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贤愚经 第六卷 内容: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三一)月光王头施品第三十(丹本此品却在五卷为二十八)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毗舍离庵罗树园中。 尔时世尊。 告贤者阿难。 其得四神足者。 能住寿一劫。 吾四神足极能善修。 如来今者当寿几许。 如是至三于时阿难为魔所迷。 闻世尊教。 默然不对。 又告阿难汝可起去静处思惟。 贤者阿难。 从坐而起。 往至林中。 阿难去后时魔波旬来至佛所白佛言。 世尊处世教化已久。 度人周讫。 蒙脱生死。 数如恒沙。 时年又老。 可入涅盘。 于时世尊。 取地少土著于爪上。 而告魔言。 地土为多。 爪上多耶。 魔答佛言地土极多非爪上土。 佛又告言。 所度众生。 如爪上土。 余残未度。 如大地土。 又告魔言。 却后三月。 当般涅盘于时波旬。 闻说是已欢喜而去。 尔时阿难。 于林中坐。 忽然眠睡。 梦见大树普覆虚空。 枝叶蓊郁。 花果茂盛。 一切群萌。 靡不蒙赖。 其树功德种种奇妙。 不可称数。 旋风卒起。 吹激其树。 枝叶坏碎犹如微尘。 灭于力士所住之地。 一切群生。 莫不悲悼。 阿难惊觉。 怖不自宁又自思惟。 所梦树者。 殊妙难量。 一切天下咸赖其恩。 何缘遇风。 碎坏如是。 而今世尊。 覆育一切犹如大树。 将无世尊欲般涅盘。 作是念已。 甚用战惧。 来至佛所。 为佛作礼。 而白佛言我向所梦如斯之事。 将无世尊欲般涅盘。 佛告阿难。 如汝所言。 吾后三月。 当般涅盘。 我向问汝。 若有得四神足者能住寿一劫。 吾四神足。 极能善修。 如来今日能寿几何。 如是满三而汝不对。 汝去之后。 魔来劝我当取涅盘。 吾已许之。 阿难闻此悲恸迷荒闷恼惘塞不能自持。 其诸弟子。 展转相语。 各怀悲悼。 来至佛所。 尔时世尊。 告于阿难及诸弟子。 一切无常。 谁得常存。 我为汝等。 应作已作。 应说已说。 汝等但当勤精修集。 何为忧戚。 无补无行。 时舍利弗闻于世尊当般涅盘。 深怀叹感。 因而说曰。 如来涅盘。 一何疾耶。 世间眼灭。 永失恃怙。 又白佛言。 我今不忍见于世尊而取灭度。 今欲在前而入涅盘。 唯愿世尊。 当见听许。 如是至三。 世尊告曰宜知是时。 一切贤圣。 皆常寂灭。 时舍利弗。 得佛可已。 即整衣服长跪膝行。 绕佛百匝。 来至佛前。 以若干偈。 赞叹佛已。 捉佛两足敬戴顶上。 如是满三。 合掌侍佛。 困而言曰。 我今最后。 见于世尊。 叉手肃敬却行而去。 将沙弥均提。 诣罗阅祇。 至本生地。 到已即敕沙弥均提。 汝往入城。 及至聚落。 告国王大臣旧故知识诸檀越辈。 来共取别。 尔时均提。 礼师足已。 遍行宣告。 我和上舍利弗。 今来在此。 欲般涅盘。 诸欲见者宜可时往。 尔时阿阇世王。 及国豪贤檀越四辈。 闻均提语。 皆怀惨悼异口同音。 而说是言。 尊者舍利弗。 法之大将。 众生之类之所亲仰今般涅盘。 一何疾哉。 各自驰奔。 来至其所。 前为作礼。 问讯已竟。 各共白言。 承闻尊者。 欲舍身命至于涅盘。 我曹等类。 失于恃怙。 时舍利弗。 告众人言。 一切无常。 生者皆终。 三界皆苦。 谁得安者。 汝等宿庆。 生值佛世。 经法难闻。 人身难得。 念勤福业。 求度生死。 如是种种。 若干方便。 广为诸人。 随病投药。 尔时众会。 闻其所说。 有得初果乃至三果。 或有出家成阿罗汉者。 复有誓心求佛道者。 闻说法已。 作礼而去。 时舍利弗。 于其后夜。 正身正意。 系心在前入于初禅。 从初禅起入第二禅。 从第二禅起。 入第三禅。 从第三禅起。 入第四禅。 从第四禅起。 入空处定。 从空处起。 入于识处。 从识处起。 入不用处。 从不用处起。 入非有想非无想处。 从非有想非无想处起。 入灭尽定。 从灭尽定起。 而般涅盘。 时天帝释。 知舍利弗已取灭度。 与多天众百千眷属。 各赍花香供养之具来至其所侧塞虚空。 咸各悲叫。 泪如盛雨。 普散诸花。 积至于膝。 复各言曰。 尊者智能。 深若巨海。 捷辩应机。 音若涌泉。 戒定慧具法大将军。 当逐如来广转法轮。 其取涅盘。 何其速哉。 城聚内外。 开舍利弗已取灭度。 悉赍酥油香花供具。 驰走悉集。 悲哀痛恋不能自胜。 各持香花。 而用供养。 时天帝释。 敕毘首羯磨。 合集众宝。 庄严高车。 安舍利弗。 在高车上。 诸天龙鬼。 国王臣民。 侍送号咷。 至平博地。 时天帝释。 敕诸夜叉。 往大海边。 取牛头栴檀。 夜叉受教。 寻取来还。 积为大[卄/积]。 安身在上。 酥油以灌。 放火耶旬。 作礼供养。 各自还去。 火灭之后。 沙弥均提。 收师舍利。 盛着钵中。 摄其三衣。 担至佛所。 为佛作礼。 长跪白佛。 我和上舍利弗。 已般涅盘。 此是舍利此是衣钵。 时贤者阿难。 闻说是语。 悲悼愦闷。 益增感切。 而白佛言。 今此尊者。 法大将军。 已取涅盘。 我何凭怙。 佛告之曰。 此舍利弗。 虽复灭度。 其戒定慧解脱。 解脱知见。 如是法身。 亦不灭也。 又舍利弗。 不但今日。 不忍见我取般涅盘。 而先灭度。 过去世时。 亦不堪忍见于我死。 而先我前死。 贤者阿难。 合掌白佛。 不审世尊。 往昔先前取死。 其事云何。 愿为解说。 佛告阿难。 过去久远。 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 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 有一大国王。 名旃陀婆罗脾(晋言月光)。 统阎浮提八万四千国。 六万山川。 八十亿聚落。 王有二万夫人婇女。 其第一夫人。 名须摩檀(晋言花施)。 一万大臣。 其第一者。 名摩旃陀(晋言大月)。 王有五百太子。 其最大者太子。 名曰尸罗跋陀(晋言戒贤)。 王所住城。 名跋陀耆婆(晋言贤寿)。 其城纵广。 四百由旬。 金银琉璃颇梨所成。 四边凡有百二十门。 街陌里巷。 齐整相当。 又其国中。 有四行树。 亦金银琉璃颇梨所成。 或金枝银叶。 或银枝金叶。 或琉璃枝颇梨叶。 或颇梨枝琉璃叶。 有诸宝池。 亦金银琉璃颇梨所成。 其池底沙。 亦是四宝。 其王内宫。 周四十里。 纯以金银琉璃颇梨。 其国丰润。 人民快乐。 珍奇异妙。 不可称数。 尔时其王。 坐于正殿。 忽生此念。 夫人处世。 尊荣豪贵。 天下敬瞻。 发言无违。 珍妙五欲。 应意而至。 斯之果报。 皆由积德修福所致。 譬如农夫由春广种秋夏丰收。 春时复到。 若不勤种。 秋夏何望。 吾今如是由先修福。 今获妙果。 