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猫捉老鼠的故事,原来蕴藏了祛湿、健脾的大智慧! 内容: 点击"天祥宝光园"关注我们天祥宝光园公众号:txpt123共享生命之美,一探灵性究竟,传递健康知识,佛医养生(公开许多不为人知的偏方、土方)两性、亲子、人际关系、冥想、内观、觉悟、职场、风水、改运、运势。 关注人数突破数十万的大型公众平台 ! ——本文转自网络猫和老鼠的故事与人体健脾祛湿,看上去毫无联系的两件事,是怎么巧妙地联合在一起的呢? 猫和老鼠的故事第一次养猫,是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 那年风调雨顺,稻谷丰收,秋天收获的谷子,用麻袋装起来,码在客厅里。 老家的房子靠山而建,山中的老鼠很多,每天晚上,都可以听见老鼠吱吱地偷吃粮食的声音。 早上起来,装粮食的麻袋总被咬出几个窟窿,谷子撒满一地。 为了防止老鼠偷粮,父亲买了几个老鼠夹,在夹子上放上粮食,用来捕鼠。 第一天晚上,老鼠夹成功地夹死了一只老鼠,但随后的几天,老鼠显然已经知道了老鼠夹的威力,开始绕道而行,一连几个晚上,再也没有夹死过一只老鼠。 装粮的口袋依旧被咬坏……「这老鼠也太猖狂了,要不买几包老鼠药,将它们全部毒死算了。」我说。 太爷不同意,他说道:「房子靠近山,山上的老鼠很多,打是打不完的,毒也毒不干净,唯一的办法是在家里养一只猫,有了猫,老鼠就不敢进家门了。」太爷的话让我有些怀疑,难道一只猫就行? 没几天,父亲买回来一只小猫,很小的猫,估计才断奶没多久,不到两个月大,叫起来奶声奶气的,还没上次老鼠夹夹死的老鼠大。 就这么个小不点能镇住那群疯狂的老鼠? 我十分怀疑! 晚上睡觉后,父亲将猫放在谷堆旁边,由它来看守粮食。 在睡梦中,我不时听到小猫发出的稚嫩叫声。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看看小猫是否还活着,有没有被老鼠咬死。 结果如太爷所预料的一样,老鼠一夜没有行动,粮食一粒未丢,小猫还真把大老鼠镇住了。 太爷告诉我,这叫相克! 好比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一个东西再厉害,总有一个东西可以降伏它。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每次去看病,医生都说体内火大,或者体内湿重,或者是寒气重。 火! 湿! 寒! 这些病邪长期存在体内是因为什么? 为什么病人长期服药,却总是不能彻底治愈? 当一种病邪,长期停在体内的时候,我们就应该深入思考了,这是为什么? 这是人体的制约机制出了问题! 就好比故事中的老鼠一样,没有东西克制它,它就会猖獗;当克制它的猫出现了,只需要猫叫上几声,老鼠就乖乖退却了。 人体也是这样啊! 体内湿气重,首先需补脾湿是什么? 形象地说,湿是咱们身体的垃圾,是粘滞的脏东西! 体内有垃圾,必然影响咱们身体整体的健康情况。 湿,有两种,一个是自然界的湿邪(外湿),另一个是身体自己产生的湿邪(内湿)。 外湿从来不孤军奋战,总是要与别的邪气狼狈为奸,比如湿气遇风则成为风湿,驱风很容易,但一旦成了风湿,就往往是慢性疾病,一时半会儿很难祛除。 现代人贪凉、熬夜、不爱运动,脾胃越来越虚,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脾的运化功能受到伤寒,水湿聚积体内,形成内湿。 凡有内湿的人,一旦遇到湿度大的环境,里应外合,极易引发身体不适。 而且有内湿的人,吃再多补品都如同隔靴搔痒。 怎样判断自己身体里面有没有湿呢? 下面这些症状,都是有湿的表现:舌苔上有一层白膜一样的东西。 感觉上,平时脑子老是昏昏沉沉的,好像睡不醒,不愿意活动。 肠胃消化不好,口里黏。 排便黏黏糊糊,粘在马桶上,一箱水还冲不净。 