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修法 内容: 色即是空ONE在观修“色即是空”的时候,当所有的前期准备做完之后,就在自己的前面观想一座高大宏伟的楼房,然后去观察这栋楼房:  在宏观世界当中,它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物,但实际上它是不是存在的呢? 然后,我们既可以利用量子物理的理论走一截路——把物质分解为分子、原子等等,直到“场”为止,但只能走到这个程度;也可以利用佛教理论一直走到底,从佛教的角度来分析,就可以像《俱舍论》当中所讲的一样,把这栋楼房分解成很多很小的微尘,这些微尘又可以一再细分,直至分到无分微尘,无分微尘再分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它打破了。 这个境界,是量子力学与佛教的共同结论,从量子力学的角度,也可以分析到此——一栋高大的建筑物,可以消失在纯能量当中。 你们不要以为纯能量也是什么东西,纯能量虽然也称为物质,但它却没有物质的属性,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仪器才能够测量的,无形、无色的东西。 从佛教的角度来说,这个“场”也可以被推翻。 这样一来,一栋楼房经过一再观察最后就没有了。 它不是迁移到别的地方去了,就是在这个空间当中消失了,这个时候就要思维:虽然在我的眼、耳、鼻、舌不观察的时候,它是一栋楼,但经过观察之后,它不但不是一栋楼,甚至连一个微尘都不是。 当深深体会到楼房是空性的时候,此时要注意两点:第一点,就是要保持这个体会;第二点,就是要让我们的心从侧面去监督。 看它自己是否一直处于这种状态,看它有没有往外的散乱,有没有往内沉重的昏沉困倦。 如果发现意识在胡思乱想,已经跑到很远的地方去了,根本没有处于这种状态,那个时候,就要让它回来,继续停留在这个状态中。 除了这两点,其他没有什么。 如果实在不能坚持,就停下来。 然后又去观察一座山,或者是观察湖泊,分析方法也是一样的,水是物质,往下是分子、原子……这样观察之后,则无论多么大的湖,最后都可以消失。 这个修法和有些空性修法的不同点,就是需要观想一个对境,其他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是回向、起座。 这就是最方便的修空性。 如果你们以后有时间,可以去了解一下其他书上所讲的空性修法,但可以肯定地说,除了禅宗以外,任何一个显宗的空性修法,说来说去,都万变不离其宗,精华就是这两点。 每一个写书的人,都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哪些该写,哪些该保留,每个人所掌握的分寸是各不相同的。 有些人在写作的时候,会把很多意义隐藏在一、两个词句中间,而不可能把所有的意思都说出来。 我们在讲的时候,就需要把这些隐含的意思都讲出来,应当比看书更清楚一些。 如果讲的时候,还是原书当中的内容,那讲不讲都一样了。 这就是“色即是空”的修法。 空即是色TWO“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 前面,我们把所有的物质都分解到心的本性如来藏了,这已经是路的尽头,再往下就没有可走的路了,这就是“色即是空”;反过来说,就是“空即是色”。 比如说:当我们把这栋楼分解到心的本性光明以后,是否意味着这栋楼房的现象也不存在了呢? 并非如此。 尽管被我们分解了,但房子还是依然如故地存在着的。 这是怎么回事呢? 上面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不仅是这栋房子,包括组成这栋房子的微小粒子都不存在,但为何它还在我的眼前出现呢? 这就是“空即是色”。 佛教所说的“空”,是除了物质以外并不存在的。 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 这样观察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呢? 我们不是要在思维以后,就让这栋楼房不存在,就让眼睛看不见楼房,而是要获得一种胜利。 什么样的胜利呢? 就是跟自己的执著决斗所取得的胜利。 THREE什么执著呢? 以前我们认为,房子就是房子,物质就是物质,都是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从来没有想过这都是虚幻的。 当我们想到“我要拿钱去买一束花供佛”的时候,并没有刻意地想“我要拿实有的钱,去买一束实有的花,然后去供实有的佛”,虽然心里没有想到这些名词,但实际上我们却认为:“我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一束花,而不可能买的是纸上画的花,或者电视机荧光屏里出现的花”,“我拿的肯定是实有的钱”,“我供的也绝对是实实在在的佛”,“之所以我要供佛,是因为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地狱,地狱里面有实实在在的痛苦,为了避免这些难忍的痛苦,我就要去供佛积累资粮”,其实在这当中,就已经默认了自己的执著。 现在学了空性以后,就要通过观察,从而在我们心里消除这是地狱、这是佛陀、这是花的分别执著。 我们现在要推翻的,不是所看到的楼房等现象,而是自己原有的这些实有执著。 眼睛看得见看不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关键的问题,是要消除自己内在的执著。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时间:2020-06-05 20:09:2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5:5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3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