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本行集经 第五十二卷 内容: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优陀夷因缘品第五十四上尔时佛复告舍利弗作如是言。 汝舍利弗。 我今当行游历国土。 初欲往到本自生地微妙之处。 亦当如是。 时舍利弗。 即从坐起。 整理衣服。 偏袒右臂。 合掌向佛。 而作是言。 世尊。 何时当欲游历国土观看聚落尔时佛告舍利弗言。 汝舍利弗。 我于今月。 过半月已。 布萨事讫。 然后当行游历国土尔时世尊。 过彼半月布萨已讫。 与诸比丘。 涉历诸国。 尔时世尊。 至王舍城。 饭食已讫。 回还以足蹋城门阃。 时彼大地。 六种震动。 动已复动。 涌已复涌。 时摩伽陀彼国之王。 频婆娑罗。 与诸人众。 俱诣佛所。 即随佛行。 游涉诸国观看聚落。 时虚空中。 无量诸天。 千亿万众。 见佛将欲游历国土。 皆来集会。 欢喜踊跃。 遍满其体。 不能自胜。 口出种种微妙音声。 歌啸喜乐。 呼唱大唤。 旋裾舞袖。 拂弄天衣。 复以天上优钵罗华。 拘物头华。 波头摩华。 分陀利华。 以散佛上。 复持种种末香涂香。 及香华鬘。 亦散佛上。 散已复散时婆伽婆。 所行至处。 观看诸国。 一切众类。 皆悉恭敬。 尊重供养。 如来到处。 得诸衣服。 最胜最妙。 饮食汤药床褥卧具。 如是资物不可称计。 利养殊妙无所乏少。 名闻流布遍满世间。 而佛于此名闻利养。 不生染着。 犹如莲华处于浊水尔时世尊。 有如是等无量威德。 于诸世间。 威德最胜。 殊妙第一时婆伽婆多他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此世彼世。 若天若魔。 梵沙门等。 及婆罗门。 诸天人境。 以神通智皆悉证知。 而彼世尊。 为世说法。 辞义巧妙。 初中后善。 悉令具足清净梵行尔时世尊。 知诸众生堪受化者即教化之。 宜建立者教令建立。 随其住处便得成就。 应受三归授三归法。 应受五戒授与五戒。 应受八关斋戒之法。 即授八关斋戒之法。 应受十善授十善法。 应出家者令得出家。 应受具戒授具足戒。 如是次第。 展转渐进。 至迦毗罗婆苏都城园林而住尔时世尊。 至迦毗罗婆苏都城。 住尼拘陀树林园内。 而以偈说游历国土胜妙之事释种如来大师子瞿昙最胜威德者往觐城邑及聚落悉有广大诸异相所欲至于村聚落往见如来大圣师处处一切诸人众恭敬尊严来迎奉所欲至于村聚落往见如来大圣师凡是一切诸华树悉各倾向世尊所至于一切林树下世尊若立若止息是树自然雨其华遍布其地悉充满所至一切林树下世尊于中若止住是树甘果自然落枝叶婀娜悉低垂有树人所攀及者华果纷杂自可怜瞿昙如来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树有人所不及者妙华甘果自然落瞿昙雄猛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姜迦罗瞿昙雄猛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曼殊沙瞿昙雄猛大圣师威德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于杂种妙色华瞿昙雄猛大世尊威神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曼陀罗瞿昙雄猛大圣师威德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波利耶瞿昙雄猛大圣尊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毗婆伽瞿昙师子