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衣中宝珠(072)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内容: 62;62(65)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所以者何? 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 想……。 行……。 〔此是〕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云何色集? 受、想、行、识集? 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观察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 如是纯大苦聚从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 受、想、行、识灭? 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观察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灭,着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比丘禅思住,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从这部经开始,一直到109 经都有「方便禅思」四个字。 真观在《实证佛教导论》一书,曾以此证明「禅」这个字是指找到事物的外延。 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找到有为法的外延只是「方便禅思」,触证无为法才是「真实禅」。 禅宗的「禅」是真实禅,但很多学者误以为是禅定的「禅」。 63~73;63~73( )如观察,如是分别,种种分别,知,广知,种种知,亲近, 亲近修习,〔多修习,〕 [1]入,触,证,〔十〕[2]二经亦如是广说。 因为文字大同小异,这里有十一经被省略了,但只要用关键词替换「观察」二字,就可以还原世尊的原话,举例来说,63 经用「分别」替换「观察」,就可以把经文还原成这样: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所以者何? 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分别。 云何如实分别? 此是色,此是色集,此是色灭;此是受……。 想……。 行……。 〔此是〕识,此是识集,此是识灭。 云何色集? 受、想、行、识集? 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分别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分别故,于受乐着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 如是纯大苦聚从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 受、想、行、识灭? 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分别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分别故,于受乐着灭,着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比丘禅思住,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分别。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其它的小经,读者应该可以自行还原出来。 文字大同小异,世尊却不厌其烦,逐一宣讲,让大家反复熏习,铭记于心。 显然,这是很重要的法义。 74;74(66)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所以者何? 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 如实观察此色,此色集,此色灭。 此受……。 想……。 行……。 〔此〕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 云何受、想、行、识集? 比丘! 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观察色集,色味,色患,色离故,乐彼色,赞叹、爱着,于未来世色复生;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 彼色生,受、想、行、识生已,不解脱于色,不解脱于受、想、行、识,我说彼不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 受、想、行、识灭? 多闻圣弟子,如实观察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于色,不赞叹色,不乐着色,亦不生未来色;受、想、行、识,亦如是广说。 色不生,受、想、行、识不生故,于色得解脱,于受想行识得解脱,我说彼解脱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纯大苦聚,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 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精勤方便,如实观察。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75~85;75~85( )如观察,如是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应广说。 86;86(67)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所以者何? 比丘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已,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 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 此受……。 想……。 行……。 〔此〕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 受、想、行、识集? 愚痴无闻凡夫,不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不如实知故,乐着彼色,赞叹于色;乐着于色,赞叹色故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 受、想、行、识灭? 多闻圣弟子,如实知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故,不乐着色,不赞叹色;不乐着、赞叹色故,爱乐灭,爱乐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多闻圣弟子,如实知受……。 想……。 行……。 〔如实知〕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如实知彼故,不乐着彼识,不赞叹于识,不乐着、赞叹识故,乐爱灭,乐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灭。 比丘! 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比丘! 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87~97;87~97(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98;98(68)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 云何如实观察? 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 此受……。 想……。 行……。 〔此〕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 受、想、行、识集? 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 如是缘耳……。 鼻……。 舌……。 身……。 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 受、想、行、识灭? 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 如是耳……。 鼻……。 舌……。 身……。 缘意及法意识生,三事和合生触;触灭则受灭,受灭乃至纯大苦聚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是故比丘! 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 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99~109;99~109( )如观察,乃至作证,十二经亦如是广说。 经本母受与生及乐,亦说六入处,一一十二种,禅定三昧经。 受、生、乐、六入处分别有十二经,都是禅定三昧经。 「受」十二经是指62– 73 经。 「生」十二经是指74– 85 经。 「乐」十二经是指86– 97 经。 「六入处」十二经是指98– 109 经。 [1]印顺注:「观察」至「证」,凡十二经,今本仅有十一。 《瑜伽师地论》卷八六(大正三〇.七八三中),约闻、思、修慧,解释「亲近、修习、多修习」。 疑今「亲近,亲近修习」,即「亲近、修习、多修习」之讹脱。 [2]经脱「十」字,今补。 上篇: 发布时间:2020-10-14 17:08:3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2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9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