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济群法师:人与自然的关系 内容: 千百年来,人类依靠自然给予生命,同时,对自然的探索从未停止过,希望能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 那么,人与自然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中世纪,神学主宰了欧洲文化。 对上帝的信仰使回到上帝的怀抱成为生命的唯一归宿。 启蒙运动后,随着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人在世界上的地位重新确立。 人与自然的关系趋向于二元对立,从上帝之子到自然之子再到地球之主。 人类不必向上帝屈服,更不用说向自然屈服了。 相反,一切事物都只是我们自己使用的消费品,自然只是生产资料的提供者。 在欲望的激励下,人类把征服自然作为一种自然权利,从自然中无休止地夺走,以满足人类的需要。 在东方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统一的。 儒家主张天人合一的境界,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视为人生的真正享受,把人与自然的感应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佛教进一步提出了“依权不分二”的思想,所谓“义正”,即义保和正宝。 佛教叫人正宝,我们生活的世界叫义宝。 正面报道与报道中的报道密切相关。 如果报告被破坏,阳性报告就无法生存。 佛教认为,世界是起源的,它的存在和毁灭来自于条件的成败和业力的聚散。 所谓“世界有聚集的理由,世界有死亡的理由”。 那么,它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 佛陀告诉我们:“这有一些东西,所以还有另一个生命,这个生命是另一个生命,这是没有理由的,那不是,这是毁灭那个。 ”。 这首歌揭示了事物的内在联系。 人与人、人与自然、自然与自然的关系,都是相互影响的。 破坏自然,反对自然,无疑会毁灭人类。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 过去,我们总是把大自然比作母亲。 特别是在人类早期,万物有灵的思想曾在世界各民族盛行,也保护了自然生态。 今天,随着科学的发展,大自然的奥秘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 人类开始变得狂妄自大,与此同时,大自然也开始失去和平。 但无论我们对自然采取什么态度,我们都无法改变人与自然的关系。 毕竟,我们是在这里出生和长大的。 我们已经建成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现代科技产品的城市,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我们的生活仍然离不开脚下的土地。 虽然现代环境能给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它不能滋养我们的灵魂。 只有回归自然,才能真正放松,缓解紧张生活带来的压力。 在当今的商业社会,似乎只有财富才是至高无上的。 但是一个人的财富与大自然给予的相比又是什么呢? 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 如果没有汽车、电话,人类可以生存,但是如果没有食物和水,它能持续多久? 更不用说我们一刻也不能离开的空气了。 因此,大自然所提供的一切都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需要。 我们离不开太阳带来的光、河流的滋养和大地的重担。 发布时间:2020-07-21 17:28:2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