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本行集经 第三十九卷 内容: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娑毘耶出家品下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问富兰那迦叶等义。 如上所说。 云何比丘。 乃至云何名为求道。 时娑毗耶如是谘问迦叶语已。 而迦叶等。 领受言义。 心意错乱。 不能报答。 以不逮及彼之义意。 增复嚬皱。 眉額赧缩。 现为三分。 心生怨恨。 瞋恚愤怒。 无事唱呴。 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作如是念。 此之长老。 我所谘问。 不解答对微尘等义。 又领我意。 倒错参差。 不能得解。 文句蹇涩。 更重惭恧。 而生瞋恨。 无事大呼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于富兰那迦叶之边。 生厌离已。 而背舍去。 往摩娑迦梨劬奢梨及尼干边。 既到彼已。 乃至共于尼干子。 面共相慰喻。 美言问讯事情讫了。 却住一面。 其娑毗耶波梨婆阇。 问尼干等。 如上所说。 于义云何名为比丘。 乃至求道。 其尼干子得婆毗耶如是问已。 心意错乱不能报答。 时娑毗耶作如是念。 此诸长老。 遂不能解微尘等义。 而我问已心意迷荒。 不能领解。 复增嗔恚。 叫唤如前。 时娑毗耶心如是念。 颇复世间更别有人。 或复沙门。 或婆罗门。 而世间称是一切智真阿罗汉。 有如是者。 我往彼边问心所疑。 若得领解。 我当承事供养顶礼晨夕不离时娑毗耶复如是念。 大沙门今在波罗奈鹿野苑中诸仙居处。 世间人言智阿罗汉大有聪慧。 我今当至彼沙门边问所疑义。 彼复更作如是思惟。 此处沙门。 或婆罗门。 老年宿德。 经多时来。 修行梵行。 各各堪作诸国王师。 世间各言聪明智能大阿罗汉。 所谓富兰那迦叶等。 及尼干子。 彼等我问尚自不知。 况此沙门。 年少已来。 出家未久。 我今所问云何得解。 复重思惟。 彼之沙门不可轻忽。 不可欺陵。 所以者何。 其有沙门。 虽复年少。 而或聪明。 有大智能。 不可得知。 我今但当至于彼处大沙门边问心所疑时娑毗耶波梨婆阇往诣佛所。 遥见世尊。 乃至犹如虚空之中众星庄严。 在于众中宣说法要。 见已心生信行之想。 此必是彼如前所闻如来世尊多陀阿伽度阿罗呵三藐三佛陀。 无有异也。 即诣佛所。 到佛所已。 即共世尊。 对面美言。 巧语慰喻。 种种谈说言讫。 却坐退一面已。 其娑毗耶波梨婆阇。 即便以偈。 而白佛言我是娑毗耶道人故从他方远来至心有疑欲问大智唯愿为我分别说若能断我心所疑一一思惟为我说依我义句次第解分分开晓莫参差时娑毗耶说此偈已。 默然而住。 但诸佛法。 既有三种神通门说。 若可化者即便化之。 何等为三。 第一所谓出现神通。 第二名为教示神通。 第三名为教行神通。 而世尊为彼娑毗耶波梨婆阇心有所疑。 知其心已。 向娑毘耶。 以偈答曰汝娑毗耶远道来欲问于我心疑惑汝今可说我当解随汝所问我领之一如问意不令差汝娑毗耶宜早说心心欲请莫疑惑一一如问当广宣尔时世尊说是偈已。 其娑毗耶波梨婆阇作如是念。 我于已前诸处所有。 或复沙门。 或婆罗门。 年耆宿德。 久来出家。 堪作国师。 世间谓言。 大阿罗汉。 智能聪明。 我问彼等心所疑义。 然其彼等皆悉倒错。 不能报我。 以不能答我所问义。 而其彼等心内怀惭。 面作三分。 嚬眉皱額生于瞋恨。 无事唱呴。 