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身为佛教徒,你知道怎样上厕所吗 内容: 如同吃饭睡觉,如厕是众生日常生活的必要环节。 行住坐卧、担水劈柴,生活中处处修行。 作为佛教徒,了解如法如律的如厕行仪,可令身入秽地而无垢染,身心清净,内外光洁。 如厕行仪出自《毗尼日用切要香乳记》,此《记》乃清代书玉律师所作,是出家人的律,详述日常出家生活之行仪。 此行仪在家人亦可随学。 【如厕行仪】1、换鞋进厕前,须换鞋。 《记》云:“欲大小便即当行,莫待内逼仓卒。 须脱换鞋脚,不可净鞋入厕。 ”在道场内常入殿堂,污鞋入佛菩萨的安身净地,是为不敬。 如同世间的居家生活,客厅与厕所的鞋子必然要分开。 2、入门入厕时,于门口三弹指。 一是令厕所内人知,二是令啖秽鬼避开。 《记》云:“至,当三弹指,有二义:一、使内人知,不得迫促内人使出;二、恐噉秽之鬼,令他避之。 ”3、上槽出家戒律规定,男众小便也不可站立。 《记》云:上槽,复当三弹指,默念此偈咒: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除罪法。 唵 狠鲁陀耶莎诃 (三遍)。 贪嗔痴,名三毒烦恼。 今以弃除不净秽浊,而对治三毒,令净尽故。 古云:穿衣吃饭时,屙屎撒尿处,不杂用心,便是好工夫。 4、就水大便后须用水清洗僻处。 《记》云:大便毕,临水即念此偈咒:事讫就水,当愿众生,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唵 室利婆醯莎诃 (三遍)三毒之害,喻如秽厕,不可久停。 经律所明:入厕洗净,若不默持诸咒,纵用七恒河水洗之,不得清净。 5、洗净小便后以手纸擦拭,免污衣裤。 大便后,擦拭完毕,取盆水以左手后二指洗之。 如无条件水洗,可取手纸,用洗净瓶中水将其淋湿,代替水洗。 五遍净:两遍干手纸擦拭,两遍湿手纸擦拭,最后一遍干手纸擦拭。 《记》云:洗者,除也。 谓除去不净,而成洁净,故曰洗净。 洗涤形秽,当愿众生,清净调柔,毕竟无垢。 唵 贺曩密栗帝莎诃 (三遍;用左手后二指洗之)云:乃至大小行讫,未将净水去秽,受礼、礼他、授法、听法,皆不听许。 不坐床座,及噉饮食。 违者得罪。 6、洗手出厕后洗手,以去垢秽。 小便洗手一遍,大便洗手七遍。 七遍净:先用肥皂洗五遍,再用清水冲洗两遍。 《记》云:若但小便时,唯用水洗手一次即净。 若是大便,去秽后洗手,或用灰泥、皂角,如法洗之。 所用灰泥,律制七度。 以水盥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 唵 主迦啰耶莎诃 (三遍)《因果经》云:触手请经,当获厕中虫报。 7、漱口洗手后漱口,以除入污地之不净,身口意清净,恭敬三宝,讽诵经咒。 《记》云:漱口连心净,吻水百花香,三业恒清净,同佛往西方。 唵 憨 唵 罕莎诃 (三遍)(溯源根据《香乳记》等整理)【附:大悲寺入厕须知】进入三宝地,处处讲修行,大小便处亦不例外,无时无处不是用功办道机缘。 所谓处处摄心,念念归真,希望有心者共同学习,清净三业。 一、欲大小便即当行,莫待内逼仓卒,有失威仪。 二、不得穿海青、护身符入厕。 三、进厕前先换鞋,否则不得穿脏鞋入殿堂内外。 四、开门前三弹指,若人非人令觉知,不得迫使内人出。 五、上位复当三弹指,默念:“大小便时,当愿众生,弃贪嗔痴,蠲(juān)除罪法,唵,狠鲁陀耶莎诃(偈一遍,咒三遍)”六、不得努声作气,不得隔壁共人语,不得往墙壁涕吐,不得衣蒙头,不得厕中禅定、修不净观、睡眠,妨碍后人。 七、便后应洗大小便处,若不洗净,绕塔、行道、礼佛、诵经、啖食、入众,由身不净不如法故,令诸天见不生喜,持咒无效,得福寡薄。 八、从厕出,尚未洗净及洗手,见人不作礼,不受人礼。 九、小便洗手一次即净,大便用肥皂洗七次方净,洗手默念“以水盥(guàn)掌,当愿众生,得清净手,受持佛法,唵,主迦啰(là)耶莎诃(偈一遍,咒三遍)。 ”(经云:若登厕洗手念此咒,则获一切清静福德。)十、若大小便污身,衣、裤、鞋、袜,应立即脱换洗净,否则,随所到处,皆受污染,损福得罪。 注:发心打扫厕所,倒粪便桶,有种种功德,灭罪增福,龙天善护,速除心垢。 僧人示范如何洗净注:视频截取自大悲寺纪录片《古道清凉》溯源法语微信公众平台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所发内容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发布时间:2019-07-24 22:19: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8:1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