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香胜香瞿昙师子天人尊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于种种妙香华瞿昙大圣人天眼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华名曰普至香瞿昙雄猛大圣尊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于微妙金色华瞿昙雄猛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诸微妙宝色华瞿昙十力大圣尊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诸妙色宝茎华瞿昙雄猛人天眼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优钵罗微妙花瞿昙雄猛天人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于沈水妙香末瞿昙三界天人尊威德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赤栴檀妙香末瞿昙师子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雨于牛头妙香末瞿昙雄猛大世尊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在于虚空里奏作种种诸天乐瞿昙威猛大圣尊游行应感如是事非人在于虚空里拂弄种种妙天衣瞿昙师子大圣师游行应感如是事诸天随顺佛行路悉持种种妙香华为彼大圣天中天随路雨华恒至膝彼时无寒复无热种种蚊虻诸恶虫微妙大圣天中尊应感能招如是事一切大地皆平正山陵堆阜悉坦然瞿昙十力大圣尊游行感应如是事一切大地甚清净无有恶刺诸荆棘瞿昙威德天人尊游行应感如是事一切大地微徐动并大巨海及诸山瞿昙三界无上尊游行感应如是事一切剎利婆罗门并及毗舍首陀等其数千万有千万恒共如来相随逐复有地居妙胜天有诸色力大威严瞿昙雄猛大世尊行住坐立相随逐复有护世四天王并大威力最胜者瞿昙微妙大圣尊行住坐立相随逐须弥山顶帝释王及以梵王娑婆王瞿昙奇特最胜尊恒共如是相随逐复有欲界诸天众及以色界四禅等瞿昙威猛大圣尊恒共如是相随逐复有诸龙金翅鸟揵闼婆等阿修罗夜叉及以罗剎众皆共随逐如来行世间所有众生类已说及以不说者悉逐雄猛瞿昙师游历国土及城邑世尊如是游行时教化无量人天等怜愍所生亲族故今至本城迦毗罗尔时长老优陀夷。 及以长老车匿。 二人俱诣佛所。 顶礼佛足。 却住一面。 时二长老白佛言。 世尊。 输头檀王曾无信心。 有不净心。 乃至不欲见诸比丘。 尔时世尊知是事故。 告诸比丘。 作如是言。 诸比丘等。 谁能往诣输头檀王所。 至已教化。 令其信敬尔时众中有一比丘。 白佛言。 世尊。 今此长老舍利弗者。 堪能往诣输头檀王所。 方便教化令其信敬或有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此长老目揵连者。 堪能往诣输头檀王所。 方便教化令其信敬或有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此长老摩诃迦叶。 堪能教化令其信敬或有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此长老大迦旃延。 堪能教化令其信敬或有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此众中。 长老优楼频蠡迦叶。 