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别译杂阿含经 第二卷 内容: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初诵第二(二三)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 住寒林中。 尔时佛告诸比丘。 人生寿浅。 会必归终。 应勤行道净修梵行。 是故汝等不应懈怠。 应修善行。 修于法义。 及以真行。 尔时魔王闻是说已。 即作是念。 沙门瞿昙在王舍城。 住寒林中。 为诸声闻而说法要。 我当至彼而作坏乱。 尔时魔王作是念已。 化为摩纳。 往至佛所。 顶礼佛足。 在一面立。 而说偈言人生寿长无诸娆恼常得安隐无有死径佛作是念。 魔王波旬来作娆乱。 即说偈言人命短促多诸娆害宜急修善如救头燃当知波旬欲来恼触尔时魔王闻说偈已。 即作是念。 沙门瞿昙知我心念。 愁忧苦恼深生悔恨。 便即隐形还于天宫(二四)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寒林之中。 尔时佛告诸比丘。 诸行无常。 迅速不停。 无可恃怙是败坏法。 应当速离趣解脱道。 尔时魔王波旬复作是念。 沙门瞿昙住王舍城在寒林中。 为诸声闻说如是法。 我当往彼而为娆乱。 尔时魔王作是念已。 化为摩纳。 往至佛所。 在一面立。 而说偈言昼夜恒在命常回来如轮轴转周回无已佛知魔王来作娆乱。 即说偈言命欲日夜尽寿者多患难犹如陷下河速尽无遗余是故汝波旬不应作坏乱魔作是念。 佛知我心。 愁忧苦恼。 极生悔恨。 隐形而去。 还于天宫(二五)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尔时世尊于夜后分。 经行林中。 于其晨朝洗足已。 正身端坐系念在前。 尔时魔王作是念言。 沙门瞿昙在王舍城。 于夜后分。 林中经行。 于其晨朝洗足已。 入于静室。 正身端坐。 系念在前。 我今当往而作娆乱。 作是念已。 即便化为摩纳之形。 在佛前立。 而说偈言我心能化作罗网遍虚空沙门于我所终不得解脱佛作是念魔来娆乱。 即说偈言世间有五欲愚者为所缚能断此诸欲永尽一切苦我已断诸欲意亦不染着波旬应当知我久坏欲网尔时魔王闻说偈已。 不果所愿。 忧愁苦恼。 隐形而去。 还于天宫(二六)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林。 尔时世尊于初夜后分。 坐卧经行。 于其晨朝。 洗足入房。 右胁着地。 足足相累系心在明。 修于念觉。 而生起想。 尔时魔王波旬即作是念。 沙门瞿昙在王舍城迦兰陀竹林中。 经行坐卧。 于其晨朝。 洗足入房。 右胁着地。 足足相累。 系心在明。 修于念觉。 作于起想。 我当至彼而作娆乱。 作是念已。 化为摩纳。 在佛前住。 而说偈言何以睡眠何以睡眠云何睡眠如入涅槃如所作办而自安眠乃至日出故复眠也佛知天魔来作娆乱。 即说偈言爱网着诸有遍覆一切处我今破斯网诸爱永已断一切有生尽安隐涅槃乐波旬汝今者于我复何为尔时魔王闻说偈已。 忧愁苦恼。 即便隐形。 还于天宫(二七)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值天云雾降少微雨。 电光晖赫处处晃耀。 尔时世尊即于其夜露地经行。 魔王波旬而作是念沙门瞿昙。 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值天云雾降少微雨。 电光晖赫处处光耀。 于其夜中露地经行。 我当往彼而作坏乱。 尔时魔王作是念已。 在其山上。 推大石下。 欲到佛所。 时彼大石。 