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密严刹土在色界吗? 内容: 色界天人在具有的功德、相貌、受用与住所等方面都远超欲界。 我们觉得自己这个世界科技、经济等各方面高速发展,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其实跟色界相比,不啻天渊、望尘莫及。 色界众生远离了欲界的贪着,尤其是男女之间没有淫欲,也不需要靠饮食维生。 喜欢淫欲之人长相丑陋,但色界众生因为没有淫欲,所以他们的相貌非常庄严。 又因为不靠饮食维持生命,所以他们的身体发光、透明,可以在空中自在飞翔,无需交通工具,即使我们最高科技的航天飞船到了色界也毫无用武之地。 他们虽然断除了对欲界的贪着,但是对自己色界的外器世界、内情众生特别贪着,所以还属于三界,尚未超脱轮回。 转生色界需要修出四禅的境界、禅定。 禅定有高低的区别。 因修持初禅第一静虑下、中、上品禅定的不同,而分别转生到梵众天等三处禅天。 修持二禅第二静虑也是这样,转生处也分下中上三等。 修持三禅第三静虑分别转生到少净天、无量净天与遍净天三处。 四禅第四静虑有有漏的,也有无漏的。 有漏属于世间的禅,无漏属于出世间的禅。 按小乘的说法,色究竟天是色界中最高的,但大乘认为色究竟天之上还有一个地方,那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密严刹土。 菩萨在十地之末,以金刚喻定断除最细微的习气障,投生到密严刹土成佛。 这样讲只是便于众生理解、相信。 譬如我们说在十万亿国土之外有一个世界,比我们的世界稍高一点,那里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称为极乐世界——这都是不了义的说法。 而说色界的顶层是色究竟天,色究竟天之上还有一个世界叫密严刹土,菩萨在那里成佛……这同样是一种不了义的说法。 但《俱舍论》里讲述的都是属于世间、言思范畴的境界,所以可以这样讲。 其实,最究竟、最了义的说法,密严刹土就是自性,彻底回归了自性就是在密严刹土成佛。 按大乘的观点,佛祖释迦牟尼佛在印度金刚座菩提树下成佛,是为了转法轮而示现成佛,不是真正成佛。 但是按小乘的观点,认为是真正成佛。 他们认为佛陀没有到菩提树下打坐之前是个凡夫,后来到那里打坐,在一个坐垫上(没有离开坐垫)顿时获得了五道——资粮道、加行道、见道、修道和无学道的成就。 但大乘不是这样承许的。 ——摘自《俱舍论》讲记19 发布时间:2020-11-10 12:15: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1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2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