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华探微连载68般若出生五波罗蜜 内容: 释觉舟法师 读诵般若出生五波罗蜜这里又提到了六波罗蜜。 刚才我们讲了般若波罗蜜在六波罗蜜中的重要性,那么,会不会有人只行般若波罗蜜,完全不行其他五波罗蜜呢? 绝对不会。 因为他在行般若波罗蜜时,就住在了「度一切法相到彼岸」的境界中,这样一来,对于五波罗蜜,他也一定会随顺而行。 甚至可以说,般若波罗蜜本身就可以出生五波罗蜜。 第一,「布施波罗蜜」,哪一种人不行布施? 当然是悭贪的人。 那么,当你修习般若波罗蜜时,就不会执取自己的五阴相为「我」。 这样一来,人家遇到困难时,你就会随缘、随力去布施,而且在布施的时候,你也不会着在布施的相上,这就成就了布施波罗蜜。 第二,「持戒波罗蜜」,你之所以会犯戒,还是因为执取自己的五阴,从而产生贪瞋等各种不善法,造作恶不善行。 如果你能不取相,自然会随顺世间和出世间的种种善法,也不会执着在戒律的相上,这就是持戒波罗蜜。 第三,「忍辱波罗蜜」,你被人骂了,如果你要骂回去、打回去,甚至处心积虑地酝酿一个复仇计划,那说明你仍然执着在人、我分别的境界相上。 如果你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忍辱就根本不成问题。 在忍辱时,也不会觉得有一个自己在忍辱,这就成就了忍辱波罗蜜。 第四,「精进波罗蜜」,你如果能一直安住在般若慧、修真如三昧,这是真正的精进。 第五,「禅定波罗蜜」,同上一条,能安住于般若波罗蜜,本身就是修真如三昧,这是能发起定境的。 在这个定境里,你不会执着于定境的所缘,也不会着在自己在修定的相上,这就成就了禅定波罗蜜。 所以,如果你能修持般若波罗蜜,自然就会具足六波罗蜜,乃至能够具足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善法。 第三种情况,是从「若人读诵受持是经,为他人说」到「坐道树下」。 刚才说随喜、受持《法华经》的人不用特意去修供养,这里佛又告诉我们:如果他能不着在相上,随缘、随力去立塔建坊、供养众僧,不仅如此,还赞叹菩萨道的种种功德,经常随缘为人解说《法华经》,清净持戒,亲近柔善,忍辱不瞋,志愿不退,常习禅定,精进修学甚深诸法,解答疑难,智慧无碍,那么,佛说他已经离佛不远了。 也就是说,虽然佛说受持《法华经》的功德很大,相当于立塔建坊、供养众僧,不用再特意去做,但是,如果你真的以为这样就够了,看到人家供养僧宝,心里想:「反正我已经信受了《法华经》,功德很大,不用再供养了。」那你还是着在了相上。 而且,成佛所需的功德和福德是巨大的,仅仅靠你这种不究竟的信解,是肯定达成不了的。 所以,当一个菩萨能深心信解这部经的经义,他一定会随顺成就世间、出世间的一切善法,慢慢累积功德和福德,渐渐趋近于佛地。 「阿逸多! 是善男子、善女人,若坐、若立、若行处,此中便应起塔,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如佛之塔。」如果你是个老参,应该会知道这段经文本身就是一个公案。 虽然佛这样说了,但是我们要不要真的把这个人待过的地方全都买下来建塔? 当然不用,因为前面已经讲了「不须为我复起塔寺」,你只要「悟入佛慧」就可以了。 这段经文是可以拿来参究的,这里不多作解释,免得糟蹋一个大好公案。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我灭度后,能奉持此经,斯人福无量,如上之所说, 是则为具足,一切诸供养。 以舍利起塔,七宝而庄严, 表刹甚高广,渐小至梵天,宝铃千万亿,风动出妙音。 又于无量劫,而供养此塔,华香诸璎珞,天衣众伎乐, 燃香油酥灯,周匝常照明。 恶世法末时,能持是经者, 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 若能持此经,则如佛现在, 以牛头栴檀,起僧坊供养。 堂有三十二,高八多罗树, 上馔妙衣服,床卧皆具足,百千众住处,园林诸浴池, 经行及禅窟,种种皆严好。 若有信解心,受持读诵书, 若复教人书,及供养经卷,散华香末香,以须曼瞻卜、 阿提目多伽,熏油常燃之。 如是供养者,得无量功德, 如虚空无边,其福亦如是。 况复持此经,兼布施持戒, 忍辱乐禅定,不瞋不恶口,恭敬于塔庙,谦下诸比丘, 远离自高心,常思惟智慧,有问难不瞋,随顺为解说, 若能行是行,功德不可量。 若见此法师,成就如是德, 应以天华散,天衣覆其身,头面接足礼,生心如佛想。 又应作是念:『 不久诣道树,得无漏无为,广利诸人天。』 其所住止处,经行若坐卧,乃至说一偈,是中应起塔, 庄严令妙好,种种以供养。 佛子住此地,则是佛受用, 常在于其中,经行及坐卧。」 这个重颂和经文的内容差不多,我们就不解释了。 结缘《法华探微》纸本书,请联系正传法师,微信ID:ZCFS2014 赞助实证佛教研究中心 赞赏念诵者 释觉舟法师 发布时间:2020-10-16 17:09:2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2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