今复不种后亦无望。 作是念已。 告诸群臣。 今我欲出珍宝妙藏置诸城门。 及着市中。 设大檀施。 随其众生一切所须。 尽给与之。 并复告下八万四千诸小国土。 悉令开藏给施一切。 众臣曰善。 敬如王教。 即竖金幢。 击于金鼓。 广布宣令。 腾王慈诏。 远近内外。 咸令闻知。 于时国中。 沙门婆罗门。 贫穷孤老。 有乏短者。 强弱相扶。 云趋雨集。 须衣。 与衣。 须食与食。 金银宝物随病医药。 一切所须。 称意与之。 阎浮提内。 一切臣民。 蒙王恩泽。 快乐无极。 歌颂赞叹。 盈于衢路。 善名遐宣。 流布四方。 无不钦仰。 慕王恩化。 于时边表。 有一小国。 其王名曰毘摩斯那。 闻月光王美称高大。 心怀嫉妒。 寝不安席。 即自思惟。 月光不除。 我名不出。 当设方便请诸道士。 慕求诸人。 用办斯事。 思惟是已。 即敕请唤国内梵志。 供设肴膳百味饮食。 恭敬奉事。 不失其意。 经三月已。 告诸梵志。 我今有忧。 缠绵我心。 夙夜反侧。 何方能释。 汝曹道士。 是我所奉。 当思方便佐我除雪。 诸婆罗门。 共白王言。 王有何忧。 当见示语。 王即言曰。 彼月光王。 名德远着。 四远承风。 但我独卑陋。 无此美称情志所愿。 欲得除之。 作何方便。 能办此事。 诸婆罗门。 闻说是语。 各自言曰彼月光王。 慈恩惠泽。 润及一切。 悲济穷厄。 如民父母。 我等何心。 从此恶谋。 宁自杀身。 不能为此。 即各罢散。 不顾供养。 时毗摩斯那益增愁愦。 即出广募周遍宣令。 谁能为我。 得月光王头共分国半治。 以女妻之。 尔时山胁。 有婆罗门。 名曰劳度差。 闻王宣令来应王募。 王甚欢喜。 重语之言。 苟能成办。 不违信誓。 若能去者。 当以何日。 婆罗门曰。 办我行道粮食所须。 却后七日便当发引。 时婆罗门作咒自护。 七日已满。 便来辞王。 王给所须进路而去。 时月光王国豫有种种变怪兴现。 地处处裂抴电星落阴雾昼昏雷电霹雳。 诸飞鸟辈。 于虚空中。 悲鸣感切。 自拔羽翼。 虎豹豺狼。 禽兽之属。 自投自掷。 跳踉鸣叫。 八万四千诸小国王。 皆梦大王金幢卒折。 金鼓卒裂。 大月大臣。 梦提为鬼夺王金冠。 各怀愁忧。 不能自宁。 时城门神。 知婆罗门欲乞王头亦用愦愦。 遮不听入。 时婆罗门。 绕城门数匝不能得前。 首陀会天知月光王。 以此头施。 于檀得满。 便于梦中。 而语王言。 汝誓布施。 不逆众心。 乞者在门。 无由得前。 欲为施主事所不然。 王觉愕然。 即敕大月大臣。 汝往诸门。 敕勿遮人。 大月大臣。 往到城门。 时城门神。 即自现形白大月言。 有婆罗门。 从他国来。 怀挟恶心。 欲乞王头。 是以不听。 大臣答言。 若有此事。 是为大灾。 然王有教。 理不得违。 当奈之何。 时城门神。 便休不遮。 大月大臣。 即自思惟。 若此婆罗门。 必乞王头。 当作七宝头。 各五百枚。 用贸易之。 即敕令作。 时婆罗门。 径至殿前。 高声唱言。 我在遐方。 闻王功德。 一切布施。 不逆人意。 故涉远来。 欲有所得。 王闻欢喜。 迎为作礼问讯。 行道不疲极耶。 随汝所愿。 国城妻子。 珍宝车乘。 辇舆象马。 七宝奴婢仆使。 所有欲得皆当与之。 婆罗门言。 一切外物。 虽用布施。 福德之报。 未为弘广。 身肉布施。 其福乃妙。 我故远来。 欲得王头。 若不辜逆。 当见施与。 王闻是语。 踊跃无量。 婆罗门言。 若施我头。 何时当与。 王言却后七日当与汝头。 尔时大月大臣。 担七宝头。 来用晓谢。 腹拍其前。 语婆罗门言。 此王头者。 骨肉血合。 不净之物。 何用索此。 今持尔所七宝之头。 以用贸易。 汝可取之。 转易足得终身之富。 婆罗门言。 我不用此欲得王头合我所志。 时大月大臣。 种种谏晓永不回转。 实时愤感。 心裂七分。 死于王前。 于时其王。 敕语臣下。 乘八千里象。 遍告诸国言。 月光王却后七日。 当持其头施婆罗门。 若欲来者。 速时驰诣。 尔时八万四千诸王。 络绎而至。 咸见大王。 腹拍王前。 阎浮提人。 赖王恩泽。 各得丰乐。 欢娱无患。 云何一旦为一人故。 永舍众庶。 更不矜怜。 唯愿垂愍。 莫以头施。 一万大臣。 皆身投地。 腹拍王前。 唯见哀愍矜恤我等。 莫以头施永见捐弃。 二万夫人。 亦身投地。 仰白王言。 莫见忘舍。 唯垂阴覆。 若以头施。 我等何怙。 五百太子。 啼哭王前。 我等孤幼。 当何所归。 愿见愍念。 莫以头施。 长养我等。 得及人伦。 于是大王。 告诸臣民夫人大子。 计我从本。 受身已来。 涉历生死由来长久。 若在地狱。 一日之中。 生而辄死。 弃身无数。 经历灰河铁床沸屎火车炭坑及余地狱。 如是等身。 烧刺煮炙。 弃而复弃。 永无福报。 若在畜生。 更相食噉。 或人所杀。 身供众口。 破坏消烂。 亦复无数。 空弃此身。 亦无福报。 或堕饿鬼。 火从身出。 或为飞轮。 来截其头。 断而复生。 如是无数。 如是杀身。 亦无福报。 若生人间。 诤于财色。 瞋目怒盛。 共相杀害。 或兴军对阵。 更相斫截。 如是杀身。 亦复无数。 为贪恚痴。 恒杀多身。 未曾为福。 而舍此命。 今我此身。 种种不净。 会当捐舍。 不能得久。 舍此危脆秽恶之头。 用贸大利。 何得不与。 我持此头。 施婆罗门。 持是功德。 誓求佛道。 若成佛道功德满具。 当以方便度汝等苦。 今我施心。 垂欲成满。 慎莫遮我无上道意。 一切诸王臣民夫人太子。 闻王语已。 默然无言。 尔时大王。 语婆罗门。 欲取头者。 今正是时。 婆罗门言。 今王臣民大众围繞。 我独一身。 力势单弱。 不堪此中而斫王头。 欲与我者。 当至后园。 尔时大王。 告诸小王太子臣民。 汝等若苟爱敬我者。 慎勿伤害此婆罗门。 作此语已。 共婆罗门入于后园。 时婆罗门。 又语王言。 汝身盛壮力士之力。 若遭斫痛。 傥复还悔。 取汝头发。 坚系在树。 尔乃然后。 能斫取耳。 时王用语。 求一壮树。 枝叶郁茂。 坚固欲系。 向树长跪。 以发系树。 语婆罗门。 汝斫我头。 堕我手中。 然后于我手中取去。 今我以头施汝。 持是功德。 不求魔梵及天帝释转轮圣王三界之乐。 用求无上正真之道。 誓济群生。 至涅盘乐。 时婆罗门。 举手欲斫。 树神见此。 甚大懊恼。 如此之人。 云何欲杀。 即以手搏婆罗门耳。 其项反向。 手脚缭戾。 失刀在地。 不能动摇。 尔时大王。 即语树神。 我过去已来。 于此树下。 曾以九百九十九头。 以用布施。 今施此头。 便当满千。 舍此头已。 檀便满具。 汝莫遮我无上道心。 尔时树神。 闻王是语。 还使婆罗门平复如故。 时婆罗门。 便从地起。 还更取刀。 便斫王头。 头堕手中。 尔时天地。 六反震动。 诸天宫殿。 摇动不安。 各怀恐怖。 怪其所以。 寻见菩萨。 为一切故。 舍头布施。 皆悉来下。 感其奇特。 悲泪如雨。 