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传统文化中对素食文化的推崇 内容: 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 在《论语》里头,出现了一百零九次仁。 儒家的精华都在一个仁字,那什么是仁? 仁就像种子的果仁,最具有生机的地方。 没有这仁了,就没有传播繁衍下去的根本。 所以我们有了花生仁,就可以种出更多的花生来。 那么人的精髓实质是什么? 怎么样做到有一颗富有生机的心? 《论语》里头孔子说,仁的解释很多,如果浓缩起来就一句话。 子曰,仁者爱人。 这是圣贤教育的核心,做圣贤的第一品质就是爱了。 后来亚圣孟子私淑孔子,他用十个字解释了爱人。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这说明仁爱有三层意思,第一层亲亲,对自己亲人的爱,第二层仁民,对民众大众的爱,第三层爱物,也就是对天下万物的爱。 世间就这三等好人,即君子、贤人、圣人。 对亲人的爱叫君子,对大众的爱叫贤人,对万物的爱叫圣人。 《朱子家训》教我们,不要听妇言,乖骨肉,不要重资财,薄父母,这是立足于君子。 又教我们有权势后不要凌逼孤寡,欺压弱势群体,这是贤人啊! 然后到这里层层递进,又讲到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牲禽是什么? 牛羊是牲口,鸡鸭是家禽。 不要因为贪口腹之欲,去任意再杀牛羊鸡鸭这些动物。 大家想想,这是一种什么爱呢? 大爱,大仁,把仁爱都推广到动物中去了。 《孟子》里面讲,要治身体治天下太简单了,易如反掌啊。 那些王侯听了就很兴奋说,快教我们吧! 孟子说,就一个推字。 把你的小爱推广成大爱,把你的爱家人,推广成爱天下万物。 我们原先以为不杀是慈悲待动物,后来发现,不仅是这样,同时对自己身体更是一种保护。 佛教经典中在《大智度论》:“诸恶业中,杀生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 ”劝君莫食水中鲫,万千鱼仔在腹中。 劝君莫打空中鸟,子在巢中待母归。 劝君莫食荷叶蛙,百千生命在腹中。 放生、护生救渡苦难众生,吃素更健康。 素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美容、减肥、健康,不是仅为利己,而是要真正带着爱护生命之意乐。 若能做到此,前者也会不求自来,利他的最终结果才真正是利己。 跟放生一样,素食,“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 倘遇不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 因此,素食也需善为调整动机。 一 印光大师 发布时间:2020-07-20 02:02:5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