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众生就是佛的坛城 ||慧灯FM·169 内容: 《成智青莲花论》略释须得受过四级以上灌顶者方能阅读此文众生就是佛的坛城本体自性悲,具备三基智。 “本体自性悲”,“本体”、“自性”、“大悲”,是大圆满的专用术语。 一般的密法中也会出现这些词汇,但和大圆满中所表达的内容并不一样。 不过,虽然没有这些词汇的内容,但在宁玛巴的《大幻化网》、格鲁巴的《密集金刚》等论典当中,也会出现相似的词句,只是大圆满把这些无上密宗的内容解释得更深入了而已。 心的本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描述:第一,本体空性。 心的本性虽然是光明,但这个光明的本质永远都没有离开过空性。 心的本性、本体,就是空性,所以叫本体空性。 其中包含了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第二转法轮,宣说“般若波罗密多”的精要。 自性、本体、本质这些词汇如果没有在一起,就表示相同的意思,但在大圆满续部里面,如果把本体和自性放在一起,则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 第二,自性光明。 心的本性的自性,就是光明。 释迦牟尼佛在第三转法轮的时候讲的光明,就是自性。 第三,大悲周遍。 此处的“大悲”,与我们平时修菩提心时候讲的世俗谛的大慈大悲是不一样的。 这里讲的是胜义谛的大悲,意即第二转法轮所讲的空性和第三转法轮所讲的光明无二无别。 光明即是空性,空性即是光明。 如果用一个有相、有形、有色的东西来象征此三者,那就是佛的双身像。 其中的佛母,象征本体;佛父,象征自性;佛父和佛母的双身拥抱像,象征大悲。 因为空性和光明并不是两个不同的东西,而是一味一体、无二无别的。 譬如,我们在观想金刚萨垛的时候,要在金刚萨垛佛父佛母的心口观想月轮。 实际上,金刚萨垛佛父的心口,即是佛母的心口。 佛母的心口,即是佛父的心口。 所以,我们观想的时候就会发现,佛父佛母的心口是无二无别的。 如果佛父佛母是分开的两个人,那观想月轮在金刚萨垛的心口时,就无法观想月轮在金刚萨垛佛母的心口;如果观想月轮在佛母的心口,就无法观想月轮在金刚萨垛的心口。 但因为二者是无二无别的,所以也象征着空性光明的无二无别。 就像图解词典一样,密法就是用有形有色的双身像,来象征无二无别的本性。 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本来无一物”,就是说的本体。 其他禅宗书籍当中讲的“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则是在讲自性。 空性与光明的无二无别,就是大悲心。 “本体”、“自性”、“大悲”,也称为三基智。 “具备三基智”的意思是,在所有众生的本性当中,具备了三基智。 在《慧灯之光》里面,曾经介绍过密宗的基道果。 基,就是我们现在的心的本性,没有以任何修行来调整过的心的本性,它是从无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的。 普通显宗认为,普通众生心里,不会有佛的智慧。 只有通过修行以后,才可以证悟,证悟以后才有智慧,也就是在基道果当中的果位之际,才会有智。 但第三转法轮的特殊显宗和密宗却认为:不但果位的时候有佛的智慧,而且在基位,也就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成就,还没有修道之前的凡夫阶段,我们内心的本质,就是佛的智慧,就是如来藏。 在大圆满续部里面,这不叫如来藏,而是以基智慧、基光明、基智等字眼来形容的。 密法真正的深奥之处,实际上就在这个地方。 我们以后要去证悟的,也是这个。 实际上,在三基智当中,也包含了佛的三身。 其中本体是佛的法身,自性是佛的报身,大悲是佛的化身。 《大乘经庄严论》的最后部分,宣讲了佛的五智,这属于佛的果智——果位时候的智慧。 而大圆满里面讲的智慧,则是指此处所说的基智。 密宗在讲气脉明点的结构时,讲了很多非常复杂的基智存在的方式。 但大圆满里面讲得很简单:心的本性本体空性、自性光明、空性和光明无二无别的大悲周遍,就叫三基智。 这是每个人的内心当中,从无始以来一直存在的、具备的。 由此也可以知道,最终极的佛、法、僧,也在我们的内心当中自然具备;最终极的佛的三身,也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内心当中。 所以密宗认为,众生就是佛的坛城,因为佛的智慧、佛的三身都已经具备了。 除了这些以外,没有佛的坛城。 ▼往期回顾▼身智无分别,诸垢皆客尘  ||慧灯FM·168如何证明心性本来清净呢? ||慧灯FM·167心性永光明 ||慧灯FM·166官方网站:huidengzhiguang. com慧灯之光公众号 : HDZGGW新浪微博: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时间:2020-03-15 13:36:1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2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8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