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念佛身体发麻、看见佛坐莲花……说明你需要这部经 内容: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金刚经》——【妙祥法师开示】一居士:师父,在念佛的时候,能感觉到这手上有一股凉气,这是怎么回事? 感觉身上有一种凉气,甚至感觉头部有一股凉气,这不是有什么凉气,是你心地清净的一种表现。 就是过去你可能对你这个胳膊呀,或哪个地方有所执着。 比如说爱护啊,或是干吗,有所执着,等到念佛念得清净的时候,心里清净,它自然这边就感觉到一股凉气。 实际上不是凉气,就像气功里说的什么任脉呀、督脉通了,所谓的通,是心里清净就叫通。 他们认为是有一股气在通,实际上他说错了,这其实是清净心的一种表现。 比如说道教的一种——还有一些灌顶啊,说从头顶上灌顶,灌凉气进去了,实际上不是凉气,是心里清净,那是清净的一种现象。 他认为是有气进去了,这是错误的理解。 在我们凡夫的一种感觉,就像一股气流进去了。 它不会有气流进去的。 也就是说,这种现象叫什么呢? 叫空,一种空的现象。 一居士:师父好,弟子在佛前念佛时,有时佛像上方有“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的字出现,是好事吗? 这个问题啊,既是好事,又得注意。 因为我们不念佛,它不会出现“阿弥陀佛”的字样。 在智慧里大约有五种智慧,有的具体分了三种智慧。 从这里讲,就有文字般若、境界般若和实相般若。 文字般若就显现了文字,同样它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还有一个是出现的境界,但终非真的,它只是修行的一种过程,一种表现。 只有实相般若才是我们自己的家,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出现字,就追求或生欢喜心。 我们稍稍一生欢喜心,它就变成魔事;如果你不生欢喜心,就成为你的功德。 就像一把菜刀,你切菜,就可以帮助你去做饭吃饭;如果你拿这把菜刀去砍自己,就会把自己砍伤的。 所以说境界出现,应该两面去对待。 你说它都好,不对;说它都坏,否定也不对。 应该正确地理解,才能正确地把握,得到它的中道义。 这样是正确的,不能偏离。 一居士:我母亲在念佛时,看见佛坐莲花台在空中,几乎天天如此,这种现象表示什么意思? 如果是天天都看到莲花台在空中,这个现象,应该多念一下《金刚经》和《心经》。 不要老观想,老观想以后,它不是真实的。 虽然是有一定定力,但是怕产生幻境。 真实的境界不是我们天天观就现前的。 因为它是自然的,不打妄想就现前,并不是说我们观就能观出来,观出来的东西往往都是虚假的。 所以说什么叫观呢? 也就是不观是观。 如果天天如此,应该让她多念念《心经》,要离相,这样的话对她更有益处。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想求也求不到,不要怕。 说:“一旦我不这么做了,这个莲花也没有了,那希望也没有了。 ”那希望心是什么? 希望心不还是妄想吗? 一居士:念佛的时候,胳膊、身体全都不自然,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怎么不自然? 是觉着麻木啊? 还是沉啊? 一居士:也有麻木,也有沉。 你说念佛的时候身体特别难受,有时候考虑考虑是不是生理的原因造成的。 再一个,如果念佛时间长了,手摆动比较小,它也会发生、产生沉的感觉。 但是像你说的周身都非常疼痛,是不是有什么意念力所引起来的? 念佛不会产生这种周身的疼痛,就像太阳(不会带来黑暗)似的,它不会给你带来痛苦。 念佛是心里清净了,生理同样也跟着清净,所以你这是不是错误的认识和错误的引导所造成的? 一居士:那师父你说错误,假如说要是错误造成的,错在什么地方? 意念力。 一居士:什么是意念力? 什么是意念力呀? 比如说认为有鬼神附体啦,有众生在我身上啦。 造成这些现象,这都是一种错误的引导。 另外想,有什么物体在我身上起作用啦,或者平时练过气功,“哎呀,我一走这块儿特别难受”了,老在想,都会产生一些生理的条件反射。 就是心理影响生理活动。 一居士:那应该怎么去克服呢? 或者说怎么能改变呢? 就是多诵《金刚经》和《心经》,完了不要在乎这些事情,也多想身体是空相,慢慢就克服了。 一居士:我这么多年,一直就是念《心经》。 念《心经》啊,关键得理解它的意思,真正理解它的意思。 不是光念就解决问题了,因为我们对它的空相不了解。 比如说,对我们凡夫来说很多都做不到,但对身体的执着,我们最起码从理上你得把它看破,事做不到,但理上我得知道这是假的、不存在的,这是一种幻境。 