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现在就是最关键的时刻 内容:   往期: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01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02加行的修法——寿命无常  03思维释尊及高僧大德而修无常释尊即指释迦牟尼佛。 佛陀出世以后,三转法轮,度化了无量有情,为所有众生开示了一条光明之路;但是在凡夫的境界中,佛陀也与其他人一样,最终离开人世圆寂了。 我们现在无法亲见佛陀,所能看到的,只有他的传记和三藏典籍。 从显现上看,佛也是无常的。 同样,自从佛法传世以来,印藏汉等历代前辈许许多多的高僧大德也全都圆寂了,无一人仍在人间。 到今天,我们也只知道他们的名号,仅了解他们对众生、对佛法的贡献而已。 所以,高僧大德亦是无常。 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释尊,以及修行那么好的高僧大德,也要显现无常,那我们就更不用说了。 思维世间尊主而修无常‍‍梵天、帝释天、大自在天等世间尊主,寿命可长达数劫,但他们也无法摆脱死亡。 此外,具有五种神通的天人及仙人也难免一死。 人间财势极高的诸转轮王,印度圣地从众敬王沿袭下来的数不清的国王,还有三巴拉王和三十七赞扎王等印度东西方地位显赫、财产丰富的许多国王,现在也都不在了。 在雪域西藏,自吐蕃涅赤赞普以来,已出世了天座七王、地贤六王、中德八王、初赞五王、幸福期十三代、极乐五代等,然而这些都已成为历史。 在内地自夏至清出现了很多王朝,这些国王在位时也都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为众人所仰慕。 但是,现在这些也都成了历史记载,除此之外,没有一样留存于世。 如果思维这些,那我们现在的住房、受用、眷属、权势等虽然自认为比较善妙,但与以前的各大转轮王相比,却如小虫的巢穴一样易于毁损。 所以应当观修,所有世间万法都不是恒常稳固的。 思维各种比喻而修无常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人由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这些变化在书中讲了一些,但还不够。 大家经常看新闻,从中可以找到非常合适的例子。 比如,某人今天还是国家总统,下个月就可能沦为阶下囚……所有这些都说明,一切是无常的。 普通人是出于好奇或其他目的,而去了解这些事;但站在修行的角度看,这些都是真人真事,特别有说服力,对修行人而言,是很好的修行教材,而且这样修出来的结果也非常踏实可靠。 在社会上,我们也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类似的比喻,然后一一思维。 今天他做官,明天会不会还继续做? 今天他是百万富翁,明天或下一个月却有可能自杀,那时他一分钱也带不走,只能两手空空地回到中阴。 总之,最好在现实生活中找出很多类似的公案来思维,由此也可以体会到一切都是无常的。 思维死因无定而修无常任何人都知道自己肯定要死,对此没人会有异议,但同时很多人天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认为虽然我会死,但我还能活很长时间,再过二三十年、四五十年都死不了,虽然这个想法没有任何理由。 你有没有把握明天还活着? 有没有把握下个月还活着? 没有。 然而我们却不愿意这样想,总希望活得久一点,便随此欲望而产生这样的观点——我可能还会活很久,但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想法。 为什么? 因为死因是不一定的。 死亡也要有因缘,令人死亡的因缘无处不在,随时随地都可能遇到。 比如为了健康、长寿服用一些保健药品,若药没有吃对,反而会成为死亡之因。 其他诸如衣服、装饰、食物等都有可能成为死因。 世界上什么不能作为死亡的因缘呢? 没有! 总之,死因很多,随处可见,何时会遇到这样的因缘,谁都说不清楚;而且一旦遇到,在此因缘面前,我们的身体、生命都显得那么无奈和脆弱。 没有一个凡夫的身心能够抵抗死亡的召唤,死亡随时都可能降临,这就是死因无定的意思。 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一定要认真思维。 思维猛厉的希求而修无常猛厉的希求是指平时都不能离开无常的念头。 比如,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在出门时就会想“我这次出去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在进门时就修“我已经回来了,再也不会出门”,他们都有这种感觉。 其中有一位格西名叫喀拉巴,是个修行人,他修行的山洞至今仍在。 在此山洞口有一丛荆棘,每次出去时,他的衣服就会被挂在荆棘上,进山洞时也是这样,进出都很不方便。 一次,他准备把荆棘砍掉,此念一出他转而又想:“我出去以后,到底还回不回得来? ”他没有把握,“如果再也回不来,砍掉荆棘有什么用? 我最好利用这时间好好修行才对,为什么要去做这些无聊的事? ”进山洞时他还是被荆棘挂到,又想把它砍掉,此时另外一个念头出来了:“我进去打坐后,到底还会不会出门? 如果不出门,砍它也是无聊,干脆不管它,多修点儿法才有意义。 ”他就这样在此山洞修了九年,都已经成就了,洞口的荆棘还没有砍掉。 