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大乘佛法最深的境界 内容: 《成智青莲花论》略释须得受过四级以上灌顶者方能阅读此文大乘佛法最深的境界此论点的尾意,就是回向:愿深寂离戏,无念大智慧,众生皆获致,诸佛密意成。 “愿深寂离戏”,“深”,即是空性。 空性很不容易证悟,人类历史上,从古代到现代,有无数聪明绝顶、智慧非凡的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等等,却没有几个人真正证悟空性。 这足以说明,空性是非常深奥的境界。 “寂”,就是寂静。 寂静的意思是说,在空性境界中,我们凡夫的感官可以接触到的所有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等,或者是物质、精神等等都不存在,所以叫做“寂”。 另外,在佛的境界中,不存在任何不清净的现象,所以也可以叫做“寂”。 “离戏”,即远离一切戏论。 “无念大智慧”,在心的本性当中,不存在任何好、坏、善、恶等念头与执著。 “众生皆获致”,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深寂离戏”的光明境界。 “诸佛密意成”,诸佛菩萨的密意,就是愿一切众生都能获得深寂离戏的无念大智慧。 虽然诸佛菩萨在传法初期,还不敢直接宣说自己的密意。 但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这一世当中,出家、苦行、修练,在四十多年当中,转了这么多法轮的唯一目标,就是让所有人证悟深寂离戏的境界。 当众生都证悟之后,诸佛菩萨的密意也就实现了。 这是麦彭仁波切的愿词,也是该论典的尾意。 佛陀在一生当中,转了三次法轮。 每一次法轮,内容各不相同。 第二转法轮的内容,比第一转法轮深;第三转法轮的内容,比第二转法轮深;密法的内容,又比普通第三转法轮的内容还要深。 宁玛巴把整个佛法,归纳为九乘——九种不同的层次,其内容也是层层深入、步步递进的。 因为释迦牟尼佛知道,众生的根机不一样,所以要传不同的法门。 随着所转法轮的逐步深入,众生的根机也会慢慢成熟,这都需要一种过程。 实际上,诸佛菩萨的真正密意。 就是《文殊真实名经》、《大幻化网》以及达摩祖师的论典当中都在讲的一句话,那就是“深寂离戏”。 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七七四十九天内,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犹如甘露法性吾已得,为谁宣说亦不可证悟,故当无言安住寂林中。 ”虽然我证悟了犹如甘露般的深寂离戏境界,但现在给谁讲都不会有人懂得和理解,所以我只能不传法,自己住在幽寂的森林里独自修行。 之后帝释梵天来到人间,祈请释迦牟尼佛转法轮,才开始了释迦牟尼佛的初转法轮。 在“深”和“寂”这两个字里面,包含了所有大乘佛法最深的道理和境界。 ▼往期回顾▼佛果并不是修出来的佛的三身任运自成的佛事业大乘修行人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修大悲心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 com慧灯之光公众号 : HDZGGW新浪微博: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时间:2020-09-27 07:30: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8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