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76岁父亲刺死44岁啃老儿子:既然生了我,就养我到死吧! 内容: 点击"天祥宝光园"关注我们天祥宝光园公众号:txpt123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传递健康知识,佛医养生(公开许多不为人知的偏方、土方)两性、亲子、人际关系、冥想、内观、觉悟、职场、风水、改运、运势。 关注人数突破数十万的大型公众平台 ! 作者 | 许小猫来源 |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你能给孩子最好的东西,是让他获得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的本领,而不是包养TA的全部人生。 ——睿妈 “你凭什么砸我的车子,我不想活了! ”“我要砍死你! ”图片来源于网络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却不曾想,南京某小区竟发生了亲生父子大打出手、互殴对方的一幕。 情急之下,儿子的母亲拨通了110,向警察求助。 父亲王先生说:儿子留学花了家里几百万,回国后一直不找工作,10多年来都在家里啃老。 无奈之下,王先生卖掉自己给儿子买的车以示惩戒,希望给他一点教训。 谁成想,儿子非但不领情,反而怒气冲冲地把父亲的车给砸了! 王先生气不过,直接跑到儿子家砸东西。 而儿子则扬言,要砸掉父母家,砍死父亲。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不得不说,看到新闻中父子剑拔弩张,母亲无奈无助的模样,我的内心着实不是滋味。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啃老变得如此理直气壮了?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教育竟然偏离轨道如此之远,以至于出现“亲人变仇人,欲杀之而后快”的悲剧局面? 前段时间,日本76岁前农林水产省高官熊泽英昭,将44岁亲生儿子熊泽英一郎杀死的新闻,震惊四野。 父亲背后的杀人动机,令人感慨。 据报道,44岁的熊泽英一郎,从不工作,是典型的“啃老族”。 他宅在家里打游戏,每月支付的信用卡金额约合20000元人民币,比很多拼命上班的人月薪还多。 并且,存在严重暴力倾向的他,多次在社交网站上炫耀自己中学时期殴打母亲的快感,并扬言要杀死母亲。 父母劝其出门工作,熊则英一郎质问父母:“既然自作主张把我生下来,那就到死前最后一秒为止都替我负责吧。 ”一个44岁的成年人,四肢健全,头脑清醒,却心安理得地让年迈的父母承担自己的生活。 像吸血鬼榨干父母的最后一滴血,实在是令人气愤至极。 当家附近的学校因举办活动过于吵闹,这位巨婴竟说出了要杀掉学生的荒唐言论;76岁的父亲终于忍无可忍,挥起手中的刀具,手刃亲生儿子。 在日本,因为啃老问题而引起的杀人案并不在少数。 我们无法揣度老父亲当时的心情,只是深深觉得,熊则英一郎这种理直气壮啃老的态度,折射了社会的悲哀。 据调查显示:中国有65%的家庭都存在着啃老问题,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养,啃老比例最高的年龄段在28到38岁。 哪怕是月入过万的中青年,依旧有四成表示当过“啃老族”。 而且,有些人的啃老理由更是千奇百怪。 有多怪? 百度上有一个贴吧叫“啃老吧”,里面的各种言论,真的令我惊掉下巴。 “在家啃老是大善,压抑了内心的恶! ”“啃老即正义,是大势所趋,不啃老,难道出去惹麻烦? ”“有人说啃老对不起父母,难道你在外面受到资本家的剥削,你父母就开心吗? 家里没钱的话,啃老最多让父母痛一点,不至于会死那种。 有必要上纲上线吗? ”原来,在很多人眼里,啃老非但不是一种羞耻,反而饱含正义感。 因为秉持着“我啃我有理”的心态,这帮“啃老族”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至于父母的心酸劳累,统统不值一提。 也许有人会反驳:“王健林给了王思聪几个亿去折腾,那你怎么不说他啃老? ”这是对啃老这个词有多大的误解? !在我看来,啃老指的是在家庭条件不富裕、甚至穷苦的情况下;自己明明具有社会生存能力,却不自立,长期花费父母的血汗钱,而且还觉得心安理得。 他们像蛀虫一样,一面榨干父母的生活,一面蹉跎自己的人生。 时间越长,就给自己编织一张越厚的网;而网的背后,是活力的消逝和成长的阻滞。 为什么会出现巨婴啃老的现象? 萨提亚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孩子没有错,如果错了,一定是父母的错。 ”无论是儿子怒砸父亲的车,还是子女不工作反而辱骂父母,背后的原因都在于,父母盲目的给予,铸就了毫无底线的巨婴。 这话乍一看会觉得片面,但你不得不承认,“啃老”的根源,的确大多数都在父母身上。 还记得上海82岁状告儿子的丁阿婆吗? 患有严重的尿毒症的她,长期服药,生活难以维计。 除去医药费,每个月也只有1000多块钱的生活费。 