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佛本行集经 第五卷 内容: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贤劫王种品下诸比丘。 彼大照耀王有子。 还名意喜。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意喜王有子。 名曰善喜。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善喜王有子。 名曰满足。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满足王有子。 名大满足。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大满足王有子。 还名养育。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养育王有子。 还名福车。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福车王有子。 名人首领。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人首领王有子。 名曰火质。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火质王有子。 名曰光炎。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光焰王有子。 名善譬冠。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善譬冠王有子。 名曰空冠。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空冠王有子。 名曰善见。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善见王有子。 名大善见。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大善见王有子。 名曰须弥。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诸比丘。 彼须弥王有子。 名大须弥。 次绍王位。 如上所说转轮圣王。 统四天下海等大地。 具足七宝。 乃至如法治化人民。 诸比丘。 如是等王。 皆是过去转轮圣王。 具足修习无量福业。 深种善根。 以是果报。 并得食于此四天下一切大地。 受诸福乐。 寿命难量。 不可算计。 诸比丘。 汝等当知。 我今更说彼转轮王。 种姓苗裔。 世世相承。 并余小王。 子孙继袭。 住处名字。 次第少多。 为汝略说彼等氏族。 汝等善听诸比丘。 大须弥王。 治化已来。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一百一小转轮王。 悉皆住在褒多那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 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师子乘。 师子乘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六十一小转轮王。 悉皆住在波罗奈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曰女乘。 彼女乘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五十六小转轮王。 悉皆住在阿逾阇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严炽生。 严炽生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合有一千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迦毘梨耶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曰梵德。 