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梦参长老:这样磕一个头,比你磕十万个头力量都大! 内容: 用普贤十大愿来拜佛◎梦老《普贤行愿品》讲记我们学《华严经》,从普贤行愿的十大愿,你得有这么个心情:如果我想生极乐世界,学普贤十大愿,完了,你就回向:“我以读普贤十大愿王,我求生极乐世界”。 普贤到你临命终的时候,普贤菩萨就把你送去了。 那个送去了,不是下品下生,也不是边地余城,是上品上生! 在《普贤行愿品》里,花开见佛,顿悟无常! 你到了极乐世界,你那个莲花,你那个楼阁,就开放了,当时就见到阿弥陀佛跟你说法! 过去的三世诸佛,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三世诸佛,必须得修普贤行行,没有普贤行行,绝对成不了佛。 因此普贤行愿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最关键的、最重要的。 诸位道友吉祥! 昨天,我们开始讲了《普贤行愿品》的大意,讲解了《大方广佛华严经》的题。 今天,就跟大家解释解释十大愿王。 十大愿,是总说的。 我们昨天跟大家讲的是总相;十愿里头,一一愿是不同的,这叫别相;但是,同名行愿,是同相。 那么,礼赞啊、供养啊,他是别别的不同,这叫异相。 这,成就了我们一个普贤之因,就叫普因。 但是,这普因呢,是共相。 随便哪一愿,都是成就普贤的、行愿的因,但是各住各位。 各住各位就把这个同相坏了,就叫坏相。 大家先懂得总的意思。 但是,十愿不要把他分开。 当你礼敬诸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称赞如来、供养如来、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每一愿,都具足九愿,这样理解。 这就是华严的“一即一切”。 当你礼佛的时候,你最初礼的时候,观想力啊、想象力啊,可能没那么丰富;当你礼赞久了,弄得纯熟了,当你礼佛的时候,就是包着:赞叹佛、供养佛、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 我们就从礼佛的时候开始说吧。 当你礼佛的时候,磕头的时候,你要唱念啊、要称赞啊:“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或者“南无大行普贤菩萨! ”这就是赞。 礼的时候就含着赞,叫称赞如来。 礼佛的本身就是供养:口里赞叹佛的,口业供养;身体在礼拜,身体在供养;心里在思维,你拜的时候,不能不想到佛啊,这就是本身是供养。 这个供养,比你供养香、供养果、供养其他的七珍玛瑙,比那个珍贵得多! 这叫什么? 这叫法供养。 《华严经》讲的是:法供养为最。 法供养的功德,比什么供养都大! 这就是,在你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礼、赞、供。 礼佛、赞佛、供养佛。 那,你礼佛的目的是什么呢? 是消过去的业障啊! 礼佛的目的是忏悔过去的业障。 你的想象必须得丰富。 丰富的含义呢? 就是当你在礼佛的时候,你想到十方诸佛都在礼佛,佛也礼诸佛。 释迦牟尼佛也礼佛,他礼十方之诸佛,他礼的是法性的、本体的、自性的佛。 你在礼佛的时候,随喜十方法界,一切众生、一切诸佛菩萨、十法界的所有的功德,乃至极微细的一点点功德,也不舍弃。 这就是随喜功德。 就在你礼佛的时候,随喜诸佛功德。 忏悔业障完了,随喜一切,一切的人家做的善业都随喜。 请转法轮呢? 不是光是请佛说法,成说、差说、一切众生说,……一切的。 只要是他所说的,是了生死的、消业障的、能够得到幸福的,都请他们说。 不分他是什么人,不分他是哪类的,乃至于畜生,都请他们说法,这是请转法轮。 请佛住世,包括一切诸大菩萨、一切善知识,都请他们长住世间,度化众生。 在礼佛的时候,就具足了请转法轮、请佛住世。 佛在世间所有的度众生的一切方法、教化,我都学,常随佛学。 在你礼赞的时候,随佛学完了,学佛,佛是作什么? 常度众生。 所以就恒顺众生。 这个特别地难呐! 恒顺众生,满足一切众生愿,众生有什么要求,恒顺众生。 但,这里头有个问题啊,众生作恶业,我随顺他不? “众生心,他造因”我随顺他,随顺而“转”! 