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人生病怎么办?是念佛还是看医生? 内容: 本文来源:印光法师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疾病是人生八苦之一,念佛人同样会遇到生病的问题。 让我们来学习印光大师的相关开示,学会如何正确地对待疾病。 一把握净土法门宗旨大师说:“有净土者,即真实发菩提心,生信发愿,持佛名号,求生西方也。 ”(《印光法师文钞》净土决疑论)作为念佛人,首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目标是信愿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信愿行为净土法门宗要,念佛人心之所思,行之所为符合这个宗旨才是真念佛人。 念佛人在一切境缘面前,都要保持求生净土的信愿。 二不同的病因有不同的治法大师在《学医发隐》中开示:“佛为大医王,普治众生身心生死等病。 然生死大病,由心而起,故先以治心病为前导。 果能依法修持,则身病即可随之而愈。 身病有三,一宿业,二内伤,三外感。 “此三种病,唯宿业难治。 倘能竭诚尽敬,发自利利他之大菩提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圣号,超度宿世所害之冤家对头,彼若离苦得乐,病者即可业消病愈。 不但不复为祟,反感超度之恩,而阴为护佑。 凡婴此病,及医此病者,均不可不知此义。 “二内伤,或用心过度,或于酒、色、财、气,各有嗜好。 若能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兼用药治,必易痊愈。 倘不注意于根本,唯仗医药,亦难见效。 纵效,亦不能永不复发。 “三外感,但能依前内伤所说之法而行,纵有外受风寒暑湿之患,亦极易治。 若不注意于惩忿窒欲,闲邪存诚,即外感亦不易治。 以根本受伤,徒治枝末,殊难得益。 ”第一种病是说宿世恶业所引起的身体疾病,这种病是一般医药治不了的,要靠念佛忏悔,解怨释结,才能治疗好。 第二、第三说内伤和外感引起的疾病,这两种病是中西医所了解并有办法不同程度治疗的,大师强调这些病也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有密切关系,同样需要念佛修行才能从根本上痊愈。 三不同的病情要区别对待世间医药有局限性,一个方面是宿业病非医药所能治,第二个方面是医药只能医病(外感,内伤)而不能医命(寿命到了必死)。 因此,大师开示:“凡人有病,可以药治者,亦不必决不用药。 不可以药治者,虽仙丹亦无用处,况世间药乎? 无论能治不能治之病,皆宜服阿伽陀药。 此药绝不误人,服则或身或心,必即见效。 ”(《印光法师文钞》复黄涵之居士书一)又说:“病有能医者,有医不能医者。 能医者,外感内伤之病也。 若怨业病,神仙亦不能医。 念佛,便能令宿世冤家,仗佛慈力,超生善道,故怨解释而病即痊愈矣。 外感内伤,念佛亦最有益,非独怨业病有益也。 ”(《印光法师文钞》复冯不疚居士书)也就是说,可以药治的病不要拒绝用药。 不可以药治的不治之症,用药也无济于事。 “医药为治病之本,而大医王之法药,又为治业之本。 病由业生者多。 由外感内伤而得者,药能治之。 由业而生者,药不能治,唯法药能治之。 能兼世药法药以治诸疾,则若自若他,俱获实益矣。 ”(《印光法师文钞》复志梵居士书二)四病人心态影响康复效果和能否往生“病人一心念佛待死,寿若未尽,则当速愈。 寿若已尽,则决定往生。 倘于病时,急于求好,绝无求往生之念。 即或寿未尽,以急于求好,不肯一心念佛。 纵念佛,以求好之妄念过重,反致与佛不相应矣。 决难速愈。 若寿已尽,以求病愈之心切,决无往生之事。 则成求堕三途六道,永不出离耳。 ”(《印光法师文钞》复温光熹居士书四》) 五求佛加持可增加药效,念佛消业可帮助迅速痊愈大师开示:“药方亦可开,随人可做。 方中有麝有全蝎,此二亦可不用。 若念佛人以大悲咒观音圣号加持,当更有效。 ”(《印光法师文钞》复林赞华居士书九)大师又开示:“学佛之人作医师,凡遇重病,均当以消除宿业为主。 令彼吃素念佛及念观音。 该好则决定速好,寿尽则决定善终。 不至求生不得,求死不得也。 余详一函遍复。 ”(《印光法师文钞》复傅慧江居士书) 六结 论 念佛人对待疾病要把握以下三点:第一、不要走极端,不要世间医药可治疗的外感、内伤等病也拒绝治疗。 因此,大师在世期间,流通多种治病良方,如戒烟方,治疟疾方,治气痛方等等。 第二、得不治之症等大病和临终时,要帮助病人坚定信愿,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反对此时仍妄想病好而忘掉求生净土的信愿。 第三、提倡普通疾病也应念佛消业。 这样可以增加疗效、迅速痊愈。 推荐阅读 腹部常按,万病消散 佛医之道系列讲座一 | 贪嗔痴与清静心 忏悔,竟有如此大的力量! 吃五谷补五脏的方法,关系到你每天的饮食健康! 大部分的精神病患皆有严重的便秘! 便秘还影响心情,精神! 人在打坐入静时,人脑和地球发生同频共振 损耗你的正是自己的担心与不安 发布时间:2020-11-06 18:0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1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1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