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一) 内容: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详解(一) ——只有通过文字般若才可以证悟实相般若◆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译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与大比丘众及菩萨众俱。 时佛世尊即入三昧。 名广大甚深。 尔时众中有菩萨摩诃萨。 名观自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离诸苦厄。 实时舍利弗承佛威力。 合掌恭敬白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男子。 若有欲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者。 云何修行。 如是问已,尔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告具寿舍利弗言。 舍利子。 若善男子善女人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时。 应观五蕴性空。 舍利子。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 无罣碍故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槃。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如是舍利弗。 诸菩萨摩诃萨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 应如是行。 如是说已。 实时世尊从广大甚深三摩地起。 赞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 善哉善哉。 善男子。 如是如是。 如汝所说。 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行。 应如是行。 如是行时一切如来皆悉随喜。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 具寿舍利弗大喜充遍。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亦大欢喜。 时彼众会天人阿修罗干闼婆等。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一、综述01版本的差别般若波罗蜜多,是整个佛法的精华,而《心经》又是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的精华,因而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在日常念诵、放生等很多时候,都在念《心经》,如果在念《心经》的时候,却不明白它的意思,就只有念诵的功德,而没有其他的价值,这样就多少有些遗憾;倘若能在念诵的同时,也懂得它的内在含义,就会具有更大的意义。 另外,《心经》也有专门的修法,虽然具体程序和其他的空性修法差不多,但也有稍许不同,所以,我们这次也会捎带讲一讲《心经》的简单修法。 如果要广讲《心经》,则其中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可以延伸出极其深广的内涵,但我这次只简单地讲解一下其中的主要内容。 《心经》的藏文版,与汉地流传较广的唐玄奘译本稍有不同,二者相比,藏文版的前后多出来了一些内容,其余的中间部分则是完全一样的,这可能是因为两种版本所翻译的梵文蓝本的差别所致。 而罽宾国三藏般若共利言等翻译的译本,却与藏文版极其吻合,所以,我们这次准备按照该译本并结合藏文版进行讲解,也即加上唐玄奘译本前后缺漏的内容,中间与其一致的部分,就依照汉文字句作解释。 02般若波罗蜜多的词义什么是般若波罗蜜多呢? 梵文的“般若波罗蜜多”翻译成中文,就是“慧度”的意思。 其中的“般若”,也就是“慧”;而“波罗蜜多”,则是指“度”。 整个大乘佛法可以归纳为六度,六度的其中之一,也就是“慧度”。 03般若的分类般若波罗蜜多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作为内证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多,也称为实相般若;第二种,则是文字般若波罗蜜多。 实相般若的本质,是修持显宗、密宗最后所证悟的境界与智慧;文字般若,则是我们天天念诵的,用文字所表述的经典。 虽然我们最后所需要的是实相般若,但只有通过文字般若才可以证悟实相般若,如果不借助于文字般若,就无法证悟实相般若。 释迦牟尼佛出世转法轮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尽管在如此漫长的时间当中,整个世界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迁,但佛法的内容却仍然能保留得完好如初,这不能不归功于文字般若。 因为有了文字般若,才能让后来的修行人、证悟者依靠它而证悟,并将其一代代地传下来,直至今天,都始终没有间断。 文字般若是证悟实相般若的方法与工具,就像渡河的船舶,虽然在过河之后就不再需要它,也不可能将其带走,而只有弃舟前行,但在到达彼岸之前,过河的人却必须依赖于船舶。 同样,文字般若的作用,是让我们如实了知实相般若,在了解、证悟实相般若之后,文字般若就可以抛弃,而不再需要了,因为那时我们已经吸收了文字般若当中的真正含义。 什么时候可以不依止文字般若呢? 就是在证悟菩萨一地的时候。 在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亲身现证了佛的智慧、空性的见解,所以再也不需要依靠文字,但这也并不意味着在证悟一地以后,就不再需要闻思。 佛在很多经典当中也讲过,三地菩萨的特点,就是为了求法,可以舍弃自己的身体。 既然三地菩萨为了闻思,都要下那么大的功夫,仅仅证悟一地,又怎能不闻思呢? 只是在证悟一地之时,就不需要再去看描述证悟境界的经论,因为此刻已经现量见到了这一切。 就像在某人亲眼看到一朵花以后,就无须再给他讲关于这朵花的颜色、形状之类的内容一样。 没有证悟一地之前的资粮道、加行道,就必须依靠文字般若波罗蜜多。 在吸收了文字般若当中的精华以后,才能实际去修持。 待 · 续连载中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时间:2020-02-15 11:33:1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41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