被咬。 他陷入疑惑中,但欲望如此强烈,因此便伸手去捉,期望它是鳗鱼。 (编注:鳗鱼在泰国某些地区被视为珍馐。)然而,当他取出的那一刻,看见皮上的花纹,立刻就抛开它。 他不必等人呼叫:“那是蛇,快放手! ”看见蛇的那一幕比别人的警告更加管用。 为什么? 因为他看见危险——蛇会咬人! 还需要别人告诉他要放手吗? 同样地,若能修行直到看清楚事物的实相,我们就不会再与有害的事物纠缠不清。 ☞ 只谈不老和不死,培养不出正确的修行观人们通常不如此修行,不反省老、病与死,而只谈不老与不死,因此培养不出正确的修行观。 他们前去闻法,但并未真地聆听。 有时我应邀在重要集会开示,但那经常对我造成干扰,当我看聚集的人群时,我了解他们并未在闻法。 有人满身酒味,有的在抽烟或聊天,看起来丝毫不像是信仰佛法的人。 在这种地方讲话,成效可说微乎其微。 那些放逸者心想:“他到底要讲到什么时候? 这不能做,那不能做……”他们完全心不在焉。 有时他们甚至为了客套而邀请我讲话:“法师,请给我们一段简短的开示。 ”他们不希望我谈太多——那可能会惹恼他们! 我一听到这么说,就知道他们并不想听闻佛法,那会惹恼他们。 若我只说几句话,他们是不会了解的;若你只吃很少的食物,那会饱吗? 有时当我正在讲话,才刚准备进入主题,就会听到一些醉汉在大喊:“好了! 让路! 给法师让路,他现在要走了! ”试图将我赶走! 遇见这种人,提供我很多省思的食粮,让我更加洞悉人性。 就如瓶子已装满水,人却还要求更多,瓶子已无空间再容纳,倒再多水也只会无效地溢出来。 这种人不值得浪费时间与精力去教导,因为他们的心已经满了。 当人提不起精神来接受时,我也提不起精神去给予;若他们的瓶子还有空间装更多的水,则施者与受者都会获得利益。 现在的开示慢慢变成这样,情况仍一直在恶化中。 人们并不追求实相,他们研读只是为了寻找能谋生、养家糊口与照顾自己的知识,是为了生计而研读,并非为了法。 现在的学生比过去拥有更多知识,生活条件也比以往更好,每件事都更方便,但同时也拥有更多的迷妄与苦恼。 为何会如此? 因为他们只追求那种谋生的知识。 甚至比丘们也是如此。 有时我听到他们说:“我不是为了修法而出家,我是为了研究而成为比丘! ”这些话是彻底自断修行之道,那是条死路。 这些比丘只是根据记忆在教导,他们可以教一件事,心却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这种教导是不真实的。 世间的情况就是如此。 若你想单纯地生活,想修法与平静地生活,他们会说你怪异、反社会或阻碍社会进步,甚至会胁迫你。 最后,你可能会开始相信他们,而重新回到世俗的方式,一步步陷入世间,直到求出无门。 有些人说:“我现在出不去,我已陷得太深! ”这就是社会的趋势,它不认同法的价值。 ☞ 了悟法,即了悟自心法的价值无法从书本中找到,那些都只是法的外表,它们并非个人对于法的体悟。 “若你了悟法,就了悟自己的心”,你在那里看见实相,当实相清楚地显露时,愚痴之流即被斩断。 佛陀的教导是种不变的实相,他在两千五百年前就揭露了这实相,它一直都未改变。 这教导不该被增删,佛陀说:“凡是如来所制定者,不应该被舍弃;不是如来所制定者,也不应该被增加。 ”他将教法封锁起来。 为何佛陀要将它们封锁起来呢? 因为这些教法是漏尽者所说,无论这世界如何改变,教法都不会受影响而随之改变。 若某件事是错误的,谈论它就能减少其错误吗? 若某件事是正确的,它会因别人说它错而改变吗? 世代会交替,但这些教导不会改变,因为它是实相。 现在我们要问,是谁创造实相? 实相本身创造实相! 佛陀创造了它吗? 不,他没有。 佛陀只是发现实相——事物的本来面目,然后率先说出,无论佛陀出世与否,实相始终是真实的。 在这层意义下,佛陀只是拥有法,并非真的创造出它,法一直都在这里。 (溯源法语·摘自《关于这颗心》 - 与法同住世间) 发布时间:2020-12-05 17:45:5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4:5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4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