时娑毗耶心生希有。 此大沙门我之所问。 不嗔不忿。 增上清净容貌凞怡。 不作异色。 更益光显。 我所谘问。 许为我宣。 我于彼人。 诸根寂静。 不见有错。 知如此已。 其娑毗耶波梨婆阇。 心大欢喜。 踊跃遍满。 不能自胜。 得欢喜已。 即以偈颂。 问佛义言大圣云何名比丘诸圣伏者何名伏知见何事名为觉唯愿世尊为我宣尔时世尊。 即以偈颂而答于彼波梨婆阇娑毗耶言苦行无碍求菩提渡诸疑向涅盘岸有有无有悉弃舍梵行漏尽名比丘一切舍处正念行于不杀害世间内能得清净无浊体免脱诸缚名为调若能内外摄诸根如此降伏是名直厌离此世及后世待时涅盘名善行于诸劫中勤苦修生死二边随业受世间无垢离诸缚是名为觉生死穷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闻说欢喜复更以偈而问佛言何等名为修梵行沙门清净复云何佛说大智云何调今问世尊为我解尔时世尊。 还以偈颂而答于彼波梨婆阇娑毗耶言以舍诸罪无垢缠善得禅定正住地独能超越烦恼海是名为圣梵行人福德积聚舍诸非此世彼世知无恼一切生死除灭故得此证者名沙门诸有业报悉灭除一切世间诸内外一切天人不能秽如是即名清净形诸缚皆尽无所拘一切世间内外处贪痴瞋恚悉免脱佛说是名大智人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既闻说已复更以偈重问佛言诸佛以何为福田云何巧知善方便云何名为大仙圣唯愿世尊为我宣尔时世尊。 还以偈颂而答于彼波梨婆阇娑毗耶言诸剎一一分别知诸梵诸天堪受供果报执着解缚脱如是乃名为福田业根报子所从生诸梵诸天悉分别能以诸忍断根本如是名为巧智知彼此选择白净因一切世间内外有无我不摄无处所如是方便名善权一切诸法有无知一切世间无内外此世天人得恭敬无碍独脱是名仙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既闻说已。 复更以偈重问佛言以何得故名为闻云何随顺及精进云何名为大龙者唯愿世尊为说之尔时世尊。 还以偈颂而答于彼波梨婆阇娑毗耶言一切诸法悉闻知所有诸罪功德等超越无复疑惑刺一切不着是名闻名色皆是虚妄因内外根尘是患本如是诸处解脱已佛说名为随顺心舍离一切诸罪缚离地狱苦须勇猛解脱彼等不染着如是名为精进人世间有爱皆远之系缚解脱皆悉断诸漏已尽无复刺如是体者名为龙时娑毗耶波梨婆阇。 既闻说已复更以偈重问佛言以何等故名为受云何说圣及行行何缘名为求道人今问世尊为我说尔时世尊。 还以偈颂而答于彼波梨婆阇娑毗耶言所有韦陀一一选或于沙门婆罗门其边领解既证知于彼各各皆受取截割邪见罗网断彼智不复受有胎三种相想埿已除不作分别是名圣正得诸神通已尽平等一切诸法知能达善逝诸世间如是解者名行行诸法所有苦报者若上若下若中间名色境界能遍知如是之人名求道时娑毗耶波梨婆阇所有谘问世尊之义。 皆悉称适于其本心。 既欢喜已顶礼佛足。 合十指掌瞻仰而叹佛世尊言。 善哉世尊。 世间所有六十二见。 皆无所用。 于世间中。 此等皆是虚妄之法。 我今归依无上世尊。 唯世尊能悉分别知。 是大丈夫。 唯世尊能善解说法。 唯世尊能知一切道。 唯世尊能度诸苦海。 唯世尊能永尽诸漏。 唯世尊有最大威德。 唯世尊独多有智能。 