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无论得什么癌症,一定要保持大便通畅! 内容: 本文来源:探索宇宙实相便秘是很严重的问题,但大部分西方现代医学好像不认为如此……有位女士大便一个月排一次,整个小腹肿大如怀孕五个月,去看她的医生却认为是正常的,因为她的医生自己也便秘。 这是发生在美国诊所的真实案例,而且履见不鲜。 只要有一般常识就足够了解,任何癌症与肿瘤都必须有营养来支持它成长,否则不会长大,完全跟世上任何动物及植物是一样的。 这是自然界的定律。 但是好像现代医学很少去研究何种营养会支持何种癌症。 因为一旦研究发表出来,应该就没有人再会买维他命了。 美国所有的医学研究计划都是药厂在后面投资的,没有任何药厂会拿钱砸自己脚的。 一旦我们出现便秘,就应该立刻先想办法排除,再查因何而起的。 保持大便的通畅,身体里就不会累积过多的营养去支持癌症。 如果干燥的大便停积在大肠中过久,其释放出的沼气毒素也同样会影响正常组织成长。 中医称为“实症”,也就是由于累积而延生出来的疾病。 金匮中的“五藏风寒积聚病脉篇”有详细的论述,诸积大法因此而来。 目前大部分的医学研究,好像都只关注如何“进入人体”,很少有医师关心,如何能完全排除废弃物。 排除废物并不是光通大便就好了,我们必须要知道正常的大便是如何产生的,才能完全治好便秘,以预防癌症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也就是说关系极密切。 肺气主肃降(吸气),当空气进入肺时,横膈膜也下降,此时会挤压肝脏,迫使肝脏排出血液进入大肠周围,因此而产生推进力,心移热于小肠,小肠受热后乃可消化食物,残渣及水进入大肠,因大肠在小肠的上方,故大肠中的水受小肠之热而生气化,此蒸汽再返回入肺,而生口水。 脾主腹,主津液,思伤脾,一旦脾受损,则影响小肠的吸收,也影响大便。 对女性而言有种特殊的便秘是因为子宫积水过多,造成大肠受到挤压,而产生便秘。 还有一种便秘是由于受到瞬间惊吓,使燥屎紧接着在肝脏下方,也造成便秘。 肾主二便,如果肾脏功能不佳,肾气不足,也会造成排便无力。 由以上可知,便秘与肺、肝、脾、肾、心皆有关,不仅只是大肠的问题。 因此,一旦大肠中有燥屎累积,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无论是过多的营养无法排出,或燥屎产生的沼气,都会影响新陈代谢而可能引发癌症。 每天早上一起床就上大号的人,一般都比其他时段大便的人更健康一些。 因为早上5:00~7:00是大肠在控制人体全身,所以早上一起床就上大号是健康的一大标准。 女性尤其到了更年期之后,更需要每天有大便,不但延年益寿,而且能保持美颜美肤,百病不生。 还有大部分的精神病患皆有严重的便秘情形,绝大多数皆是因为大便的沼气直冲入脑造成的。 其实只要能够帮助这些病患,把大便通出来,应该就会有很多人可以恢复出院了。 医案「大柴胡汤症」女,1968年生,于1984年得到淋巴癌,当时是十六岁,没有做任何治疗。 之后结婚,育有四子女,其在怀孕之前出现甲状腺亢进问题,服用放射性碘125;照理说服用此药后的副作用就是不孕,但是她却很奇迹的连生四个小孩,连她的医师都无法了解为何她是例外。 「倦怠无力,又便秘,时常一周都没有大便,小便深黄;时常呕心,不排气,吃完饭后就腹胀;身体自己感觉外面很热,里面很冷。 脉诊是弦数有力之脉,舌苔黄干。」这在经方家一看就知道是大柴胡汤症无疑。 不过对现代医学而言,情况在这个阶段,可能还是属于正常的,属于没有病的。 我们则应该可以在只有症状的阶段,就将它治好。 大柴胡汤症是介于少阳与阳明之间的病症,此阶段无死症;如果失治,将来进入厥阴的阴实后,就可能是肝癌或是大肠癌了。 她的情況就是大柴胡汤的主要症状,然而没有加大黄与芒硝就不是大柴胡汤。 温病家一提到大黄与芒硝时,就脸色大变,吓到手软而不敢使用。 大柴胡汤症是介於少阳与阳明之间的病症,如果对于六经辨症的理论很了解,只要问病人一些问题,就应该知道如何使用经方。 此人处方如下: 柴胡三钱、黄芩三钱、半夏四钱、枳实三钱、白芍五钱、大黄三钱、芒硝二钱(平分成二包冲服)、生姜二片、大枣十枚。 除芒硝不煮外,其他用水六碗,煮成二碗,早晚餐前各一碗;服用前将汤加热后,再将生芒硝直接冲入汤中即可。 服药一剂后,大便就恢复了。 这种一剂就止的,就是经方。 病人只需喝完第一碗汤剂后,就立刻知道情况有多少改进了,效果很明显。 如果人人都在这种阶段注意,将身体调理正常,怎么会有人得癌症呢? 所谓上工治未病,就是指这个意思。 医案「麻子仁丸剂」包括一些老年性的便秘。 大便干燥成什么样的程度? 如同羊屎粒一样,成瓣状,就是一粒一粒的,称为叫羊屎蛋。 麻子仁丸出自伤寒论在阳明篇:趺阳脉浮而涩。 趺阳脉是属于阳明脉在足上,在足上去看这个脉,实际上属三部九候。 三部九候在张仲景时代还没有失传,现在已失传了,也不方便。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气强,不收敛,肺气不降也。 从这一种整体的情况来看,其气强而不收敛就是这趺阳脉的脉象。 