彼梵德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阿私帝那富罗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为象将。 彼象将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德叉尸罗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号名为护。 而彼护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一千二百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奢耶那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能降伏。 能降伏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合有九十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迦那鸠阇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为胜将。 彼胜将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二千五百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于瞻波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曰龙天。 彼龙天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于王舍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为作阇。 彼作阇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拘尸那竭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大自在天。 彼大自在天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悉皆住在庵婆罗劫波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还名大自在天。 彼大自在天王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悉皆住在檀多富罗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曰善意。 彼善意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有二十五小转轮王。 悉皆住在多摩婆颇梨多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无忧鬘。 彼无忧鬘王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八万四千小转轮王。 皆悉住在寐(亡私反)洟(他梨反)罗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毗纽天。 彼毗纽天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一百一王。 皆悉住在毗褒多那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还名大自在天。 彼大自在天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合有八万四千诸王。 还在于彼寐(亡私反)洟(他梨反)罗城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诸王内。 最后一王。 名曰鱼王。 比丘。 当知诸如是等小转轮王。 悉有福德。 皆种善根。 具足受于世间福报。 无与等者。 其化所被。 大地及海一切诸山。 悉皆统摄。 诸比丘。 彼转轮王。 各各皆有粟散诸王。 我今说之诸比丘。 鱼王有子。 名曰真生。 彼真生王父祖已来。 修习善根。 得绍继王。 福报尽故。 