临床上很多病人体内湿邪重,吃了很多除湿的药物,还是湿邪重,每逢夏天,身上总爱长一些水疱。 除湿固然是一种办法,但并非最佳的办法,最佳办法是找到湿邪在人体内的天敌,即什么脏腑能够克制湿邪! 哪一个脏腑是湿邪的克星呢? 脾脏! 脾主湿,喜燥恶湿。 脾脏对体内的水湿之邪具有运化的作用,能促进水液的代谢。 如果脾脏功能出现了问题,湿邪就会在体内泛滥。 单纯针对湿邪用药,虽然可以起效,但很难彻底治愈。 我见过这样一位男性患者,35岁,大便稀溏3年多。 3年多来,每天大便3~4次,量不多,稀稀的,黏腻不爽,还伴有四肢酸楚乏力。 自己购买抗生素服用,效果一般。 服用利小便的中药后,大便成形,病情好转,但没过多久,病情依旧。 后来在医院就诊,医生建议服用思密达,服用后大便好转,但四肢酸楚无力的症状没有改善。 他来我这就诊时,我特意看了他的舌象,发现他舌体胖大,是典型的齿痕舌,脉象右关尺郁缓。 我告诉病人,你的脾脏虚弱,体内的水液代谢出现异常,肠道湿邪过重,所以才如此。 病人疑惑地问我,他也听别人说他是湿重,可天天吃冬瓜,也吃了很多利湿的药物,为啥总好不了呢? 我说,湿重只是表象,你的病根是脾虚,只要吃些健脾的药,让脾的化湿功能正常,病情自然就会好转的。 我建议他采用食疗的办法,很快就见效了。 健脾的食疗方法其实食疗方法很简单,就是每天吃一顿薏米粥,配上用苍术泡的茶。 薏米粥做法如下:薏米研为粗末,与粳米等量,加水煮成稀粥。 此粥源于《本草纲目》,薏米又称薏苡仁,其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清利湿热的功效;配合粳米煮粥,最能补脾除湿。 苍术苦温,健脾燥湿,对于肠道湿邪偏重的病例,疗效非常好。 单用苍术一味药,我就治疗过很多例腹泻的病人。 夏天天气炎热,心胸烦躁,人们就喜欢贪凉,吃很多冰棍,喝很多冷饮,这非常容易造成寒湿困脾,让人感到四肢乏力,犯困,食欲减退,大便稀溏,有时甚至腹部隐隐作痛。 常规经验告诉我们,这是身体伤了湿,伤了寒! 但这么热的天气,不可能不贪凉,也不可能不吹空调,那么如何在享受夏日清凉的同时,又让自己的身体健康有保证呢? 有年夏天,我也因为天气炎热,过度贪凉,出现了小便短少、腹痛、一天腹泻十几次的惨状,同时还伴有四肢乏力,食欲减退。 当时服用理中丸,疗效不明显。 第二天采用生苍术10克泡服,下咽之后立即感到胃肠舒展,小便通畅,当天腹泻治愈,体力也得以恢复。 一味苍术饮,疗效真如神。 自身体验之后,凡是遇到脾虚湿盛,四肢乏力的患者,我常常建议他们用生苍术泡水当茶饮,均收到很好的疗效。 任何一种病邪侵犯人体,都是因为与之相对应的正气不足,中医称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按照生克理论,就是克制病邪的东西弱了,所以人体才生病。 脾脏喜燥恶湿,这是它的个性,也是脾脏的生理特性。 当人体湿邪偏重时,脾脏会被湿邪所困,脾脏的功能就得不到正常的发挥,湿邪代谢也会受到影响,这样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体内的湿邪,形成恶性循环。 治疗湿邪为患的疾病,健脾利湿,打破恶性循环,变成良性循环,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 白扁豆完全是一个健脾的药,湿跟脾很有关系,为什么引起湿呢? 就因为脾的运化能力不够就产生了湿,白扁豆就是通过健脾、增加脾的运化能力来达到祛除体内湿气的目的。 一定要注意白扁豆要用生的,熟的或炒过以后再煮效果就不一样,所以好多粥疗方子里面,也用到白扁豆,白扁豆这是普通的食品也是个药品,分量没有严格的限制差不多八两左右就行了,煮成粥、泡水、自己磨粉,把这粉和在面团里面做包子都可以。 