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贤愚经 第五卷 内容: 元魏凉州沙门慧觉等在高昌郡译(二四)沙弥守戒自杀品第二十三(丹本此品在第七卷为三十四)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安陀国。 尔时世尊。 殷勤赞叹持戒之人。 护持禁戒。 宁舍身命。 终不毁犯。 何以故。 戒为入道之初基。 尽漏之妙趣。 涅盘安乐之平途。 若持净戒。 计其功德。 无量无边。 譬如大海无量无边。 戒亦如是。 犹如大海多有阿修罗鼋龟水性摩竭鱼等大众生居。 戒海亦尔。 多有三乘大众生居。 譬如大海多诸金银琉璃等宝。 戒海亦尔。 多出善法。 有四非常三十七品诸禅三昧如是等宝。 犹如大海。 金刚为底。 金刚山围。 四江大河。 流注其中。 不增不减。 戒海亦尔。 毗尼为底。 阿毗昙山。 以为围繞。 四阿含河。 流注入中。 湛然常尔。 不增不减。 何以故。 注入不增不减。 下阿鼻火。 上冲大海。 海水消涸。 以故不增。 常流入故。 以故不减。 佛法戒海。 不放逸故不增。 具功德故不减。 是故当知。 能持戒者。 其德甚多。 佛涅盘后。 安陀国土。 尔时有一乞食比丘乐独静处。 威仪具足。 乞食比丘。 佛所赞叹。 非住众者。 何以故。 乞食比丘。 少欲知足。 不储畜积聚。 次第乞食。 随敷露坐。 一食三衣。 如是等事。 可尊可尚。 在僧比丘。 多欲无厌。 贮聚储畜。 贪求吝惜。 嫉妒爱着。 以故不能得大名闻。 彼乞食比丘。 德行淳备。 具沙门果。 六通三明。 住八解脱。 威仪庠序。 名闻流布。 尔时安陀国。 有优婆塞。 敬信三宝。 受持五戒。 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布施修德。 名遍国邑。 即请是乞食比丘。 终身供养。 供养之福。 随因受报。 若请众僧。 就舍供养。 则妨废行道。 道路寒暑劳苦。 后受报时。 要劳思虑。 出行求逐。 乃能得之。 若就往奉供养。 后受福报时。 便坐受自然。 是优婆塞。 信心淳厚。 办具种种色香美食。 遣人往送。 日日如是。 沙门四种好恶难明。 如庵罗果生熟难知。 或有比丘。 威仪庠序。 徐行谛视。 而内具足贪欲恚痴破戒非法。 如庵罗果外熟内生。 或有比丘。 外行麤疏。 不顺仪式。 而内具足沙门德行禅定智能。 如庵罗果内熟外生。 或有比丘。 威仪粗穬。 破戒造恶。 内亦具有贪欲恚痴悭贪嫉妒。 如庵罗果内外俱生。 或有比丘。 威仪庠审。 持戒自守。 而内具足沙门德行戒定慧解。 如庵罗果内外俱熟。 彼乞食比丘。 内外具足。 亦复如是。 德行满故。 人所宗敬。 尔时国中。 有一长者。 信敬三宝。 有一男儿。 心自思惟。 欲令出家。 当求善师而付托之。 所以尔者。 近善知识则增善法。 近恶知识便起恶法。 譬如风性虽空由栴檀林若瞻卜林吹香而来。 风有妙香。 若经粪秽臭尸而来。 其风便臭。 又如净衣置之香箧。 出衣衣香。 若置臭处。 衣亦随臭。 亲近善友则善日隆。 亲附恶友则恶增长。 是故我今。 当以此儿与此尊者令其出家。 念已即往。 白比丘言。 我此一子。 今使出家。 唯愿大德。 哀纳济度。 若不能受。 当将还家。 尔时比丘。 以道眼观。 此人出家。 能持净戒。 增长佛法。 即便受之。 度为沙弥。 时优婆塞。 有一亲善居士。 请优婆塞及其妻子合家奴婢。 明日客会。 时优婆塞。 晨朝念言。 今当就会。 谁后守舍。 我若强力。 课留一人。 所应得分。 我则负他。 若有自能开意住者。 我于会还。 当别投报。 优婆塞女。 即白父言。 唯愿父母。 从诸僮使。 但行应请。 我堪后守。 其父喜曰。 甚善甚善。 今汝住守。 与我汝母。 正等无异。 于家损益。 心无疑虑。 于是合家。 悉往受请。 女便牢闭门户。 独住家内。 时优婆塞。 是日匆匆。 忘不送食。 尔时尊者心自念言。 日时向晚。 俗人多事。 或能忘不送食。 我今宁可遣人迎不。 即告沙弥。 汝往取食。 善摄威仪。 如佛所说。 入村乞食。 莫生贪着。 如蜂采华。 但取其味不损色香。 汝今亦尔。 至家取食。 收摄根门。 莫贪色声香味触也。 若持禁戒。 必能取道。 如提婆达多。 虽多诵经。 以造恶毁戒。 堕阿鼻狱。 如瞿迦利。 诽谤破戒。 亦入地狱。 周利盘特。 虽诵一偈。 