便失王位。 时人见彼王化失道无有福德。 共相谓言。 此王人中最好贫劣。 人中单薄。 人中可愍。 人中可掘。 是故世人。 皆号之为可掘之王。 掘王有子。 名为平等行王。 平等行王子名闇火。 闇火王子。 名为焰炽。 焰炽王子。 名为善譬。 善譬王子。 名为虚空。 虚空王子。 名为戒行。 戒行王子。 名为无忧。 无忧王子。 名为离忧。 离忧王子。 名为除忧。 除忧王子。 名为胜将。 胜将王子。 名为大将。 大将王子。 名为胎生。 胎生王子。 名为明星。 明星王子。 名为方主。 方主王子。 号名为尘。 彼尘王子。 名为善意。 善意王子。 名为善住。 善住王子。 名为欢喜。 欢喜王子。 名为大力。 大力王子。 名为大光。 大光王子。 名大名称。 大名称王子。 名为十车。 十车王子。 名二十车。 二十车王子。 名为妙车。 妙车王子。 名为步车。 步车王子。 名为十弓。 十弓王子。 名为百弓。 百弓王子。 名二十弓。 二十弓王子。 名妙色弓。 妙色弓王子。 名为罪弓。 罪弓王子。 名为海将。 海将王子。 名为难胜。 难胜王子。 名为茅草。 茅草王子。 名大茅草。 大茅草王。 世世相承。 子子孙孙。 苗裔合有一百八王。 还住在彼褒多那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彼一百八。 最在后王大茅草者。 其王无子。 作如是念。 上世已来。 我之种姓。 粟散诸王。 见自头须。 生白发时。 各以诸子。 灌顶为王。 别取胜上最好一州。 以用布施。 剃除须发。 舍于王位。 出家修道。 我今无儿当以谁继嗣我王后。 谁堪增长我之种姓。 或复我今断诸王种。 复生此念。 我今若不出家修道。 则断一切诸贤圣种。 思惟是已。 时大茅草。 即以王位。 付诸大臣。 大众围绕。 送王出城。 剃除须发。 服出家衣。 王出家已。 持戒清净。 专心勇猛。 成就四禅。 具足五通。 得成王仙。 寿命极长。 至年衰老。 肉消背曲。 虽复柱杖。 不能远行。 时彼王仙。 诸弟子等。 欲往东西。 求觅饮食。 取好软草。 安置笼里。 用盛王仙。 悬树枝上。 何以故。 畏诸虫兽来触王仙。 时诸弟子。 乞食去后。 有一猎师。 游行山野。 遥见王仙。 谓是白鸟。 遂即射之。 时彼王仙。 既被射已。 有两渧血出堕于地。 即便命终。 彼诸弟子。 乞食来还。 见彼王仙被射命终。 复见有血两渧在地。 即下彼笼。 将王置地。 集聚柴木。 焚烧王尸。 收骨为塔。 复将种种杂妙香华。 供养彼塔。 尊重赞叹。 承事毕了。 尔时彼地有两渧血。 即便生出二甘蔗。 芽渐渐高大。 至时蔗熟。 日炙开剖。 其一茎蔗。 出一童子。 更一茎蔗。 出一童女。 端政可喜。 世无有双。 时诸弟子。 心念王仙在世之时。 不生儿子。 今此两童。 是王仙种。 养护看视。 报诸臣知。 时诸大臣。 闻已欢喜。 往至彼林。 迎二童子。 将还入宫。 召唤解相大婆罗门。 教令占相并遣作名。 彼相师言。 此童子者。 既是日炙熟甘蔗。 开而出生故。 一名善生。 又以其从甘蔗出故。 第二复名甘蔗生。 又以日炙甘蔗出故。 亦名日种。 彼女因缘一种无异故。 名善贤。 复名水波。 时彼诸臣取甘蔗种所生童子。 幼少年时。 即灌其顶。 立以为王。 其善贤女。 至年长大。 堪能伏事。 即拜为王第一之妃时甘蔗王。 有第二妃。 绝妙端政。 生于四子。 一名炬面。 二名金色。 三名象众。 四名别成。 其善贤妃。 唯生一子。 名为长寿。 端政可喜。 世间少双。 然其骨相。 不堪作王。 时善贤妃。 如是思惟。 甘蔗种王。 有此四子。 炬面等辈。 兄弟群强。 我今唯有此之一子。 虽极端正世无有双。 然其相分。 不堪为主。 作何方便。 令我此子得绍王位。 复作此念。 是甘蔗王。 今于我边。 无量敬爱。 深心染着。 纵情荡意。 我今可更穷极妇人庄饰之法。 所谓净洁摩拭身体。 香汤沐浴。 使气芬芳。 发涂泽兰。 面着脂粉。 花鬘璎珞。 种种庄严。 令甘蔗王心于我边重生耽湎爱恋娱乐。 若得如心。 我于屏处。 当乞求愿。 思惟是已。 如上所说。 庄严自身。 令极殊绝。 至于王边。 王见妃来。 生重爱敬。 纵逸其心。 妃见王生如是心已。 二人眠卧。 妃白王言。 大王当知我今从王。 乞求一愿。 愿王与我。 王言。 大妃。 随意不逆。 从心所欲。 我当与妃。 时妃复更重谘王言。 大王自在若与我愿。 不得变悔。 若变悔者。 我不须此。 王语妃言。 我一与妃心之所愿。 后若悔者。 当令我头破作七分。 妃言。 大王。 王之四子。 炬面等辈。 愿摈出国。 遣我生子长寿为王。 