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面对诽谤,他心如大地 内容: 谦恭有忍辱诣会于沙门随时为法谈此为最吉祥 ——《吉祥经》——【妙祥法师开示】谦恭有忍辱,换句话说是“忍耐与顺从”。 谦虚指不自满,肯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 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而不学无术、一知半解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好为人师。 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这个谦虚是修行佛法的一个重要部分,在《金刚经》里也讲过,但是它没有说谦虚,它说了一句重要的话,是什么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他不会为自己所做的一些功德和一点成绩而自满,所以它和谦虚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法句经》第九十五偈,这个偈子这么说:“如大地一样平和,如门柱一样坚固,如无淤泥池水的清洁,阿罗汉者不再轮回。 ”这是一句偈子,讲的是当时佛陀住在祇园精舍时,在一次说法会上,说了这首偈语,这是有关舍利弗尊者和一位年轻比丘的故事。 一次,在雨安居结束后——印度安居的时候正值雨季,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正是雨季。 安居结束后,也就是七月十五以后,舍利弗尊者计划外出游化——就像行脚似的。 他向佛陀拜辞后,便与同伴准备离开。 很多比丘都与舍利弗道别——因为他是长者,所以都来道别。 在出发前,舍利弗念到每位比丘的名字和家族姓氏。 因为他的记性特别好,不管多少人他都能记住,包括这人的名字、家族、姓氏——因为印度那时候都是把自己父母的名字和家族的姓氏加在前面。 其中有位比丘未用个人及家族的姓名,所以当尊者念到他的名字时,并未注意到他,也没有跟他打招呼,这个比丘就生气了,耿耿于怀。 还有,当舍利弗尊者走过他身边时,因袈裟轻轻掠过他的身体,就碰了他一下,他也对舍利弗怀恨了。 最后他知道舍利弗离开以后,他便去向佛陀告状说:“世尊! 舍利弗尊者他自以为是你的大弟子,打了我一拳,差点伤了我的耳朵。 他不但不向我道歉,反而到外面游化去了。 ”于是,佛陀便召回了舍利弗尊者。 这个人因为仇恨心起了一个造谣的作用。 舍利弗尊者及其他人来到佛陀面前,向佛陀礼拜以后,恭敬地坐在一边。 当佛陀问起这件事,舍利弗并没有为自己辩护,反而叙说自己的为人。 没说这个事情“我怎么怎么地,我忘了”,或“他没说姓氏,我不清楚啊”,舍利弗并没有讲。 他讲什么呢? 讲“我现在是怎么样的一种修行的方式,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讲自己的为人。 当舍利弗叙说自己为人时,那位诬赖他的比丘,立刻充满了懊悔,跪在佛陀的脚下,向佛陀忏悔,承认自己蓄意诽谤。 佛陀对僧众们说:“舍利弗早已宽恕了他。 ”舍利弗走到那个僧人面前,向他行礼说:“同道,我已经宽恕了你,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请你宽恕我。 ”这是舍利弗尊者,就这么谦虚。 这时,众比丘都说道:“这就是舍利弗的过人之处,他对这位欺骗他和诽谤他的比丘,不但不感到愤怒,反而向他行礼。 ”佛陀听到他们的谈话后,问道:“你们在说什么? ”比丘们就把他们说话的内容告诉佛陀了。 所以佛陀对比丘们开导说:“以舍利弗的性格来说,要他存有嗔恨心是不可能的。 他的心像门柱一样地坚固,如大地一样地平和。 ”因为什么呢? 他已经证到阿罗汉了。 所以说有恭敬心的人,他不会对诽谤他的人起任何嗔恨心。 你的心要是平和,就能改变一切事物。 就是说你的心要是放平了,不管他有多大的毛病,都会改变的。 如果你心不平,他绝对不会改变的,心平能改变万事万物。 我们这个世界都是由于众生的心所形成的,真心是无穷无尽的。 法界就是靠真心来形成的,什么事情都是。 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你有真心了,就是外面有了恶念,它都没有地方去形成,这是一个改变。 另外呢,你真心了以后,它就像太阳似的,那我们的恶念或其他的念头属于什么呢? 像黑暗。 如果太阳出来,黑暗还能存在吗? 就不会存在了。 (溯源法语·摘自《吉祥经讲记》)相关阅读☟谤僧,堕地狱妙祥法师:为什么邪不压正因为一句话,他做了五百世的狗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溯源法语微信公众平台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所发内容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发布时间:2020-09-17 21:09: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39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7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