以持戒故。 得阿罗汉。 又戒即为入涅盘门。 受快乐因。 譬如婆罗门法。 若设长斋。 三月四月。 请诸高明持戒梵行诸婆罗门。 以简择请。 不得普故。 仇留为封印请者惋。 一婆罗门。 虽复高经。 性不清廉。 贪蜜甜故。 舐封都尽。 明日至会所。 呈封乃入次。 是梵志。 无印欲入。 典事语言。 汝有封不答言我有以甜故舐尽。 语言。 汝今如是已足便不得前。 复贪小甜。 失四月中甘香美味。 及竟达嚫种种珍宝。 汝今如是。 莫贪小事破净戒印。 失人天中五欲美味及诸无漏三十七品涅盘安乐无量法宝。 汝莫毁破三世佛戒。 污染三宝父母师长。 沙弥受教。 礼足而去。 往到其家。 打门作声。 女问是谁。 答言沙弥。 为师迎食。 女心欢喜。 我愿遂矣。 即与开门。 是女端正。 容貌殊妙。 年始十六。 淫欲火烧。 于沙弥前。 作诸妖媚。 摇肩顾影。 深现欲相。 沙弥见已念言。 此女为有风病癫狂病羊痫病耶。 是女将无欲结所使欲娆毁我清净行耶。 坚摄威仪。 颜色不变。 时女即便五体投地。 白沙弥言。 我常愿者。 今已时至。 我恒于汝。 欲有所陈。 未得静便。 想汝于我。 亦常有心。 当与我愿。 我此舍中。 多有珍宝金银仓库。 如毗沙门天宫宝藏。 而无有主。 汝可屈意为此舍主。 我为汝妇。 供给使令。 必莫见违。 满我所愿。 沙弥心念。 我有何罪。 遇此恶缘。 我今宁当舍此身命。 不可毁破三世诸佛所制禁戒。 昔日比丘。 至淫女家。 宁投火坑。 不犯于淫。 又诸比丘。 贼所劫夺。 以草系缚。 风吹日曝。 诸虫唼食。 以护戒故。 不绝草去。 如鹅吞珠。 比丘虽见。 以持戒故。 极苦不说。 如海船坏。 下座比丘。 以守戒故。 授板上座。 没海而死。 如是诸人。 独佛弟子。 能持禁戒。 我非弟子。 不能持耶。 如来世尊。 独为彼师。 非我师耶。 如瞻卜华并胡麻压油。 瞻卜香。 若合臭花油亦随臭。 我今已得遇善知识。 云何今日。 当造恶法。 宁舍身命。 终不破戒污佛法僧父母师长。 又复思惟。 我若逃突。 女欲心盛。 舍于惭愧。 走外牵捉。 及诽谤我。 街陌人见。 不离污辱。 我今定当于此舍命方便语言。 牢闭门户。 我入一房。 作所应作。 尔乃相就。 女即闭门。 沙弥入房。 关橝门户。 得一剃刀。 心甚欢喜。 脱身衣服。 罪于架上。 合掌跪向拘尸那城佛涅盘处。 自立誓愿。 我今不舍佛法众僧。 不舍和上阿阇梨。 亦不舍戒。 正为持戒。 舍此身命。 愿所往生。 出家学道。 净修梵行。 尽漏成道。 即刎颈死。 血流滂沛。 污染身体。 时女怪迟。 趣门看之。 见户不开。 唤无应声。 方便开户。 见其已死。 失本容色。 欲心寻息。 惭结懊恼。 自搣头发。 爪裂面目。 宛转灰土之中。 悲呺泣泪。 迷闷断绝。 其父会还。 打门唤女。 女默不应。 父怪其静。 使人逾入开门视之。 见女如是。 即问女言。 汝何以尔。 有人侵汝污辱汝耶。 女默不答。 心自思惟。 我今若以实对。 甚可惭愧。 若言沙弥毁辱我者。 则谤良善。 当堕地狱受罪无极。 不应欺诳。 即以实答。 我此独守。 沙弥来至。 为师索食。 我欲心盛。 求娆沙弥。 冀从我心。 而彼守戒。 心不改易。 方便入房。 自舍身命。 以我秽形。 欲坏净器。 罪衅若斯。 故我不乐。 父闻女言。 心无惊惧。 何以故。 知结使法尔故。 即告女言。 一切诸法。 皆悉无常。 汝莫忧惧。 即入房内。 见沙弥身。 血皆污赤。 如栴檀机。 即前作礼。 赞言善哉。 护持佛戒。 能舍身命。 时彼国法。 若有沙门白衣舍死。 当罚金钱一千入官。 时优婆塞。 以一千金钱置铜盘上。 载至王宫。 白言大王。 我有罚谪。 应入于王。 愿当受之。 王答之言。 汝于我国。 敬信三宝。 忠正守道。 言行无违。 唯汝一人。 当有何过而输罚耶。 时优婆塞。 具陈上缘。 自毁其女。 赞叹沙弥持戒功德。 王闻情事。 心惊悚然。 笃信增隆。 而告之言。 沙弥护戒。 自舍身命。 汝无辜咎。 那得有罚。 但持还舍。 吾今躬欲自至汝家供养沙弥。 即击金鼓。 宣令国人。 前后导从。 往至其家。 王自入内。 见沙弥身。 赤如栴檀。 前为作礼。 赞其功德。 以种种宝。 庄严高车。 载死沙弥。 至平坦地。 积众香木。 阇毗供养。 严饰是女。 极世之殊。 置高显处。 普使一切时会皆见。 语众人言。 是女殊妙。 容晖乃尔。 未离欲者。 谁无染心。 而此沙弥。 既未得道。 以生死身。 