时甘蔗王。 即语妃言。 我此四子。 无有过失。 不横求财。 无有罪患。 岂可无辜抂得驱遣远摈他土。 于我治化国境之内。 有何非祥不听其住。 妃又白言。 王已先誓语。 若悔者头破七分。 王告妃言。 我如前言与妃所愿。 妃若知时。 任随妃意。 时甘蔗王。 过此夜后。 至明清旦。 集聚四子。 而告敕言。 汝四童子。 今可出去我治化内。 不得居住。 远向他国时四童子。 胡跪合掌。 白父王言。 大王。 当知我等四人。 无有罪恶。 无诸过咎。 不作非法取他钱财。 又复不造其余恶业。 云何父王。 忽然摈我。 出于国界。 王敕子言。 我知汝等实无过失。 不横取财。 如上所说。 此非我意。 驱摈于汝。 此是善贤大妃之意。 彼妃乞愿。 我不违彼。 令汝出国。 时四王子所生之母。 闻甘蔗王。 欲摈其子。 令出国界。 闻已速疾往至王所。 至王所已。 白言大王。 闻王欲逐我之四子。 令出国界。 为实尔不。 王言实。 遣诸妃各复白于王言。 善哉。 大王。 我等各求乞随儿去王报诸妃。 随汝意去。 时诸妃妹。 复白王言。 我姊[外*男]甥。 今既出国。 我亦乞去。 王各报言。 任随汝意。 时诸大臣公卿辅相。 亦白王言。 王今斥遣此四王子。 令出国者。 我等诸臣。 亦求随去。 王言任意。 时王典当诸象马臣。 亦求随从。 王言随意。 复有弓将弩将狱将诸典当羊畜牧等。 将诸臣之子。 又复诸余主藏兵将游军壮士善射之将。 奴婢仆使。 及其子等。 闻甘蔗王欲逐四子。 令出国界。 俱白王言。 我等并求随从王子东西而去。 王言。 随意。 又复国内竹匠。 皮匠。 瓦师。 砖师。 造屋木师。 造酒食师。 剃须发师。 染洗衣师。 屠儿。 按摩。 治病。 合药。 钓鱼等师。 闻王欲驱四子出国。 审如是不。 王言。 实尔。 我等求去。 王言。 随意。 时甘蔗王。 敕诸王子。 作如是言。 汝等王子。 从今已去。 若欲婚姻。 不得余处取他外族。 还于自家姓内而取。 莫令甘蔗种姓断绝。 时诸王子。 白父王言。 如大王敕。 彼诸王子。 受父教已。 各各自将所生之母。 并姨姊妹奴婢资财诸[马*犬]乘等。 即向北方到雪山下。 经少时住。 有一大河。 名婆耆罗洟。 渡于彼河。 上雪山顶。 游涉久停。 时四王子。 在彼山顶。 射猎捕诸禽兽而食。 渐渐前行。 至山南面。 见川宽平无诸坑坎堆阜陵谷丘壑沟渠荆棘尘埃及沙砾等。 其地唯生软细青草。 清净可爱。 树林花果。 蔚茂敷荣。 犹如黑云。 光泽倏铄。 林木遍满。 其间少空。 所谓娑罗树。 多罗树。 那多摩罗树。 阿说他树。 尼拘陀树。 优昙婆罗树。 千年枣树。 迦梨罗树等。 垂诸枝柯。 各相荫映。 又有种种诸杂妙花。 所谓阿提目多华。 瞻波华。 阿输迦华。 波多罗花。 婆利师迦华。 拘兰那华。 拘毗陀罗花。 檀奴沙迦梨迦花。 目真邻陀华。 苏摩那等。 一切诸华。 或有已开。 或有未开。 或初欲开。 或开已落。 复有无量众杂果树。 所谓庵婆罗果。 阎浮果。 陵拘阇果。 波那婆果。 镇头迦果。 呵梨勒果。 毘醯勒果。 阿摩勒等。 种种诸果。 或始结子。 或子欲熟。 或子已熟。 堪可食噉复有无量诸杂野兽。 所谓伊泥耶兽。 獐鹿水牛那罗迦兽。 野牛白象。 及师子等。 复有无量种种飞鸟。 所谓鹦鹉。 及拘翅罗。 鸲鹆孔雀。 迦陵频伽。 命命鵁鶄。 山鸡白鹤。 遮摩迦鸟。 及兰摩等。 一切杂鸟。 复有无量诸水。 陂池其池。 各有种种杂花。 所谓优钵罗华。 波头摩花。 拘勿头华。 分陀利华。 悉满诸池池岸四边。 复有诸华。 垂覆池上。 其水清净。 无有浊秽。 堪然弥满。 不深不浅。 易度易行。 周匝四边。 种种诸树。 池内复有种种诸虫。 所谓鱼鳖鼋鼍龟鳌螺蜂。 一切水性。 复有小鸟。 所谓凫雁鹅鸭白鹭鸬鹚及鸳鸯等。 一切诸鸟。 然其彼处。 旧有一仙。 在中居止。 名迦毗罗。 彼诸王子。 见是处已。 共相谓言。 可于此间造城治化尔时王子。 既安住已。 忆父王语。 于自姓中。 求觅婚姻。 不能得妇。 各纳姨母及其姊妹。 共为夫妻。 依于妇礼。 一欲随从父王教令。 二恐释种杂乱相生。 尔时日种甘蔗之王。 召一国师大婆罗门。 来谓之言。 大婆罗门。 我四王子。 今在何处。 国师答言。 大王。 当知王之四子。 已各自将姨母姊妹[马*犬]乘人物。 远出国外。 向于北方。 乃至已生端政男女。 时甘蔗王。 为自所爱诸王子故。 心思欲见。 意情欢喜。 而发是言。 彼诸王子。 能立国计。 大好治化。 彼等王子。 是故立姓。 称为释迦。 以释迦住大树蓊蔚枝条之下。 是故名为奢夷耆耶。 以其本于迦毗罗仙处所住故。 因城立名。 