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您解读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 内容: 惠能大师姓陆,又名惠能大师,六祖。 他出生于唐代岭南忻州。 黄梅五祖弘仁继承东山法,成为禅宗第六祖。 唐中宗追杀了死后的大建大师。 他是《六祖谭经》的作者。 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佛教僧侣之一。 广东韶关南华寺灵芝塔供奉着禅师慧能的真身。 禅宗慧能大师的一生慧能大师三岁时,父亲病逝,他便靠卖柴养母为生活。 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黄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 后在弘忍命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 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 仪凤元年(676),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一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并自此在该寺从事传教活动。 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 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 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 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 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 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惠能于延和元年(712)返归新兴定居,翌年圆寂于国恩寺。 发布时间:2020-07-10 17:29:4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