奉戒舍命。 甚奇希有。 王即遣人。 命请其师。 广为大众。 说微妙法。 时会一切。 见闻是事。 有求出家持净戒者。 有发无上菩提心者。 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二五)长者无耳目舌品第二十四(丹本为三十五)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陀精舍。 与诸比丘大众说法。 尔时国内。 有大长者。 财富无量。 金银七宝。 象马牛羊。 奴婢人民。 仓库盈溢。 无有男儿。 唯有五女。 端正聪达。 其妇怀妊。 长者命终。 时彼国法。 若其命终。 家无男儿。 所有财物。 悉应入官。 王遣大臣。 摄录其财。 垂当入官。 其女心念。 我母怀妊。 未知男女。 若续是女。 财应属官。 若其是男。 应为财主。 念已。 往白王言。 我父命终。 以无男故。 财应入王。 然今我母怀妊。 须待分身。 若苟是女。 入财不迟。 若或是男。 应为财主。 时波斯匿王。 住法平整。 即可所白。 听如其言。 其母不久。 月满生儿。 其身浑沌。 无复耳目。 有口无舌。 又无手足。 然有男根。 即为作字。 名曼慈毘梨。 尔时是女。 具以是事。 往问于王。 王闻是已。 思惟其义。 不以眼耳鼻舌手足等。 而为财主。 乃以男故。 得为财主。 儿有男根。 应得父财。 即告诸女。 财属汝弟。 吾不取也。 尔时大女。 往适他家。 奉给夫主。 谦卑恭谨。 拂拭床褥。 供设饮食。 迎来送去。 拜起问讯。 譬如婢事大家。 比近长者。 睹其如是。 怪而问言。 夫妇之道。 家家皆有。 汝独何为改操若兹。 女子对曰。 我父终没。 家财无量。 虽有五女。 犹当入王。 会母分身。 生我一弟。 无有眼耳舌及手足。 但有男根。 得为财主。 以是义故。 虽有诸女。 不如一男。 是故尔耳。 长者闻已。 怪其如是。 即与其女。 往至佛所白言。 世尊。 彼长者子。 以何因缘。 无有眼耳舌及手足。 而生富家。 为此财主。 佛告长者。 善哉问也。 谛听善思。 当为汝说。 唯然乐闻。 佛告长者。 乃往过去。 有大长者兄弟二人。 兄名檀若世质。 弟名尸罗世质。 其兄少小。 忠信成实。 常好布施。 赈救贫乏。 以其信善。 举国称美。 王任此人。 为国平事。 诤讼典直。 由之取决。 是时国法。 举贷取与。 无有券疏。 悉诣平事。 檀若世质。 以为明人。 时有估客将欲入海。 从弟尸罗世质。 多举钱财。 以供所须。 时弟长者。 唯有一子。 其年幼小。 即将其子并所出钱。 到平事所。 白言。 大兄。 是估客子。 从我举钱。 入海来还。 应得尔许。 兄为明人。 我若终亡。 证令子得。 平事长者。 指言如是。 其弟长者。 不久命终。 时估客子。 乘船入海。 风起波浪。 船坏丧失。 时估客子。 捉板得全。 还其本国。 时长者子。 闻其船坏空归。 唯见此人。 便自念言。 此虽负我。 今者空穷何由可得。 须有当债。 时见此估客长者。 复与余贾。 续复入海。 获大珍宝。 安隐吉还。 心自念言。 彼长者子。 前虽见我。 不从我债。 我举钱时。 此人幼稚或能不忆。 或以我前穷。 故不债耶。 今当试之。 即严好马。 众宝服饰。 宝衣乘马入市。 长者子见服乘如是。 心念此人。 似还有财。 当试从债。 即遣人语言。 汝负我钱。 今可见偿。 答言。 可尔当思宜了。 估客自念。 所举顿大。 重生累息。 无由可毕。 当作一策乃可了尔。 即持一宝珠。 到平事妇所白言。 夫人我本从尸罗世质。 举少钱财。 其子来从我债。 今上一珠。 价直十万。 若从我债。 可嘱平事莫为明人。 其妇答言。 长者诚信。 必不肯尔。 为当试语。 即受其珠。 平事暮归。 即便具白。 长者答言。 何有是事。 以我忠信不妄语故。 故王立我。 为国平事。 若一妄言。 此事不可。 时估客来具告情状。 即还其珠。 时估客子。 更上一珠。 价直二十万。 复往白言。 愿使嘱及。 此既小事。 但作一言。 得三十万。 彼若得胜。 虽复侄儿。 无一钱分。 此理可通。 尔时女人。 贪爱宝珠。 即为受之。 暮更白夫。 昨日所白。 事亦可通。 愿必在意。 长者答言。 绝无此理。 我以可信。 得为平事。 若一妄语。 现世当为世所不信。 后世当受无量劫苦。 尔时长者。 有一男儿。 犹未能行。 其妇泣曰。 我今与汝。 共为夫妻。 若有死事。 