故名迦毗罗婆苏都。 时甘蔗。 王三子没后。 唯一子在名尼拘罗(隋言别成)。 为王住在迦毗罗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 其尼拘罗王。 生于一子。 名曰拘卢。 还在父王迦毗罗城。 治化而住。 其拘卢王。 复生一子。 名瞿拘卢。 亦在父城。 为王治化。 其瞿拘卢王。 复生一子。 名师子颊。 还在父城。 治化人民。 师子颊王。 生于四子。 第一名曰阅头檀王(隋言净饭)。 第二名为输拘卢檀那(隋言白饭)。 第三名为途卢檀那(隋言斛饭)。 第四名为阿弥都檀那(隋言甘露饭)。 复有一女。 名甘露味。 师子颊王。 最初长子阅头檀者。 次绍王位。 还在父城。 治化人民。 受于福乐时迦毗罗。 相去不远。 复有一城。 名曰天臂。 彼天臂城。 有一释种。 豪贵长者。 名为善觉。 大富多财。 积诸珍宝。 资产丰饶。 具足威德。 称意自然。 无所乏少。 舍宅犹如毗沙门王宫殿无异。 彼释长者。 生于八女。 一名为意。 二名无比意。 三名大意。 四名无边意。 五名髻意。 六名黑牛。 七名瘦牛。 八名摩诃波阇波提(隋言大慧亦云梵天)。 而此梵天。 于诸女中。 年最幼小。 初生之日。 为诸能相婆罗门师。 观占其体云此女嫁若生儿者。 必当得作转轮圣王。 王四天下。 七宝自然。 千子具足。 乃至不用鞭杖治民。 时善觉女。 年渐长成。 堪欲行嫁。 白净王。 闻自国境内有一释氏。 甚大豪富。 生于八女。 端政少双。 乃至相师占观其女。 当生贵子。 时净饭王。 闻是语已。 作如是言。 我今当索是女作妃。 令我甘蔗转轮圣王苗裔不绝(此是律家作如是说又言大慧是菩萨母者此依阿波陀那经文又言输头檀王是我之父摩耶夫人是我之母如阿波陀那经说捡诸经文此义是实)时净饭王。 即遣使人。 往诣善觉大长者家。 求素大慧。 为我作于波阇波提(波阇波提者隋言生活本)。 尔时善觉。 语彼使言。 善使仁者。 为我谘启大王是言。 我有八女。 一名为意。 乃至第八名为大慧。 何故大王求最小者。 大王且可待我处分七女竟已。 当与大王大慧作妃。 时净饭王。 复更遣使语长者言。 我今不得待汝一一嫁七女讫。 然后取于大慧作妃。 汝八头女。 我尽皆取。 时善觉释。 报大王言。 若如是者。 依大王命。 随意将去。 时净饭王。 即遣使人。 一时迎取八女向宫。 至于宫已。 即纳二女。 自用为妃。 其二女者。 第一名为意。 及以第八名大慧者。 自余六女。 分与三弟。 一人与二并妻为妃。 时净饭王。 纳意姊妹。 内于宫中。 纵情嬉戏。 欢娱受乐。 依诸王法。 治化四方佛本行集经上托兜率品第四上尔时护明菩萨大士。 从于迦叶佛世尊所护持禁戒。 梵行清净。 命终之后。 正念往生兜率陀天。 何以故。 或有众生。 命终之日。 为于风刀。 节节支解。 受于楚痛。 或气欲尽。 喘息不安。 以是因缘。 受大苦恼。 失于本心。 忘其宿行。 不能专正寂定其心。 菩萨不然。 命欲终日。 正心思惟。 缘其前世托生处所。 有如是等希奇之法。 又诸菩萨。 复有一法。 命终之后。 必生天上。 或高或下。 不定一天。 而其一生补处菩萨。 多必往生兜率陀天。 心生欢喜。 智能满足。 何以故。 在下诸天。 多有放逸。 上界诸天。 禅定力多。 寂定软弱。 不求于生。 以受乐故。 又复不为一切众生生慈悲故。 菩萨不然。 但为教化诸众生故。 生兜率天。 下界诸天。 为听法故。 上兜率天。 听受于法。 上界诸天。 复为法故。 亦有下来兜率陀天。 听受于法然此菩萨。 亦生兜率。 其兜率陀所居诸天。 即唤菩萨。 名为护明。 以是因缘。 号为护明。 诸天展转。 称唤护明。 其声上彻至净居天。 及到阿迦腻咤天顶。 时诸天等。 皆同唱言。 护明菩萨。 已来生于兜率天中。 此声下至三十三天。 乃至达到四天王天。 并复彻诸阿修罗宫。 各共相谓。 护明菩萨。 已得上生兜率陀天。 极下至于阿修罗宫。 最上到彼阿迦尼咤。 皆悉来集兜率陀天。 聚于护明菩萨宫所。 听受于法。 护明菩萨。 既生兜率。 其兜率陀诸天宫殿。 光明照耀。 自然庄严。 更复出于无量无边庄严之事。 皆由护明菩萨功德威神力故。 大梵天王。 及大威德阿修罗等。 皆悉集来兜率天中前后围绕。 护明菩萨。 复有无量无边众生。 托生兜率。 得见最胜最妙五欲心迷忘失。 不忆本行及以先业。 护明菩萨。 生兜率天。 设见最胜最妙五欲。 心不迷惑。 不曾忘失。 正念本缘。 乃至为化诸众生故。 住兜率天。 天数寿命。 满四千岁。 为彼诸天。 说法教化。 显示法相。 令心欢喜。 自余众生。 生彼天者。 