自然碎坏。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汝坏灵鹫山令如粉微尘巨海及大地悉皆分碎裂欲使正解脱生于怖畏相欲令毛发竖终无有是处尔时魔王作是念言。 沙门瞿昙知我所念。 忧愁苦恼。 即便隐身。 还于天宫(二八)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 尔时世尊于其中夜露地经行。 洗足已入静房中。 整身端坐。 系念在前。 魔王波旬作是念言。 瞿昙沙门。 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露地经行。 我当往彼而作娆乱。 尔时魔王。 即自变形作蟒蛇身。 其形长大。 犹如大船。 双目晃朗。 如矫萨罗钵。 吐舌炎炎。 又如掣电。 出入息声。 如大雷震。 住于佛前。 以身绕佛。 引颈举头。 当佛顶上。 尔时世尊知魔娆乱。 而说偈言我处于闲寂系心正解脱安禅修其身如昔诸佛法毒蛇极猛暴状貌甚可畏蚊虻及蚤虱种种诸恼触不动我一毛况能令我畏假使虚空裂天地皆振动一切诸众生皆生大惊惧欲令我怖畏终无有是处设复有毒箭中于我心者当于被箭时终不求救护然复此毒箭亦不能中我尔时魔王闻佛说偈。 而作是念。 瞿昙沙门已知我心。 生大怖畏。 忧愁悔恨。 即变形去。 还于天宫(二九)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曼直林中。 佛于初夜坐禅经行。 初夜以讫。 洗足入室。 右胁着地。 足足相累。 系心在明。 作于起想。 魔王波旬知佛心已。 而作是念。 沙门瞿昙在王舍城曼直林中。 于其初夜。 坐禅经行。 至中夜前。 洗足入房。 右胁着地。 足足相累。 系心在明。 作于起想。 我今当往而作坏乱。 尔时魔王化作摩纳。 在如来前。 而说偈言云何无事务而作于睡眠安寝不[寤-吾+告]寤如似醉人眠人无财业者乃可自恣睡大有诸财业欢乐快睡眠尔时世尊知魔来娆乱。 而说偈言我非无作睡亦非醉而眠我无世财故是以今睡眠我多得法财是以安睡眠我于睡眠中乃至出入息皆能有利益未尝有损减寤则无疑虑睡眠无所畏譬如有毒箭人射中其心数数受苦痛犹尚能得睡我毒箭已拔何故而不睡魔闻是偈作是念。 沙门瞿昙已知我心。 心怀忧恼。 于即还宫(三○)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毗婆波世山七叶窟中。 尔时有一比丘。 名曰求[真/心]。 独住仙山黑石窟中。 处于闲静。 勤行精进。 以不放逸。 断于我见。 得时解脱。 自身作证。 复还退失。 第二第三。 乃至第六。 亦还退失。 比丘念言。 我今独处。 修行精进。 六返退失。 若更退失。 以刀自割。 魔王波旬知佛在王舍城毗婆波世山七叶窟中。 瞿昙弟子名曰求[真/心]。 亦在王舍城独住仙山黑石窟中。 勤行精进。 心不放逸。 得时解脱。 自身作证。 得已退失。 如是六返。 尔时魔王而作是念。 求[真/心]比丘若第七得。 必自伤害。 出魔境界。 作是念已。 捉琉瑙琴。 往到佛所。 扣琴作偈大智大精进有大神通达于法得自在威光极炽盛汝声闻弟子今将欲自害人中最上者汝今应遮断云何乐汝法何故学他死尔时魔王说是偈已。 佛告魔言。 波旬。 汝今乃是诸放逸者之大亲友。 汝今所说自为说耳。 乃不为彼比丘说也。 尔时世尊。 复说偈言若人不怯弱坚修行精进恒乐于禅定昼夜修众善干竭爱欲使坏汝魔军众今舍后边身永入于涅槃尔时魔王忧悲苦恼。 失琉璃琴。 愁毒悔恨。 还本宫殿佛告诸比丘。 当共汝等诣仙人山求[真/心]比丘所。 佛将诸比丘诣求[真/心]所。 见求[真/心]尸东犹如烟聚。 佛告诸比丘。 汝等见此烟聚已不。 诸比丘言。 已见世尊。 尸南西北亦如是聚。 