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诸法的本性是空性 内容: 以前有一位上师燃指供佛,他的上师就问他:你有没有修成止观禅定,如果没有禅定境界,就会出问题——在燃指的中途,会因无法忍受痛苦而后悔。 他回答说:我的止观比较稳定,应该没有问题。 这就说明,在进入禅定境界的时候,即使燃指供佛,也不会感觉到痛苦,但在没有到达这样的境界之时,燃指供佛就要承受难以想象的痛苦了。 《赞法界颂》中云:“耳识闻于声,离妄及分别,法界性亦然,分别妄非有。 ”  菩萨在进入光明境界的时候,不仅没有执着,而且连现象也不存在。 从根本慧定当中出来以后,虽然耳识能听到声音,但证悟者在听到声音的时候,无需观察,就能当下体会到声音是空性、如幻如梦、显而无实有,也不会对声音有执着,所以不会造新的业。 法界本来就是光明清净的,远离一切分别妄念。 不仅是眼、耳,接下来的鼻、舌、身、意都是这样。 密宗,尤其是大圆满里面称其为六根自解脱。 自解脱的意思是说,虽然眼睛看到了,产生了一个眼识,但是眼识自己就解脱了,就像冰融化成水一样,立即变成了空性的感受。 从中观的角度来说,中观自续派所讲的内容,都是菩萨出定以后的状态。 境界比较高的修行人在听到一个声音的时候,只要一专注于声音,声音当下消失,立即可以进入空性状态当中,尽管周围的人可以听到这个声音,但在他的境界中,就没有声音了。 但初步的证悟者一般达不到这种境界,最多是虽然感觉到有声响,但对声音没有执着。 这不是字面上或理论上的了解,而是深深的体会。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阿底峡尊者曾说过:“如果产生痛苦等一百个念头,进行一百次寻找(观察),会发现一百次不可得(空性)。 不可得即法界。 阿哇杜德上师说:念头本体即法界,越多越好,念头是好的提醒,无利无害不可得,皆是本性的现象”。 产生念头的时候,要看它的本性,让它自解脱,这就是法身光明。 再生起其它念头的时候,再去看新念头的本性。 在看到念头本性的时候,它就会融入法界。 念头越多越好,可以提醒修者现见法界。 念头本身无利无害,有一百个念头,就能瞥见一百个佛的法身光明。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证悟者来说,念头越多越好,因为在每个念头生起的瞬间,就能感觉到空性。 念头越多,也意味着空性感觉越多,这样不是更好吗? 当然,对没有证悟的人而言,不能说念头越多越好。 所以,以普通人的看法去衡量修行人的境界,是容易发生偏差的。 现在我们在看到任何东西的时候,如果有嗔恨心和贪心,肯定是在造业,即使没有明显的贪心与嗔恨心,但因为我们心里始终都有痴心、无明的存在,所以这些眼识也会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播下种子,也会留下三毒的痕迹。 如果达到六根自解脱的境界,则无论做任何事都是修行。 不是眼识证悟空性,而是眼识背后的意识证悟空性,这称为眼识自解脱。 眼、耳、鼻、舌、身,本来没有分析的分别念,所有的分别念都是第六意识自己创造的,当第六意识证悟空性以后,眼、耳、鼻、舌、身就不会再造业了。 但对没有证悟的修行人来说,周边的声音不但会生起贪嗔痴,甚至在打坐的时候,也会对禅定产生很大影响。 佛经里面也说,禅定最大的违缘,就是声音。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鼻能嗅诸香,妄执性非有,色相二俱亡,真空亦如是。 ”鼻识的道理也是一样。 当鼻子闻到气味的时候,菩萨立即能感觉到空性。 在菩萨证悟空性的智慧当中,色相二者都不存在,对色法和相的虚妄执着都无影无踪,这种状态是符合法界的,也是菩萨出定以后的状态。 真空法界就是这样,没有任何色法与相,没有任何物质与戏论,这是菩萨的根本慧定。 此偈颂的前两句,应该是菩萨出定后的境界;后两句,则是描述菩萨的根本慧定。 前面讲过,“色”可以归纳为颜色和形状。 “相”的范围比较广,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当中所出现的所有好与不好等对境。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舌根自性空,味界恒远离,识空体亦然,法界理如是。 ”舌根尝味道的感觉,其实就是舌识的感觉。 在舌根的背后,存在着舌识,它能感觉到味道的酸甜苦辣。 如果没有舌识,舌根与食物相触不会有任何感觉。 对证悟的人来说,这也是空性的。 虽然证悟者出定以后也有感觉,但他们都能认知其如幻如梦的本质。 法界的真理也是这样,在根本慧定当中,所有的感觉都不存在。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身根自性净,冷煖触非有,法界理亦然,触处常远离。 ”菩萨出定以后,虽然有感受,但他已经体证到身根自性本来清净,所有寒热冷暖的感受,都是显而无实有的现象。 菩萨入于根本慧定时,已经真正接触或进入到法界的状态,法界也是像身根一样,远离了冷、暖、苦、乐等所有触的感受。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意缘法称最,自性恒远离,诸法性本空,圆通理如是。 ”最关键的就是这个偈颂。 意缘,是指产生第六意识的因缘、所缘境,也叫做法。 法的范围最广,包括第六意识所能想出来的所有东西。 意识的所缘境远离了自性,诸法的本性是空性,心的本性既是光明又是空性,既是般若又是如来藏,显空双运或明空双运,所以他是圆通。 证悟的菩萨从根本慧定中出来的时候,虽然也有各种各样的念头,但这些念头都是远离自性的,也即空性。 图 网络 往期回顾心的本性法界真空是光明无碍且远离一切生灭的妄念推翻以后,心的本性自己显露出来宇宙之终极——心的光明证悟者的见解才是真实的怎么能真正接触到如来藏的本性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时间:2020-10-30 22:06:3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2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31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