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打坐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内容: 最理想的坐姿为“七支坐法”。 所谓“七支”是指对身体要求的七个要点:1、双足跏趺: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男士用)。 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上,称如意坐(女士用)。 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金刚坐。 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 双跏趺坐重心稳定,有利于身的放松和长时间静坐,而且双足交盘使血液流动大大减缓,减缓生理活动,又增加体腔的静压力,有利于最大限度降低新陈代谢速度,便于入静。 初学者一时还做不到则只将一足置另一足上(单跏趺)即可。 至于左足在上还是右足在上,请依照自己上师的传承为准。 再不行者双足交*散坐亦可。 2、脊直:脊椎的每一锥体如珠算珠子叠竖一般,自然正直。 由于自然生理弯曲造成的习惯,坐时腰锥易呈后突,应注意纠正。 3、肩张:两肩应舒张但不挺胸。 2、3项的具体做法:坐好后以头顶上领,整条脊椎上拔伸直,稍挺胸、肩张开,然后从上而下顺势放松,上半身便处于自然松直的状态。 这样不紧张不懈怠地维持下去即可。 2、3项做好了,则可以达到“松胸实腹”的效果,便于达到心静气沉。 4、手结定印于脐下:右手掌置于左手掌上(男),或者左手掌置于右手掌上(女),两拇指轻轻接触,自然放松置于腿上。 (按有的传承,不论男女都采用第一种。 行者请依自己上师所教为准。)容易散乱的人可以采用另一种手印:大拇指轻触无名指根,并轻握成拳,分置于膝盖上,手臂自然打直,保持两肩平衡。 5、头中正:头不俯仰,不歪斜,下颏微内收(不是低头)。 这即利于颈锥正直,又可轻微压迫颈动脉,减缓生理活动,减低新陈代谢,便于入静。 6、双眼微闭:双眼半开,以能见体前三米左右的距离为宜。 目光可注视于体前约一肘远处之一静物上。 (此静物应①较小②单色③形状简单。 如念珠。)如易散乱可闭上只留一丝光线即可。 如易昏沉则可睁大眼睛,平视前方。 7、舌舔上腭:舌头的前半部轻舔上腭(不是以舌尖用力抵上腭)。 具体窍门是:把舌后部的空气排尽,咽喉部放松,舌稍后缩即自然成,不必用力去“抵”。 嘴唇轻闭,嘴部肌肉自然放松,上下牙不要相咬,稍留一缝隙。 1、2、4、5项——能引入遍行气;第2项能引入上行气;第2、3项能引入等住气;第七项能引入上行气;上述四种气流入持命气,五气合一时行者就能体验到觉悟。 注意事项:(1)饱胀或饥饿时,不宜打坐。 (2)在室内静坐时应保持空气流通,但不可当风而坐。 (3)在室外打坐时要注意保暖,也不要直接坐在湿地上。 (4)气候凉时应注意两膝、脖项和后脑的保暖。 (5)肢体形态要求很严,但应注意放松,细心内调,找到一种身体既合要求又轻松舒适的状态。 (6)意识的放松很重要。 可以想一下“以难得之身修难得之法多可贵”,“我在为度济众生而修无上法门”,带着慈悲喜舍之心态,微笑从心中泛起并形诸于色。 特别把眉心和下颏肌肉放松。 (7)不管双跏趺、单跏趺或散坐,臀部应垫二、三寸的垫子,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 一开始做不到双跏趺便做单跏趺,再不行便散坐。 ↓↓↓ 点击"阅读原文" 【与百万佛友共修禅】 发布时间:2020-02-01 20:38:46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4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5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