因共赞言。 月光大王。 以头布施。 于檀波罗蜜。 今便得满。 是时音声。 普遍天下。 彼毗摩羡王。 闻此语已。 喜踊惊愕。 心擗裂死。 时婆罗门。 担王头去。 诸王臣民夫人太子。 已见王头自投于地。 同声悲叫。 绝而复苏。 或有悲结吐血死者。 或有愕住无所识者。 或自剪拔其头发者。 或复爴裂其衣裳者。 或有两手爴坏面者。 啼哭纵横。 宛转于地。 时婆罗门。 嫌王头臭。 即便掷地。 脚蹋而去。 或复有人。 语婆罗门。 汝之酷毒。 剧甚乃尔。 既不中用。 何乃索之。 于时婆罗门。 进道而去。 人见便责。 无给食者。 饥饿委悴。 困苦极理。 道中有人。 因问消息。 知毗摩羡王。 已复命终。 失于所望。 懊恼愦愦。 心裂七分。 吐血而死。 毗摩羡王及劳度差。 命终皆堕阿鼻泥犁。 其余臣民。 思念王恩。 感结死者。 皆得生天。 如是阿难。 欲知尔时月光王者。 今我身是。 毗摩羡王。 今波旬是。 时劳度差婆罗门者。 今调达是。 时树神者。 今目连是。 时大月大臣者。 今舍利弗是。 当于尔时。 不忍见我死。 而先我前死。 乃至今日。 不忍见我入于涅盘。 而先灭度。 佛说是已。 贤者阿难。 及诸弟子。 闻佛所说。 悲喜交集。 异口同音。 咸共嗟叹。 如来功德奇特之行。 咸共专修。 有得四道果者。 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 皆大欢喜。 敬戴奉行(三二)快目王眼施缘品第二十七如是我闻。 一时佛。 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 大众围繞。 而为说法。 城中人民。 乐听法者。 往至佛所。 前后相次。 时城中有盲婆罗门。 坐街道边。 闻多人众行步驶疾。 即问行人。 此多人众。 欲何所至。 行人答曰。 汝不知耶。 如来出世。 此难值遇。 今在此国。 敷演道化。 我等欲往听其说法。 此婆罗门。 而有一术。 众生之中。 有八种声。 悉能别识。 知其相禄。 何谓八种。 一曰乌声。 二曰三尺乌声。 三曰破声。 四曰雁声。 五曰鼓声。 六曰雷声。 七曰金铃声。 八曰梵声。 其乌声者。 其人受性。 不识恩养。 志不廉洁。 三尺乌声者。 受性凶暴。 乐为伤害。 少于慈顺。 其破声者。 男作女声。 女作男声。 其人薄德贫穷下贱。 其雁声者。 志性剿了。 多于亲友。 将接四远。 其鼓声者。 言辞辩捷。 解释道理。 必为国师。 其雷声者。 智能深远。 散析法性。 任化天下。 金铃声者。 巨富饶财。 其人必积千亿两金。 其梵声者。 福德弥高。 若在家者。 作转轮圣王。 出家学道。 必得成佛。 时婆罗门。 语行路人。 我能识别人之语声。 若实是佛。 当有梵音。 汝可将我往至其所。 当试听之。 审是佛不。 时行路人。 因牵将往。 渐近佛所。 闻佛说法。 梵音具足。 深远流畅。 欢喜踊跃。 两目得开。 便得见佛。 紫磨金色。 三十二相。 明朗如日。 实时礼佛。 喜庆无量。 佛为说法。 志心听受。 即破二十亿恶。 得须陀洹。 已得慧眼。 便求出家。 佛言善来。 便成沙门。 佛重方便。 广为说法。 即复寻得阿罗汉果。 一切众会。 莫不奇怪。 贤者阿难。 从座而起。 长跪叉手。 而白佛言。 世尊出世。 实多饶益。 拔济盲冥。 恩难称极。 此婆罗门。 一时之中。 肉眼既开。 慧眼清净。 佛于此人。 恩何隆厚。 佛告阿难。 吾与其眼。 不但今日。 过去世时。 亦复与眼。 阿难重白。 不审世尊。 过去与眼。 其事云何。 唯愿垂哀。 具为解说。 佛告阿难。 过去久远。 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 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 有一大城。 名富迦罗拔。 时有国王。 名须提罗(此言快目)。 所以名之为快目者。 其目明净。 清妙无比。 彻睹墙壁。 视四十里。 以是故立字号。 曰快目。 领阎浮提八万四千国。 六万山川。 八十亿聚落。 王有二万夫人婇女。 一万大臣。 五百太子。 其第一太子。 名尸罗拔陀提(此言戒贤)。 王有慈悲。 愍念一切。 养育民物。 犹如慈父。 化导以善。 民从其度。 风时雨顺。 四气和适。 其国丰乐。 群生蒙赖。 尔时其王。 退自思惟。 我因宿福。 今为人主。 财宝五欲。 富有四海。 发言化下。 如风靡草。 今世会用。 更无绍续。 恐我来世穷苦是分。 譬如耕夫。 春日多种。 秋夏收入。 所得必广。 复遭春时。 若当懒惰。 来秋于谷何望。 是以我今于诸福田。 及时广种。 不宜懈怠。 即告群臣。 出我库藏金银珍宝衣被饮食所须之具。 着诸城门。 及积市中。 遍行宣令。 一切人民。 有所乏者。 皆悉来取。 并复告下八万四千国。 亦令开藏施给一切。 时诸群臣。 奉受王教。 即竖金幢。 击大金鼓。 誊王慈教。 遍阎浮提。 阎浮提人。 沙门婆罗门。 孤贫困厄。 年老疾病。 有所欲得。 称意而与。 一切人情。 赖王慈泽。 安快自娱。 无复忧虑。 歌颂赞叹。 皆称王德。 尔时边裔。 有一小国。 其王名曰波罗陀跋弥。 恃远骜慢。 不宾王化。 又其治政。 五事无度。 受性仓卒。 少于思虑。 躭荒色欲。 不理国政。 国有忠贤。 不往谘禀。 边镜之土。 役使烦倍。 商贾到国。 税夺过常。 彼王有臣。 名劳陀达。 聪明智略。 明识道理。 睹其违度。 前谏王曰。 王有五事。 不能安国。 必招祸患。 恐是不久。 傥不忌讳。 听臣说之。 王曰。 便道。 寻长跪白王。 受性仓卒。 少于思虑。 事大不当。 必致后悔。 王躭荒色欲。 不理国事外有枉滞。 理情无处。 国有忠贤。 不往谘禀。 则不防虑未然之事。 边土之民。 役调烦剧。 则思违背宾属他国。 商贾税夺。 违于常度。 恶惮行来。 宝货猛贵。 有此五事亡国之兆。 愿王易操。 与民更始。 须提罗王。 恩慈广普。 阎浮提人。 咸蒙慧泽。 我曹此国。 独不恭顺。 幽遐之民。 不蒙其润。 愿王降意。 还相承奉。 便可子孙食禄长久。 波罗陀跋弥。 闻此臣语。 心恚作色。 不从其言。 臣劳陀达。 益生瞋愦。 能自心念。 我见王治政。 匡化不周。 表贡忠诚。 望相扶辅。 反更怒盛。 不从我言。 言既不用。 傥复见杀。 当就除之。 为民去患谋未及就。 事已发露。 王合兵众。 欲往诛讨。 时劳陀达。 知王欲收。 即便乘疾马。 逃走而去。 兵众寻逐。 彼劳陀达。 素善射术。 又知人身着射应死处凡有十八。 兵众虽逮。 不敢能近。 径得彻到富迦罗拔国。 见快目王。 拜问讯讫。 共王谈对。 事事得理。 王即善之。 立为大臣。 渐得亲近。 具以来事。 以用启闻。 王闻是已。 问群臣言。 