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尊师重道 法师开示 内容: 当人们接近好知识的时候,他们应该有一种尊重感,好老师很难遇到,大师很难拜访。 不是用怀疑和猜测的态度来衡量对方,也不是用困难的方式来考验对方。 现在有些佛教徒和弟子对老师要求太高,有许多崇高的理想条件。 如何找到一个理想的知识好? 佛陀列出了七个必要的条件:尊师重道 法师开示一。 俱足正信对三宝有坚定不移的信心。 其本身在佛法修持上必有所体证,也就说对四禅八定,无常、苦、 无我三法印,慈悲喜舍等有所体证。 或是已证得预流初果 、六神通及八解脱等的善知识。 二。 安住禁戒即是一个行为品德清高,守道清白的行法者。 三。 具足多闻即对佛陀教法,多所听闻通达。 对於来求法的人,皆能随其所问,给以充足解答。 并且在讲解时,於文义善巧,於众多妙法,能善受持。 言善通利、 意善寻思、 见善通达。 四。 性多哀愍身为一位善知识,他必需拥有一颗哀怜悲愍众生之心。 由於不忍众生在生死苦海里受尽熬煎,在他的心底,常抱著众生苦即我苦,众生乐即我乐的心态来对待众生。 从以下二点,可以看出一位善知识的哀愍心态:(一)心无厌倦: 即对於弟子善能教导;弟子所作的善行与才华能给以赞叹鼓励。 本身的个性耐力是勤劳精进,为大众说法教示时,不辞劳倦,无所怨言。 (二)善能堪忍:一位善知识,在生活周遭里,碰上任何逼迫苦事,先检讨自己是否有任何过失,并以业报思想为理念,不会随意怨他责人,发生愤恚。 纵然是遭轻陵毁辱,也堪能忍受。 而自己本性没有改变,守持以有情著想的宗旨,顾虑对方的利益为主。 发布时间:2020-07-31 18:46:0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4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