问题就在“转”。 完了把你上头的九愿,你所做的,同时回向。 就在你礼佛的这一刹那之间,十大愿王都具足了。 因为我们礼拜的时候,是随着佛学来的。 佛入世礼拜,佛教导了我们,所以我们才能够这样地去礼拜啊! 没佛出世说,我们怎么知道礼拜呢? 怎么知道敬礼诸佛呢? 怎么知道称赞如来? 怎么知道供养三宝呢? 因此,在你最后的时候,就在礼拜的时候,从礼拜开始,都具足后头的九愿,九愿每一愿都具足十愿,这叫重重无尽。 所以,礼拜的功德啊,是不可思议的! 但是我们不会这种礼! 不会这种礼,你只能观想一个,就可以了。 当你磕下头去,我礼一切诸佛。 同时,这个十大愿上没说,其他经上这样说:观想,能礼所礼,体性是空的。 也没有能礼的我,也没有所礼的诸佛。 这是我们最初讲的“大”,大方广的大。 以“大”来礼佛,“能礼所礼性空寂”。 虽然是空的,我有感有应:感呢,是我求者,是礼佛者;应呢,是我所礼的诸佛。 这个我能礼的心,跟诸佛的心,是一体的。 这个“大”,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大,是无上的菩提大。 道力相交,我的心,跟诸佛的心相交,叫“道交”。 这是不可思议的! 我们心里头想,你想不到;我们大家集合一起议论,也是你议论不到的。 “能礼所礼性空寂”。 性本质是空的、是寂然的。 但是在我这个道场中,我在这儿礼的时候,诸佛在加持我,这是不可思议的! 就看你的观想力如何了! “我此道场如帝珠”。 我这个道场啊,就象玉皇大帝第四天宫的那个宝珠,能照着,凡是他所管辖之内的,都在这宝珠里显现。 他也不用去调查,也不用去寻,也不是等灶王爷来汇报,他完全都知道了,就在这宝珠里,就显现了。 这是帝珠说。 我现在在这儿拜佛的时候,就象第四天的帝珠说,一切诸佛都显现在中,我的身,化为无量亿身,每一佛前,都有我在礼佛。 这个,在你最初拜的时候,达不到这种境界,这叫拜亿佛。 我最初学拜的时候,拜一尊到两尊,或者你发展到三尊,或者发展到十尊……。 在你发展到能够拜53佛、35佛、88佛,你的一念之间是顿现的。 就是我们打妄想。 你在这儿念着经呢,那边打妄想,一下跑了,跑到家乡去了、跑到广东去了、跑到北京去了……但是,你还在这儿礼佛,这叫顿现。 所以,我这道场,就跟那帝珠似的,就是感应一切诸佛来加持我,象帝珠那样照着,光明射着的意思。 “我身影現诸佛前”。 在我礼拜的时候,十方法界一切诸佛,那不止东方琉璃光啊、西方极乐啊、上方不动啊……不止这几尊佛了,无穷无尽的佛,都有我的影现;诸佛菩萨都影现我的面前;我的身影现于诸佛前。 拜佛最初开始,你要是这样拜的话,很慢很慢,拜一个拜下去,要3~5分钟都不止,不是随大众啊。 你在大殿里拜佛,谁肯等你啊,这是不可能的。 你自己修行的时候,一定要做这个观想;赶到你观想久了,你拜上一年,那不同了! 那你一磕下去,刚才我说的,他都顿现! 这叫顿,华严特殊顿义。 顿现,是你心的力量! 那这样了,你还求什么加持吗? 你心里还有什么障碍啊? !什么障碍都没有! 消除你的烦恼、消除你的业障,这种礼拜是最好的! 边拜、边赞、边供养、边忏悔、边随喜,十愿都具足了,就在你礼拜当中显现。 称赞如来本身,就是具足了礼拜,也具足了九大愿。 这个要配起来,时间很长了。 现在我们不配,我跟大家举这第一个例子,十大愿都互相交涉、互相为融。 一即是十,举一即举十。 在《华严经》入法界品,不是我这样说的。 说:在我们一个头礼下去,尽虚空、尽法界,都见这个行者在这儿礼敬诸佛,普皆回向。 你现在自业还很重啊! 那你就忏悔业障吧。 边拜佛、边赞、边忏悔业障。 你都礼敬完了,你具足回向。 拜忏,这样观想,这样礼拜,功德很大啊! 把他供养给一切:先供养给诸佛、供养给诸菩萨、供养四圣法界、供养一切众生。 四圣、六凡、十法界都供养。 在你,磕的可是一个头,但是,这个力量啊,比你磕十万个头力量都大! 它是心力到了。 发布时间:2020-03-14 20:02:0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2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8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