彼之国土。 不属我耶。 群臣答曰。 悉属大王。 但恃遐远。 不来宾附。 劳陀达言。 彼波罗陀跋弥。 顽嚚凶暗。 纵逸荒迷。 不识礼度。 凭远守谬。 不承王命。 彼民恶厌。 视之如怨。 与臣兵马。 自往降伏。 王闻其语。 即然可之。 告下诸国。 选择兵众。 克日都集。 往彼波罗陀跋弥王国。 尔时波罗陀跋弥。 比国之王。 遣人语之。 阎浮提内。 都敕发兵。 当集汝国。 汝快晏然。 而安坐耶。 波罗陀跋弥。 闻是消息。 愁闷迷愦。 莫知所如。 着垢黑衣。 坐黑闇所。 有辅相婆罗门。 来至其所。 问其意故。 王有何忧。 愿见示语。 波罗陀跋弥王曰。 卿不闻乎。 前劳陀达。 逃突至彼快目王边。 因相发起。 令快目王悉发八万四千诸国兵众。 欲来攻我。 若当来者。 便灭我国。 其辅相曰。 当令群臣试共议之。 即合共议。 各各异计。 共辅相言。 我闻快目王。 自誓布施。 唯除父母。 不以施耳。 其余一切。 不逆来意。 今此国中。 有盲婆罗门。 当劝勉之往乞王眼。 若能得者。 军兵足却。 王闻是语。 即然可之。 寻遣辅相。 往求晓之。 辅相实时。 遣人往唤。 寻使来而告之曰。 今有国事。 欲相劳苦。 愿垂留意。 共相佐办。 婆罗门言。 我今盲冥。 竟何所能。 而相佐办。 辅相又曰。 须提罗王。 欲合兵众来伐我国。 若当来者。 我等强壮。 虽能逃避。 犹忧残戮。 况汝无目。 能得脱耶。 彼王有誓。 一切布施。 随人所须。 不逆人意。 往从乞眼。 庶必得之。 若得其眼。 兵众可息。 此事苟办。 当重募汝。 婆罗门言。 今我无见。 此事云何。 王重劝勉。 我当遣人将护汝往。 即给道粮行道所须。 引路而去。 时快目王国。 种种灾怪。 悉皆兴现。 空中崩声。 曳电星落。 阴雾霹雳。 地处处裂。 飞鸟之类。 悲鸣感切。 挫戾其身。 自拔羽翼。 虎狼师子。 走兽之属。 鸣吼人间。 宛转于地。 国王臣民。 怪其所以。 时婆罗门。 渐到大城。 径至殿前。 高声唱言。 我在他国。 承王名德。 一切布施。 不逆人意。 故涉远来。 欲望乞丐。 王闻是语。 即下问讯。 步涉遐道。 得无疲倦。 若欲所得。 一切所须。 国土珍宝。 车马辇舆。 衣被饮食。 随病医药。 一切所须。 皆当给与。 婆罗门言。 外物布施。 福德不妙。 内身布施。 果报乃大。 我久失眼。 长夜处冥。 承闻大王。 故发意来。 欲乞王眼。 王闻欢喜。 语婆罗门。 若欲得眼。 我当相与。 婆罗门言。 欲与我者。 何时能与。 王语之曰。 却后七日。 便当与汝。 王即宣下八万四千小国。 须提罗王。 却后七日。 当剜其目施婆罗门。 诸欲来者。 悉皆时集。 诸王人民。 闻斯令已。 普来奔诣。 于大王所。 八万四千诸王臣民。 以身投地。 腹拍王前。 啼泪交流。 而白王言。 我之等类。 阎浮提人。 蒙赖大王。 以为荫覆。 若当剜眼施婆罗门。 一切人民。 当何恃怙。 唯愿回意。 勿为一人而舍一切。 一万大臣亦皆投地。 仰白王言。 何不哀愍怜我曹等。 为一人意。 舍弃我等。 唯愿回意。 莫与其眼。 二万夫人。 头脑打地。 腹拍王前。 亦皆求请。 唯愿大王。 回意易志。 莫以眼施。 安慰我等。 五百太子。 涕哭王前。 唯愿天父。 当具矜怜莫以眼施。 抚养我等。 时戒贤太子。 重白王言。 愿剜我眼。 以代父王。 所以然者。 我虽身死。 国无损益。 大王无眼。 海内靡恃。 时快目王。 告诸王臣夫人太子。 我受身来。 生死长久。 设积身骨。 高于须弥。 斩刺之血。 倍于四海。 而饮母乳。 过四大江。 别离悲泪。 多于四海。 地狱之中。 破坏之身。 烧煮斫刺。 弃眼无数。 饿鬼之中。 受若干形。 火从身出。 还自焦然。 如是破坏。 眼亦无数。 畜生之中。 更相食噉。 种种死伤。 复不可计。 人间受身。 寿多中夭。 或争色欲。 还相图谋。 共相伤杀。 死非一彻。 如是破散。 无央数眼。 正使生天。 命亦不久。 计本以来。 亦受多形。 于此三界。 回波五道。 为贪恚痴。 碎身尘数。 未曾给施用求佛道。 如此臭眼。 危脆之物。 如是不久。 自当烂坏。 今得用施。 不应不与。 今持此眼。 以用布施求佛无上一切智眼。 若我愿成。 当与汝等。 清净慧眼。 汝莫遮我无上道意。 其在会者。 默然无言。 正语左右。 可挑我眼。 左右诸臣。 咸各言曰。 宁破我身。 犹如芥子。 不能举手向大王眼。 王语诸臣。 汝等推觅其色正黑谛下视者。 便召将来。 诸臣求得。 将来与王。 王即授刀。 敕语令剜。 剜得一眼。 着王掌中。 王便立誓。 我以此眼。 以用布施。 誓求佛道。 若审当得成佛道者。 此婆罗门。 得我此眼。 即当用视。 作是誓已。 王即以眼。 安婆罗门眼匡之中。 寻得用见。 得视王身及余众会。 欢喜踊跃。 不能自胜。 即白王言。 得王一眼。 足我用视。 愿留一眼。 王自用看。 王复答言。 我已言决。 许与两眼。 不应违言。 便更剜一眼。 复着掌中。 重复立誓。 我持眼施。 用求佛道审能成佛。 至诚不虚。 此婆罗门。 得于我眼。 便当用视。 复安一眼。 寻得用视。 当尔之时。 天地震动。 诸天宫殿。 皆亦动摇。 时诸天人。 愕然惊惧。 寻见菩萨剜目布施。 咸皆飞来。 侧塞虚空。 散诸华香。 而用供养。 赞言善哉。 大王所作。 甚奇甚特。 天帝前问。 实为奇特能作是事。 欲求何报。 王答言曰。 不求魔梵。 四王帝释转轮圣王三界之乐。 以此功德。 誓求佛道。 度脱众生。 至涅盘乐。 天帝复问。 汝今剜眼。 苦痛如是。 颇有悔退瞋恚不耶。 王言不悔。 亦不瞋恨。 天帝复言。 我今观汝。 血出流离。 形体战掉。 言不悔恨。 此事难信。 王即自誓。 我剜眼施。 无悔恨意。 用求佛道。 会当得成。 审不虚者。 令我两眼平复如故。 王誓已讫。 两眼平完。 明净彻视。 倍胜于前。 诸天人民。 一切大会。 称庆喜踊。 不能自胜。 王语婆罗门。 今与汝眼。 令汝得视。 后成佛时。 复当令汝得慧眼见。 将婆罗门。 入宝藏中。 恣取一担。 发遣去还到本国。 波罗陀跋弥。 自出迎之。 已见先问。 得眼不耶。 答言得眼。 我今用视。 复问言曰。 彼王今者。 为存为亡。 答言诸天来下。 寻即誓愿。 眼还平复。 眼好于前。 波罗陀跋弥。 以闻此语。 恼闷愤结。 心裂而死。 佛告阿难。 欲知尔时须提罗王。 今我身是。 波罗陀跋弥。 今调达是。 时乞我眼婆罗门者。 今此会中。 盲婆罗门得道者是。 先世之时。 我与其眼。 乃至今日。 由见我故。 既得肉眼。 复得慧眼。 我为汝曹。 世世苦行。 积功累德。 今日致佛。 汝等应当勤求出要。 佛说是语时。 诸在会者。 感念佛恩。 内身克厉。 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 有发无上道意者。 