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佛教中供养的意义 内容: 说到祭祀,首先想到的是,大年初一、十五,很多寺庙都有祭祀佛菩萨的习惯。 更重要的是,我们每天吃饭前都要向佛献祭。 三德六味供佛和尚。 因此,奉献也是一种实践方式。 这种方式是对佛的尊重和尊重。 佛教中供养的意义供佛并不是说佛一定要吃我们的东西,到时候你不供养,佛就得饿一顿肚子了,不是这回事的。 供养,是表达我们对佛陀的虔诚和恭敬,同时也体现我们对佛陀恩德的报答。 佛教讲“上报四重恩”,其中有师长恩,佛陀是我们的本师,当然也是师长的范畴。 因为有了佛陀的出世,我们才懂得怎样去认识真理,才知道怎样修行,怎么摆脱烦恼和痛苦。 佛陀于众生有大恩德,我们粉身碎骨报答佛陀的恩情,都报答不尽的。 我们除了礼敬、称赞如来以外,还要供养。 现在讲的是第三个愿:“广修供养”。 广修供养,不仅仅是供养佛,而是要供养世界上对我们有恩惠的人,及没有恩惠的人,我们都要供养他们。 如我们的父母、亲戚、朋友,凡是对我们有过帮助的人,我们都要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去报答他们。 佛教中讲培植三种福田:一是恩田。 是说对我们有恩的人,我们要知恩报恩。 怀有一种感恩心,去报答他们的恩情。 佛经里面讲:“一个人能孝敬他的父母,此人功德最大”。 如果佛陀没有出世,我们孝敬、供养自己的父母,功德就是最大了。 孝养父母,报答父母的恩情,也是在培植我们自己的福田。 因此,一个学佛的人,如果在家里连孝敬、供养、报答父母养育之恩,都做不到的话,那你就不是一个好的佛子。 发布时间:2020-07-24 19:17:5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