疼痛也是心理的一种障碍、一种心理的反映,它并不是存在于生理和不生理的问题。 你把它看空了以后,虽然身体上有毛病,但是呢,不要去注意它、不要在乎它。 当然不是说不治疗,该治疗治疗。 更不能想到众生附体了,或有什么如何如何了,这都是不正确的概念。 一居士:师父,在坐着念佛的时候,有的时候会出现那种幻觉,那什么时候是佛境,什么时候是魔境啊? 就是说不管是出现境界还是不出现境界,只要是你动念了,那就称为魔境,你不动念就是佛境,就在这上区别。 并不是说这个境界好和坏。 不管你是阿弥陀佛来了,还是那个魔来了……谁来我都不管。 只要你起心动念,有追求和有希望心,那就是魔念。 如果你没有希望心——就是佛来了,我该念佛念佛、我该睡觉睡觉,我不理你,那就是佛念。 一居士:那境界什么样的是最殊胜的呢? 哪个境界都不算殊胜,都是灰尘。 什么叫境界呢? 境界是不是好事? 是好事,但是我们有的时候不认识境界。 比如说这地上有灰尘,我们打扫灰尘的时候,或要端出去的时候,它必然要起灰。 什么叫灰呢? 灰就是我们看到的境界。 只不过是在打扫过程中起的灰尘而已,所以说它就叫境界。 你把境界当成一个根本的东西来修,最后你就失掉根本的东西了,你的灰尘就端不出去了。 你只有不怕灰尘扬起来,这灰才能打扫出去,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对于境界呢,我们既要肯定它,这是在修行的一个过程中——你要没有修行呢,还没有境界。 但有境界绝不能执着,因为它是灰尘,它是虚妄的。 如果你认贼为子,那就完了,马上我们的心念就错了。 所以说对境界呢,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也不可以否认这个正确、好的一方面。 如果你给境界都说成坏,同样也是一种排斥境界的行为,这种心理也是分别心,也是错误的。 明白这个道理吗? 说境界是不对的,也是错误的。 有人说“不允许有神通,不允许有境界”,这个说法都是不正确的。 而且必须通过境界知道自己有修持,但是我不住在这里,所以说不偏不倚地去解决一切问题,它符合真理,符合实修。 如果否定的话,一味地否认说“你有境界不好,有神通是不是外道”,这都是不允许的。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注意这方面。 另一个注意的,就是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比如说魔境现前的时候——所谓的魔境,并不是外面来的,也是我们自己的心境。 但是这个魔境应该怎么看? 有那么一句话,就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我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就是说,当你修道修到一尺高的时候,也就是说,从你心里拿出一尺的灰的时候,必然要掀起一丈高的灰尘。 就拿出一尺的灰,就要掀起一丈高的灰尘飞扬的这个高度。 不是说魔比道高,而是在这里必然有一些境界要出现的,这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应该这么理解。 你要那么说,“我们修道,修那么一点还不如魔修得好呢”,那不坏了吗,是不是? 这是不正确的。 就是说大家在境界中一定要克服什么呢? 恐惧心,不要恐惧。 比如说,我们念佛时候,特别绕着念佛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有人说话,甚至有人打仗、有人吵架,我们出去一看,什么也没有。 最后以为是来了魔了,实际上不是那个事儿。 因为我们种子识留下了一个种子印象,再经过一个外缘——什么外缘呢? 就是我们走道脚步和地面的摩擦。 摩擦的声音就会产生了一种——由于我们识的分别心,它产生了一个外面说话的声音。 实际上和外面没关系。 有的认为什么鬼魂来了,谁到我道场来了,在外面说话,我出去了还没看着;又是房梁响了……这都是我们这个脚步摩擦,所产生的声尘的一种变化。 (溯源法语·摘自二〇〇四年为大连居士、二〇〇八年为朝阳居士等开示)哪个境界都不算殊胜,都是灰尘。 不管是出现境界,还是不出现境界,只要是你动念了,那就称为魔境,你不动念,就是佛境。 —— 妙祥法师 —— 发布时间:2020-10-13 19:25:3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2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9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