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东林高贤】佛驮跋陀罗尊者画传 内容: 佛驮跋陀罗尊者(觉贤尊者) 尊者佛驮跋陀罗(晋云“觉贤”),生于公元358年,姓释迦,迦维罗卫国人,甘露饭王苗末也。 幼亡父母,出家为沙弥。 年十六,博学群经,深达禅、律。 后应邀至东土弘法,感慧远大师知遇相请,成为东林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 一、初露神异 觉贤曾与同学僧伽达多一起,同游罽宾。 他们相处多年,达多虽然很敬佩觉贤的才智,但还并不是很了解他。 一次达多在一间密室中关着门坐禅,忽见觉贤进来了,达多很吃惊地问:“你从哪儿来? ” 觉贤回答说:“我刚去了兜率天(佛教所说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向弥勒佛致敬。 ”说完便不见了。 达多知道觉贤已是圣人,难测他的深浅,后来又屡次见到觉贤各种神秘莫测的能力。 二、航海西来 觉贤常想外出游历弘扬佛法,备观各地风俗,恰值有个秦地僧人智严来到罽宾,目睹这里法众清净,于是慨然东顾,说:“我和我的同辈们,虽有学道的志向,但没有遇到真匠,无从学起。 ” 即咨询当地人,谁能够到东土去传布教化。 众人都说:有个叫佛驮跋陀罗的和尚,出生于天竺国的那呵利城,他的家庭世代尊崇佛学。 他在童年时出家,又通解佛学经、论,曾是大禅师佛大先的弟子。 这时佛大先也在罽宾,他对智严说:“能够振兴佛教,传布佛法的人,就是佛驮跋陀罗这样的人。 ” 智严就再三邀请觉贤,觉贤很同情智严的苦心,就答应了,于是辞别众人和师父,带着干粮出发了。 他在路上走了3年,历经千难万苦,最终从山东青州东莱郡登岸。 三、关中论道 觉贤听说鸠摩罗什在长安,于是又来到长安,罗什非常高兴。 两人一起讨论佛法,多有感悟和受益。 罗什问曰。 法云何空。 答曰。 众微成色色无自性故虽色常空。 又问。 既以极微破色空。 复云何破微。 答曰。 群师或破析一微。 我意谓不尔。 又问。 微是常耶。 答曰。 以一微故众微空。 以众微故一微空。 时宝云译出此语不解其意。 道俗咸谓贤之所计微尘是常。 余日长安学僧复请更释。 贤曰。 夫法不自生缘会故生。 缘一微故有众微。 微无自性则为空矣。 宁可言不破一微常而不空乎。 此是问答之大意也。 罗什研究佛经,每有疑难问题,都要和觉贤商量。 四、长安被摈 后秦姚兴崇信佛法,供养了三千多名僧人,这些僧人往来于宫廷,常参与尘世之事。 唯有觉贤,安于清净,与众人不同。 一次,觉贤对弟子说:“我昨天看见,在我的家乡有五只船出发到中国来。 ”弟子把他的话传给了外人,关中的僧人们听说后,都认为觉贤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神异而迷惑众人。 觉贤住在长安,大力弘扬佛教,四方的信徒,闻风而至。 他的这些弟子们学法有先有后,有深有浅,其中有一些浇薄诈伪之徒,投机取巧之人。 有一个弟子,不能于心观理而如理身行,自称已得阿那含果(佛教所说断尽欲界烦恼之圣者名阿那含),觉贤还未及检问,就流言四起,遭到毁谤和非议。 觉贤的徒众感到将有大祸临头,或匿名潜逃,或半夜跳墙而走,觉贤却夷然不介意。 填写图片摘要(选填) 僧契、道恒等人对觉贤说:“佛尚不曾说自己已经得法,你就先说将有五只船从天竺国开来,虚而无实;而且你的门徒又以诳言惑众,已经违背了戒律,又不符合义理,你应离开这里,不能在此久留。 ” 觉贤说:“我孑然一身,如若浮萍,要去要留都很容易,遗憾的是胸臆未申,因此而慨然。 ” 于是觉贤就和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一起离开了长安。 他走的时候,神志从容,全没有悲戚之色。 许多真心识知佛教的人都很惋惜,有上千的僧侣和百姓来给他送行。 姚兴听说觉贤离开了长安,怅然失意,对道恒说:“觉贤沙门,协道来游,欲宣扬佛教,用心良苦,怎能因一句话没有说好,就将他赶走,使众人失去导师。 ”又派人前去追赶。 觉贤对赶来的使者说:“我诚知圣上的恩旨,但不能从命。 ”于是带领众人,连夜赶路往庐山去了。 五、南入庐山 觉贤在长安,因与当地僧众见解不同,遭来嫉恨,于是就和弟子慧观等四十余人一起离开了长安,南下江州。 庐山高僧慧远,早就钦服觉贤的名望,听说觉贤来了,高兴得就像是来了老朋友,连忙遣徒众迎接觉贤尊者到东林寺居住。 其间,远公邀请觉贤加入白莲社,成为莲社十八高贤之一。 六、东林译经 觉贤在落难之中受到慧远大师的厚待,实在感激不尽,为慧远译出了有关修禅的专著《修行方便禅经》2卷,这对慧远的修持给予了很大的帮助。 慧远为他作了《禅经总序》,介绍了觉贤曾译达磨多罗和佛大先两家的法门。 七、赠佛舍利 觉贤志在游方弘化,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太长的时间。 他在庐山住了一年多,又西行前往江陵。 临行前,觉贤为报答慧远大师知遇之恩,将从印度带来的五枚释迦佛舍利留在东林寺。 远公为表厚意,在东林寺后山建文佛塔供奉舍利。 八、金陵译场 觉贤后来到南京道场寺常住。 先前,慧远大师弟子法领在于阗国(西域城国)得到一部梵文本《华严经》,共有36000偈颂辞,没有翻译。 到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吴郡内史孟凯、右卫将军褚叔度,请觉贤翻译。 觉贤手执梵本,与沙门法业、慧严等一百余人,在道场寺将此经译出。 译文准确、畅通,妙得经意。 僧人法显曾在西域得到一部梵文本《僧祗律》,也请觉贤译为汉文。 觉贤曾先后译出《观佛三昧海》6卷、《泥洹》及《修行方便论》等,共15部,117卷,都能够全面反映原著的内容,妙尽文意。 九、念佛西逝 南朝宋元嘉六年(公元429年),觉贤尊者预知时至,在念佛声中安然往生极乐净土,终年71岁。 十、塔安东林 尊者不忘慧远大师的知遇之恩,遗嘱骨灰安放庐山东林寺,后人为纪念尊者德业,就为尊者建舍利塔,供大众供奉瞻仰。 (文中黑白图片由任新宇居士恭绘) 发布时间:2020-05-04 01:34:5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0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22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