佛告比丘。 此是波旬隐形绕求[真/心]所。 觅其心识。 佛告比丘。 求[真/心]比丘以入涅槃。 无有神识。 无所至方。 尔时魔三化形靡纳。 而说偈言上下及四方推求求[真/心]识莫知所至方神识竟何趣尔时世尊告波旬言。 如此健夫。 破汝军众。 以入涅槃。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一)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优楼比螺聚落尼连禅河菩提树下。 成佛未久。 尔时魔王而作是念。 佛在优楼比螺聚落尼连禅河菩提树下。 成佛未久。 我当诣彼伺求其便。 作是念已。 往诣佛所。 而说偈言汝独处闲静闭默常寂然光颜显神体诸根悉悦豫譬如失财者后还获于财汝今玩禅寂欢喜亦如是既能遗国荣亦不悕名利何不与诸人而共为亲友尔时世尊以偈答言我久获禅定其心常寂然破坏汝欲军得于无上财我根恒恬豫心中得寂灭以坏汝欲军修道情欢喜独一离愦闹安用亲友为尔时魔王复说偈言汝已获正道安隐向涅槃既以得妙法宜常戢在怀诚应独了知何以教众人尔时世尊复说偈言人不属魔者咨吾彼岸法我为正分别谛实得尽灭止心不放逸魔不得其便尔时魔王复说偈言譬如白石山其色类脂膏群鸟不别知飞来而噏食既不得其味[口*(隹/乃)]伤而虚还我今亦如是徒来无所为尔时魔王。 说是偈已。 忧愁苦恼。 极生悔恨。 向一空处。 蹲踞独坐。 以箭画地。 思作方计。 时魔三女。 一名极爱。 二名悦彼。 三名适意。 时魔三女往至魔边。 向父说偈父今名丈夫何以怀忧愁我当以欲罥罥彼如捕鸟将来至父所使父得自在尔时魔王说偈答言彼人善断欲不可以欲牵已过魔境界是故我怀忧彼魔三女化其形容。 极为端严。 往至佛所。 即礼佛足。 在一面立。 三女同声。 俱白佛言。 我故来供养与佛策使。 尔时世尊无上断爱。 了不顾视。 第二第三。 亦作是语。 佛不观察。 时魔三女退在一处。 自共议论。 男子之法。 所好各异。 或爱小者。 或爱中者。 或爱大者。 即时一女。 化作六百女人。 或作小女。 或作童女。 或作未嫁女。 或作已嫁女。 或作已产女。 或作未产女。 化作如是众多女已。 俱往佛所。 白佛言。 世尊。 我等今来供养世尊。 为其策使。 给侍手足。 佛不观察。 第二第三。 亦如是说。 都不顾视。 时魔女等复退一处。 更共语言。 此必得无上断爱欲解脱故。 若不尔者应见我等狂乱吐血。 或能心裂。 我等当往其所。 以偈问难。 魔女极爱以偈问曰端拱树下坐闲静独思惟为失于财宝为欲求大财城邑聚落中都无爱着心何不与众人而共作亲友尔时世尊说偈答言我以得大财心中得寂灭我坏爱欲军妙色都不着独处而坐禅最受第一乐以是因缘故都不求亲友魔女适意复说偈言比丘住何处能度五驶流六驶流亦过入何禅定中得度大欲岸永离有摄缚尔时世尊复说偈言身获柔软乐心得善解脱心离于诸业意不复退转得断觉观法得离嗔爱掉得住此处住能度五驶流并度第六者作如是坐禅能度大欲结并离有摄流魔女悦彼复说偈言已断于爱结离众所著处多欲度驶流多欲度死岸唯有黠慧者能度如斯难尔时世尊复说偈言大精进济拔如来正法度如法得度脱智者莫不欣三女不果所愿。 还至父所。 尔时魔王呵责三女。 因说偈言三女占坏彼形容犹如电向彼大精进如风吹兜罗爪以欲坏山齿齚于铁丸婴愚以藕丝欲悬于太山佛已度众着欲共彼讲论罥摾欲捕风欲下虚空月以手掬大海望欲得干竭佛已离诸着欲往共讲论举脚度须弥大海中觅地佛已出诸着而往共讲论魔王忧愁悔恨。 于即灭没。 还于天宫(三二)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王舍城灵鹫山。 尔时佛与诸比丘。 赞叹涅槃法。 魔王作是念。 佛在王舍城。 与诸比丘赞涅槃法。 我今当往而作坏乱。 作是念已。 即便化形。 作一百人。 