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我们就是佛弟子中最野蛮的一群人 内容: 既然如来藏是永恒、常住、不生不灭的无为法,它就不会做任何事,不会对任何其它物质产生任何作用。 同时,其它任何有为法或任何事物,也不会对它起任何好与坏的影响。 那么,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证悟空性与断除障碍,又是由谁去完成的呢? 从一地到十地之间的证悟与断除烦恼,由四谛当中的“道谛”来完成。 “道谛”是无常的有为法,随增佛性就属于道谛。 因为它是无常的有为法,所以它可以完成这些事。 “道谛”首先断除烦恼,然后逐步减少自己的无常。 成佛的时候,烦恼等不清净的无常有为法与清净的现象全部消失,只剩下永恒的如来藏,这也叫做佛的法身和报身。 其中最主要的是法身,也即自然住佛性或如来藏。 小乘佛教认为,众生本来不具备法身,必须要积累资粮,最后另外修出一个法身。 但大乘佛法,尤其是三转法轮和密法却认为:众生本来就具备佛的所有功德,不需要通过积累资粮去修。 只要如来藏上面的烦恼清净了,就一切事情都解决了。 什么是“道谛”呢? 它就是证悟如来藏本性光明的智慧。 智用深如海,   随机现应身,   水清来月影, 处处度迷津。 证悟空性光明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邃,随着众生的根机,而显现应化身。 清亮明澈的水中,月亮的影子自然会显现。 同样,如果众生根机成熟,佛的显现也随处可见,处处都有佛的化身为迷茫众生指点迷津。 应化身的形象是各种各样的,有时是人,有时是动物,有时甚至是除了六道众生以外的一些物质。 佛在传法的时候,听得懂所讲内容的人,就成了佛的首批弟子;而旁边一些飞鸟、昆虫,虽然听不懂佛法,但毕竟听到了佛的声音,故而也播下了菩提的种子。 这都是根机不同的结果。 有的众生根机非常成熟,不但亲自被佛度化,而且佛仅仅讲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就能当下开悟,成为阿罗汉,或发了菩提心。 即使像我们这样的人,也是曾在释迦牟尼佛修道的时候,依靠佛的种种方便而令根机成熟了的众生,所以才有机会听闻修持佛法。 但因为我们是释迦牟尼佛弟子中比较野蛮、不够精进的众生,根机成熟的程度还不够,所以我们不能被释迦牟尼佛亲自度化。 当年释迦牟尼佛示现圆寂时所说的一个比喻:有一位儿女成群的父亲在弥留之际,他的儿女有些在场,有些还没回来。 父亲把一部分家产分给了在场的儿女,又将留下的另一部分交代给在场的儿女说:“虽然你们有些兄弟姊妹还没回来,但他们也是我的儿女,你们以后要把这部分家产给他们。 ”父亲去世之后,在场的儿女也遵照父愿,把剩下的家产交给了晚归的儿女手里。 同样,佛在三个无数大劫中让无数众生的根机成熟了,但因为有些众生犯了一些错误,修行不精进,所以没有机会让佛亲自度化,但总有一天他们会回来,那时佛的教法就可以交给他们。 我们只能算中等偏下的根机我们就是佛弟子中最野蛮的一群人,不但佛住世的时候,我们没有听佛的话,而且后来佛陀的那些非常了不起的弟子在度化众生的时候,我们也没有好好修行,蹉跎了无数时光。 如今,释迦牟尼佛留给我们的东西已经到手了,但怎么去用,又是一个问题了。 如果不珍惜,那不知何时才是个头啊! 所以我们要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能认为不修加行,仅仅灌几个顶,听几次大圆满,就自然而然成佛了。 如果把佛的弟子分成四批(佛的所化生、大菩萨和大阿罗汉的所化生、善知识的所化生、佛像和佛经的所化生),我们只能算第三批,也即中等偏下的根机,所以我们要用功。 当然,还有比我们更差的根机。 当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即将消亡,而弥勒佛还没有出世的时候,由于没有人懂佛法,更没有人讲佛法,所以只能依靠佛塔、佛像、佛舍利来度化众生了,若有人懂得恭敬佛、供养佛等等,也可以积累资粮,使根机慢慢成熟。 当然,如果众生的根机不成熟,佛的化身也不会存在。 佛怎么度化众生,不是由佛自己来决定也许有人会想:既然佛有那么大的神通、福报,为什么不把全世界的所有人都一起度化呢? 佛怎么度化众生,不是由佛自己来决定,而是由众生的根机决定的。 如果佛可以自己决定,那佛在圆寂后立即会显现另一个佛,不会有无佛的世界。 但事实不是这样,一切都决定于众生的根机。 比如,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会示现一些神通、神变度化众生,因为那时候的人有福报,所以能看到这些现象,而我们的福报和根机都越来越弱,所以看不到佛示现神通,也看不到佛亲自传法。 况似颇胝宝,    随缘现影同,    物情根有感, 周普事无穷。 供养如意宝,就会心想事成,大富大贵,但也要观待人的福报、缘分,而随缘显现各种福报。 