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七月来了 内容: 七月,要祭祀先人,尤其整个七月,鬼门开,阴间放假和阳间人团聚,回家看看。 所以要烧纸钱给祖先,给他们吃的。 这个七月传统。 在中国祭祀祖先的日子其实挺多。 过年除夕拜祖先,冬至拜祖先,清明扫墓,七月拜祖先,十月初一给祖先送寒衣,烧纸的衣服给他们用。 这些都是让我们不要忘记祖先的恩德。 尤其是男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主要针对男的来讲。 就是告诉男的,要传宗接代。 那有人问,和尚道士呢,他们是方外之人。 就是不属于这个圈子的。 但男的还是注重光宗耀祖,传承香火。 你看高考结束,农村要是考进北大清华,尤其男的,都会进牌匾到宗祠。 代表整个姓氏家族的荣耀。 宗祠在南方比较多,北方很少。 南方几乎每个村,大村,都要有宗祠,供奉历代祖先和家族历代有过出名的人。 比如有人考上进士、举人,当官到了国家尚书级别,那就会在宗祠历代供奉。 这类一般都以男为多。 在传统教育,男的就是光宗耀祖,传宗接代。 香火一代代传下去。 这和禅宗一样,禅宗也有祖谱,出了什么高僧,有哪些事迹,然后激励后人来学习。 所以扫墓,祭祖,都有这个意思,就是激励后人,长江后浪推前浪。 中国官本位文化。 就是读书、当官,才有资格进宗祠。 中国自古不重财的。 你是商人富翁,给多少钱,也无法在宗祠有地位。 因为钱财永远不稳定的,而且中国古代以叫人成圣贤为目标。 所以现在要是家族出了会读书的,那仍然是祖坟冒青烟。 会赚钱的,还不怎么算。 传统看一个人是否有阴德,不是看他生意有没有钱,而是子孙有没有出息,生几个孩子,是否会读书当学者、教授,或者科学政治等领域有贡献。 现在城市都发展经济,以钱为重。 反而更缺钱,一个时代,缺什么就提倡什么。 城市缺经济,就提倡要经济,反而城市人人为经济奔波。 变成大家都为混一口饭吃。 有钱也留不住。 至于说光宗耀祖之类的,城市里就忘得一干二净了。 因为没有那个氛围。 现在只有在小村、小县城容易看到宗祠给读书人的教育,告诉为什么读书。 城市没有宗祠的。 城市教育变成会读书,会赚钱,甚至出国,然后孩子一出国,两个老人就在国内孤苦伶仃。 城市教育就变成这样子。 没有家族荣耀归属感。 很可怜。 这时人活着,就变成有钱、舒服,到死了。 因为没有家族归属感。 现在人都喜欢大,但是老子喜欢小。 小国寡民,以村庄小镇为单位来教化是最好的。 现在城市的男的比女的可怜得多,尤其三十多岁还没结婚的男的。 因为他错过了最佳二十多岁时结婚的年龄。 而且城市里女的明显比男的强,城市风水都偏向女的。 尤其沿海城市,男的就剩下去跑外卖送快递。 女的就业机会就比男的多。 为什么会如此,就是还是缺乏家族的教育。 有个人婚姻不顺,三十多岁没结婚。 我劝他去拜祖先,他家父亲从山东搬到东北,再也没有回山东扫墓。 所以他兄妹婚姻都不顺。 这种就是典型忘的祖先而不顺的。 老子说,使人重死而不远徙。 让人不要到处移。 那些拆二代,房子拆了,土地被征用了,虽然赔钱,仍然是最可怜的。 没有土地。 移来移去,都不知道自己根在哪里。 祖先和宗祠的加持力很大。 在农村,男的女的二十五岁,男的快三十都不结婚,就被笑话,不敢回去。 然后乖乖赶紧结婚,就少了很多烦恼。 在农村,离婚被人看不起,那人们就不敢离婚,吵吵闹闹,也能白头到老。 但城市里,没人管这些,道德约束太小,所以城市造业就比较多。 再说现在人光宗耀祖观念也少了。 比如一个村庄,出个名牌大学生,大家都高兴,送鸡蛋、冰糖。 但有些人读书有钱,就把农村忘了,举家搬出去看不起农村。 这类男的往往容易忘恩负义。 古人说,仗义多是屠狗辈,负心大多读书人,说的就是这类男的。 你看越是文化程度太高,没有忠恕观念,越危险。 多少人父母培养他读书到了国外,结果不回来,只管自己幸福去了。 大家看路遥小说人生,讲到高加林,是个典型读书人,可惜也是负心汉,最后你看什么都没有了。 这也是因果。 七月,不要忘父母恩,不忘祖德,不忘故乡恩。 发布时间:2020-08-19 17:15:5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46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6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