陈皮开胃的药,最好的橘子皮是广东新会的橘子皮,那最出名,南方有种果脯一类东西就叫陈皮,你胃口不好,含一点胃口就开了,这是明显的开胃口的药,胃口一开湿也化了。 所以沈氏女科开胃药里边也离不开橘子皮。 陈皮你嚼着吃、泡水喝、做粥吃都可以,所以怎么吃陈皮都管用,只要吃进去都有健脾开胃祛湿的功效,而且这个味特别好吃还清香。 山楂是一个药食同源药材,山楂具有开胃、活血、减肥、软化血管的养生功效。 日常生活中可用来生吃、泡水都可以。 女士月经不来,泡点山楂水有一定的好处;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拿山楂泡成水长喝也有好处,所以山楂的功能也特别好。 唯独就是酸,胃酸过多的人受不了。 那胃酸过多的人怎么办呢? 可选择用苏打水来泡山楂食用,可起到去酸的目的。 但山楂有两个注意的,第一个就是北方很出名的糖葫芦,山楂是个好东西,裹了糖就不行了,糖的危害就冲淡山楂的好处;第二个有好多做成了山楂糕、果丹皮,里边也搁了糖还不如你纯山楂。 四位名中医推荐的除湿减肥经验方国医大师路志正推荐名健脾祛湿方:四神汤路志正认为,除了自身所在的生活环境之外,身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才是我们祛湿的根本利器。 因为脾胃虚,湿气才能产生,所以杜绝湿气生成之源才是关键! 四神汤是中医著名的健脾祛湿食方,其中“四神”是指:薏仁、莲子、山药、茯苓。 这四位“神仙”,汇集在一起后互相补遗,制成的汤水对人体具有健脾、养颜、祛湿、降燥等诸多益处,几乎发挥出了“无敌”的功效,四神之名当之无愧。 四神汤,以甘平为主,甘能治水,故能健脾和胃。 山药以补虚为长,茯苓以去湿为长;薏仁有化湿之功,又能清热,因为湿久会化热,变成湿热,薏仁最擅长清湿热;莲子养心安神为首功。 四神汤里不但有茯苓化湿,还有薏苡仁来清热,薏仁还能把湿气转化成津液,又有山药莲子补虚,且能镇水,达到安神之功,使湿气不再为害,从而整体调理身体,达到健康。 整体功效:祛湿清热,健脾养胃,美白皮肤,补益心肺,调肝固肾。 性平,适宜作为食疗,常常食用之。 四神汤的食谱(四种食材比例1:1:1:1)(1)煲汤:可以单独煮,也可以加入其它任何你要煮的汤里面,一起煮,因为四神汤的味道是甘淡的,不会影响其它汤的味道。 (2)煮粥:煮粥时,将四神汤的材料切成小丁,配合糯米或大米煮粥,长期坚持。 名老中医沈绍功推荐:清暑祛湿茶沈绍功专门推荐了一款茶饮。 这不是一般的茶,是用沈氏女科专门针对夏季三伏天的家传清暑茶的茶方冲泡的。 不仅能解暑,还能减肥! 沈氏的家传茶方里究竟放了什么? 沈老说,这个茶的茶方是他们家家传的,专供暑气炎炎的三伏天饮用。 这个家传茶方能很好的帮助你解暑祛湿。 来揭秘里面的配方吧:功效:薏仁米祛湿。 藿香祛暑。 决明子、荷叶、菊花清火。 方法:冲泡饮用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放适量的茶叶,红茶绿茶均可。 胃凉的人,可以用红茶,红茶是暖胃的。 如果胃热,就用点绿茶。 如果喝茶影响睡眠,可以不放茶叶。 在炎炎夏日,用这五种原料经常泡水喝,就可以起到消暑祛湿清肝火的功效。 知名中医余浩推荐:二陈汤余浩认为,“湿痰内盛,上犯肺系,肺失宣降,则咳嗽痰多;痰湿停胃,胃失和降,则恶心呕吐;痰湿阻膈,气机不畅,痞闷不舒;痰湿留注,则肢体困重;阻遏清阳,则头目眩晕。 ”临床上,遇到这样的患者,余浩通常用二陈汤作为主方,随症加减。 一些老年人,长期咳喘痰多,体温并不升高,西医诊断是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其实这样的病人,并不是所谓的炎症,而是“脾虚失运,痰湿内盛”所致,止咳化痰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急性期痰湿较盛,可以通过燥湿化痰、理气和中来缓解,后期则从脾胃人手,培土制水,让脾胃功能恢复了,痰湿的来源自然也就得到了控制。 