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法华探微连载59第四安乐行 内容: 释觉舟法师 读诵「又,文殊师利! 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 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文殊师利! 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 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 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 所以者何? 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 文殊师利! 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第四安乐行这是第四安乐行,也是末法时代后期的菩萨特别要注意的。 简单来说,信持《法华经》的菩萨,对在家、出家的修行人都要起大慈心,对还不是菩萨的人要生起大悲心,他要常常这样想:「这些众生太可怜了! 这么好的一乘佛法,有的人无缘听闻,有的人听了也不信受。 愿我将来成佛时,成就无量的方便善巧,不论他们身在哪里,都用神通力和智慧力来导引化度,让他们安住于唯一佛乘。」这就是第四安乐行。 如果菩萨成就了这第四安乐行,他演说《法华经》就不会有过失,而且能得到大众的尊重和供养,这是因为他常常怀着慈悲心,大家也都感应得到。 这位菩萨会成就很大的功德,甚至天人也会为了听闻妙法来守护他。 而且,不管他在哪里说法,听者都会欢喜信受。 为什么呢? 因为三世诸佛都加持、护佑着这部《法华经》。 佛又告诉我们,很多佛国土,连这部经的名字都听不到,更不用说见闻经句、受持读诵了。 所以,我们现在能够听闻到《法华经》,真是非常殊胜稀有。 这段经文也是在说,真正的《法华经》(第八识)是没有名字的,当然更不可能闻见,乃至受持读诵。 要是你能够透过第八识所显的作用,找到这个不能闻见的第八识心体,从而通达一切法无见无闻、各各不相知,你才算真正懂得《法华经》。 接着,世尊用譬喻来形容《法华经》的珍贵稀有。 「文殊师利! 譬如强力转轮圣王,欲以威势降伏诸国,而诸小王不顺其命,时转轮王起种种兵而往讨罚。 王见兵众战有功者,即大欢喜,随功赏赐,或与田宅、聚落、城邑;或与衣服、严身之具;或与种种珍宝:金、银、琉璃、车璩、马脑、珊瑚、虎珀,象马车乘,奴婢人民。 唯髻中明珠,不以与之。 所以者何? 独王顶上有此一珠,若以与之,王诸眷属必大惊怪。 轮王明珠喻譬如转轮圣王要统一天下,碰到不愿归顺的国家,他会起兵讨伐。 战争结束后,大王会奖赏立下战功的将士。 田宅城池、衣服装饰、金银珠宝、象马车乘、奴婢劳力,这些都可以随意赏赐。 只有发髻中的明珠,大王不会轻易送人。 因为这颗明珠只有转轮圣王头上才有,如果轻易给了别人,身边的眷属一定会大为惊怪。 转轮圣王转轮圣王分为金轮圣王、银轮圣王、铜轮圣王和铁轮圣王四种,管辖的国土大小和出世时的人寿长短都不一样。 所有的转轮圣王,都在人寿两万岁以上的增劫中出生,增劫是人的平均寿命由十岁慢慢增长到八万四千岁的这段时间。 也就是说,转轮圣王的出生要看众生的福德,人寿是众生福德的一大象征。 金轮圣王在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世,管辖四大部洲,他有一个金色的轮宝。 四大部洲的这些小国王,只要听到金轮圣王出世了,都会主动来归顺,根本不需要讨伐,也不用宣传。 银轮圣王在人寿六万岁时出世,管辖三个部洲,他要派使者去宣传,其它的小国才会来归顺。 铜轮圣王在人寿四万岁时出生,管辖两个部洲,他要用军事威胁,派大军压近国境,才能让小国归顺。 铁轮圣王在人寿两万岁时出世,管辖一个部洲,他得亲自去讨伐,通过战争才能降伏其它国家。 「文殊师利! 如来亦复如是,以禅定智慧力得法国土,王于三界,而诸魔王不肯顺伏。 如来贤圣诸将与之共战,其有功者,心亦欢喜,于四众中为说诸经,令其心悦,赐以禅定、解脱、无漏根力、诸法之财,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而不为说是《法华经》。 如来也是一样,他以禅定、智慧成就一个法国土,是三界法王。 但是,仍有魔王不肯顺服,扰乱世间。 佛就带领弟子们一同降伏魔军。 对那些有战功的人,佛会为他们说法,让他们得到禅定、解脱、无漏根力和诸法之财,又赐与他们涅槃之城,令他们欢喜,但不会为他们演说《法华经》。 「诸法之财」有很多,比如三十七道品里的七觉支、五根、五力等等。 「又复赐与涅槃之城,言得灭度,引导其心,令皆欢喜」,这个涅槃是指二乘的涅槃,也就是之前讲的化城。 看得出来,这里讲的主要还是声闻人。 魔有四种,这里的「魔王」明显不是指天魔,因为佛不可能去跟魔打仗,具体指什么下一段会讲。 这一段譬喻表达的是:《法华经》是佛最重要的法藏,除此之外已经没有更奥秘的法可以说了,所以佛不会轻易宣说《法华经》。 