五十人极为端正。 五十人极为丑恶。 时诸比丘皆生惊怪。 今以何故。 极为端正。 复有极丑。 佛知魔来欲作坏乱。 尔时世尊告波旬言。 汝于长夜生死之中。 具受如是好恶之形。 汝当云何得度苦岸。 如是变化复何用为。 若有爱着于男女者。 汝当变化作众形相。 我今都无男女之相。 何用变化作众形为。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长寿. 何帝及罥摾睡眠. 经行. 大毒蛇无所为. 求[真/心]. 魔女坏乱变形及好恶(三三)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诸比丘。 坚持七行。 必得帝释。 何以故。 昔者帝释为人之时。 发初履行。 孝顺父母。 恭敬尊长。 所言柔软。 断于两舌。 好施无悭。 恒修实语。 终不欺诳。 不起嗔恚。 设生嫌恨。 寻思灭之。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于父母所极能孝顺于诸尊长深心恭敬恒作软善恩柔好语断于两舌悭贪嗔恚三十三天各作是语如是行者胜我等辈应当别住以为天王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三四)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毗舍离猕猴彼岸大讲堂中。 有一离车。 名摩诃离。 来诣佛所。 礼佛足已。 在一面坐。 白佛言。 世尊。 颇曾见帝释不。 佛言。 我见。 离车白佛言。 有夜叉鬼。 状似帝释。 世尊所见将无是彼夜叉鬼耶。 佛告离车。 是帝释身。 我善识之。 夜叉之形如帝释者。 我亦识知。 帝释本行。 及所行事。 我亦尽知。 帝释本为人时。 极孝顺父母。 敬于尊长。 所言柔软。 断于两舌。 除去悭嫉。 常好布施。 口常实语。 除于嗔恚。 不起嫌恨。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于父母所极能孝顺于诸尊长深心恭敬恒作软善恩柔好语断于两舌悭贪嗔恚三十三天各作是语如是行者胜我等辈应当别住以为天王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五)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有一比丘。 往到佛所。 顶礼佛足。 在一面立。 白佛言。 世尊。 云何名帝释。 云何作帝释相。 佛告比丘。 帝释本在人中。 所有布施。 生纯信心。 信心施于贫穷沙门婆罗门等。 其所施时。 施浆饮食。 种种肴饍。 种种华鬘。 种种诸香。 烧香涂香。 财帛床榻。 以是因缘。 时诸天等名为帝释。 比丘复白佛。 何故名帝释。 为富兰但那。 佛告比丘。 帝释昔在人中。 施无厌足。 数数施故。 诸天号名为富兰但那。 以何因缘复名帝释。 为摩佉婆。 佛告比丘。 帝释本作婆罗门。 名摩佉婆。 又问。 复何因缘名婆娑婆。 佛言。 数数常以衣服。 施沙门婆罗门。 以是缘故。 名婆娑婆。 又问。 复何因缘名憍尸迦。 佛告比丘。 帝释本为人时。 姓憍尸迦。 故名憍尸迦。 复何因缘名舍脂夫。 佛告比丘。 帝释娶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女。 名舍脂。 又问。 复以何缘名为千眼。 佛告比丘。 帝释本为人时。 极大聪明。 断事之时。 须臾之间。 能断千事。 以是因缘故名千眼。 复以何缘。 名因陀罗。 佛告比丘。 帝释居天王位。 断理天事故。 名因陀罗。 尔时世尊告比丘。 能具上七事。 以是缘故。 诸天号曰帝释。