堪能教化令其信敬或有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此众中。 那提迦叶。 堪能教化令其信敬或有比丘白言。 世尊。 今此长老优波斯那。 堪能往诣输头檀王所。 方便教化令其信敬尔时世尊告优陀夷。 作如是言优陀夷。 汝于今者。 颇能往诣输头檀王所。 到已教化令信敬不时优陀夷白言。 世尊。 我今堪能。 佛即告言。 汝优陀夷。 汝令往诣输头檀王所。 方便教化令其信敬尔时长老优陀夷者。 闻佛世尊如是语已。 而白佛言。 唯然世尊。 如佛所教不敢违也。 时优陀夷。 于其晨朝。 日始初出。 着衣持钵。 往诣向彼输头檀王宫。 到已问彼守门人言。 仁者应知。 输头檀王今在何许。 彼人报言。 王今在殿治理王务尔时长老优陀夷。 往至输头檀王之所。 在于一厢默然而住尔时左右诸大臣等。 见优陀夷在一边已。 即告四门诸守人言。 速往断此出家之人。 勿令在此。 致使王见起发恶心。 其守门人。 闻大臣命。 速往至彼优陀夷边欲驱令出。 时守门人。 见已始知是国师子。 昔时恒共太子悉达。 少小朋游拊尘之戏。 不忍驱逐。 而复回还。 时诸大臣。 问守门人。 作如是言。 汝等何故不驱如此出家人。 实时守门人。 报诸臣等。 作如是言。 其人乃是国师之子。 从生已来。 悉达太子。 交故朋亲。 拊尘之好。 是故我等不忍驱遣。 尔时输头檀王。 在殿料理事讫。 起欲还合。 诸大臣等左右围繞。 将入宫内。 时优陀夷。 速往直至输头檀王所。 执其王手。 当于尔时。 输头檀王默然不语。 作如是念。 我今若语。 恐守门人。 驱令出去。 其守门人。 复作是念。 诸大臣辈。 自应驱遣。 其诸大臣。 复作是念。 宫门内人。 常应遮却。 宫门内人。 复作是念。 此人本是输头檀王。 恒所爱念。 如今还复执手而行。 尔时各作如是念故。 无有一人能驱遣者尔时输头檀王。 渐进入宫。 升其内殿。 坐师子座。 时优陀夷。 见净饭王入彼宫内升其殿已。 优陀夷亦上其殿。 去王不远在前而立。 输头檀王。 见优陀夷相去不远在前立已。 即生烦恼。 出微细声。 作如是言。 呜呼苦哉。 我子形容。 如此枯悴。 可厌恶也。 汝等速驱此出家人。 阿谁听入使来此也时诸大臣。 白言。 大王。 如臣等见。 是事不然。 大王不应驱此人出。 所以者何。 此人既是国师之子。 复是悉达小来朋伴拊尘游戏时优陀夷。 言辞哀愍。 不令伤损净饭王意。 而说偈言规求谷实故犁种贪觅宝货入于海我意今来贪住此唯愿其事速成就如此道路常吉利于诸无畏常安隐欲至诸方求利者必使瞿昙利得成数数诸人耕其地数数于中散种子数数诸天下甘雨数数国内五谷成数数乞士恒常乞数数施主恒常施数数此世行檀那数数天上获其果数数牸牛构得乳数数犊子向母边数数妇人怀胎藏数数生产受诸苦数数死尸向寒林数数诸亲悲啼送若得圣道无后有于烦恼中不受生尔时输头檀王。 闻优陀夷作如是等哀愍语已。 犹怀小疑。 寻复重问优陀夷言。 尊者本于谁边出家。 大师是谁。 时优陀夷。 说偈以报净饭王言师父名曰输头檀所生尊母名摩耶怀在胎中经十月生已母终生忉利如是圣者生汝家大德大圣天中天彼家七世已济拔名闻处处皆流布丈夫人中最希有于一切处不受生所生如是大圣者其家恒受大安乐释种亲族最名称尊生百福庄严身如是释子天中胜我于彼边出家者尔时输头檀王。 复问长老优陀夷言。 善哉比丘。 汝实谁边而得出家。 而彼人师。 颇有正信及能正意行梵行不。 在阿兰若空闲树下坐意乐不。 尔时长老优陀夷。 以偈复报输头檀王。 作如是言王问谁边出家者彼人正信行梵行无有方所怀忧怖在于树下常受乐不畏他声犹师子不被罗网如猛风教授他人自无学拔诸恐怖身不怖输头檀王。 复问长老优陀夷言。 如是比丘。 今在何处。 优陀夷言。 如大王问。 然彼多他伽多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今已在此迦毗罗城尼俱陀林尔时输头檀王。 即作是念。 