或以往昔不清净业故生其中。 或复横死不满天寿。 护明菩萨。 过去修行清净业因。 复为教化诸众生故。 尽兜率天所有寿命。 是故称言希有希有不可思议。 又复得于不思议法。 护明菩萨。 尽彼天年。 尔时护明菩萨大士。 天寿满已。 自然而有五衰相现。 何等为五。 一者头上花萎。 二者腋下汗出。 三者衣裳垢腻。 四者身失威光。 五者不乐本座。 时兜率天。 见彼护明衰相现已。 出大音声。 呜呼呜呼。 共相谓言。 苦哉苦哉。 护明菩萨。 不久应当舍离于此兜率天宫。 退失威神。 我等今者何可得住。 是时彼处兜率天众。 唯闻哭声。 诸天宫殿。 声响相接。 此声乃至上色界顶首陀会天阿迦腻咤诸天众等。 各相谓言。 呜呼哀哉。 护明菩萨。 今已现于五种衰相不久坠落。 从兜率下及修罗宫。 呜呼之声。 其音遍满。 处处唯闻。 不久堕落。 是时诸天。 闻此声已。 阿迦腻咤他化自在色欲天等。 并各下来。 至兜率天。 夜摩诸天。 四天王天。 闻此声已。 皆悉集聚。 上兜率天如是。 乃至龙王。 夜叉干闼婆。 阿修罗迦楼罗紧陀罗摩睺罗伽鸠盘荼罗剎等。 地居诸天。 属色欲界诸天摄者。 皆悉飞腾。 上兜率天。 集聚一处。 共相谓言。 我等今见护明天子。 欲从兜率下生人间。 其兜率天。 衰相现时。 即人间数有十二年。 时首陀会。 一切诸天。 作如是念。 我昔曾见补处菩萨兜率天下生人间时。 与此无异。 彼等诸天。 今见护明菩萨大士五衰相现。 必定知下于阎浮提。 即发大声。 唱如是言。 人等庄严于此剎土。 菩萨大士。 不久从彼兜率天来下生此处。 扫治扫治。 佛欲下生。 是时此间阎浮提地。 有五百辟支佛。 在一林中。 修道居住。 时彼五百辟支佛。 闻此声已。 飞腾虚空。 相共往诣波罗奈城。 至彼处已。 各各示现五种神通。 踊身虚空。 出于烟焰。 次第说偈。 舍于寿命。 入般涅盘。 尔时护明菩萨大士。 见彼天众及梵释天护世诸龙毗舍阇等。 观察彼众。 心意泰然。 不恐不惊。 不疑不畏。 出柔软语。 而告之言。 汝诸仁者。 各各当知。 如我今见有此五种衰相出时不久。 从于兜率天下生于人间。 时梵释等诸天报言。 尊者护明。 如尊所见。 五种衰相出现之者。 尊必不久。 当下兜率生于人间。 尊可忆念昔本行愿。 时彼无量百千天众。 发是语已。 遍体战栗。 身毛皆竖。 心大惊怖。 合十指掌。 顶礼护明尔时护明。 告彼众言。 我今必下决定无疑。 时今已至。 是故汝等应念无常当想未来恐怖之事。 汝等善观身体秽污。 心强爱着。 以是诸欲共相缠绕。 于生死中。 不得出离。 如是臭形。 甚可厌恶。 汝等一切。 合十指掌。 观我身体。 及诸众生。 相与未能免脱此法。 是故汝等为我莫愁。 为我莫苦。 彼诸天言。 尊者护明。 唯愿尊者。 慈悲普覆。 亦莫更生其余诸心。 但念往昔本誓因缘。 亿劫生身。 尊亦曾受天人业果。 往昔所造善业因缘。 忆念彼施善根法行。 于诸众生。 生慈悲心。 护明菩萨。 报诸天言。 汝等当知。 一切众生。 于世间中及以生处。 但令是有。 但令是生。 不免分离。 况复于我。 又诸众生。 皆悉无常。 恩爱别离。 云何得脱是时诸天。 复更白言。 希有希有。 尊者护明。 难可思议。 能于无常境界之中。 临舍寿时。 心得辩才。 一种达解。 无有别异。 尊者护明。 又复一切自余诸天。 见此五种衰相现时。 心即忧愁。 失于正念。 护明菩萨。 复更重告诸天众言。 一生补处诸菩萨等。 善根增长。 知诸有处于功德中。 寂定其心。 苦来逼切。 不生诸恼。 乃至不随诸苦而行。 能于一切诸众生边。 起大慈悲。 时诸天言。 如是如是。 尊者护明。 一切众生。 于彼人间。 种诸善根。 生此天宫。 此处福尽。 还即退下护明菩萨。 复告天言。 我以是故。 见人天中有是过失。 我今从此下生人间。 为诸世间一切众生。 灭尽诸苦。 是时彼中。 有一天女。 爱乐恋着。 护明菩萨。 复更别告一天女言。 我等可至阎浮提中观我大家。 护明菩萨。 于何处生。 彼天女言。 我今亦乐于阎浮提。 何以故。 我之大家。 欲生彼处。 是故我亦愿在彼间。 时二天女。 复相谓言。 我亦不为此大家故。 愿往生彼。 何以故。 我此大家。 往阎浮提。 则有无量无边众生种诸善根。 于中信受。 而行教化。 复有无量无边众生。 修诸福业。 来生此处。 发布时间:2020-06-11 07:13:4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4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