「文殊师利! 如转轮王,见诸兵众有大功者,心甚欢喜,以此难信之珠,久在髻中不妄与人,而今与之。 如来亦复如是,于三界中为大法王,以法教化一切众生。 见贤圣军,与五阴魔、烦恼魔、死魔共战,有大功勋,灭三毒,出三界,破魔网,尔时如来亦大欢喜。 此《法华经》,能令众生至一切智,一切世间多怨难信,先所未说而今说之。 文殊师利! 此《法华经》,是诸如来第一之说,于诸说中最为甚深,末后赐与,如彼强力之王久护明珠,今乃与之。 文殊师利! 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长夜守护不妄宣说,始于今日乃与汝等而敷演之。」不过,对转轮圣王而言,如果真的有立下奇功的将士,他一高兴,也会把髻中这颗稀有的宝珠赏赐出去,让立功的将士拥有与转轮圣王一样的殊荣。 如来也是一样,当他看到这么多弟子英勇地降伏了众魔,非常欢喜,就为大众演说这部难得值遇的《法华经》。 这部经能引导一切众生得成佛果,是最深细、最贵重的经典,因为世人很难生信,多有毁谤,所以诸佛如来一直仔细守护着这个秘密的法藏,不轻易对人宣说。 现在,佛不久将入涅槃,是演说的时候了。 四魔上一段的「诸魔王」,就是指五阴魔、烦恼魔和死魔──如果不知道「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的道理,众生就会执着在五阴上,这种无明的烦恼还会衍生出其它各种烦恼,使众生流转生死,不得解脱。 总的来说,这三者都会损害众生慧命,障碍众生解脱,所以称之为魔,属于内魔;而天魔,也就是他化自在天的天人,属于外魔。 真正能障碍修行人的,其实还是内魔。 这一段就是佛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到最后关头才演说《法华经》。 因为你一旦懂得《法华经》的真实义,就会立刻超越佛与众生的差别相,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推崇世俗谛的教法,也不会再执着于成佛、度众生这些表相了。 至此,第四安乐行就都讲完了。 「常行忍辱,哀愍一切,乃能演说,佛所赞经。 后末世时,持此经者,于家出家,及非菩萨, 应生慈悲,斯等不闻,不信是经,则为大失。 我得佛道,以诸方便,为说此法,令住其中。 这是第四安乐行的内容。 譬如强力,转轮之王,兵战有功,赏赐诸物, 象马车乘,严身之具,及诸田宅,聚落城邑, 或与衣服,种种珍宝,奴婢财物,欢喜赐与。 如有勇健,能为难事,王解髻中,明珠赐之。 这还是转轮圣王的那个譬喻。 最后一偈就说,如果确实有立下奇功的勇士,大王还是会解下髻中的明珠赏赐给他。 如来亦尔,为诸法王,忍辱大力,智慧宝藏, 以大慈悲,如法化世。 见一切人,受诸苦恼, 欲求解脱,与诸魔战。 为是众生,说种种法, 以大方便,说此诸经。 既知众生,得其力已, 末后乃为,说是法华。 如王解髻,明珠与之。 此经为尊,众经中上,我常守护,不妄开示, 今正是时,为汝等说。 「既知众生,得其力已,末后乃为,说是法华」,对这些志求解脱的众生,佛先以种种方便教化使他们得到自在,最后再讲《法华经》,引导他们入于佛道。 我灭度后,求佛道者,欲得安隐,演说斯经, 应当亲近,如是四法。 读是经者,常无忧恼, 又无病痛,颜色鲜白,不生贫穷、卑贱丑陋。 众生乐见,如慕贤圣,天诸童子,以为给使。 刀杖不加,毒不能害,若人恶骂,口则闭塞。 游行无畏,如师子王,智慧光明,如日之照。 若于梦中,但见妙事。 见诸如来,坐师子座, 诸比丘众、围绕说法。 又见龙神、阿修罗等, 数如恒沙,恭敬合掌,自见其身,而为说法。 又见诸佛,身相金色,放无量光,照于一切, 以梵音声,演说诸法。 佛为四众,说无上法, 见身处中,合掌赞佛,闻法欢喜,而为供养, 得陀罗尼,证不退智。 佛知其心,深入佛道, 即为授记,成最正觉:『汝善男子! 当于来世, 得无量智,佛之大道。 国土严净,广大无比。』 亦有四众,合掌听法。 又见自身,在山林中, 修习善法,证诸实相,深入禅定,见十方佛。 如果后世的菩萨能成就这四安乐行,将会得到很大的利益,甚至能在梦中蒙佛授记。 这里说的各种利益,文字不难,你可以自己看。 诸佛身金色,百福相庄严,闻法为人说,常有是好梦。 又梦作国王,舍宫殿眷属,及上妙五欲,行诣于道场。 在菩提树下,而处师子座,求道过七日,得诸佛之智。 成无上道已,起而转法轮,为四众说法,经千万亿劫, 说无漏妙法,度无量众生。 后当入涅槃,如烟尽灯灭。 若后恶世中,说是第一法,是人得大利,如上诸功德。」 刚才说梦中得佛授记,这里又用一段五字偈描述成佛和般涅槃的梦境。 如果你真的做了这种梦,也是佛菩萨在用神通力鼓励加持你,让你更加精进修行。 总之,发心在恶世宣说《法华经》的菩萨,都要尽量按这四安乐行来做,这样他的弘法会更顺利,成就的功德也更多,从而得以渐渐趋近佛道,最终成佛。 发布时间:2020-09-21 17:05:5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8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