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印光法师文钞|关于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的开示 内容: 导读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或可转彼邪执。 第一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二须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则可谓德净。 即维摩所谓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心有污秽,何能生净土乎? 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 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 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 复海门蔡锡鼎居士书(三)汝之所执,乃属断见。 不知我、人一念心性,非断非常。 何以非断? 前无有始,后无有终。 若有始终,即落断见。 何以非常? 性本常然不变,而复有随缘之义。 随悟净缘,则为声闻、缘觉、菩萨、佛。 虽圆成佛道,而了无所增,但去尽妄想执著,复其本具心性而已。 随迷染缘,则为天、人、修罗、鬼、畜、地狱。 虽轮回六道,而了无所减,但由妄想执著,锢蔽本性,如云遮天日,而天日仍旧无所加损耳。 汝最初学之周天大道,不但不是佛法,且不是老子之法。 试观老子道德经云: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外道皆以长生不老,及成大罗神仙为事。 若成大罗神仙,则便于玉帝座下称臣,谓为荣无以加。 不知玉帝尚在六道中,况于玉帝座下称臣之人乎? 又汝言天地开时,众生从何而来? 不知天地如房屋,新屋一成,则当拆旧屋时移居他方者,照旧还归原处。 房屋当坏,移徙亦然。 故有罪业者,移居他方世界之恶道。 有功德者,生于二禅天。 初禅坏七次,二禅坏一次。 二禅坏七次,三禅坏一次,是名三灾。 四禅永无有坏,三禅坏时,有功德众生,皆生四禅。 又汝既信净土法门,何不认真修行,而复妄充通家,问此不关己分之事? 汝本外道性质,以外道当佛法,以佛法当外道,此种糊涂信,本不应答。 诚恐汝或有佛缘,随即返邪归正,亦不可料,故不禁络索一上。 能信,则但按《嘉言录》而修之,必得大益。 倘又逞己盲辩,又复来函致问,则决定不复。 何以故? 既不领会,犹执迷为是,谁有此闲心思,与汝辩论无关自己身心性命之事乎? 本欲即在汝信略批,奈语意太略,则汝疑犹不能决,故续二纸耳。 (其二)去年以校书无暇,后又病,故不暇修书,但令李圆净寄德净之法名而已。 以《文钞》中所说,皆系开示,而《嘉言录》又撮聚一处,颇易领会,何必又于百忙中复信? 今之宏法者,多皆以上根利器自诩,又复以上根利器待人,故不注重持名求往生,而以开悟为期望也。 此在当人自量可也。 如其能开悟,明教理,又能断尽见思二惑,则何善如之;如其不能,固当依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唯一无二之决定良策。 否则,于种善根,则诚有之,于了生死,恐难以预断其劫数也。 汝处外道多,汝既生正信,凡所言所行,当勿与彼同,则或可转彼邪执。 第一须要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第二须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不使名利及人天福报之心稍萌,则可谓德净。 即维摩所谓欲生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 心有污秽,何能生净土乎? 若欲化人,正不必张罗门庭,但令大家各于自己家中修持,如上所说之事即已。 即欲立一机关,但借一现成之寺庙,为每期提倡之所(期随人事以定,或一月二次,或一星期一次。 不可空费钱财,诸事从俭为要)。 若即欲建筑,当此时局艰难,不但难以成就,或致反招他祸。 光一生不喜张罗,以故一生不作主人,不收徒弟,但只在人家寺里作挂单僧耳。 近十余年,由外边谣言,人遂谬听,谓为善知识,以致忙得不了。 今已七十矣,何能常忙? 故急欲隐居,拒绝一切人情往还,即当去沪长隐,以后不得又通信。 (其三)佛弟子祭祖先,固当以诵经、持咒、念佛为主。 焚化箔锭,亦不宜废,以不能定其即往生也。 即定其即往生,亦不妨令未往生者资之以用耳。 受五戒者,应搭缦衣,系五直条,不是一长一短之五条。 今则一长一短之五条,二长一短之七条,每每乱搭,实为僭越。 与其僭越,固不如不搭之为愈也。 若欲搭者,须于正礼拜时搭之,不可常搭,以致混乱仪规。 具,本名坐具,坐时所用。 吾国向来作礼拜用,随众则不能不用,自行则用否随意。 僧尚如是,况居士乎? 恭录自《印光法师文钞续篇》卷上 发布时间:2020-02-06 22:26:2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43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