这些高僧大德就是这样对待世间琐事的。 作为在家人,必须要照顾很多人,处理很多世间事务,很难完全效法前辈的行持,即使这样,也要适当地修无常,否则就无法进入正行修法。 比如,每次进出家门都要这样思维——出门时要想“我这次出去了就不会回来”,进门时想“这次进来就不会再出去”,但实际上也许会回来,这并无大碍,仅仅这样想对修行都很有帮助。 若不这样思维,就会觉得“这次出去了肯定会回来”,回来后又想“这次进来了肯定还会出去”,总是这样就没有无常的念头,就会一直认为自己是不会死的,可以永远在这门里进进出出。 但是总有一天,你出去后便不再回来,或者回来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出去,这是一定的。 那些已经看透无常的人,在死前就会做好准备。 米拉日巴也说:“我因为怕死到山洞里去修死亡无常,无常修了很长时间,现在终于不怕死了。 ”他因非常害怕死亡而提早修行,最后就能无惧死亡。 而凡夫现在是一副无畏的样子,不做任何准备,临死时却没有不怕的,但到那时再怕也没有用。 凡夫智慧鲜少,而且难以控制或根本不愿控制异常强烈的贪欲之心,故对轮回的痛苦、下一世的投生之所表现出无所谓的样子。 实际上,大难临头之时,他绝不会无所谓的,但那时已是无计可施、悔之晚矣。 相比之下,那些修行人,无论是高僧大德或是一般行人,都非常在乎生死大事,因而精进修持。 当死亡来临时,对他们来说才是真正的无所谓、真正的自在,死也可,不死也可,此时生死已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这就是凡夫和修行者的差别。 现在,修法已掌握在我们手里。 但有些人会说,我们是在家人,要上班工作,不可能经常修行。 这话说得对,但每天有二十四小时,从中抽几个小时来修行是应该的吧? 也不必二十四小时全花在修行上。 比如,每天早晨修一小时,晚上修一小时,或者早晚各两小时。 二十四小时中的四小时用在修法上,其余的二十小时都可以用到生活上,这样总能做到吧? 如果连这一点都不做也可以,但大难肯定是要临头的,无一例外。 从古至今,世界上多少有钱有势之人都一个一个地走了,无论地位再高、财富再丰,在生老病死这个生命的基本痛苦面前,没有一个人不投降的。 所以,我们应该马上修行。 但是有些人还是不做,如果这样,临命终时只有束手待毙。 佛陀也只能告诉我们真理,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如何在轮回里寻找出路,然而找不找全由自己掌握,不找也行,佛也不可能勉强谁。 可是如果现在不做,何时再有机会,谁都没有把握。 大家一定要认真思考这些问题。 现在就是关键时刻! 有些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有些人只活到三四十岁;无论活多久,此生就是我们在整个轮回过程中的一个黄金时代,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 这个时刻过去以后,何时能再有这样的机会呢? 恐怕千百万劫当中都不可能再有。 明明知道这些,却还是不想修行;道理、修法、解脱的方法全部教给你们了,却都无所谓,那谁来强迫你? 我们可以观察那些旁生,牛、马、鸟、鱼,它们和我们不同在哪里? 当然有很多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但这些不是关键问题,最关键的是人能思维将来,能够在轮回中找到一条完整的出路,这是人类的优点,旁生却没有。 若生而为人,又明白许多道理,却不利用自身的特点,仅仅为了生活而活,那就与畜生没有太大差别。 这些修法不是教条! 若不给思维空间,只凭我告诉你要怎么做,你就怎么做,这叫做教条。 请认真看看这些道理是不是教条,是不是佛要求这样想,所以才要这样想,而不是自己去思维。 如果不是,这就不是教条,而是事实。 事实摆在面前,让大家自己动脑筋分析。 不论掌握的道理有多深,即使整个城市或全世界的人,都无法推翻这些理论。 因为它不是教条,也不是宗教里的某些说法,而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若真相明白了,我们应不应该去修? 如果觉得应该,那修法就是这样。 若觉得好是好,但可以慢慢去做,那么请问,我们还有没有时间? 如果有,可以慢慢做,但无常告诉我们,没有这样的时间,要做就要马上去做。 书里也讲了,每天起床、晚上睡觉、走路、吃饭的时候,都要观察无常。 以前的那些高僧大德吃完饭后就把碗倒扣在地上,这是什么意思? 这就意味着——我这顿饭吃了以后,下一顿饭就不一定还能吃到,所以这样放碗。 这说明他们时时刻刻都在修无常,把无常的修法用到日常生活里,所以人家修得那么好。 因为动力很强,即使没人督促,他们都会去修。 若没有这样的动力,希望你修、求你修,你也不会修的。 待  续正文 | 选自《慧灯之光》  图片来自网络 加行的修法系列 人身难得01人身难得02人身难得03轮回过患01轮回过患02轮回过患03轮回过患04轮回过患05轮回过患06入座与出座01入座与出座02入座与出座03入座与出座04皈依01皈依02皈依03皈依04皈依05皈依06扫码关注 发布时间:2020-11-26 05:0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0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3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