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鼓和磬 内容: 鼓是打击乐器之一。 这与早晚去皇宫和按照惯例是分不开的。 它是由金、玉、木、石制成的。 形制各异,大小各异,是寺庙中常用的法器。 佛教唱赞时法器打法鼓是世界各民族广泛使用的打击乐器。 它在我国很早就被用于仪式、舞蹈和军事编队中。 它具有聚众、报时、报警的功能。 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和西部地区,鼓也随之而来。 除了中国原有的鼓外,鼓的种类和称谓也变得丰富多彩。 小的叫“鹰鼓”,大的叫“鼓”,挂在高处,击打叫“挂鼓”。 鼓有很多种。 在印度,僧侣团的主要目的是聚集僧侣。 例如,做事情的时候,他们敲鼓。 根据四师法,僧侣们没有按时聚集在布萨,所以佛陀命令他们打乾支或打鼓。 因此,当他们起得很早,晚上睡觉时,他们被要求敲钟打鼓作为命令,因此被称为“早钟晚鼓”。 后来,鼓也加入了赞美的行列,用咏叹、谱曲。 正如“以乐献,庄严道场”,这是用声音做佛事,以帮助众生都有一颗虔诚的心。 鼓在我国汉代古刹中被广泛使用。 鼓用于日常生活、演讲等活动中,如法鼓、灯座鼓、茶鼓、寨鼓、询问鼓等。 现代庙宇中的鼓,除了计时外,大多是作为法器使用的。 一个放在架子上,旁边是一个挂着的铃铛,被称为手鼓。 另外,离开位置时,称为“手鼓”。 手鼓有一定的握持方法和敲击方法。 不敲门时,双手握住鼓锤。 鼓槌放在鼓的外面,由两个食指和中指支撑。 两个大拇指夹在鼓里,另外四个手指(两个无名指和两个小指)围在一起。 这种姿势被称为“抱月手鼓”。 击鼓时,左手拇指、食指、中指握住鼓,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握住木槌向内击鼓。 清,起源于中国古代,很早就成为一种重要的乐器。 当时,清是用玉或石制成的。 据考证(一般文献考证),南齐有铁铸的清,梁代有青铜的。 早期,玉石材料制成的“清”是将石头磨成碎片,中间呈“矩”形弯曲,两端下垂中国古代的“清”有很多种,如玉青、铁扁青、铜青等,每种清都是由一至十六块石或铁组成。 这是由于石头或铁片的长度和厚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调。 在印度佛教僧侣团体中,各种发音乐器统称为“千指”。 因此,这是将中国原始的清朝传入佛教,成为一种“前智”。 从南北朝到唐朝,清代庙宇中使用的仍然是中国传统的扁编钟。 现代庙宇中使用的圆编钟出现于五代至北宋。 佛教中有三种“清”,即圆铃、扁铃和小手铃。 发布时间:2020-07-01 17:27:1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