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六)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昔所有一夜叉。 形状甚小。 颜色鄙恶身形又黑。 人不喜见。 坐帝释座上。 尔时三十三天。 见是夜叉。 坐于释处。 皆大嗔忿。 种种毁骂。 尔时夜叉。 恶相渐灭。 善色转生。 渐渐长大。 诸天骂詈。 嗔恚转多。 夜叉遂复。 身形长大。 颜色鲜盛。 诸天相将至帝释所。 白帝释言。 有一夜叉。 极为丑陋。 身形甚小。 坐帝释处。 我等诸天。 尽共骂詈。 而夜叉子。 颜色转好。 身形渐大。 帝释语言。 有是夜叉。 得诸骂詈。 形色转好。 名助人嗔。 尔时帝释。 还向坐所。 偏袒右肩。 手擎香炉。 语夜又言。 大仙我是帝释。 我是帝释。 三自称名。 夜叉转小。 形色转恶。 于是消灭。 帝释还复帝释坐。 告诸天言。 自今以往。 莫生嗔恚。 若有恶对慎莫加嗔。 即说偈言若他来侵欺莫还侵欺彼于来侵害者皆生于慈心无嗔无害者常应亲近之彼即是贤圣亦贤圣弟子诸有嗔恚者为嗔山所障若有嗔恚时能少禁制者是名为善法如辔制恶马佛告诸比丘。 帝释居天王位。 受诸欲乐。 犹能制嗔。 又常赞叹禁制嗔者。 况汝比丘。 信家非家。 出家入道。 剃除须发。 被服法衣。 而不制嗔赞离嗔者。 是故比丘。 当如是学。 尔时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七)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晨朝时到。 着衣持钵。 入城乞食。 食已洗足摄坐具。 诣得眼林中。 遍观察已。 于闲静处。 在树下。 结加趺坐。 住于天住。 尔时耆陀精舍中。 有二比丘。 于僧断事时。 共生忿诤。 一小默然忍。 一嗔炽盛。 彼炽盛者。 自见已过。 而来归向默忍比丘。 求欲忏悔。 默忍比丘。 不受其忏。 如是展转。 诸比丘等。 共相论说。 出大音声。 如来尔时住于天住。 以净天耳过于人耳。 遥闻是声。 即从坐起。 至于僧中。 在于僧前。 敷座而坐。 佛告诸比丘。 我于今朝。 着衣持钵。 入城乞食。 乃至来入林中静坐。 闻诸比丘高声大唤。 为作何事。 尔时比丘。 即白佛言。 世尊耆陀精舍。 有二比丘。 僧断事时。 共生忿诤。 一比丘者。 小自默忍。 其一比丘。 炽盛多语。 炽盛比丘。 自知己过。 归诚忏悔。 默忍比丘。 不受其忏。 展转共道出大音声。 佛告比丘。 云何愚痴。 不受他忏。 诸比丘。 当知昔日释提桓因。 在善法堂。 诸天众中。 而说偈言譬如用瓢器斟酥以益灯火然转炽盛反更烧瓢器嗔心亦如是还自烧善根我终不含怒嗔已寻复散不如水[漩-方]流回复无穷已虽嗔不恶口不触汝所讳所讳如要脉我终不伤害调伏于身已于己即有利无嗔无害者彼即是贤圣亦贤圣弟子常应亲近之诸有嗔恚者重障犹如山若有嗔恚时能少禁制者是名为善业如辔制恶马佛告诸比丘。 释提桓因。 处天王位。 天中自在。 尚能修忍。 赞叹忍者。 况汝比丘。 出家毁形。 而当不忍赞叹于忍。 佛说是已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八)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昔释提桓因。 将诸天众。 将欲往与阿修罗战。 时释提桓因。 语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言。 我等今者。 不必苟须多将人众。 共相伤害。 但共讲论以决胜负。 毗摩质多罗。 语释提桓因言。 憍尸迦。 我等讲论。 若有胜负。 