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简体注音|净土五经一论 内容: 净土五经一论(注音珍藏版)01-佛说阿弥陀经02-佛说观无量寿佛经03-佛说无量寿经 (全2卷)04-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05-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06-无量寿经优波提舍(往生论)附1-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附2-楞严经四种决定清净明诲印光大师|净土五经重刊序(民国二十二年)净土法门,其大无外。 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九界众生,捨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 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 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 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 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 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 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 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囧琺也。 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况具缚凡夫乎。 迨至方等会上,特为专说《净土三经》,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 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 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 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 十方诸佛咸赞叹。 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 是为《无量寿经》。 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 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著。 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 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 是为《观无量寿佛经》。 在舍卫国给孤园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诸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复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 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 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 是为《阿弥陀经》。 此三,乃专谈净土之经。 而《阿弥陀经》,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各宗,咸皆奉为日课焉。 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 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 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 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 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 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较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难易奚啻天渊悬殊。 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 金陵净土四经板,已经模糊。 修净业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 因为铸板,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 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 今为便于读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 印光大师|净土五经跋戒、定、慧三学,为学佛及修净业者之根本。 而戒尤为要。 故《观无量寿佛经》开示净业三福:一则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则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则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初、二多属戒学,三则三学圆具。 具此三福,则净业大成,往生上品。 故于《净土五经》后附《华严经净行品》及《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以期净业行者,于律仪戒之执身不作,进而得定共戒之制心不起,及道共戒之超情离念,断惑证真。 然纵得定共、道共二种实益,犹当兢兢业业,执持律仪戒,以为自利利他,维持法道之轨范。 则空解脱人,无由以大乘藉口,而因之以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也。 (民国二十五年岁次丙子仲春)根据《乾隆大藏经》原藏影印本校正注音。 句读及注音仅供参考。 下载注音版《净土五经一论》PDF电子书,请点击阅读原文。 特此说明。 本公众号文章转载声明微信号:renhuiyaji仁慧雅集仁慧雅集之意乐.集风雅.禅人生.趣大道增广《净土五经一论》音频合集请点击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2020-03-15 22:41:5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