贤者阿难。 及诸会者。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三)五百盲儿往返逐佛缘品第二十八如是我闻。 一时佛。 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毗舍离国。 有五百盲人。 乞丐自活。 时闻人言。 如来出世。 甚奇甚特。 其有众生睹见之者。 癃残百病。 皆蒙除愈。 盲视聋听。 哑语偻伸。 拘躄手足。 狂乱得正。 贫施衣食。 愁忧苦厄。 悉能解免。 时诸盲人。 闻此语已。 还共议言。 我曹罪积。 苦毒特兼。 若当遇佛。 必见救济。 便问人言。 世尊今者。 为在何国。 人报之曰。 在舍卫国。 闻此语已。 共于路侧。 卑言求哀。 谁有慈悲。 愍我等者。 愿见将导。 到舍卫国。 至于佛所。 唤倩经时。 无有应者。 时五百人。 复共议曰。 空手倩人。 人无应者。 今共行乞。 人各令得金钱一枚。 以用雇人。 足得达彼。 各各行乞。 经于数时。 人获一钱。 凡有五百。 合钱已竟。 左右唤人。 谁将我等。 到舍卫者。 金钱五百。 雇其劳苦。 时有一人。 来共相可。 相可已定。 以钱与之。 敕诸盲人。 展转相牵。 自在前导。 将至摩竭国。 弃诸盲人。 置于泽中。 是时盲人。 不知所在。 为是何国。 互相捉手。 经行他田。 伤破苗谷。 时有长者。 值来行田。 见五百人。 践蹋苗稼。 伤坏甚多。 瞋愤怒盛。 敕与痛手。 乞儿求哀。 具宣上事。 长者愍之。 令一使人将诣舍卫。 适达彼国。 又闻世尊。 已复来向。 摩竭提国。 是时使人。 复还将来向摩竭国。 时诸盲人。 钦仰于佛。 系心欲见。 肉眼虽闭。 心眼已睹。 欢喜发中。 不觉疲劳。 已至摩竭。 复闻世尊。 已还舍卫。 如是追逐。 凡经七返。 尔时如来。 观诸盲人。 善根已熟。 敬信纯固。 于舍卫国。 便住待之。 使将盲人。 渐到佛所。 佛光触身。 惊喜无量。 实时两目。 即得开明。 乃见如来。 四众围繞。 身色晃昱。 如紫金山。 感戴殊泽。 喜不自胜。 前诣佛所。 五体投地。 为佛作礼。 作礼毕讫。 异口同音。 共白佛言。 唯愿垂矜。 听在道次。 时佛告白善来比丘。 须发自堕。 法衣在身。 重为说法。 得阿罗汉。 尔时阿难。 见诸盲人。 肉眼明净。 又尽诸漏。 成阿罗汉。 长跪合掌。 前白佛言。 世尊出世。 实复奇特。 所为善事。 不可思议。 又此诸盲人。 特蒙殊泽。 肉眼既明。 复获慧眼。 世尊出世。 正为此等。 佛告阿难。 我非但今日。 除其冥闇。 乃往久远。 无量劫时。 亦为此等。 除大黑闇。 阿难白佛。 不审世尊。 过去世中。 为此除暗。 其事云何。 佛告阿难。 乃昔久远。 无量无数。 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 五百贾客。 共行旷野。 经由崄路。 大山谷中。 极为黑暗。 时诸商人。 迷闷愁忧。 恐失财物。 此处多贼。 而复怖畏。 咸共同心。 向于天地日月山海一切神祇。 啼哭求哀。 时萨薄主。 愍诸商客迷闷之苦。 便告言曰。 汝等莫怖。 各自安意。 吾当为汝作大照明。 是时萨簿。 即以白[叠*毛]。 自缠两臂。 酥油灌之。 然用当炬。 将诸商人。 经于七日。 乃越此闇。 时诸贾客感戴其恩。 慈敬无量。 各获安隐。 喜不自胜。 佛告阿难。 尔时萨薄。 岂异人乎。 我身是也。 我从昔来。 国城妻子。 及以肉血。 恒施众生。 以是之故。 今致特尊。 尔时五百诸贾客者。 岂异人乎。 今此五百比丘是也。 过去世时。 以生死力。 施其光明。 今得成佛。 亦施无漏慧眼。 尔时众会。 闻佛所说。 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 有种辟支佛善根。 或发无上道意度者甚多。 慧命阿难。 及诸众会。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四)富那奇缘品第二十九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放钵国。 有一长者。 名昙摩羡(此言法军)。 于彼国中。 巨富第一。 时长者妻。 生一男儿。 值出军征伐余国。 因字其儿。 号曰羡那(此言军也)。 后复生儿。 值王出军征讨得胜。 复字其儿比耆陀羡那(此言胜军)。 二子长大。 各为娶妻。 尔时长者。 遇疾困笃。 数召诸医。 瞻养其病。 看视医师。 甘膳尽供。 医贪利养。 欲遣残病。 逆怀奸诈。 更与余药。 使病不瘥。 时有一婢。 供养长者。 饮食汤药。 恒知时宜。 白长者言。 从今以去。 此诸医师。 不足更唤。 恶意相误。 病更不瘥。 今我自当。 如前法度。 随病所须。 更莫唤医。 婢便看养。 长者得瘥。 于是其婢。 白长者言。 大家。 我看大家。 瞻视供养。 病得除瘥。 唯当垂愍赐我一愿。 长者告曰。 卿求何等。 时婢便言。 欲得大家与我共通。 若不见违当从我志。 长者不逆。 即遂其愿。 交通已竟。 便觉有身。 时婢怀妊。 十月已满。 生一男儿。 其愿满足。 故因字其儿。 名富那奇(此言满愿)。 端正福德。 宜于钱财。 善能估贩。 种种治生。 倍获盈利。 所至到处。 无有不吉。 虽复禀受长者遗体。 才艺智量。 出过人表。 然是厮贱婢使所生。 不及儿次。 名在奴例。 尔时长者。 复婴痼疾。 困笃着床。 将死不久。 遗言殷勤。 告其二子。 吾设没后。 慎勿分居。 长者被病。 虽服医药。 不能救济。 奄致命终。 尔时二子。 承用父教。 共居一处。 经历年戴。 值时有缘。 欲至他国。 贾作治生。 各以家居妇儿。 付嘱富那奇。 为我看视斯等大小。 及家余事。 悉用相累。 正尔别去。 于时富那奇。 即受其教。 营理家事。 时二兄子。 数往其所。 求索饮食及余所须。 时富那奇。 称给其意。 随其所求。 买索与之。 卒值一日无钱持行。 胜军小儿。 白富那奇。 我今饥渴。 与我饮食。 手中无钱。 索食叵得。 小儿瞋恚。 往语其母。 今富那奇。 怀情不普。 见伯父儿。 随意给称。 我从索食。 独不见与。 母闻儿言恨心便生。 云此婢子。 敢怀偏心。 胜军还家。 其妇及儿忿心未息。 具以上事。 向胜军说。 胜军闻之倍怀愤怒。 此婢子奴。 敢违我教。 薄贱我儿。 吾当杀之。 怀情已定。 求兄分居。 兄敬父敕。 实时不可。 胜军懊恼。 数求不止。 兄见意盛。 察其所规。 知弟怀恚。 意不得已。 即可其言。 听各分居。 弟以家财。 一切所有。 养生园宅。 用作一分。 以富那奇。 用作一分。 以此二分。 恣兄取之。 谓兄取财。 规自取富那奇。 而欲杀之。 兄知胜军心害富那奇。 慈心怜愍。 取富那奇。 