犹望不违。 嘱此小事。 直作一言。 当不相从。 我用活为。 若不见随。 我先杀儿。 然后自杀。 长者闻此。 譬如人噎既不得咽亦不得吐。 自念我唯有此一子。 若其当死。 财无所付。 若从是语。 今则不为人所信用。 将来当受无量苦恼。 迫蹴不已。 即便可之。 其妇欢喜。 语估客言。 长者已许。 估客闻之。 欣悦还家。 严一大象。 众宝庄校。 着大宝衣。 乘象入市。 长者子见。 心喜念言。 是人必富。 服乘乃尔。 我得财矣。 即往语曰。 萨薄当知。 先所负钱。 今宜见偿。 估客惊言。 我都不忆。 何时负君。 若相负者。 明人是谁。 长者子言。 若干日月。 我父及我。 手付汝钱。 平事为我明人。 何缘言不。 估客子言。 我今不念。 苟有事实。 当还相偿。 寻共相将。 至平事所。 长者子言。 此人往日。 亲从我父。 举若干钱。 伯为明人。 我时亦见。 事为尔不。 答言不知。 其侄惊曰。 伯父尔时。 审不见闻。 不作是语。 此事可尔。 不以手足。 指是财耶。 答言不尔。 侄子恚曰。 以伯忠良。 王令平事。 国人信用。 我亲弟子。 非法犹尔。 况于外人。 抂者岂少。 此之虚实。 后世自知。 佛告长者。 欲知尔时平事长者。 今曼慈毗梨无有耳目浑沌者是。 由于尔时一妄语故。 堕大地狱。 多受苦毒。 从地狱出。 五百世中。 常受浑沌之身。 由于尔时好布施故。 常生豪富得为财主。 善恶之报。 虽久不败。 是故汝等。 当勤精进。 摄身口意。 莫妄造恶。 时诸大众。 闻佛所说。 有得初果至四果者。 有发无上菩提心者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二六)贫人夫妇叠施得现报品第二十五(丹本为三十六)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祇洹精舍。 与大比丘众。 围绕说法。 尔时国中。 有一长者。 其妇怀妊。 月满生女。 端正姝妙。 容貌少双。 其初生时。 细软白叠。 裹身而生。 父母怪之。 召师占相。 师曰甚吉。 有大福德。 因为作字。 名曰叔离(秦言白也)。 叔离长大。 叠随身大。 此女瑰玮。 国内远近。 竞来娉求。 父母念言。 女年已大。 宜当嫁处。 即使工师为作璎珞。 叔离问父。 锻是金银。 用作何等。 父告之言。 汝年已大。 欲嫁处汝。 故作环玔。 女白父言。 我欲出家。 不乐嫁去。 父母爱念。 不违其志。 寻为出叠。 欲作五衣。 女见复问。 欲作何等。 告言。 为汝作衣。 白父母言。 我此所着。 悉已具足。 更不须作。 唯愿听我。 时往佛所。 父母即将。 往诣佛所。 头面作礼。 求索出家。 佛言善来。 头发自堕。 所着白叠。 寻成五衣。 付大爱道。 为比丘尼。 精进不久。 成阿罗汉道。 阿难白佛言。 叔离比丘尼。 本种何功德。 生长者家。 生与叠俱出。 出家不久。 得阿罗汉道。 佛告阿难。 谛听善思。 吾今说之。 阿难言唯然。 佛言。 过去久远。 有佛出世。 名毘婆尸。 与诸弟子。 广度一切。 时王臣民。 多设供养。 作般遮于瑟。 有一比丘。 恒行劝化。 令诣佛所听法布施。 时有女人。 名檀腻伽。 极为贫穷。 夫妇二人。 共有一叠。 若夫出行。 则被而往。 妇便裸住坐于草敷。 若妇被叠出外求索。 夫则裸坐草蓐。 劝化比丘。 次至其家。 见是女人。 因劝之言。 佛出难值。 经法难闻。 人身难得。 汝当听法。 汝当布施。 广说悭贪布施之报。 女人白言。 大德小住。 还入舍中。 语其夫言。 外有沙门。 劝我见佛听法布施。 我等先世。 不布施故。 致此贫穷。 今当以何为后世资。 夫答之言。 我家贫困如是。 虽可有心。 当以何施。 妇言。 前世不施。 今致是困。 今复不种。 后欲何趣。 汝但听我。 我决欲施。 夫心自念。 此妇或能少有私产。 我当听之。 即可之言。 欲施便施。 寻曰。 我意欲以此叠布施。 夫言。 我之与汝共此一叠。 出入求索。 以自存活。 今若用施。 俱当守死。 欲作何计。 妇言。 人生有死。 今不施与。 会当归死。 宁施而死。 后世有望。 不施而死。 后遂当剧。 夫欢喜言。 分死用施。 妇即还出。 白比丘言。 大德可止屋下。 我当布施。 比丘答言。 若欲施者。 汝当面施。 为汝咒愿。 叔离白言。 唯此被叠。 内无异衣。 女形秽恶。 不宜此脱。 即还入内。 遥于向下。 