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饬终津梁|临终舟楫 内容: 饬终津梁印光法师鉴定 李圆净编第二篇 饬终言论印光法师校订临终舟楫佛制亡僧焚化,原为令其离分段之假形,而证真常之法身也。 故自佛立制以来,僧众奉为常规,奈法道陵夷,延久弊生。 如今释子,率以焚化了事,不依制度,每有于病者临脱气时,遽为穿衣搬动,及入龛一二日,即行焚化者,可谓大违佛制矣。 佛说人有八识,即知识也。 前五识,名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亦名传送识;第八阿赖耶,亦名含藏识。 夫人之生也,惟此第八识,其来最先。 七、六、五识,次第后来。 及其死也,亦此八识,其去最后。 余识次第先去。 盖第八识,即人之灵识,俗谓灵魂者是也。 然此识既灵,故人初受母胎时,彼即先来。 故儿在母胎中,即为活物。 至人死气断之后,彼不即去,必待至通身冷透,无一点暖气,彼识方去。 识去,则此身毫无知觉矣。 若有一处稍暖,彼识尚未曾去,动著触著,仍知痛苦。 此时切忌穿衣、盘腿、搬动等事。 若稍触著,则其痛苦最为难忍,不过口不能言,身不能动而已。 考经云:“寿、暖、识,三者常不相离。 如人身有暖,则有识在。 识在,则寿尚未终。 ”古来多有死去三五日而复生者,详载典章,历历可考。 儒教亦有三日大殓之礼,缘眷属恩爱,尚望其万一复生耳。 若我僧家,虽不望其复生,而亦不能不体其痛苦,遽尔搬动,以及迁化,其慈悲之心安在哉? 古云:“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物尚如此,而况同为人类? 又况同为佛子者乎? 且人情痛苦之极,瞋心易起。 惟瞋心故,最易堕落。 如经云:“阿耆达王立佛塔寺,功德巍巍。 临命终时,侍臣持扇,误堕王面,王痛起瞋,死堕蛇身。 缘有功德,后遇沙门,为其说法。 以闻法故,乃脱蛇身,而得生天。 ”观此可知,亡者识未去时,即行穿衣搬动及即焚化,使其因痛生瞋,更加堕落。 宁非忍心害理,故施惨毒? 应思我与亡者何仇何恨,乃以好心而作恶缘。 若云事属渺茫,无从稽考,则经典所载,岂可不信? 迩来种种流弊,总因生者不怜死者之苦,只图迅速了事,故无暇细心体察。 由是习以为常,纵有言及此者,反笑以为迂,致令亡者有苦难伸。 呜呼! 世之最苦者莫过生死。 生如活龟脱壳,死如螃蟹落汤。 八苦交煎,痛不可言。 愿诸照应病人者,细心谨慎。 切莫与病人闲谈杂话,令心散乱,亦勿悲哀喧哗。 当劝病人,放下身心,一心念佛,以求往生。 又当助念,令病人随己念佛音声,心中系念。 若有钱财,当请众僧分班念佛,使佛声昼夜不断。 令病人耳中常闻佛声,心中常念佛号,则决定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即无钱财,亦宜大家发心助念,以结末后之缘。 至于安置后事,切勿在病人前谈说。 只宜击引磬高声念佛,必使句句入病人耳,使彼心中常不离佛。 木鱼声浊,临终助念,断不宜用。 任彼或坐或卧,切莫移动。 大家专心念佛,待至通身冷透,则神识已去。 再迟二时,方可洗浴穿衣。 如身冷转硬,应用热汤淋洗,将热布搭于臂肘膝湾,少刻即可回软,然后盘腿入龛。 至诸事齐毕,尤须长为念佛。 所有诵经拜忏,皆不如念佛之利益广大。 凡一切出家、在家各眷属,俱须依之而行,则存者亡者,悉得大益。 再者,我佛涅槃,原本右胁而卧,以故入棺荼毗。 今人若随其自然,坐亡者入龛,卧亡者入棺,尤为得当。 但今人沿习成风,恐不以此为然,亦惟听诸自便。 至人死后之善恶境相,原有实据。 其生善道者,热气自下而上升。 生恶道者,自上而下降。 如通身冷尽,热气归顶者,乃生圣道。 至眼者生天道,至心者生人道,至腹者堕饿鬼道,至膝盖者堕畜生道,至脚板者堕地狱道。 故偈云:顶圣眼天生 人心饿鬼腹畜生膝盖离 地狱脚板出夫生死事大,人所不免。 惟此一著,最宜慎重。 其照应病人者,当以同体之悲心,助成往生之大事。 古云:“我见他人死,我心热如火。 不是热他人,看看轮到我。 ”因缘果报,感应无差。 欲求自利,必先利他。 述此遍告同袍,恳祈人各注意。 注:根据弘化社印本《饬终津梁》校对,总目录请点击“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2020-09-20 00:02:3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8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