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戒牒只看修行 佛菩萨不看皈依证 内容: 虽然这个行业很难做,但它比当今社会的任何行业都困难。 为什么? 人们不认识圣贤。 他们不认识他们。 他们只是宠坏了他们。 他们说他们迷信,反对他们。 所以,我们的生活很痛苦。 痛苦中有快乐,这是人们不知道的。 这里有幸福。 幸福就是我们能持之以恒,一年比一年进步。 经常听经文的人都知道我每年说话都不一样。 这是境界的提升。 不是我保留,我没有东西保留,我知道的全都说出来了,年年不一样,从来没有保留过。 所以要认识菩萨的事业。 佛的事业就是教学,除了教学之外,他什么都不搞,终身教学,纯粹的教学。 佛门里头没有组织、没有团体,确确实实它是个学校,不像其它宗教有组织,佛教没有组织。 而且佛教只管教学,修行是你自己的事情,佛可不管这个事情,所谓是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每天只是跟大家上课讲学、解答疑问,用什么方法来修行是你个人自己的事情,你修行遇到困难,遇到障碍,你提出来,佛给你讲解,真正听懂、听明白了,就晓得怎么个修法。 佛菩萨不看皈依证修行两个字这个意思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 行为包括身口意,起心动念是意业的行为,言语是口业的行为,身体造作叫身体的行为,行为错误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这个也是要懂。 所以修行在哪里修? 生活上修,工作当中去修,待人接物之处去修,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了过失就把它修正过来。 善恶的标准是经典,分开来说,经论是修正我们思想的标准,戒律是修正我们身口的标准,你没有标准怎么个修法? 这些不能不懂得。 寺院庵堂大众在一块熏修定的一些规矩,那叫礼仪,那叫秩序。 大家在一起有秩序、有礼节,不乱,整齐、庄严、清净,这跟舞台表演一样,让社会大众看到了,生欢喜心,生恭敬心,是这个意思。 真正修行是在起心动念之处,所以佛法才讲重实质不重形式。 发布时间:2020-08-03 19:37:3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4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6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