虽然表面上没有治痰,但实为治痰的不二良方。 二陈汤的组方是半夏、陈皮、白茯苓、甘草、生姜。 因为陈皮和半夏,以陈旧者效果最佳,所以取名叫“二陈”。 二陈汤的组方略为加减变化,就能用于多种痰证。 1、治湿痰,可加苍术、厚朴以增强燥湿化痰之力;2、治热痰,可加胆星、瓜蒌以清热化痰;3、治寒痰、凉痰,可加干姜、细辛以温化寒痰;4、治风痰眩晕,可加天麻、僵蚕以化痰息风;5、治痰食交阻,可加莱菔子、麦芽以消食化痰;6、治痰气郁闭,可加香附、青皮、郁金以解郁化痰;7、治顽痰阻滞经络,形成瘰疬、痰核,可加海藻、昆布、牡蛎以软坚化痰。 在痰湿之邪得到改善之后,通过调理脾肾,可以使患者的体质得到恢复,痰湿产生得少,疾病就能得到控制,甚至彻底痊愈。 湿邪除了上述这些表现形式外,还有很多,比如,皮肤经常起湿疹、双腿经常浮肿、女性白带清稀量大等。 认清了这些表现形式,治疗时想到“土能克水”,想到“脾主燥”,再想想前面谈到的扫地的故事,在治疗湿邪为患的相关疾病时,自然而然会想到调脾! 国医大师王琦认为,对于肥胖程度严重且体重波动较大的患者,应采取专方专药进行调理。 ▲王琦  国医大师、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化痰祛湿方方由白术、苍术、黄芪、防己、泽泻、荷叶、橘红、生蒲黄、生大黄、鸡内金等药物组成。 功能健脾利湿,化痰泻浊。 适用于体型肥胖以腹部肥满松软为主,表现为面部皮肤油脂较多,眼胞微浮,多汗且黏口黏腻,舌体胖大,舌苔白腻,脉滑的肥胖患者。 四君子汤方由白术、党参、茯苓、甘草组成。 功能培补元气,补气健脾。 适用于肥胖且肌肉松软,平素气短懒言,语音低怯,精神不振,肢体容易疲乏,舌淡红胖嫩、边有齿痕,脉象虚缓的肥胖患者。 龙胆泻肝丸方由山栀、石膏、龙胆草、黄芩、柴胡、茯苓、泽泻等组成。 功能分消湿浊,清泄伏火。 适用于体型肥胖,平素面垢油光,心烦懈怠,易口苦,易生痤疮粉刺,大便燥结,或黏滞,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苔黄腻,脉象多见滑数的肥胖患者。 越鞠丸方由川芎、苍术、神曲、栀子、柴胡、半夏等药物组成。 功能行气解郁,活血化瘀。 适用于形体肥胖,胸胁苦满,烦躁易怒,胃脘痞满,时有呃逆,月经不调或闭经,失眠多梦,舌质暗红,苔白,脉弦细的肥胖患者。 金匮肾气丸方由肉桂、附子、山萸肉、生地、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 功能补肾温阳,益火之源。 适用于形体白胖,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苔润,脉象沉迟的肥胖患者。 苍术《本草求真》谓:“苍术,然必禀体肥盛多湿者始宜。 ”苍术通过其消痰除湿之能,可以纠正肥胖者痰湿凝聚的状态,而达到改善肥胖、面垢、多汗且黏、胸闷、痰多等表现,适用于痰湿壅聚型肥胖。 荷叶戴元礼云:“服荷叶令人瘦劣。 ”荷叶功能清热解毒,升发清阳,是减肥的要药,也可作为食疗或者代茶饮而长期服用。 ⊙版权声明:部分内容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注:本文内容仅为普及中医常识,不做为处方,如有需要请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天祥宝光园|txpt123定期推送因果故事,佛医养生风水改命,正能量等诸多优质内容 发布时间:2019-06-16 11:23:4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8:24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