唯世尊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而说偈赞我今顶礼大丈夫实行放光明普照能于天人世间内善开甘露鼓之门我前所有疑惑心唯世尊能为我解世尊既是大仙觉诸尘垢尽无有余其后更不受有身一切生因皆散灭世尊已得清凉处知足净心常实行如是世尊犹若龙最大丈夫金口说帝释一切诸天等诸仙诸圣皆乐闻世尊既是真觉人世尊善能教导物世尊能降伏魔众世尊能断诸使缠自已度脱复度他于罪福中皆平等超越不贪着一切天人世间明了知唯佛至真无上尊已过一切诸邪道诸漏有因皆灭尽犹如十五夜月明诸星围繞遍满空如是照耀世间内识及名色寿命等王舍所住诸人民有山名为毗富罗一切最胜最为上又如诸龙雪山最飞行之者空最高诸流海水最为深又诸星中月为最若欲归命调伏者唯有归命无上人归命世间最胜尊归命正驭人中胜归命无上尊善逝归命无等等至真犹如祭祀火最尊意论唯咒术为最人中王为最自在诸河大海最为宽诸星唯月最为光诸明唯日最为盛上下六道善恶趣所谓三界诸世间一切有形天及人唯有世尊最为首是故我今合十指头面顶礼无上尊时娑毗耶说如是偈。 赞如来已。 复白佛言。 善哉世尊。 唯愿世尊。 慈悲怜愍。 听我出家。 并乞与我受具足戒。 是时佛告娑毗耶言。 善来善来。 汝娑毘耶。 于我自说法行之中。 正尽诸苦得解脱故。 是时长老娑毗耶身即成比丘。 满具足戒。 其娑毘耶出家未久。 及受具足。 行住坐卧。 独无伴侣。 不曾染着。 谨慎身口。 不敢放逸。 为求道故。 如救头然。 如是行持未久之间。 其善男子。 正信勇猛。 舍家出家。 欲求无上清净梵行。 现见诸法。 自心证知言。 我已尽一切生死。 得梵行报。 不受后有。 所作已办。 自如是知。 其娑毗耶既已证知如是之处。 得罗汉果。 心善解脱。 是时世间凡成九十三阿罗汉。 第一世尊乃至最后及娑毗耶尔时世尊成道之后。 在波罗奈鹿野苑内。 通及佛身。 合八人。 六月十六日安居。 至九月十五日。 合九十三人解夏佛本行集经教化兵将品第四十三上尔时他方有诸人辈。 或从处处诸邑聚落及诸国土。 各各相唤。 意并愿乐欲求出家乞具足戒。 来波罗奈。 到于佛边。 白世尊言。 与我出家受具足戒。 以是因缘。 诸旧比丘。 应接劳乏。 彼等诸人。 求欲出家。 声响喧闹。 以此因缘。 恼乱世尊。 不得闲静尔时世尊于一时间。 独坐静室。 如是思惟。 今者诸人从于四远他方聚落国土而来。 至于此处。 意如是念。 如来与我出家受具。 以是因缘。 其诸人等。 意欲规求远来疲惓。 又复为我作于扰乱。 我今可遣诸比丘等。 令其处处至于他方聚落城邑教化一切。 若有诸人欲求出家受具戒者。 如法当与尔时世尊作是念已。 于晨朝时。 从房而出。 以此因缘。 集聚一切诸比丘众。 既聚集已。 而告之言。 汝等比丘。 今应当知。 我在空闲静寂之室。 作是思惟。 如上所说。 乃至汝等。 向于他方。 与其出家。 与受具足。 勿令其来既自劳苦复妨乱他。 如是告已。 更重语言。 我今教敕汝诸比丘。 至于他方聚落城邑。 若有人来欲求出家受具戒者。 汝当与其出家受具。 复告比丘。 若彼来欲出家之时。 汝等应须作如是事。 先当为其剃除须发。 既剃落已。 即教令着袈裟色衣。 其着衣时。 齐整服饰。 偏袒右臂。 教在众前。 右膝着地。 教令顶礼诸比丘足。 礼已还起。 在比丘前跪坐。 教令合十指掌。 作如是语。 我某甲。 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 汝等比丘。 从今已后。 依我敕教。 若有人来求欲出家。 受戒三归。 即得具足尔时世尊还在于彼波罗奈城鹿苑坐夏。 告诸比丘作如是言。 汝诸比丘。 若当知我已得解脱。 应于一切诸天人中汝等行行。 为令多人得利益故。 为令多人得安乐故。 为世间求当来利益及安乐故。 若欲行至他方聚落。 独自得去不须二人。 又复比丘。 汝等若至他方聚落。 为于多人生怜愍故。 摄受彼故。 当为说法初中后善。 其义微妙。 具足无缺。 汝等比丘。 当说梵行。 有诸众生。 少诸尘垢。 薄于结使。 