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撰集百缘经 第七卷 内容: 吴月支优婆塞支谦译现化品第七(六一)身作金色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 作诸音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身作金色。 端政殊妙。 世所希有。 身有光明。 照彼城内。 皆作金色。 时儿父母。 见其如是。 心怀欢喜。 叹未曾有。 召诸相师。 占相此儿。 相师睹已。 问其父母。 此儿产时。 有何瑞相。 父母答曰。 此儿生时。 身作金色。 兼有光明。 因与立字。 名曰金色。 年渐长大。 体性贤柔。 慈仁孝顺。 闻世有佛在尼拘陀树下。 将诸亲友。 往诣佛所。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喜悦。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白父母。 我于今日。 往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神容炳耀。 如百千日。 又见比丘。 诸根寂定。 威仪可观。 我所愿乐。 唯愿慈愍。 听我出家。 时儿父母。 闻是语已。 爱念子故。 不能违逆。 寻将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白佛言。 世尊。 此金色比丘。 宿殖何福。 生于豪族。 身作金色。 得值世尊。 出家获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善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尔时有王。 名盘头末帝。 收其舍利。 起四宝塔。 高一由旬。 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 值行见塔。 有少破落。 和埿补治。 及买金薄。 安钻其上。 发愿出去。 缘是功德九十一劫。 不堕恶道。 天上人中。 身常金色。 受天快乐。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身故金色。 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钻金薄人者。 今现在金色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六二)身有栴檀香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国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高门。 娉以为妇。 作诸伎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产一男儿。 容貌端政。 世所无比。 身诸毛孔。 有牛头栴檀香从其面门。 出优钵罗花香。 父母亲属。 莫不欢喜。 召诸相师。 占相此儿。 相师见已。 问其父母。 此儿生时。 有何瑞相。 父母答曰。 此儿生时身诸毛孔有牛头栴檀香。 从其面门。 出优钵罗华香。 因为立字。 名栴檀香。 年渐长大。 体性仁和见者爱敬。 将诸亲友。 而行游戏。 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 求索入道。 父母爱念。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曰。 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精勤修习。 得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白佛言。 世尊。 今此栴檀香身比丘。 宿殖何福。 生便有香。 又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时彼国王。 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将诸群臣后妃婇女。 赍持香花。 入彼塔中。 而共供养。 践蹋塔地。 有破落处。 时有长者。 见此塔地有破落处。 寻和好埿。 用涂治之。 以栴檀香。 坌散其上。 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恶趣。 天上人中。 身口常香。 受天快乐乃至今者遭值于我。 身口故香。 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以栴檀香坌散地者。 今香身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三)有大威德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高门。 娉以为妇。 种种音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身体柔濡。 颜色鲜泽。 端政殊妙。 世所希有。 父母亲属。 见之欢喜。 因为立字。 名曰威德。 年渐长大。 柔和调顺。 见者爱敬。 远近信伏。 将诸亲友。 游行观看。 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照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 求索入道。 父母爱念。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 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皆共敬仰。 时诸比丘见是事已。 白佛言。 世尊今此威德比丘。 宿殖何福。 身极柔濡。 颜色鲜明。 又为众人所见敬仰。 遭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善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彼时有王。 名盘头末帝。 收其舍利造四宝塔。 高一由旬。 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值行往到。 见彼塔上。 有诸萎花尘土坌上。 即取萎花。 拂拭使净。 还用供养。 发愿出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地狱畜生饿鬼。 天上人中。 颜色奕奕。 有大威德。 受天快乐。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故有威德。 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拂拭花人。 今威德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四)有大力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国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 作倡伎乐。 而娱乐之。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骨节粗大。 肥壮大力。 父母见之。 因为立字。 名曰大力。 年渐长大。 勇健多力。 无有及者。 将诸亲友游行观看。 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白父母。 求索入道。 父母爱念。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白佛言。 世尊。 此大力比丘。 宿殖何福。 生则大力。 勇健无敌。 又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时彼国王。 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时有一人。 在此塔边。 高声唱言。 集唤众人。 建立塔枨。 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地狱畜生饿鬼。 天上人中。 常有大力。 受天快乐。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故有大力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唱唤众人竖立枨者。 今此大力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五)为人所恭敬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国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高门。 娉以为妇。 种种音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端政殊妙与众超绝。 有见之者。 无不敬仰。 年渐长大。 与诸亲友。 游行观看。 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 求索入道。 父母爱念。 不敢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曰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懃修道。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白佛言。 世尊。 今此为人所敬仰比丘。 宿殖何福。 生便端政。 有见之者。 无不敬仰。 又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善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彼时有王名盘头末帝。 收其舍利。 造四宝塔。 而供养之。 于其后时。 有少毁破。 时有童子。 入其塔中。 见此破处。 和颜悦色。 集唤众人。 各共涂治。 发愿出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地狱畜生饿鬼。 天上人中受乐无极。 常为人天所见敬仰。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故为诸人所见敬仰。 