空将妻子。 单罄来出。 依余家住。 时富那奇。 问其嫂曰。 与我少钱。 欲用买薪。 兄嫂答曰。 唯有五钱。 即解用与。 时富那奇。 持此五钱。 诣市买薪。 见一束薪卖索五钱。 时富那奇。 即买其薪。 雇以五钱。 寻见牛头栴檀香木在薪束中。 意甚欢喜。 持薪归家。 取此香木。 分为十段。 值王夫人热病之极。 当须牛头栴檀香木。 摩以涂身以除其病。 举国推觅求之叵得。 即令国内。 谁有香木一两。 当与黄金千两。 时富那奇。 往应王募。 持一小段。 用奉王家。 王如本令。 偿千两金。 如是展转。 十段香木。 悉皆售尽。 得金万两。 因用起居。 园田舍宅。 象马车乘。 奴婢畜生。 家业于是。 丰富具足。 过逾于前。 合居数倍。 尔时复有五百贾客。 相与结要。 欲入大海。 唤富那奇。 共为伴侣。 富那白兄。 求共采宝。 兄即听之。 给其所须。 及伴往至大海。 如意取宝。 自重而还。 来至中道崄难之处。 众人咸见阎浮提内有三日现。 怪问导师。 今三日出。 是何端应。 导师答言。 汝等当知。 一是正日。 二是鱼眼。 其间白者。 此是鱼齿。 今水所投。 黑冥之处。 是鱼口也。 最为可畏。 我等今者。 无复活路。 临至鱼口。 定计垂死。 有一贤者。 敬信佛道。 告语众贾。 唯当虔心称南无佛。 三界德大。 无过佛者。 救厄赴急。 矜济一切。 最能覆护苦厄众生。 唯佛神圣。 愿救危险。 济此诸人。 毫牦之命。 时摩竭鱼。 闻称佛名。 即还闭口。 沉窜海底。 众贾于是。 安隐还国。 时富那奇。 取大金案。 以诸妙宝摩尼珠等。 庄累积满。 奉兄羡那。 长跪仰望。 白大兄言。 我已为兄。 积畜财宝。 舍宅所有一切具足。 子孙七世。 食用不尽。 唯愿大兄。 听我出家。 羡那答曰。 吾不相违。 但卿少年。 未达人伦。 佛法要重。 持之甚难。 比更数年。 乃可遂意。 富那奇曰。 大兄当知。 人命无常。 斯须难保。 前在大海。 值摩竭鱼。 吸船趣口。 命危垂死。 蒙佛神恩。 得济余命。 唯念垂许。 听在道次。 兄即听之。 时富那奇。 与其五百采宝之众。 咸以信心至舍卫国。 到于佛所。 礼敬问讯。 因具白佛。 求索出家。 佛即许可。 听使入道。 赞言善来。 便成沙门。 佛为种种。 苦切说法。 五百比丘。 心意开解。 尽诸苦际。 成阿罗汉。 唯富那奇。 结使深重。 佛为说法。 未能畅达。 精诚困笃。 始入初果。 勤精修习。 无有休懈。 时诸比丘。 安居日近。 佛听各各随意安居。 时富那奇。 往白佛言。 弟子欲往至放钵国安居三月。 唯愿见听。 于时世尊。 告富那奇。 彼国人恶。 信邪倒见。 汝今初学。 于佛法中。 未能具足佛法圣行。 设为彼人见毁辱者。 当奈之何。 富那奇曰。 设令被人极理毁辱。 但莫见害。 世尊又告。 彼人极恶。 设被害时。 当复云何。 富那奇曰。 世尊当知。 正使彼人毁辱加害。 莫断我命。 犹戢其恩。 佛又告曰。 汝往至彼。 忽遭恶人。 残害汝命。 无益于汝。 当如之何。 富那奇言。 世尊当知。 一切万物。 有形归无。 彼若杀我。 分受其死。 于时世尊告富那奇。 彼诸恶人。 毁辱加害。 及未断命。 汝当瞋不。 富那奇曰。 不也世尊。 正使彼人无根见谤。 毁辱极世不轨之事。 设加刀杖。 打害次杀。 复未残戮。 临当断命。 终不一念生起恚心。 佛即赞言。 善哉善哉。 弟子所行。 唯是为快。 时富那奇。 摄持衣钵。 礼佛辞退。 至放钵国。 明日晨旦。 入城乞食。 至一大富婆罗门家。 时婆罗门。 见是比丘。 即怀恶心。 而来骂逐。 比丘即往异家乞食。 自其明日。 续其舍乞食。 时婆罗门。 复挝打极手。 比丘欢喜。 颜色不变。 时婆罗门。 睹此比丘。 见毁被害。 苦困垂死。 而无怨色。 不生瞋恨。 便自悔责。 忏谢已过。 时富那奇。 于彼国中。 勤修不懈。 尽诸结使。 心忽开解。 获无漏证。 安居已竟。 便辞檀越。 嘱及其兄。 慎勿入海。 大海中难甚多无数。 兄之财宝。 足用七世。 嘱及已竟。 还往佛所。 稽首问讯。 问讯讫竟。 随意住止。 时兄羡那。 不惟其敕。 有诸众贾。 来归羡那。 种种晓唤。 共入大海。 羡那不逆。 即可共去。 至海渚上。 随意自重。 唯有羡那。 多取牛头栴檀香木。 满船而还。 龙性悭吝。 惜其香木。 即于道中。 捉其船舫。 举帆罗风。 不能得过。 一切众客。 定计恐死。 羡那一心。 称富那奇。 今遭苦厄。 愿见拔济。 时富那奇。 在舍卫国祇洹精舍。 坐禅思惟。 遥以天耳。 闻兄羡那。 处在危厄。 至心自陈。 悲酸一心。 称富那奇。 富那奇。 即以罗汉神足。 犹如健夫屈伸臂顷。 变身化作金翅鸟王。 至于大海。 恐蹙其龙。 龙见鸟形。 怖入海底。 众贾于是。 安隐还家。 时富那奇。 教化其兄。 令为世尊立一小堂。 覆堂村木纯以栴檀。 其堂已成。 教化其兄请佛。 羡那答曰。 请佛之宜。 以何等物。 能屈世尊。 时富那奇。 俱与其兄。 办足供养。 各持香炉。 共登高楼。 遥向祇洹。 烧香归命佛及圣僧。 唯愿明日。 临顾鄙国。 开悟愚朦盲冥众生。 作愿已讫。 香烟如意。 乘虚往至世尊顶上。 相结合聚。 作一烟盖。 后遥以水。 洗世尊足。 水亦从虚。 犹如钗股。 如意径到世尊足上。 尔时阿难。 睹见是事。 怪而问佛。 谁放烟水。 佛告阿难。 是富那奇罗汉比丘。 于放钵国。 劝兄羡那。 请佛及僧。 故放烟水。 以为信请。 因敕阿难。 往至僧中。 行筹告语神足比丘。 明日悉来。 往应羡那请。 因现变化。 以游彼国。 阿难奉命。 合僧行筹。 有神足者。 明当受请。 时诸比丘。 各各受筹。 明日晨旦。 僧作食人。 名奇虔直奇(此言续生)。 其人已得阿那含道。 恒日供给一切众僧。 结跏趺坐。 身放光明。 四出照曜。 引作餐具。 瓢杓健支。 百斛大釜。 而随其后。 乘虚飞行。 趣向其国。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言非也。 是诸比丘。 作食之人。 故来相佐。 办具饮食。 于是羡那。 即以华香妓乐供养。 供养毕竟。 即便过去。 次后复有十六沙弥均提之等。 各以神足。 变作树林。 采华采果。 种种变现。 演身光明。 晃曜天地。 凌虚继迈。 骆驿而到。 羡那复问。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斯诸人等。 先前来者。 乃是我等同师弟子。 年始七岁。 得罗汉道。 诸漏永尽。 神足纯备。 今故先来采华具果。 即以华香。 具足供养。 供养讫已。 各各过去。 次复耆年大阿罗汉。 化作千龙。 结身为座。 头皆四出。 雷吼震天。 其诸龙口。 悉雨七宝。 复于其上。 施大宝座。 飞升虚空。 身放光明。 照曜天下。 而来至国。 羡那复问。