诸根成熟。 恐畏不能得闻正法。 即不能得知于法相佛告比丘。 我从今日渐当移去行向优娄频螺聚落。 诣兵将村。 而为彼等说法教故。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比丘我今度诸苦已作自利复益他所有多人苦未除今须为其作怜愍是故汝等比丘辈各各宜应独自行我今亦复从此移欲向频螺聚落所尔时魔王波旬密来往诣佛所。 到佛所已。 即便向佛。 而说偈言汝为诸缚之所缚亦同诸天人等有既被一切绳所系沙门汝不脱网罗尔时世尊闻此偈已。 即便如是思惟念言。 此是魔王波旬语也。 如是知已。 还以偈报魔波旬言我久已脱一切缚天人所有我悉无我此诸缚既离身降汝波旬更何道尔时世尊重更以偈毁辱于彼魔王波旬。 作如是言一切色声香味触此是五欲法染人我今悉已一切除降汝恶魔波旬讫尔时波旬闻此偈已。 作是思惟。 沙门瞿昙已知我心。 生大苦恼。 深自悔恨。 从彼地方忽然不现时诸比丘同白佛言。 善哉世尊。 若有人来至于我所。 问我等言。 尊者比丘。 何名沙门及婆罗门。 我等比丘于彼闻已。 当作云何报答于彼尔时佛告诸比丘言。 若有人问。 云何沙门及婆罗门。 比丘出家有如是者。 汝等比丘。 若知是时。 应当正知。 知已应当正心观察尔时世尊因此事缘。 因此言次。 为诸比丘。 而说偈言永除谄曲及我慢贪恚欲尽无处贪如是清净体性常彼者沙门比丘是诸罪漏尽号梵志精进苦行名沙门彼等垢尽出尘劳是真出家破诸恶时诸比丘闻此偈已。 复白佛言。 善哉世尊。 我等比丘乞食之时。 须作何言。 或复言谓施于我食。 或复直言布施食也。 我等云何方便乞食尔时佛告诸比丘言。 汝诸比丘。 不应如是依汝所言。 所以者何。 须护物心。 是时世尊以偈报于诸比丘言智人乞食无有言亦不指点云与食圣者默然侧立念是名乞食真比丘若有智者乞食时但当谛视一边住彼人若见如此已即知是乞食沙门时诸比丘复问佛言。 若复有人。 生信心已。 乞我等食。 恭敬我等。 我等比丘更作何言。 为当语彼。 汝大吉利。 为当语彼。 汝大安隐。 为当语彼。 汝大功德。 为当语彼。 我今受已。 汝得多福。 为当语言。 汝无有福。 我等比丘当云何言。 唯愿教导尔时佛告诸比丘言。 汝诸比丘。 不应如是依汝所说。 我今方便教示汝等。 当作如是。 以偈说言布施增长大福德忍辱一切怨雠无善人弃舍于诸非离欲自然得解脱修福常得安隐乐所求易办多种饶现世速得寂定心然后证彼涅盘处尔时世尊略说此偈。 教诸比丘。 如是受食。 咒愿法用尔时彼等。 诸比丘众。 从佛受得如是教诲。 从坐而起。 顶礼佛足。 围繞三匝。 随意而行。 是时彼等诸比丘众。 各随去后。 是时彼处有护林神护树之神护经行神。 见林内空。 见树下空。 见经行空。 私心思慕诸比丘故。 往诣佛所。 而说此偈。 谘问佛言我等诸神大恋慕见此林树悉皆空彼多闻众比丘僧瞿昙释子今何去尔时世尊。 还以偈颂而报于彼守护树林诸神等言众等调伏诸根讫游行教化彼众生或有往于憍萨罗或向毗耶离城邑或诣阿逾阇国土或趣金刚大地方决断于他疑惑心随机逐情为说法尔时世尊波罗奈城夏安居竟。 随多少时。 然后重告诸比丘等。 使更游方随缘教化。 而世尊从波罗捺城。 游行渐至优娄频螺聚落之所。 是昔如来行苦行处。 其村有一大婆罗门。 名曰兵将。 达到彼村。 从旧往来道路而行。 为教化故尔时世尊行旧路时。 于其道傍见一园林蓊郁可爱。 是时世尊从路下僻。 深入彼林。 从树至树。 见有一树。 端正可喜。 即坐其下。 一日消息。 时彼林内有诸丈夫。 伴侣朋友足三十人。 二十九人悉皆有妻。 唯独一人只身无妇。 时彼朋友二十九人。 共为此一无妻之人。 求觅于妇。 而不能得称可其意。 