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叫你说!禅师一桨把他打落水中 内容: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 山才上船,师又曰:“道! 道! ”山拟开口,师又打。 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五灯会元》——禅宗大德往往都不让你讲话,你一讲,说好说坏,拿起东西就打你。 实际上不是打你这个人,也不是打你那个话说得不对,他是让你当下就把舌根收回来,你就悟道,就完事了。 就这么点儿事,是不是? —— 妙祥法师 ——【妙祥法师开示】言语道断哪,这个言语是众生的一种习性的表现,因为我们都是靠言语来支配我们的一些活动,交流我们的一些经验。 所以说,我们离开了言语,有时候觉得很难生存。 如果不信,有的人哪,你让他止语十天,他就难受的不得了,受不了。 你要不让他说话,他也受不了。 所以说,我们对语言有了强烈的执着,言语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既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样也成为我们轮回的一部分。 所以说有了言语就有了我们的轮回,我们证道就很难。 我讲一个例子:有个船子德诚和尚,曾经有一个祖师向他请法。 他在岸边撑船,这个人向他去讲佛法的道理,他一下子把船给弄斜了,把这个人推到水里去了——他正讲得高兴呢,说:“我如何如何修证……”船子德诚把他给弄水里了。 弄水里了,他还以为自己掉水里了,“那我还得讲啊! ”还要讲。 船子德诚拿桨给了他一下子,就打到水里去了。 打到水里,他又想,“你干吗,我来请教你,干吗这么害我呢? ”他头又露出水面,又想讲理去。 船子德诚又是一桨给打水里了。 这样一来,这个被打到水里的祖师就有点明白了:“哦,我只要讲他就打我。 ”他的嘴从来没有止住过,这一下子为了生命,为了不再挨打——我不讲了。 他心里当时把这个念头就灭掉了,不想讲了,再也不想讲了。 因为一讲,那给打死了怎么办,是不是? “那就不讲了,得了,再也不讲了。 ”当他不想讲的时候,突然就悟道了。 悟道了以后,他从水里钻出来了,把嘴闭上,摇摇手:我再也不想讲了! 告诉:你也不用打,我也不想讲了。 船子德诚意思:你上来吧,你不想讲了,我就不打你了。 上来以后呀……那个祖师上了岸就走了,他(船子德诚和尚)呢,也没给他讲任何东西,就这么传法,传了个“言语道断”,不允许他说。 最后走了挺远了,他还寻思:“佛法这么简单? ”有点不放心,他就回头瞅一瞅。 船子德诚在船上站着,一看他回头瞅,就把船弄翻了,一头就投水里了,意思是:“我死给你看一看,我来证明一下,佛法就这样,没有别的。 ”他一看船也翻了,人也淹到水里了,这才放心:“啊,原来佛法就是这样。 ”有时候我们执着了一个能讲和所讲、能想和所想,就远离了佛法。 如果你把这些灭掉了,当下就是佛法。 所以佛讲:“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 ”但是佛法需不需要讲呢? 有一些众生因为执着了语言,佛也设方便法门去讲。 但佛讲的什么呢? 是不讲而讲。 我们凡夫是能讲、所讲全有,佛是不讲而讲。 所以说只要是我们言语道断,我们没有个能讲和所讲,你就无处不讲。 你用不着去害怕我不能讲法,因为你的心就是法体、就是语体,因为你心能讲各种声音,所有的众生都会感受到你这个微妙的佛法。 我们要讲的不是语言,要讲的是佛法,这是主要的,所以我们的语言没有实际意义的。 虽然我们想得到佛法也需要一定的文字和语言,但这种语言的目的是让我们断掉能讲和所讲,能、所二字要断掉了。 所以说断掉了能讲和所讲,我们就变成了——用现在的话讲“自动化”了。 你不用去操作了,它自然就讲了,是吧? 还讲得非常好,比我们语言要妙得多了,而且真正地度人。 我们现在讲能度谁? 连自己都讲进去了,还把自己坑了。 所以佛法越弄越不明白,越讨论就越远。 所以你不讲了,好像是对佛理不太清楚,实际上你就是正在清楚的过程中。 当然了,佛法我们也要弘扬的。 弘扬必须有一个条件,这个能、所二字一定要克服,你才能去给人讲。 否则的话,你不具备给人讲法的条件。 因为你自己都执着了,如何让别人去掉执着呢? 你怎么能讲,怎么能叫别人明白呢? 只有你自己明白了,才能让别人明白。 所以我们一定要远离语言,言语道断,我们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佛法。 (可参考:别说话,看住自己的嘴)(溯源法语·摘自《对大连居士的开示》)附录:船子德诚禅师晚唐时期,秀州华亭船子德诚禅师,节操高邈,度量不群。 自印心于药山,与道吾,云岩为同道交。 洎离药山,乃谓二同志曰:“公等应各据一方,建立药山宗旨。 予率性疏野,唯好山水,乐情自遣,无所能也。 他后知我所止之处,若遇灵利座主,指一人来,或堪雕琢,将授生平所得,以报先师之恩。 ”遂分携。 至秀州华亭,泛一小舟,随缘度日,以接四方往来之者。 时人莫知其高蹈,因号船子和尚。 道吾后到京口,遇夹山上堂。 僧弟子:“如何是法身? ”山曰:“法身无相。 ”曰:“如何是法眼? ”山曰:“法眼无瑕。 ”道吾不觉失笑。 山便下座,请问道吾:“某甲适来只对这僧话必有不是,致令上座失笑。 望上座不吝慈悲! ”吾曰:“和尚一等是出世未有师在? ”山曰:“某甲甚处不是,望为说破。 ”吾曰:“某甲终不说,请和尚却往华亭船子处去。 ”山曰:“此人如何? ”吾曰:“此人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和尚若去,须易服而往。 ”山乃散众束装,直造华亭。 船子才见,便弟子:“大德住甚么寺? ”山曰:“寺即不住,住即不似。 ”师曰:“不似,似个甚么? ”山曰:“不是目前法。 ”师曰:“甚处学得来? ”山曰:“非耳目之所到。 ”师曰:“一句合头语,万劫系驴橛。 ”师又弟子:“垂丝千尺,意在深潭。 离钩三寸,子何不道? ”山拟开口,被师一桡打落水中。 山才上船,师又曰:“道! 道! ”山拟开口,师又打。 山豁然大悟,乃点头三下。 师曰:“竿头丝线从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山遂弟子:“抛纶掷钓,师意如何? ”师曰:“丝悬渌水,浮定有无之意。 ”山曰:“语带玄而无路,舌头谈而不谈。 ”师曰:“钓尽江波,金鳞始遇。 ”山乃掩耳。 师曰:“如是! 如是! ”遂嘱曰:“汝向去直须藏身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莫藏身。 吾三十年在药山,只明斯事。 汝今既得,他后莫住城隍聚落,但向深山里,钁头边,觅取一个半个接续,无令断绝。 ”山乃辞行,频频回顾,师遂唤“阇黎”! 山乃回首,师竖起桡子曰:“汝将谓别有。 ”乃覆船入水而逝。 (摘自《五灯会元》)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溯源法语微信公众平台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所发内容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发布时间:2020-03-25 19:35:05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2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8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