脱身上叠。 授与比丘。 比丘咒愿。 持至佛所。 佛言比丘。 持此叠来。 比丘授佛。 佛自手受此叠垢污。 时王众会。 微心嫌佛受此垢叠。 佛知众心。 而告之言。 我观此会清净大施。 无过于此以叠施者。 大众闻已。 莫不悚然。 夫人欢喜。 即脱己身所着严饰璎珞宝衣。 送与陀腻羁。 王亦喜悦。 脱身衣服。 送与其夫。 命令诣会。 毘婆尸佛。 广为大众。 说微妙法。 时会大众。 得度者众。 佛告阿难。 欲知尔时贫穷女人陀腻羁者。 今叔离比丘尼是。 由于尔时以清净心叠布施故。 九十一劫所生之处。 常与叠生无所乏少。 随意悉得缘于彼佛。 闻深妙法。 愿解脱故。 今得遇我。 成阿罗汉。 是故汝等。 应勤精进闻法布施。 佛说是时。 得道者众。 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二七)迦旃延教老母卖贫品第二十六(丹本为三十七)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阿梨提国。 时彼国中。 有一长者。 多财饶宝。 悭贪暴恶。 无有慈心。 时有一婢。 晨夜走使。 不得宁处。 小有违失。 便受鞭捶。 衣不蔽形。 食不充体。 年老困悴。 思死不得。 时适持瓶。 诣河取水。 思惟是苦。 举声大哭。 时迦旃延。 来至其所问言。 老母。 何以悲泣懊恼乃尔。 白言。 尊者。 我既年老。 恒执苦役。 加复贫穷。 衣食不充。 思死不得。 以故哭耳。 迦旃延言。 汝若贫者何不卖贫。 母言。 贫那可卖。 谁当买贫。 迦旃延言。 贫实可卖。 如是至三。 女人白言。 苟贫可卖。 我宜问方。 即言大德。 贫云何卖。 迦旃延言。 审欲卖者。 一随我语。 答言唯诺。 告言。 汝先洗浴。 洗已告言。 汝当布施。 白言尊者。 我极贫困。 如今我身。 无手许完纳。 虽有此瓶。 是大家许。 当以何施。 即授钵与。 汝持此钵。 取少净水。 如教取来。 奉迦旃延。 迦旃延受。 寻为咒愿。 次教受斋。 后教念佛种种功德。 即问汝有住止处不。 答言无也。 若其磨时。 即磨下卧。 舂炊作使。 即卧是中。 或时无作。 止宿粪堆。 迦旃延言。 汝好持心。 恭勤走使。 莫生嫌恨。 自伺大家一切卧竟。 密开其户。 于户曲内。 敷净草座。 思惟观佛莫生恶念。 尔时老母。 奉教而归。 如敕施行。 于后夜中。 即便命终。 生忉利天。 大家早起。 见婢命终。 恚而言曰。 此婢恒常不听入舍。 今暮何故。 乃于此死。 即便使人。 草索系脚。 拽置寒林中。 时彼天中。 有一天子。 五百有天子。 以为眷属。 宫殿严丽。 尔时天子。 福尽命终。 此老母人。 即代其处。 生天之法。 其利根者。 自知来缘。 纯根生者。 但知受乐。 尔时此女。 既生天中。 与五百天子。 娱乐受乐。 不知生缘。 时舍利弗。 在忉利天。 知此天子生天因缘。 问言。 天子。 汝因何福生此天中。 答言。 不知。 时舍利弗借其道眼。 观见故身生天因缘。 由迦旃延。 即将五百天子。 来至寒林。 散花烧香。 供养死尸。 诸天光明。 照曜村林。 大家见变。 怪其所由。 告令远近。 诣林观看。 见诸天子供养此尸。 即问天曰。 此婢丑秽。 生存之时。 人犹恶见。 况今已死。 何故诸天。 而加供养。 彼时天子。 具说本末生天因缘。 即皆回诣迦旃延所。 时迦旃延。 为诸天人。 广说诸法。 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欲不净法。 出离为乐。 尔时彼天及五百天子。 远尘离垢。 得法眼净。 飞还天宫。 时诸会众。 闻此法已。 各获道迹。 乃至四果。 莫不欢喜。 顶戴奉行。 敬礼而去(二八)金天品第二十七(丹本此品在第五卷为第二十五)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此国中。 有一长者。 其家大富。 财宝无数。 生一男儿。 身体金色。 长者欣庆。 即设施会。 请诸相师。 令占吉凶。 时诸相师。 抱儿看省。 见其奇相。 喜不自胜。 即为立字。 字修越耶提婆(晋言金天)。 此儿福德。 极为纯厚。 其生之日。 家中自然出一井水。 纵广八尺。 深亦如是。 其水汲用。 能称人意。 须衣出衣。 须食出食。 金银珍宝。 一切所须。 作愿取此。 如意即得。 儿年转大。 才艺博通。 