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对情爱的理解 内容: 爱情是指亲情、友情和爱情。 我最想要的是什么都不给我的父母。 爱情更复杂。 真正的爱是付出,但这样的爱很少。 大多数的爱是占有和控制,因为人们不想让别人分享他们的东西。 友谊是一种道德关系,所谓君子的友谊是淡如水,没有那么强烈的感情。 佛教对情爱的理解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 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 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也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 佛教虽然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 然而,男女间的感情,往往非自己的期待所能控制。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 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 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应该赶快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这样就是对自己慈悲。 慈悲不仅是照顾别人,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 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 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发布时间:2020-07-14 17:19:4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