谁当分别。 释提桓因言。 我等众中。 并阿修罗。 亦有聪哲。 智慧辩才。 能当善恶决胜负者。 毗摩质多言。 帝释汝今先说。 帝释答言。 我亦能说。 汝是旧天。 应当先说。 毗摩质多。 即说偈言今我见忍过愚者谓忍法彼怖故生忍便以己为胜释提桓因复说偈言随彼言怖畏己利最为胜财宝及诸利无胜忍辱者毗摩质多罗复说偈言愚者无智慧要当须止制譬如彼后牛腾陌先牛上是故须刀杖摧伏于愚者释提桓因以偈答言我观止制愚默忍最为胜极大嗔恚忿能忍彼自息无嗔无害者彼即是贤圣亦贤圣弟子常应亲近之诸有嗔恚者嗔重障如山若有嗔恚时能少禁制者是名为善业如辔制恶马诸天及阿修罗众。 有智慧者。 详共评议。 量其胜负。 以阿修罗说诤斗为本。 释提桓因止息诤讼。 心无忿竞。 以阿修罗负帝释为胜。 佛告诸比丘。 释提桓因。 天中自在。 长夜忍辱。 赞忍辱法。 汝等比丘。 若能忍辱。 赞叹忍者。 称出家法。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九)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 告诸比丘。 往昔之时。 释提桓因。 共阿修罗。 将欲战[斗@(? *斤)]。 治严已办。 尔时释提桓因。 告诸天言。 我等诸天。 若得胜者。 必以五缚。 系阿修罗。 将诣天宫。 时阿修罗。 亦敕己众。 我等若胜。 亦以五缚。 系释提桓因。 诣阿修罗宫。 尔时诸天众胜。 即以五缚。 系毗摩质多罗。 将诣天宫。 毗摩质多见帝释时。 嗔恚骂詈。 极出恶言。 帝释尔时。 亲闻骂声默不加报。 尔时御者摩得伽。 即说偈言释脂之夫摩佉婆汝为怖畏无力耶毗摩质多面前骂极出恶言云何忍尔时帝释说偈答言我不怖畏而生忍亦不以我无力故而畏毗摩质多罗我以胜智自修忍愚者浅识智无及而常诤讼心不息若我以力用禁制与彼愚者同无异御者复说偈言孾愚若放纵转剧不休息如彼后行牛腾陌前牛上健者为以力禁制彼愚者帝释复说偈言我观制禁愚莫过于忍默嗔恚炽盛时唯忍最能制愚者谓有力而实是无力愚不识善恶无法可禁制我身有勇力能忍愚劣者是名第一忍忍中之善者微者于有力不得不行者是名怖畏忍不名为实忍威力得自在为他所毁骂默然不加报是名为胜忍微劣怖威力默然不能报是名为怖畏不名为行忍孾愚无智等恶害以加他见他默然忍便以己为胜贤圣有智者谓忍最为胜是以圣贤众恒赞忍功德除己并与他灭除诸难畏见他嗔恚盛但能行默忍彼嗔自然灭不烦刀杖力彼此得大利自利亦利他愚者谓忍怯贤智之所赞忍于胜己者怖畏患害故若于等己诤畏俱害故忍能忍卑劣者忍中最为上佛告诸比丘。 帝释于三十三天。 最为自在。 行于王法。 尚能修忍。 赞叹于忍。 况诸比丘。 毁形入法。 应当修忍赞叹于忍。 若能修忍。 及赞叹者。 是出家法。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佛告比丘。 昔释提桓因。 欲诣游戏园。 敕御者摩得梨伽。 汝驾千马车。 时摩得梨伽。 疾驾车已。 即白释言。 严驾已讫。 宜知是时。 帝释出毗禅延堂上。 叉手合掌。 东面向佛。 摩得梨。 见帝释东向合掌。 心生惊惧。 失所捉鞭并所执辔。 帝释语言。 汝见何事。 惊怖乃尔。 失马鞭辔。 摩得梨言。 摩佉释脂之夫。 我见汝叉手东向。 以是心惧。 故失鞭辔。 一切有生。 皆敬于汝。 一切地主。 尽属于汝。 四天王及三十三天。 皆礼敬汝。 谁复有德。 胜于汝者。 叉手合掌。 东向而立。 帝释答言。 一切敬我。 信如汝言。 一切人天。 所恭敬者。 号之为佛。 我今恭敬。 礼向于佛。 尔时帝释。 即说偈言最大名称世间尊汝摩得梨应当知我今于彼生敬信是故叉手合掌立摩得梨即说偈言尔时敬礼世间胜我亦随汝恭敬礼作是语已。 合掌礼敬。 乘辇而去。 佛告诸比丘。 帝释自在。 