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肺气不收敛,吸不住下面,然后浮数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我们看麻子仁丸方: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枳实半斤(炙)大黄一斤(去皮)厚朴一只(炙)杏仁一升(去皮尖)「注:此方为汉代剂量,需转换为现代剂量再用」里面有麻子仁,有芍药,有杏仁这三味药,同时配的有枳实、厚朴、大黄。 枳实大黄厚朴,为小承气汤中的配料,麻子仁杏仁二者为种子,具有油脂之性,可以润肠。 凡是油脂之性的东西皆可以润肠。 为什么呢? 因为食物吃到身体里面之后,在其小肠前半部分,由于其阳化气的力量还不是太足,凡是这些含油脂之类的东西皆不可消化,身体不能完全吸收。 后半部分,阳化气的力量够了,这个时候才能把它吸收,通过阳化气将其吸收了。 这是油腻的东西在人体内的吸收情况。 糖类的东西是最好吸收的,然后就是蛋白类的东西与油脂类的东西。 身体的阳化气的力量若是不足,对于这些油脂类的东西,我们就会看到一种情况。 有的人吃了一点肥肉,马上就会拉肚子。 为什么会拉肚子? 因为他吸收不了,所以会原封不动的再还出来。 麻子仁就是大麻仁,与杏仁二者皆有油腻之性,同时杏仁可以降敛肺气,用芍药也是收敛,一降一敛。 肺气浮而在上,不得收敛,那么肺气降敛后,肺与大肠互为表里,肺气浮在于上,肺朝百脉,朝百脉当中行的是什么呢? 是津液。 肺与大肠不相交的话,也就是说肺不为大肠提供津液了,很自然大肠就燥。 在这里,麻子仁丸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治疗的办法,是治疗肠燥的办法,要降肺气,然后用小承气汤的方子,枳实厚朴大黄,做成丸剂,量比较小。 这是调理其胃,要向下泻,也是降下,使肺中向大肠行津液。 同时使其胃气可以下降,自然大便得润,这个病症就可以解决了。 这就是大便如同羊屎蛋状。 麻子仁丸是非常好用的润肠剂,其主要症状是病人排出粪便如羊屎,就是一粒一粒的样子。 在伤寒论中记载是“脾约麻仁丸”,为何称为脾约呢? 脾约,顾名思义是脾的运化的功能受到约制。 不论是什么情况约制了脾的运化,是思虑伤脾也好,还是因为外邪所伤,还是属于时机所伤等等,不论是哪种情况,总之约制了脾的运化功能。 这一种情况实际上属于脾气不升,同时又伴随了胃气不降,肺气不与肠去行其津液,必定来说就会出现这个脾约丸症,就是叫做麻子仁丸证。 它是因为有其不升,有其不降形成的。 像这种情况,当把气降下来,将津液行下来之后,肠道得以润,升发正常,脾气自然的就升上去了。 也就是说这个病症它的主要原因在于不降敛,是由于其燥症影响了脾气之升。 皮肤病关于湿疹,可以拿过来与与脾约的现象来对照研究。 湿疹病症是由于其肠燥才引出外面的湿疹。 为什么会在外部形成湿疹,实际上也是脾运化功能不足,不能化这个水湿之气,所以在里面属于燥气。 道理是全一样的,但是病机是不同的,病因是一样的。 病机的不同,而所表现的病情就不一样。 脾约之证不得外化湿气而生于表皮,这便是湿疹。 而脾约之症是津液不润肠道,而使大便成羊屎状,这便是麻子仁丸证。 病因都是脾不得运化,而其病机所发的部位不一样,形成的病症也不一样。 这就叫做脾约。 中医就是依据此症状,可以知道是小肠的问题。 麻子仁丸可以排除脾脏湿气,滋润小肠中已经干涸的津液,从而使大便恢复正常。 由于心脏与小肠互为表里,所以只要每天都有正常的排便,就表示心脏功能完好。 因此表面上看起来只是通便剂,实际上也可以减轻心脏的负荷。 一定要注意大小便的事情。 我一再强调不但来路要注意,去路一定也要注意。 因为去路一旦不通,来路必然不通。 我们现在可能只是看这个人能不能吃,胃口如何,认为能吃还没太大事情。 这只是注意了来路,暂时还没有问题,但还要看去路有没有问题。 如果已经有十来天没大便了,很快就会病得很严重。 现在我们每天吃的大米,面粉都是精加工过的,在加工过程中谷物的最精华的营养就流失掉了,以前二三十年前我们的淘米水淘几次水都还是很浑浊的,现在的大米,淘一次也非常清亮,大米本身也非常晶莹剔透,其实这种米在加工过程中营养就流失掉了,谷物的胚芽也被提取,长期食用这种精加工的大米,面粉,身体就会出现各种问题,因为我们缺乏身体必须的谷物膳食纤维,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维生素B2,这种营养每天必须摄入二三十克,又不能储存,所以长期摄入不足就容易导致身体出现疾病。 并且现在的人又喜欢大鱼大肉,植物膳食纤维普遍摄入不足,不能帮助大家正常排便,大便不通畅,毒素堆积,日积月累,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推荐阅读钟南山:世上所有疾病都是假象,肯定新型肺炎人传人,这篇全是重点! 最耗你能量的,莫过于你的担心与不安面对新型肺炎疫情,一起虔诚读诵《药师经》古代瘟疫治验与武汉肺炎防控之反思增强免疫力最好的方式:补气苦难是上天另一种形式的爱,它提醒我们从错误中醒来佛门走出的硬核中医,曹山医生在“前线” 发布时间:2020-03-07 09:04:19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3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