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欲知彼时集唤众人涂塔地者。 今此为人所敬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六)顶上有宝盖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 作诸音乐。 常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容貌端政。 世所希有。 然其生时。 顶上自然。 有摩尼宝盖。 遍覆城上。 父母欢喜。 因为立字。 名曰宝盖。 年渐长大。 与诸亲友。 出城游戏。 渐次往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晖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怪未曾有。 而白佛言。 今此宝盖比丘。 宿殖何福。 初生之时。 顶上自然。 有摩尼宝盖。 遍覆城上。 又值世尊。 出家未久。 得获道果。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游行诸国。 化缘周讫。 迁神涅盘。 时有国王。 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高一由旬。 而供养之。 时有商主。 入海采宝。 安隐来归。 即以摩尼宝珠。 盖其塔头。 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恶趣。 天上人中。 常有宝盖。 随共而生。 乃至今者。 得值于我。 出家获道。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商主奉上摩尼宝珠者。 今此宝盖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七)妙声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国中。 有一长者。 财富无量。 不可称计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 作诸音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端政殊妙。 世所希有。 年渐长大。 有好音声。 令众乐闻。 与诸亲友。 出城游戏。 至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晖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住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 求索入道。 爱念子故。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而白佛言。 世尊今此妙声比丘。 宿殖何福。 有是妙声。 复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时有国王。 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高一由旬。 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 见此塔故。 心怀欢喜。 便作音乐。 以繞供养。 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地狱畜生饿鬼。 天上人中。 常有好声。 令众乐闻。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出家得道故有好声。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八)百子同产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作倡伎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肉团。 时彼长者。 见其如是。 心怀愁恼。 谓为非祥。 往诣佛所。 前礼佛足。 长跪白佛。 我妇怀妊。 生一肉团。 不审世尊。 为是吉凶。 唯愿世尊。 幸见告语。 佛告长者。 汝莫疑怪。 但好养育。 满七日已。 汝当自见。 时彼长者。 闻是语已。 喜不自胜。 还诣家中。 敕令赡养。 七日头到。 肉团开敷。 有百男儿。 端政殊特。 世所希有。 年渐长大。 便共相将。 出城观看。 渐次。 往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喜悦。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各得须陀洹果。 即于佛前。 求索入道。 佛告童子。 父母不听。 不得出家。 时彼童子。 闻是语已。 归辞父母。 求索出家。 父母爱念。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同生一百比丘。 宿殖何福。 兄弟百人。 一时俱生。 端政殊妙。 人所爱敬遭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时彼国王。 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而供养之。 时有同邑一百余人。 作倡伎乐。 赍持香花。 供养彼塔。 各发誓愿。 以此供养善根功德。 使我来世在所生处。 共为兄弟发是愿已。 各自归去。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同邑人者。 今此一百比丘是。 由于彼时誓愿力故。 九十一劫。 不堕地狱畜生饿鬼。 天上人中。 常共同生。 受天快乐。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故复同生。 出家得道。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九)顶上有宝珠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 作诸音乐。 而娱乐之。 其妇怀妊。 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端政殊妙。 世所希有。 头上自然。 有摩尼珠。 时儿父母。 见其如是。 因为立字。 名曰宝珠。 年渐长大。 将诸亲友。 出城游戏。 至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坐一面。 听佛说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 求索入道。 父母爱念。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着衣持钵。 入城乞食。 时彼宝珠故在头上。 城中人民。 怪其所以。 云何比丘头上戴珠。 而行乞食。 竞来看之。 时宝珠比丘。 深自惭耻。 还归所止。 白言。 世尊。 我此头上。 有此宝珠。 不能使去。 今者乞食。 为人蚩笑。 愿佛世尊。 见却此珠。 佛告比丘。 汝但语珠。 我今生分已尽。 更不须汝。 如是三说。 珠自当去。 时宝珠比丘。 受佛教敕三遍向说。 于是宝珠忽然不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前白佛言。 今此宝珠比丘。 宿殖何福。 于其生时。 头戴宝珠。 光踰日月。 又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时彼国王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高一由旬。 而供养之。 时彼王子。 入其塔中。 礼拜供养。 持一摩尼宝珠系着枨头。 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不堕地狱畜生饿鬼天上人中。 常有宝珠。 在其顶上。 受天快乐。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出家得道。 故有宝珠。 在其顶上。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王子者。 今此宝珠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七○)布施佛幡缘佛在迦毗罗卫国尼拘陀树下。 时彼城中。 有一长者。 财宝无量。 不可称计。 选择族望。 娉以为妇。 作诸音乐。 以娱乐之。 其妇怀妊足满十月。 生一男儿。 端政殊妙。 与众超绝。 初生之日。 虚空中有大幡盖。 遍覆城上。 时诸人众。 因为立字。 名波多迦。 年渐长大。 将诸亲友。 出城游戏。 到尼拘陀树下。 见佛世尊。 三十二相。 八十种好。 光明普曜。 如百千日。 心怀欢喜。 前礼佛足。 却住一面佛即为其说四谛法。 心开意解。 得须陀洹果。 归辞父母。 求索入道。 父母爱念。 不能违逆。 将诣佛所。 求索出家。 佛即告言善来比丘。 须发自落。 法服着身。 便成沙门。 精勤修习。 得阿罗汉果。 三明六通。 具八解脱。 诸天世人。 所见敬仰。 时诸比丘。 见是事已。 而白佛言。 世尊。 今此波多迦比丘。 宿殖何福。 生便端政。 与众超绝。 又于空中。 有大幡盖。 遍覆城上。 复值世尊。 出家得道。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汝等谛听。 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乃往过去九十一劫。 波罗奈国。 有佛出世。 号毗婆尸。 教化周讫。 迁神涅盘。 尔时有王。 名盘头末帝。 收取舍利。 造四宝塔。 高一由旬。 而供养之。 时有一人。 施设大会。 供养讫竟。 作一长幡。 悬着塔上。 发愿而去。 缘是功德。 九十一劫。 不堕地狱畜生饿鬼。 天上人中。 常有幡盖。 覆荫其上。 受天快乐。 乃至今者。 遭值于我。 出家得道。 佛告诸比丘。 欲知彼时作幡者。 今此波多迦比丘是。 尔时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 发布时间:2020-09-06 19:26:3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4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7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