可即便这样,她48岁的儿子大卫,依然每天把自己封闭在几十平的房间里,睡觉、打游戏,甚至个人生活也要82岁的母亲照料。 他是没能力出去工作吗? 不是! 毕业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他,是一名工程学硕士。 如果求职,不说工资有多高,最起码可以养活自己和母亲。 当丁阿婆选择到法院上诉,希望以此逼迫儿子工作,可儿子还是死不悔改。 她只能痛心疾首:“是我教育的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讽刺的是,面对母亲的哭诉,儿子大卫反而埋怨,是母亲事无巨细的照顾毁了他。 生活中,多少父母存着这样的“疼爱”,却把孩子推向了巨婴的深渊:●  孩子还小,不着急出去工作,以后有的是工作的时间;●  孩子吃得不好,睡得不好,不在我身边,我怎么放心;●  孩子怎么能洗衣服、做饭,只要有妈妈在,这样的事情决不允许发生! 孩子之所以“啃老”,追根溯源,是父母剥夺了孩子每一次成长的机会。 剪断羽翼的孩子,注定飞不出家庭的牢笼,一生都沾着父母的血汗而活。 恰如心理学家李玫瑾所说:“孩子3岁你不满足他的要求,他最多就是满地打滚;可当他15岁时,他可能会自残、自杀和你争吵;但当他20岁时,可能会怨恨你,甚至攻击你。 ”孩子啃老,根植于父母,也必将反噬于父母。 看过这样一句话:中国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全部,却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深以为然。 为什么中国式父母总是擅长样样包办? 我想那是因为,父母吃过的苦,就不想让孩子再尝;父母受过的累,便不希望孩子受累。 但其实,一个人没有尝过苦,便不知甜的可贵;一个人没有受过累,便无法了解累背后的辛酸。 父母之于孩子,应该如灯盏,而非拐杖。 灯盏照耀前进的路,给孩子以方向;拐杖看似给孩子提供了依靠,但如不及时退场,就会耽误了孩子独立行走。 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让孩子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 1、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控制孩子。 生活中,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要求孩子处处听自己的父母太多了。 他们事无巨细地替孩子打点一切,但他们也在潜移默化告诉孩子:“没有我,你是不行的。 ”当孩子习惯了父母安排和操纵一切,又怎会有自己的认知和判断? 所以,为人父母必须明白,孩子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控制孩子。 如此,孩子才会找准自己的位置,不依附父母。 2、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越早越好。 心理学上说,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小时候的问题。 所以,想要孩子形成独立的人格,就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想要孩子独立,就得让他自己去解决问题、承担责任、独自面对生活的真相。 只有父母“狠心”一点,推孩子出去锻炼和经历风雨,给孩子独立生活的机会,他们才能明白独立的真谛,日后不畏风雨,在人生路上逆风翻盘。 3、父母以身作则,引导孩子承担自己的人生。 董卿说过:“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先要成为那样的人。 ”想让孩子不做啃老巨婴,父母首先要放下巨婴父母的身份。 不将自己的生活紧紧和孩子捆绑,而是勇敢把自己从孩子的生活中“切断”出去,过自己的生活。 当父母先过好自己的生活,再来影响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导。 英国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 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让孩子走自己的路,是每位父母必修的功课。 而这,也是为人父母,最需要拿高分的一门课。 作者简介:许小猫,妈妈网原创作者。 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 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在每一个没有抄经和吃素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 ▼ 发布时间:2019-07-31 21:11:1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8:1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