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学佛选哪个法门,才是最高最胜 内容: 【妙祥法师开示】我们在修行中,一定要注意什么呢? 戒律。 我们不管修哪个法门,主要在戒律上看,如果我们能够严格持戒,那就是最好的法门了。 至于念佛啊,修密啊,那都是下一步的事。 也就是说显呢,就是密宗里面的“显”,密也是显宗里面的“密”,它俩都是一个。 都是在开发我们自性,也就是让我们怎样能够早点见性的问题。 所以说修密也好,修净土也好,修禅也好,本无差别。 我们应该怎么办? 主要是根据我们入门修的是什么。 为什么说根据入门? 比如说,这个佛像,你供一天了,它有一天的功德。 你供十年了,虽然佛像旧了,但它含有十年的功德。 如果你这个佛像送给别人,别人就有了十年的功德。 有时候请个新佛像,这个新佛像非常新,但它可能就只有一天的功德。 所以说不在于外表如何,在于你的起步在哪儿。 如果你的起步就是在净土,那就不用再合计别的了,只管怎样把净土修好;如果修的是禅,你只管怎么样把禅修好;你已经进入密宗,你在密宗那里,只管怎样把戒持好,怎样把密修好。 这就可以了。 所以说在对这个问题不要分高下,而是看入门。 因为我们已经不是第一天入门,表面上我们这个心里,对念佛法门已经感觉到不奇怪了,没有什么新鲜感了。 但是,没新鲜感正是你的功德所在。 所以说不管哪个方法,只要你是入门了,就要坚持到底,就把它修到底,这就是正确的。 就不要在半道再换,左换右换。 这就像一个人似的,你认为这个杯喝水不太好,我再换个杯。 虽然杯是不同,但是必须得喝水,都是装水的杯,没有啥实际意义。 虽然外表它吸引人,这个杯是立着的、那个杯是敞口的、这个这样的,但是水还是一样的水。 它的功能就是装水,没有其它的作用。 我们往往就被外面的语言所诱惑了。 不是人能诱惑我们,是我们贪心起来。 说你能“即身成佛”,我这“最高最胜”。 什么是最高最胜? 那就是我们心里老实,那就是最高最胜了;不再贪求了,能把“我”去掉,那就是最高最胜。 一切的法都以“诸法空相,诸法无我,诸法无常”为标准,离开这个标准就不是佛法了。 不管他修的是什么,我们就要看你是不是讲的诸法无我,如果你不断地坚持“我”,就你是再好的,即使说得再好,那我们也不能听。 要看你讲的是不是无常? 对我们所见到的一切境界,是不是幻境? 比如讲“我修出神通来了,我如何如何了,把身体修得如何如何了……”这些东西讲可以,但是看符不符合诸法无常? 符不符合诸法空相? 如果符合这就对了,如果不符合那就不是佛法。 所以说我们以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来印证这个法门可修不可修,这就是我们所要求的。 但是我的想法就是我们既然入门在这里,就不要再变。 虽然觉得它有时候枯燥,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太大意义。 不在于那,主要在于什么呢? 心里老实。 为什么说心里老实才是道呢? 我给大家讲个例子,以前我可能讲过。 在盖县茅蓬的时候,有一天我的牙疼,拿去痛片捏碎了往牙缝塞,它也不止疼,也不好使。 又没有药,又下不了山。 这晚上疼得特别厉害。 最后没办法,想起念“观世音菩萨”吧。 都说念“观世音菩萨”灵,于是我念“观世音菩萨”。 我就念了一两句,马上牙就不疼了,一点都不疼了。 这一天哪,不光牙不疼,这心里可好受了。 最后我心生起欢喜:“这下我得法了,我算知道这个秘密了,这个观世音菩萨太灵了。 ”但第二天再牙疼的时候,怎么念它也不好使了。 因为已经生起了一种慢心,起心动念,生起欢喜心当时就不灵了。 所以说这个法呀,在于我们老实。 不起心动念,什么都灵;如果你起心动念,你换一个方法儿它照样不灵。 甚至你念一千句,它该不灵还是不灵。 该灵的时候一句它就灵。 我们修行方法也是这样,不在于你念佛、你修密、你修禅,就在于你是否老实。 你把心老实了,它一句就灵了。 要心不老实,你在那儿折腾吧,你采取这办法、那办法,该不灵还照样不灵。 我是体会到了,你们还没体会到,是吗? 因为你们这个“牙”还没疼。 所以说我们通过这就可以了解,佛法真实性在哪儿呢? 在于我们老实,不在于方法。 当然方法有它的好处,这好处是对人这个习性来讲的。 真正的佛法就在于老实,我们能老老实实去念佛,恳恳切切。 什么叫恳恳切切? 就是老实,别打妄想,好好去念佛,你念一堂佛下来,有可能这一句佛号就种到种子识里,就能帮你开悟,帮你了脱生死。 为什么净土宗讲十句就能往生? 多殊胜啊。 为什么十句能往生? 就是说你能老实念佛,能把这个妄想降到就剩十个妄想的时候,它必然往生。 那禅宗怎么讲呢? 禅宗就讲,你参话头,如果你能参到一念不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七日必能往生。 祖师大德给下个什么定义呢? 就是说你能坚持三天、四天,你也必能“成佛”。 三天、四天就能“成佛”。 说:“你要不成佛,我宁可割舌头下地狱去。 ”和我们净土宗念佛的“十念”是没有一点区别,本来就是一个问题。 只是用的方法不同,说法不一样,实际上没有区别。 所以说一切法门都是为了去掉我们的妄想而准备的。 那密宗呢? 也是一样,通过我们观察,通过我们的修法,或生起了极大的一种信心,而最后也是得达到念头不起才能往生。 不是要我们幻想出一个境界,或修出一个境界来,那境界只是往前走的每一步。 它是把次第给讲得很清楚,但我们就不那么去讲次第,而直接就讲到根本上去了。 所以说各有各的长处,但是究竟都是一个目的,就是把你的妄想能控制到最低的程度,必然能成就。 (溯源法语·摘自《为宝林寺尼众开示》)访问小程序 佛历·日中时刻☟溯源法语微信公众平台由在家信众个人创建并管理不代表任何组织和机构所发内容多选自大悲寺 - 溯源佛教网关注本平台,请长按识别以下二维码☟ 发布时间:2020-01-09 22:13:17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5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4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