同样的,如果有情众生的根机成熟,对佛有了“感”,就会有来自佛陀的“应”。 感应结合,才会有佛度化众生的无穷、无量、无尽且周遍一切的事业。 “颇胝宝”是印度梵文的译音,意即佛经当中经常提到的如意宝。 它不像用于装饰的普通珍宝,如果祈祷它,会出现各种受用,但在佛出世的时候,不会有这样的宝。 “感”是指根机成熟,对佛有信心的感应心。 饿鬼恒饥渴,    不能见水泉,    众生无少信, 宿业自萦缠。 饿鬼道的众生经常饥渴难耐,却因没有福报,而不能像人和天人那样看到清净、纯净的泉水。 同样,虽然佛始终存在,但没有福报的众生因为一点信心都没有,所以会被前世的宿业所缠绕,看不见佛。 这不是佛的过失,而是众生的业障。 化现身诸相,光明皆灿然,佛虽恒在世,不睹宿无缘。 应化身所具的三十二相,以及为度化众生而示现的其他诸如人、动物或者无情物等各种各样的相,都是光明灿然、明耀庄严的。 尽管佛陀恒时存留于世间,不会离开众生,但我们却看不见,因为我们没有过去世的缘分。 晓了尘沙界,根随染久无,二空殊胜智,妙用化童愚。 佛已经通达了犹如恒河沙数的世界,并在很久以前,就断除了所有的污染、烦恼,证悟了人无我与法无我的两种殊胜空性之智。 佛的智慧妙用度化了我们这些像小孩一样不懂因果、轮回的凡夫。 本来众生天生具备自然的清净佛性,但凡夫却没有离垢的清净。 而佛既有自然清净,又有离垢清净,故称为双重清净。 灌顶是佛度化十地菩萨的方法,这里讲的是佛度化普通众生的方式。 一地以上的菩萨能看到佛的报身,而凡夫却没有福报见到佛的报身,所以佛陀只能示现各种化身来度化凡夫众生。 清净绝诸垢,    自他受用身,    恒居色究竟, 利益五乘人。 佛的法身本来清净,也已经断除了烦恼障、所知障等垢染。 在三个无数劫中积累了无数的资粮,自己的事业已经全部成就;在他利方面,佛陀也能示现受用身(报身)去度化登地以上的菩萨。 佛的自他受用身住在色界十七层天中最上层的色究竟天或者色界十七层天之上的报身刹土,能利益五乘的众生。 按照《楞伽经》的观点:五乘是指声闻、缘觉、菩萨乘,再加上守持居士五戒的人乘,与行持十善的天人乘。 其实,住在色究竟天的,只是佛的化身而不是佛的报身。 大乘显宗所讲的,报身佛的刹土在色究竟天的说法,都是不了义的。 虽然色究竟天的佛、菩萨、阿罗汉可以看到佛的化身,但也不表明佛就在那里。 实际上,比较了义的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认为:就像一个人做梦,梦中的地方和景象就在睡梦者所睡的地方一样,佛的报身也位于修行人成佛的地方。 但极乐世界在西方的说法是了义的,因为极乐世界是像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有东南西北之分的。 救护众生苦,    俱胝寿命长,    二严无有尽, 功德叵难量。 佛的化身能救护所有众生的痛苦,所有众生的痛苦只有佛才能救护。 除了佛以外,没有任何的神灵能真正解救众生的痛苦。 尽管佛的化身会随着众生的根机、福报而示现涅槃,但佛的报身永远都不会圆寂。 慧资粮与福资粮积累到究竟以后而现前的智慧与福德二种庄严,都是无穷无尽的。 功德难以衡量、不可思议。 “俱胝”在此处不是指某个具体数字,而是表示一个很长很长的时间。 佛演一乘法,    随机悟浅深,    莲花无垢染, 玉本绝瑕侵。 虽然佛在说法的时候,只演说了一乘法门,但不同的众生会随着自己的根机而有深浅不同的领悟。 小乘根机的人会理解为小乘的法,大乘根机的人又会理解为大乘的法。 就像莲花虽然长在淤泥里面,但它永远都不会染上泥垢。 玉的本体也是清净剔透,无有瑕疵的侵染一样。 虽然佛经里说,佛转三次法轮,有着先后时间上的次第,但实际上不是这样,小乘论师认为佛只转了一次法轮,是因为他们只听到过小乘的法,而听不到别的法门,他们的根机只能如此,这就是佛语的一种很特殊的功德。 佛经当中曾讲过一个公案:有个人生病了,释迦牟尼佛也在场。 这样在医院里面,就有医生、照顾病人的人、病人以及佛陀一共四个人。 佛当时念了一个偈颂,在场的三个听众听到的,都是适合自己的各不相同的内容。 这就是佛语功德的一种表现。 少分而称赞,    广宣理趣玄,    愿将诸功德, 普利施人天。 虽然这部称赞法界的论典字数不多,但其中所宣讲的理趣却是深奥玄妙的。 愿能将造此论典的功德、译师翻译的功德,普遍地予以回向,利益以人天为主的所有众生。 《赞法界颂》浅释终本论的修法,也即光明的修法。 这是密宗特有的。 无论大手印修法,还是大圆满修法,都是如来藏光明的修法。 —END—慈诚罗珠堪布微信公众平台智慧照亮人生 发布时间:2020-03-25 15:02:4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2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8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