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师弟子。 名憍陈如。 佛初得道。 在鹿野苑。 初转法轮。 广度众生。 斯等五人。 最先受化。 于弟子中。 第一上首。 神通具足。 无所罣碍。 羡那闻说。 倍加恭敬。 香华妓乐。 悉以供养。 供养已讫。 即便过去。 次后复有摩诃迦叶。 化作七宝讲堂。 七宝庄校。 奋身光明。 晃昱四布。 往至其国。 羡那见之。 问富那奇。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师弟子。 摩诃迦叶。 清俭知足。 常行头陀。 愍诸厮贱。 赈济贫乏。 羡那即以香华妓乐。 供养毕讫。 实时过去。 时舍利弗。 次后乘千师子。 盘身为座。 头皆四出。 口雨七宝。 雷吼咆哮。 震动天地。 复于其上。 敷大宝床。 庄校严饰。 而处其上。 身出光明。 普照四域。 飞腾虚空。 翱翔而至。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今乘来者。 是师大弟子。 广博大智。 名舍利弗。 羡那闻已。 倍增欢喜。 即以华香妓乐供养。 供养讫已。 即以过去。 时大目连。 寻后而发。 化作千象。 罗头四出。 其诸象口。 皆有六牙。 其一牙头。 有七浴池水。 一一池中。 有七莲华。 其一华上。 有七玉女。 种种变现。 其数无量。 放大光明。 感动四邻。 复于其上。 安置宝座。 自坐其上。 乘虚径至。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言非也。 是师弟子。 名大目连。 神足第一。 德行纯备。 羡那闻说。 欢喜戴仰。 香华妓乐。 而以供养。 供养已。 即便过去。 次后复有阿那律提。 而自化作七宝浴池。 浴池中。 复生金色莲华莲茎皆是七宝合成。 处其华上。 结跏趺坐。 项佩日光。 照曜天下。 光所照处。 皆是金色。 乘虚至国。 羡那复问。 是汝师不。 答言非也。 是师弟子。 阿那律提。 于是大众。 天眼第一。 羡那闻之。 欢喜恭敬。 华香供养。 即自过去。 次后复有佛弟难陀。 化作千马。 驾七宝车。 车上复有七宝大盖。 放演光明。 四出照曜。 乘虚驰至。 诣放钵国。 羡那见之。 问富那奇。 是汝师不。 答言非也。 是世尊弟。 名曰难陀。 众相具足。 德行纯备。 羡那即以香华妓乐。 供养毕讫。 即自过去。 时须菩提。 次后复来作七宝山。 坐琉璃窟。 身放种种杂色光明。 照曜天地。 来至其国。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言非也。 是师弟子。 名须菩提。 广智多闻。 解空第一。 即以华香。 供养毕讫。 即自过去。 次有分耨文陀尼子。 化作一千迦楼罗王。 结身为座。 四向罗头。 口含众宝。 发哀和音。 复于其上。 施大宝座。 而坐其上。 乘虚来至。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言非也。 是我同师。 名曰分耨文陀尼子。 辩才应适。 最为第一。 即以华香。 供养讫已。 便自过去。 次复弟子。 名优波离。 化作千雁聚身相结。 头口出声。 哀鸣相和。 口含众宝。 飞翔虚空。 于其身上。 敷众宝座。 放大光明。 照曜四远。 身坐其上。 驰奔来至。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师弟子。 名优波离。 于众比丘。 持律第一。 羡那闻已。 即持华香。 供养毕讫。 即复过去。 次后复有沙门二十亿。 化作行树于虚空中。 以绀琉璃。 作经行道。 复以七宝。 夹树两边。 种种妙宝。 以界道侧。 于中经行。 渐至其国。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佛弟子。 名曰沙门二十亿。 于比丘中。 精进第一。 华香妓乐。 供养毕讫。 即便过去。 次后复有大劫宾宁。 化作七宝树。 树上复有种种华果。 树下皆有七宝高座。 处其座上。 放大光明。 乘虚来至。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佛弟子。 名劫宾宁。 挺特勇猛。 端正第一。 羡那闻已。 欢喜供养华香妓乐。 供养已讫。 即自过去。 次有弟子名宾头卢埵阇。 坐宝莲华。 项佩日光。 放千光明。 晖赫天地。 飞升虚空。 来至其国。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师弟子。 名宾头卢埵阇。 善能入定。 坐禅第一。 即以香华。 供养毕讫。 即自过去。 次罗睺罗。 寻后趣引。 自化其身。 作转轮王。 千子七宝。 皆悉具足。 导从前后。 来至其国。 羡那问曰。 是汝师不。 答曰非也。 是佛之子。 名曰罗睺罗。 设在家者。 领四天下。 七宝自至。 兵仗不用。 自然降附。 今舍此位。 出家学道。 得阿罗汉。 六通清彻。 无所罣碍。 今故变身。 作是形位。 羡那闻已。 香华供养。 即自过去。 五百神足弟子。 各各现变。 不可称计。 尔时世尊。 知诸弟子尽适彼国。 放大光明。 照曜天地。 普皆金色。 时富那奇。 语其兄曰。 今者世尊。 始欲发意而来至此。 故先放光。 作是瑞应。 尔时世尊。 始于座上。 下足蹑地。 应时天地。 六反震动。 时富那奇。 语其兄曰。 今者世尊。 始于座上。 下足蹑地。 以是之故。 天地大动。 尔时世尊。 始出精舍。 住在于外。 八金刚神。 住于八面。 时四天王。 在前导道。 时天帝释。 从诸欲界天子百千万众。 侍卫左面。 大梵天王。 与色界诸天无央数众。 住在右面。 弟子阿难。 住在佛后。 大众围繞。 放演光明。 照曜天地。 飞升虚空。 趣放钵国。 于其中道。 逢五百作人。 以千具犁牛。 垦治陇亩。 诸牛见佛乘空而过。 身放金色普照世界。 诸牛至心。 仰视世尊。 心存笃敬。 住陇不行。 作人见牛仰向观瞻惊怪所以。 亦视见佛。 即各跪白。 咸兴归诚。 唯愿如来。 当见哀愍暂下开度。 使离生死。 佛以悲心。 知其可度。 即下为说种种妙法。 五百作人。 心意开悟。 断二十亿洞然之恶。 成须陀洹。 时牛命终。 尽生天上。 普皆欢喜。 于时如来。 即复发引。 到前未远。 有五百童女。 共游旷野。 见地金色。 仰视其变。 见乘虚而行。 咸怀欢喜。 叉手白言。 唯愿天尊。 垂心矜愍暂见济度。 佛知其宿行应可度化。 即称所愿。 往至其所。 随应堪能。 为说诸法。 信受开解。 成须陀洹。 变感已竟。 遂步而至。 复有五百仙人。 处在林泽。 见光普照地悉金色。 仰睹如来与诸大众游行乘虚。 