此优陀夷。 乃是我儿之弟子也。 以是因缘。 告诸大臣。 作如是言。 卿等今可请此比丘。 在座安坐。 其诸大臣闻王敕已白言。 大王。 不敢违背。 即请长老优陀夷坐。 时净饭王。 复敕诸臣。 卿等将食与此比丘。 诸臣得敕。 即持净水。 与优陀夷。 澡洗手已。 即将饭食授优陀夷。 时优陀夷得此食已。 而不自食。 欲将此食奉献世尊。 输头檀王。 遂问长老优陀夷言。 比丘何故不食此食。 优陀夷言。 此食拟将奉献世尊。 是故不食。 时净饭王。 心复懊恼。 涕泪横流。 而作是言。 呜呼我子。 身体柔软。 昔在宫内。 恒受快乐。 身无诸苦。 今日何故受如此困。 乃使比丘乞得食已。 尔乃方食。 时净饭王。 作是语已。 悲啼哽咽。 复告优陀夷。 作如是言。 比丘今者。 但食此食。 我今更为别取饭食。 将与汝师。 时优陀夷复白王言。 如是大王。 此食已拟奉献世尊。 此食世间所有众生。 无能消者。 所以者何。 然彼世尊。 戒行最胜。 禅定最胜。 智能亦胜。 时净饭王告诸大臣。 作如是言。 卿等今者更取余食。 与此比丘。 令其食已。 速将此食。 送彼大子。 诸臣实时。 更将别食与优陀夷。 时优陀夷。 饭食已讫。 而白王言。 如是大王。 如来世尊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如是王者。 及诸人众。 无量无边。 皆来恭敬。 然今大王。 亦应宜往到于彼处。 作是语已。 从座而起欲出宫。 时输头檀王复白长老优陀夷言。 尊者于先至悉达所。 作如是言。 我今不久欲来见汝。 优陀夷言。 敬如王命尔时长老优陀夷。 即持彼食。 从城而出。 至尼俱陀树林之内。 至佛所已白言。 世尊。 输头檀王。 我已教化令得欢喜。 欲来见佛。 其优陀夷从宫出时。 须臾之间。 其输头檀王。 敕诸大臣。 作如是言。 卿等知时。 悉达太子已至此城。 我等今者当作何事。 诸大臣言。 善哉大王。 若更有别余沙门来到王所者。 我等尚须供养供给。 况复今者悉达太子。 与我等身。 无异无别。 岂得安然不生恭敬。 我等但护大王心意。 未至彼耳。 尔时输头檀王。 敕令振铎普告城内。 悉使知闻。 我今欲至悉达太子往观彼处。 汝等各各备办庄严。 随从于我(迦叶遗师作如是说)。 其摩诃僧祇师。 复作是说乃言。 尔时输头檀王。 白优陀夷。 作如是言。 如比丘意。 欲为太子作何等食。 时优陀夷。 而白王言。 如是大王。 若其欲为世尊造食。 当须好作清净甘美香洁肴膳。 世尊唯食如此食耳尔时输头檀王。 敕诸大臣。 卿等须知。 速为太子。 办诸清净香洁饭食。 诸大臣等。 闻王敕已。 而白王言。 依大王教不敢违也。 遂即供办种种肴膳清净香洁甘美饭食。 办如是已。 付优陀夷。 其优陀夷。 自食讫已。 持王所办肴膳饮食清净香洁。 从迦毗罗婆苏都城出。 往至于尼俱陀林。 至彼佛所。 而白佛言。 世尊。 我已教化输头檀王。 令心欢喜。 欲来见佛。 先以如此香美饮食办具与我。 来奉世尊。 愿佛纳受如法食耳尔时诸比丘。 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 云何长老优陀夷。 教化输头檀王。 能令欢喜。 又能令办清净香洁甘美饮食。 将奉世尊。 作是语已。 佛告诸比丘。 作如是言。 汝诸比丘。 其优陀夷。 非但今日至于输头檀王之所教化讫已。 复将甘美饮食与我。 往昔亦曾教化于彼令欢喜已。 将甘美食。 而与我来时诸比丘。 复白佛言。 唯然世尊。 其事云何。 愿为我等。 说如是事。 我辈今者愿乐欲闻佛告诸比丘。 我念往昔久远之时。 波罗奈国有一乌王。 其乌名曰苏弗多罗(隋言善子)。 而依住彼波罗奈城。 与八万乌。 和合共住善子乌王有妻。 名曰苏弗室利(隋言善女)。 时彼乌妻。 共彼乌王。 行欲怀妊。 时彼乌妻。 忽作是念。 愿我得净香洁饭食现今人王之所食者。 