长者爱之。 未敢逆意。 而作是念。 我子端正。 容貌无伦。 要当推求选择名女。 形容色状。 殊姿越群。 金容妙体。 类我儿者。 当往求之。 即募诸贾。 周遍求之。 时阎波国。 有大长者。 而生一女。 字修跋那婆苏(晋言金光明)。 端正非凡。 身体金色。 晃昱照人。 细滑光泽。 初生之日。 亦有自然八尺井水。 其井亦能出种种珍宝。 衣服饮食称适人情。 然彼长者。 亦自念言。 我女端正。 人中英妙。 要得贤士。 形色光晖。 如我女比。 乃当嫁与共为婚姻。 尔时女名远布舍卫。 金天名称复闻女家。 时二长者。 各怀欢喜。 即各相诣。 求为婚姻。 娶妇已竟。 还至舍卫。 时金天家。 便设上供。 请佛及僧。 供养一日。 佛受其请。 往至舍食。 食已摄钵。 具为长者金天夫妻。 广演妙法。 开解其心。 金天夫妻。 及其父母。 实时破坏二十亿洞然之恶。 心情开解。 获须陀洹果。 尔时世尊。 便还精舍。 于是金天与金光明。 俱白父母。 求索出家。 父母即听许。 俱往佛所。 稽首佛足。 作礼绕竟。 求索入道。 佛寻听可。 赞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衣着身。 便成沙门。 于是金天在比丘众。 金光明比丘尼付大爱道。 渐渐教化。 悉成罗汉。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一切功德。 悉皆具足。 阿难白佛言。 不审世尊。 金天夫妻。 本造何行。 自生以来。 多财饶宝。 身体金色。 端正第一。 得此一井能出一切。 唯愿如来。 当具宣示。 佛告阿难。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时世有佛。 号毗钵尸。 佛既灭度。 遗法在世。 后有诸比丘。 游行教化。 到一村落。 有诸人民豪贤长者。 见众僧至。 各竞供设衣被饮食。 无有乏短。 时有夫妻二人。 贫饿困乏。 每自思念。 我父在时。 财宝积满。 富溢难量。 今者我身贫困极甚。 坐卧草蓐。 衣不盖形。 家无升斗。 何其苦耶。 尔时虽富财宝无量。 不遭斯等圣众之僧。 今既得值。 无钱供养。 思惟是已。 怆然而啼。 懊恼堕泪。 堕妇臂上。 妇见夫涕。 而问之言。 有何不适。 懊恼若是。 婿答妇言。 汝不知耶。 今有众僧适过此村。 豪贤居士。 咸兴供养。 我家贫乏。 独无升斗。 于此众僧。 不种善缘。 今者贫困。 来世又剧。 我惟此已。 是故泣耳。 妇答婿言。 今当如何。 正欲供养。 无有财宝。 虽有空意。 不遂其愿。 妇语婿言。 今汝可往至本舍中。 于故藏内推觅财宝。 若苟得之。 当用供养。 时夫如言。 至故藏中。 遍行推觅。 得一金钱。 持至妇所。 于时其妇。 有一明镜。 即共合心。 当用布施。 置一新瓶。 盛满净水。 以此金钱着瓶水中。 以镜着上。 持至僧所。 到已至心用布施僧。 于时众僧即为受之。 各各取水。 而用洗钵。 复有取水而饮之者。 时彼夫妇。 欢喜情悦。 作福已竟。 遇疾命终。 生忉利天。 佛告阿难。 尔时贫人持一瓶水。 布施僧者。 今此金天夫妇是也。 由其前世持此一金钱。 及一瓶水并此明镜。 施众僧故。 世世端正。 身体金色。 容仪晃昱殊妙无比。 九十一劫。 恒常如是。 由于尔时。 有信敬故得离生死。 逮得应真。 阿难当知。 一切福德。 不可不作。 如彼贫人。 以少施故。 乃获如是无量福报。 尔时阿难。 及诸众会。 闻佛所说。 咸兴施心。 勤加福业。 欢喜奉行(二九)重姓品第二十八(丹本为二十六)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国中。 有豪长者。 财富无量。 唯无子姓。 每怀悒迟。 祷祠神祇。 求索一子。 精诚款笃。 妇便怀妊。 日月满足。 生一男儿。 其儿端正。 世所希有。 父母宗亲。 值时[饥-几+燕]会。 共相合集。 诣大江边。 饮酒自娱。 父母持儿。 诣其会所。 父爱此儿。 顺坐担舞。 父舞已竟。 母复担之。 历坐擎腾。 欢娱自乐。 临到河边。 意卒散乱。 执之不固。 失儿堕水。 寻时博撮。 竟不能得。 于时父母。 怜念此儿。 爱着伤怀。 绝而复苏。 其儿福德。 竟复不死。 至河水中。 随水沉浮。 时有一鱼。 吞此小儿。 虽在鱼腹。 犹复不死。 时有小村。 而在下流。 