处天王位。 犹尚恭敬礼拜于佛。 汝诸比丘。 剃除须发。 出家学道勤当敬佛。 应出家法。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一)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 昔释提桓因。 欲诣游戏园。 敕御者摩得梨。 汝驾千马车。 时摩得梨。 寻驾车已。 诣帝释所。 即白释言。 严驾已讫。 宜知是时。 尔时帝释。 出毗禅延堂。 合掌南向。 时摩得梨。 见已心亦惊怕。 失鞭及辔。 帝释语言。 汝见何事。 惊怖乃尔。 摩得梨言。 摩佉释脂之夫。 我今见汝合掌南向。 心怀惧故。 致失鞭辔。 一切有生。 皆敬于汝。 一切地主。 尽属于汝。 四天王天。 及三十三天。 皆礼敬汝。 谁复有德。 胜于汝者。 叉手合掌。 南向而立。 帝释答言。 一切敬我。 信如汝言。 一切天人。 所恭敬者。 名之为法。 我今恭敬礼具足戒法。 尔时帝释。 即说偈言有诸出家者以修不放逸长夜入寂定修最上梵行舍弃于三毒能得解脱法有如是等法我今恭敬礼诸大阿罗汉远离于欲者能灭无明闇断除诸结使并在家修善不作恶业者如是正法子今我皆敬礼摩得梨言。 汝礼最胜。 我愿随礼。 尔时帝释。 作是语已。 合掌敬礼。 乘辇而去。 佛告诸比丘。 帝释处于人天。 而得自在尚能恭敬礼敬于法。 况汝比丘。 剃除须发。 出家学道。 而当不勤恭敬于法。 佛说是已。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二)如是我闻。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佛告诸比丘。 昔释提桓因。 欲诣游戏园。 敕御者摩得梨。 汝严驾千马车。 时摩得梨。 驾车已讫。 诣帝释所。 白帝释言。 严驾已讫。 宜知是时。 尔时帝释。 出毗禅延堂。 合掌西向。 时御者摩得梨。 见是事已。 亦生惊惧。 失鞭及辔。 帝释语言。 汝见何事。 惊怖乃尔。 摩得梨言。 摩佉释脂之夫。 我今见汝合掌西向。 心怀惧。 故致失鞭辔。 一切有生。 皆敬于汝。 一切地主。 尽属于汝。 四天王天。 及三十三天。 皆礼敬汝。 谁复有德。 胜于汝者。 叉手合掌。 敬向西方。 帝释答言。 一切敬我。 如汝所言。 一切天人。 所恭敬者。 名之为僧。 今我恭敬信向于僧。 尔时摩得梨。 说偈问言人身脓汗满剧于露死尸恒患饥渴苦岂羡彼无家汝今以何故极能恭敬彼彼有何威仪及以道德行愿汝为我说我今至心听尔时释提桓因即说偈言以彼无家故我实羡于彼彼亦无库藏仓库及谷米离诸众事务节食谐全命善护于禁戒辩说美妙法勇健无怯心行圣默然法诸天阿修罗恒共有战诤一切诸人中悉各有忿竞今我所敬者悉皆离刀杖一切皆积聚彼悉能远离世间所爱着彼心皆舍弃我今敬礼者远离一切过摩得梨汝今应当知此事尔时摩得梨复说偈言汝礼者最胜我亦随恭敬摩佉之所礼我今随汝礼说是偈已。 帝释乘舆而去。 佛告诸比丘。 彼帝释者。 处人天自在。 尚能敬僧。 况汝比丘。 出家修道。 各宜敬僧。 佛说是已。 诸比丘。 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帝释. 摩诃离以何因. 夜叉得眼. 得善胜缚系及敬佛敬法. 礼僧十 发布时间:2020-01-04 02:11:00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6:5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4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