而彼乌妻。 思是饭食。 不能得故。 宛转迷闷。 身体憔悴。 羸瘦战掉。 不能得安。 善子乌王既见己妻宛转迷闷身体憔悴。 羸瘦战掉。 不自安故。 问其妻言。 汝今何乃宛转于地。 身体憔悴。 羸瘦战掉。 不能自安。 彼时乌妻。 报乌王言。 善哉圣子。 我今有娠乃作是念。 愿得清净香洁肴膳如王食者。 时善子乌。 告其妻言。 异哉贤者。 如我今日。 何处得是香美饮食。 王宫深邃。 不可得到。 我若入者。 于彼手边。 必失身命。 彼妻又复报乌王言。 圣子。 今者若不能得如是饮食。 我死无疑。 并其胎子。 亦必无活。 善子乌王。 复告妻言。 异哉贤者。 汝今死日。 必当欲至。 乃思如是难得之物。 善子乌王。 作是语已。 忧愁怅怏。 思惟而住。 复作是念。 如我意者。 如是香洁清净饮食如王食者。 实难得也尔时乌王群众之内。 乃有一乌。 见善子乌心怀愁忧不乐而住。 见是事已。 诣乌王所。 白乌王言。 异哉圣者。 何故忧愁思惟而住。 善子乌王。 于时广说前事因缘。 彼乌复白善子王言。 善哉圣子。 莫复愁忧。 我能为王。 觅是难得香美肴膳王所食者。 是时乌王。 复告彼乌。 作如是言。 善哉善友。 汝若力能为我得办如此事者。 我当报汝所作功德。 尔时彼乌。 从乌王所居住之处。 飞腾虚空。 至梵德宫。 去厨不远。 坐一树上。 观梵德王食厨之内。 其王食办。 有一妇女。 备具肴膳。 食时将至。 专以银器。 盛彼饮食。 欲奉与王。 尔时彼乌。 从树飞下。 在彼妇女头上而立。 啄啮其鼻。 时彼妇女。 患其鼻痛。 即翻此食。 在于地上。 尔时彼乌。 即取其食。 将与乌王。 乌王得已。 即将与彼善女乌妻。 其妻得已。 寻时饱食。 身体安隐。 如是产生。 尔时彼乌。 日别数往。 夺彼食取。 将与乌王。 时梵德王。 屡见此事。 作如是念。 奇哉奇异。 云何此乌。 数数恒来。 秽污我食。 复以嘴爪伤我妇女。 而王不能忍此事故。 寻时敕唤网捕獦师。 而语之言。 卿等急速至彼乌处。 生捕将来。 其诸獦师。 闻王敕已。 启白王言。 如王所敕。 不敢违命。 獦师往至。 以其罗网捕得此乌。 生捉将来付梵德王。 时梵德王。 语其乌言。 汝比何故数污我食。 复以嘴爪伤我女妇。 尔时彼乌。 语梵德王。 善哉大王。 听我向王说如此事。 令王欢喜。 时梵德王。 心生喜悦。 作如是念。 希有斯事。 云何此乌。 能作人语。 作是念已。 告彼乌言。 善哉善哉。 汝必为我说斯事意令我欢喜。 尔时彼乌。 即以偈颂向梵德王。 而说之曰大王当知波罗奈有一乌王恒依止八万乌众所围繞悉皆取彼王处分彼乌王妻有所忆我向大王说其缘乌妻所思香美膳如是大王所食者是故我今数数来抄拨大王香美食今者为彼乌王故致被大王之所系善哉唯愿大圣王慈悲怜愍放脱我我为乌王彼妻故数来抄拨大王食我念从此一生来未曾经造如此事今为大王一敕已于后不敢更复为时梵德王。 既闻彼乌如此语已。 心生喜悦。 作如是言。 希有此事。 人尚不能于其主边有如是等爱重之心。 如此乌也。 作是语已。 其梵德王。 而说偈言若有如是大臣者彼应重答食封禄须似如是猛健乌为主求食不惜命其梵德王。 说此偈已。 复告乌言。 善哉汝乌。 于今已去。 常来至此取香美食。 若其有人。 遮断于汝不与食者。 来语我知。 我自与汝己分所食。 而将去耳。 佛告诸比丘。 汝等当知。 彼乌王者。 我身是也。 彼时为王偷食乌者。 即优陀夷比丘是也。 梵德王者。 此即输头檀王是也。 于时比丘优陀夷。 令彼欢喜。 为我取食今亦复尔。 令净饭王心生欢喜。 又复为我而将食来时净饭王。 于后方始。 扣其铃铎。 敕迦毗罗婆苏都城所有人民。 不得一人于先往见悉达太子。 若欲见者。 要须共我相随而见。 发布时间:2020-07-24 14:24:4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