忽然雇得一个淫女将来。 与其共相娱乐。 而彼淫女即共彼人。 随意娱乐。 行于世事。 伺候彼等三十丈夫并皆眠睡。 所有好物。 皆选择取。 即将逃走尔时彼人及诸朋友。 相共寻求彼之淫女。 遍历彼林。 而不能得。 遥见世尊坐一树下。 可喜端正。 众人乐见。 调伏诸根。 心意寂静。 已得最上最胜之法。 犹如象王最善最妙。 如彼大池满于清净凉冷之水。 有一寻光。 犹如金挺。 身相具足。 如娑罗树遍满于花。 乃至犹如虚空星宿尔时彼等诸人。 见已往诣佛所。 到佛所已。 而白佛言。 尊者。 此处颇见如是妇女已不。 佛报问言。 汝诸人辈。 所问之者。 是何妇女。 此妇女者。 缘何而来。 是时彼等共答佛言。 大善尊者。 我等朋友合三十人。 皆是良善。 在于此林居停住止。 二十九人。 并皆有妇。 唯独一人。 单身无妻。 而我等辈相共雇得一个淫女。 与其作妻。 令蹔娱乐。 而彼淫女见于我等欢乐之极自恣眠睡。 彼淫女选我等好物。 即将逃走。 我等亦为此朋友故。 亦复各为自许物。 来此林之内。 求彼淫女尔时佛告彼等人言。 诸男子辈。 我今问汝。 于意云何。 汝等今者宁求自身。 宁欲求觅彼淫妇女。 二事之中何者为胜。 彼等男子共报佛言。 善哉世尊。 我等今者若求自身。 此最为胜。 宁可莫求彼之妇女尔时世尊复更告言。 诸善男子。 若如此者。 汝等安坐。 我今当为汝等说法。 是时彼等三十男子朋友伴侣。 同白佛言。 唯然世尊。 一依圣教。 不敢有违。 是时彼等三十朋友。 顶礼佛足。 却坐一面尔时世尊为其次第如应说法。 所谓布施持戒行忍。 乃至有法。 皆是灭相。 如实观察。 既证知已。 犹如净衣。 无有黑缕。 无有垢腻。 随其所染。 即受彼色。 如是如是。 彼等三十男子朋友。 即于彼座。 远尘离垢。 实时灭尽一切烦恼。 于诸法中。 得法眼净。 所有垢法。 悉是灭相。 如是观知尔时彼等男子如是见诸法相。 得是法相。 证是法相。 入是法相。 度是法相。 除灭所疑。 无复惑着。 到无畏地。 不随他行。 既知世尊圣教法已。 从坐而起。 顶礼佛足。 而白佛言。 善哉世尊。 愿与我等出家受戒尔时佛告彼等男子作如是言。 来汝男子。 入我所说法教之中。 行于梵行。 正尽苦集。 灭于苦边。 是时彼等诸长老辈。 即成出家。 具足戒品尔时世尊更为彼等。 而说法要。 殷勤教诲。 是时彼等。 以佛更为说于法。 教诲示之时。 不久之间。 彼善男子以其正信舍家出家。 求于最上梵行已讫。 现见自证神通之后。 口自唱言。 我今已得梵行之报。 所作已办。 更不复受后世之有。 如是知时。 彼等长老。 皆成罗汉。 心善解脱尔时世尊教彼三十长老朋友。 得知证已。 游行履历。 经白[叠*毛]林。 到彼林已。 深入林中。 见有一树。 微妙可喜。 即坐其下。 一日消息尔时彼处。 忽有六十云种姓人。 从彼林路道便而过。 彼等诸人遥见世尊坐于树下。 端正可喜。 众人乐见。 乃至犹如虚空众星之所庄严。 见已心得清净正信。 生大欢喜。 以欢喜故。 往诣佛所。 到佛所已。 顶礼佛足。 却坐一面。 坐一面已。 默然而住尔时佛。 为彼等六十云种姓人。 次第说法。 所谓教行布施持戒。 乃至证知。 彼等长老一切皆得阿罗汉果。 心善解脱。 是时世尊。 教化彼等六十长老云姓比丘。 令发心已。 即舍而去。 更游余方。 发布时间:2020-07-24 14:23:1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0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