心怀踊跃。 敬心倍隆。 仰请佛言。 唯愿大圣。 暂劳神形。 因见过度。 听在道次。 佛睹其本缘。 知之应度。 寻下在前。 求作沙门。 佛即听之。 善来比丘。 便成沙门。 因为说法。 心净开解。 诸漏永尽。 成阿罗汉。 随从佛后。 乘空而至。 时富那奇。 遥见佛来。 光曜天地。 大众虚转。 语兄羡那。 世尊及众。 今始来至。 佛到其国。 羡那欢喜。 即以香华及众妓乐。 供养毕讫。 共至会所。 佛至其舍。 如法就坐。 羡那合家。 供办甘膳。 自行澡水。 敬意奉食。 佛为哒嚫。 食讫澡漱。 为其举国合家大小。 演说妙法。 合家一切。 得须陀洹。 有具二道三四果者。 复有发意趣大乘者。 复有坚住不退地者。 佛说法讫。 举国男女。 得度者众。 不可称计。 阿难长跪。 叉手合掌。 前白佛言。 不审世尊。 此富那奇。 过去世中。 作何恶行。 为人下贱。 属他为奴。 复有何福遇佛得度。 佛告阿难。 欲知之者。 明听善思。 当为汝说。 对曰唯然。 愿具开示。 佛告阿难。 乃往过去迦叶佛时。 有一长者。 财富无数。 为佛众僧。 兴僧伽蓝。 衣服饮食。 病瘦医药四事供办。 供给一切无有乏短。 尔时长者遇疾命终。 其后一儿出家学道。 其父死后佛图供具。 皆悉转少。 众僧罢散。 其寺荒坏。 无人住止。 其儿比丘。 勤力招合檀越知识。 积聚钱财。 修补缺落。 复合众僧。 还继供养。 于时多众。 住在其寺。 勤精专修。 具诸道者。 时彼道人。 作僧自在。 时有罗汉道人。 次知日直。 扫除草土。 积在中庭。 不时除弃。 于时比丘。 恶心呵叱。 今此比丘。 如奴无异。 虽知扫地。 不能除弃。 阿难当知。 彼时比丘。 大自在者。 今富那奇比丘是也。 由其恶心呵得道人比之为奴。 由此一言。 五百世中。 恒为奴身。 复由兴立劝合众人供养众僧。 偿罪已毕。 复遭我世。 蒙得过度。 今此国中。 受化之人。 皆是往昔劝助之众。 缘是果报。 皆得度脱。 阿难之等。 及与众会。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五)尼提度缘品第三十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舍卫城中。 人民众多。 居止隘迮。 厕混鮮少。 大小便利。 多往出城。 或有豪尊。 不能去者。 便利在器中。 雇人除之。 时有一人。 名曰尼提。 极贫至贱。 无所趣向。 仰客作除粪。 得价自济。 尔时世尊。 即知其应度。 独将阿难。 入于城内。 欲拔济之。 到一里头。 正值尼提。 持一瓦器。 盛满不净。 欲往弃之。 遥见世尊。 极怀鄙愧。 退从异道。 隐屏欲去。 垂当出里。 复见世尊。 倍用鄙耻。 回趣余道。 复欲避去。 心意匆忙。 以瓶打壁。 瓶即破坏。 屎尿浇身。 深生惭愧。 不忍见佛。 是时世尊。 就到其所。 语尼提言。 欲出家不。 尼提答言。 如来尊重。 金轮王种。 翼从弟子。 悉是贵人。 我下贱弊恶之极。 云何同彼。 而得出家。 世尊告曰。 我法清妙。 犹如净水。 悉能洗除一切垢秽。 亦如大火能烧诸物。 大小好恶。 皆能焚之。 我法亦尔。 弘广无边。 贫富贵贱。 男之与女。 有能修者。 皆尽诸欲。 是时尼提。 闻佛所说。 信心即生。 欲得出家。 佛使阿难将出城外。 大河水边。 洗浴其身。 已得净洁。 将诣祇洹。 为说经法。 苦切之理。 生死可畏。 涅盘永安。 霍然意解。 获初果证。 合掌向佛。 求作沙门。 佛即告曰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衣在身。 佛重解说四谛要法。 诸漏得尽。 成阿罗汉。 三明六通。 皆悉具足。 尔时国人。 闻尼提出家。 咸怀怨心。 而作是言。 云何世尊。 听此贱人出家学道。 我等如何。 为其礼拜。 设作供养。 请佛及僧。 斯人若来。 污我床席。 展转相语。 乃闻于王。 王闻亦怨恨。 情用反侧。 即乘羽葆之车。 与诸侍从。 往诣祇洹。 欲问如来所疑之事。 既到门前。 且小停息祇洹门外。 有一大石。 尼提比丘。 坐于石岩。 缝补故衣。 有七百天人。 各持华香。 而供养之。 右繞敬礼。 时王睹见。 深用欢喜。 到比丘所。 而语之言。 我欲见佛。 愿为通白。 比丘实时。 身没石中。 踊出于内。 白世尊曰。 波斯匿王。 今者在外。 欲得来入觐省谘问。 佛告尼提。 从汝本道。 往语令前。 尼提寻时。 还从石出。 如似出水。 无有罣碍。 即语王言。 白佛已竟。 王可进前。 王作此念。 向所疑事。 且当置之。 先当请问。 此比丘者。 有何福行。 神力乃尔。 王入见佛。 稽首佛足。 右繞三匝。 却坐一面。 白世尊言。 向者比丘。 神力难及。 入石如水。 出石无孔。 姓字何等。 愿见告示。 世尊告曰。 是王国中。 极贱之人。 我已化度。 得阿罗汉。 大王故来。 欲问斯义。 王闻佛语。 慢心即除。 欣悦无量。 因告王曰。 凡人处世。 尊卑贵贱。 贫富苦乐。 皆由宿行。 而致斯果仁慈谦顺。 敬长爱小。 则为贵人。 凶恶强梁。 憍恣自大。 则为贱人波斯匿王。 白世尊言。 大圣出世。 多所润济。 如此凡陋下贱之人。 拔其苦毒。 使常安乐。 此尼提者。 有何因缘。 生于贱处。 复种何德。 得遇圣尊。 禀受仙化。 寻成应真。 唯愿世尊。 敷演分别。 佛告王曰谛听善持。 吾当解说令汝开悟。 乃往过去。 迦叶如来。 出现世间。 灭度之后。 有比丘僧凡十万人。 中有一沙门。 作僧自在。 身有疾患服药自下。 憍骜恃势。 不出便利。 以金银澡盘。 就中盛尿令一弟子担往弃之。 然其弟子。 是须陀洹。 由在彼世。 不能谦顺。 自恃多财。 秉捉僧事。 暂有微患。 懒不自起。 驱役圣人。 令除粪秽。 以是因缘。 流浪生死。 恒为下贱五百世中。 为人除粪。 乃至于今。 由其出家。 持戒功德。 今值我世。 闻法得道。 佛告大王。 欲知尔时僧自在者。 今尼提比丘是。 波斯匿王。 白世尊言。 如来出世。 实为奇特。 利益无量苦恼众生。 佛告大王。 善哉善哉。 如汝所言。 佛又告曰。 三界轮转。 无有定品。 积善仁和。 生于豪尊。 习恶放恣。 便生卑贱。 王大欢喜。 无有慢心。 即起长跪。 执尼提足。 而为作礼。 忏悔自谢。 愿除罪咎。 世尊尔时。 因为广说法微妙之义。 所谓论者。 施论戒论。 生天之论。 欲不净想。 出要为乐。 尔时大会。 闻佛所说。 各获道证。 信受奉行。 发布时间:2020-09-19 03:46:4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7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