有一富家。 亦无子姓。 种种求索。 困不能得。 而彼富家。 恒令一奴捕鱼贩卖。 仆输大家。 其奴日日捕鱼为业。 值时捕得吞小儿鱼。 剖腹看之。 得一小儿。 面貌端正。 得已欢喜。 抱与大家。 大家观看。 而自庆言。 我家由来祷祠神祇。 求索子息。 精诚报应。 故天与我。 即便摩收。 乳哺养之。 时彼上村。 父母闻下村长者鱼腹中得儿。 即往其所。 追求索之。 而语之言。 此是我儿。 我于彼河。 而失是子。 今汝得之。 愿以见还。 时彼长者。 而答之言。 我家由来。 祷祠求子。 今神报应。 赐我一儿。 君之亡儿。 竟为所在。 纷纭不了。 诣王求断。 于是二家。 各引道理。 其儿父母。 说是我儿。 我于某时。 失在河中。 而彼长者。 复自说言。 我于河中鱼腹得之。 此实我子。 非君所生。 王闻其说。 靡知所如。 即与二家。 评详此事。 卿二长者。 各认此儿。 今若与一。 于理不可。 更互共养。 至儿长大。 各为娶妇。 安置家业。 二处异居。 此妇生儿。 即属此家。 彼妇生儿。 即属彼家。 时二长者。 各随王教。 儿年长大。 俱为娶妇。 供给所须。 无有乏短。 于时其儿。 白二父母言。 我生以来。 遭罗苦难。 堕水鱼吞。 垂死得济。 今我至意。 欲得出家。 唯愿父母。 当见听许。 时二父母。 心爱此儿。 不能拒逆。 即便听许。 其儿即辞。 往至佛所。 稽首佛足。 求索入道。 佛即听之。 赞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即成沙门。 字曰重姓。 佛为说法。 得尽诸苦。 即于座上。 成阿罗汉。 阿难白佛。 不审世尊。 此重姓比丘。 本造何行。 种何善根。 而今生世。 堕水鱼吞。 而故不死。 佛告阿难。 汝且听之。 吾当为说。 过去久远。 有佛世尊。 号毗婆尸。 集诸大众。 为说妙法。 时有长者。 来至会中。 闻其如来广说大法布施之福持戒之福。 闻已欢喜。 信心猛烈。 即从彼佛受三自归。 受不杀戒。 复以一钱布施彼佛由是之故。 世世受福。 财宝自恣。 无有乏短。 佛告阿难。 欲知尔时长者子者。 今重姓比丘是也。 由其尔时施佛一钱。 九十一劫。 恒富钱财。 至于今世。 二家父母。 供给所须。 受不杀戒故。 堕大水鱼吞不死。 受三自归故。 今值我世沐浴清化。 得罗汉道。 尔时阿难。 及与大众。 闻佛所说。 遵修善行。 敬重佛教欢喜信受。 顶戴奉行(三○)散檀宁品第二十九(丹本为二十七)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 与诸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国中。 有五百乞儿。 常依如来。 随逐众僧。 乞丐自活。 经历年岁。 厌心内发。 而作是言。 我等诸人。 虽蒙僧福得延余命。 苦事犹多。 咸作是念。 我等今者。 宁可从佛求索出家。 共诣佛所。 于是众人。 即共白佛。 如来出世。 甚为难遇。 我等诸人。 生在下贱。 蒙尊遗恩。 济活身命。 既受殊养。 贪得出家。 不审世尊。 宁可得不。 尔时世尊。 告诸乞儿。 我法清净。 无有贵贱。 譬如净水。 洗诸不净。 若贵若贱。 若好若丑。 若男若女。 水之所洗。 无不净者。 又复如火所至之处。 山河石壁。 天地所有。 无大无小。 一切万物。 其被烧者。 无不燋燃。 又复我法。 犹如虚空。 男女大小。 贫富贵贱。 有入中者。 随意自恣。 时诸乞儿闻佛所说。 普皆欢喜。 信心倍隆。 归诚向佛。 求索入道。 世尊告曰。 善来比丘。 须发自堕。 法衣在身。 沙门形相。 于是具足。 佛为说法。 心开意解。 即尽诸漏。 成阿罗汉。 于时国中。 诸豪长者庶民之等。 闻诸乞儿佛听入道。 皆兴慢心。 而作是言。 云何如来。 听此乞丐下贱之人。 在众僧次。 我等诸人。 傥修福业。 请佛众僧。 供养食时。 奈何令此下贱之徒。 坐我床席。 捉我食器。 尔时太子。 名曰祇陀。 施设供具。 请佛及僧。 遣使白佛。 唯愿世尊明受我请及比丘僧。 因令白佛。 所度乞儿。 作比丘者。 我不请之。 慎勿将来。 佛便受请。 明日食时。 佛及众僧。 当应请时。 告诸乞儿比丘。 吾等受请。 汝不及例。 今可往至郁多罗越。 取自然成熟粳米。 还至其家。 随意坐次自食粳米。 时诸比丘。 如命即以罗汉神足。 往彼世界。 各各自取。 满钵还来。 摄持威仪。 自随次第。 乘虚而来。 如雁王飞。 至祇陀家。 随次而坐。 各各自食。 于时太子。 睹众比丘。 威仪进止。 神足福德。 敬心欢喜。 叹未曾有。 而白佛言。 不审世尊。 此诸圣贤大德之众。 威神巍巍众相具足。 为从何方而来至此。 甚可钦敬。 唯愿如来。 今当为我说其徒众本末因缘。 佛告祇陀。 汝若欲知者。 善思听之。 当为汝说。 此诸比丘正是昨日。 所不请者。 吾及众僧。 向者欲来应太子请。 此诸比丘。 以不请故。 往郁多越。 取自然粳米。 而自食之。 尔时祇陀。 闻说是语。 极怀惭愧。 懊恼自啧。 我何愚蔽。 不别明暗。 又复言曰。 世尊功德。 难可思议。 此诸乞儿。 于此国中。 最为下贱。 今日乃得禀受清化。 最蒙洪润。 既受现世安乐身福。 复获永世无为之乐。 如来今日。 所以出世。 但为此辈。 更不存余。 又复世尊。 不审此徒。 往古世时。 种何善行。 修何功德。 今值世尊特蒙殊润。 复造何咎。 从生已来。 乞丐自活。 困苦乃尔。 世尊慈愍。 幸见开示。 佛告之曰。 若欲知者。 宜善听之。 吾当为汝具足解说如是本末。 诺当善听。 尔时世尊。 便告祇陀。 过去久远。 无量无数。 不可思议。 阿僧祇劫。 此阎浮提。 有一大国。 名波罗奈。 国有一山。 名曰利师(晋言仙山)。 古昔诸佛。 多住其中。 若无佛时。 有辟支佛。 依其住止。 假使复无辟支佛时。 有诸五通学仙之徒。 复依止住。 终无空废。 尔时山中有辟支佛二千余人。 恒止其中。 于时彼国。 有火星现。 是其恶灾。 此星已现。 十二年中。 国当干旱无有天雨。 不得种植。 国必破矣。 是时国内。 有一长者。 名散陀宁。 其家巨富。 财谷无量。 恒设供具。 给诸道士。 时千快士。 往至其家。 求索供养。 而作是言。 我等诸人。 住在彼山。 值国枯旱。 乞食叵得。 长者若能供我食者。 当住于此。 若不见与。 当至余方。 长者于时。 即问藏监。 今我藏中。 所有谷米。 足供此诸大士食不。 吾欲请之。 藏监对曰。 唯愿时请。 所有谷食。 饶多足供。 长者即请千辟支佛。 饭食供养。 彼残千人。 复诣其家。 亦求供养。 长者复问其藏监曰。 卿所典藏。 谷食多少。 更有千人。 亦欲设供。 足能办不。 其藏监言。 所典谷食。 想必足矣。 若欲设供。 宜可时请。 于时长者。 即便请之。 差五百使人。 供设饭食。 时诸使人。 执作餐具。 经积年岁。 厌心便生。 并作是说。 我等诸人。 所以辛苦。 皆由此诸乞儿之等。 尔时长者。 恒令一人知白时到。 时此使人。 养一狗子。 若往白时。 狗子逐往。 日日如是。 尔时使人。 卒值一日忘不往白。 狗子时到。 独往常处。 向诸大士。 高声而吠。 诸辟支佛。 闻其狗吠。 即知来请。 便至其家。 如法受食。 因白长者。 天今当雨。 宜可种殖。 长者如言。 即令诸作人赍持作器。 勤力耕种。 大麦小麦。 一切食谷。 悉皆种之。 经数时间。 所种之物。 尽变为瓠。 长者见已。 怪而问之。 诸大士曰。 此事无苦。 但勤加功。 随时溉灌。 如言勤灌。 其后成熟。 诸瓠皆大。 加复繁盛。 即劈看之。 随所种物。 成治净好。 麦满其中。 长者欢喜。 合家藏积。 其家满溢。 复分亲族。 合国一切。 咸蒙恩泽。 是时五百作食之人念言。 斯之所获果实之报。 将由斯等大士之恩。 我等云何。 恶言向彼。 即往其所。 请求改悔。 大士听之。 悔过已竟。 复立誓言。 愿使我等于将来世。 遭值贤圣。 蒙得解脱。 由此之故。 五百世中。 常作乞儿。 因其改悔复立誓故。 今遭我世。 蒙得过度。 太子当知。 尔时大富散檀宁者。 岂异人乎。 我身是也。 是藏臣者。 今须达是也。 日日往白时到人者。 优填王是。 时狗子者。 由其吠故。 世世好音。 美音长者是也。 尔时五百作食之人。 今此五百阿罗汉是也。 尔时祇陀。 及众会者。 睹其神变。 感佛功德。 克心精勤。 有得初果及第四果者。 复有专修快士行者。 复有兴心求佛道者。 各各精勤。 求遂本心。 欢喜踊跃。 顶戴奉行。 发布时间:2020-09-19 03:46:3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7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