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增壹阿含经 第一卷 内容: 增壹阿含经序晋沙门释道安撰四阿含义同中阿含。 首以明其旨。 不复重序也。 增壹阿含者。 比法条贯以数相次也。 数终十。 令加其一。 故曰增一也。 且数数皆增。 以增为义也。 其为法也。 多录禁律。 绳墨切厉。 乃度世检括也。 外国岩岫之士. 江海之人。 于四阿含多咏味兹焉有外国沙门昙摩难提者。 兜佉勒国人也。 龆齓出家。 孰与广闻。 诵二阿含。 温故日新。 周行诸国。 无土不涉。 以秦建元二十年来诣长安。 外国乡人咸皆善之。 武威太守赵文业求令出焉佛念译传。 昙嵩笔受。 岁在甲申夏出。 至来年春乃讫。 为四十一卷。 分为上下部。 上部二十六卷全无遗忘。 下部十五卷失其录偈也。 余与法和共考正之。 僧[(丰*力)/石]. 僧茂助校漏失. 四十日乃了。 此年有阿城之役。 伐鼓近郊。 而正专在斯业之中。 全具二阿含一百卷。 鞞婆沙. 婆和须蜜. 僧伽罗刹。 传此五大经。 自法东流。 出经之优者也。 四阿含四十应真之所集也。 十人撰一部。 题其起尽。 为录偈焉。 惧法留世久。 遗逸散落也斯土前出诸经班班。 有其中者。 今为二阿含。 各为新录一卷。 全其故目。 注其得失。 使见经寻之差易也。 合上下部。 四百七十二经。 凡诸学士撰此二阿含。 其中往往有律语。 外国不通与沙弥. 白衣共视也。 而今已后。 幸共护之。 使与律同。 此乃兹邦之急者也。 斯谆谆之诲。 幸勿藐藐听也。 广见而不知护禁。 乃是学士通中创也。 中本起康孟祥出。 出大爱道品。 乃不知是禁经。 比丘尼法甚慊切。 真割而去之。 此乃是大鄙可痛恨者也。 此二经有力道士乃能见。 当以着心焉。 如其轻忽不以为意者。 幸我同志鸣鼓攻之可也东晋[罽-厂]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序品第一自归能仁第七仙演说贤圣无上轨永在生死长流河世尊今为度[黍-禾+利]庶尊长迦叶及众僧贤哲阿难无量闻善逝泥曰供舍利从拘夷国至摩竭迦叶端思行四等此众生类坠五道正觉演道今去世忆尊巧训怀悲泣迦叶思惟正法本云何流布久在世最尊种种吐言教总持怀抱不漏失谁有此力集众法在在处处因缘本今此众中智慧士阿难贤善无量闻即击揵椎集四部比丘八万四千众尽得罗汉心解脱以脱缚着处福田迦叶哀愍于世故加忆尊恩过去报世尊授法付阿难愿布演法长存世云何次第不失绪三阿僧祇集法宝使后四部得闻法已闻便得离众苦阿难便辞吾不堪诸法甚深若干种岂敢分别如来教佛法功德无量智今尊迦叶能堪任世雄以法付耆旧大迦叶今为众人如来在世请半坐迦叶报言虽有是年衰朽老多忘失汝今总持智慧业能使法本恒在世我今有三清净眼亦复能知他心智一切众生种种类无有能胜尊阿难梵天下降及帝释护世四王及诸天弥勒兜术寻来集菩萨数亿不可计弥勒梵释及四王皆悉叉手而启白一切诸法佛所印阿难是我法之器若使不欲法存者便为坏败如来教愿存本要为众生得济危厄度众难释师出世寿极短肉体虽逝法身在当令法本不断绝阿难勿辞时说法迦叶最尊及圣众弥勒梵释及四王哀请阿难时发言使如来教不灭尽阿难仁和四等具意转入微师子吼顾眄四部瞻虚空悲泣挥泪不自胜便奋光明和颜色普照众生如日初弥勒睹光及释梵收舍迟闻无上法四部寂静专一心欲得闻法意不乱尊长迦叶及圣众直视睹颜目不眴时阿难说经无量谁能备具为一聚我今当为作三分造立十经为一偈契经一分律二分阿毗昙经复三分过去三佛皆三分契经律法为三藏契经今当分四段次名增一二名中三名曰长多璎珞杂经在后为四分尊者阿难作是念如来法身不败坏永存于世不断绝天人得闻成道果或有一法义亦深难持难诵不可忆我今当集一法义一一相从不失绪亦有二法还就二三法就三如连珠四法就四五亦然五法次六六次七八法义广九次第十法从十至十一如是法宝终不忘亦恒处世久存在于大众中集此法即时阿难升乎座弥勒称善快哉说诸法义合宜配之更有诸法宜分部世尊所说各各异菩萨发意趣大乘如来说此种种别人尊说六度无极布施持戒忍精进禅智慧力如月初逮度无极睹诸法诸有勇猛施头目身体血肉无所惜妻妾国财及男女此名檀度不应弃戒度无极如金刚不毁不犯无漏失持心护戒如坏瓶此名戒度不应弃或有人来截手足不起嗔恚忍力强如海含容无增减此名忍度不应弃诸有造作善恶行身口意三无厌足妨人诸行不至道此名进度不应弃诸有坐禅出入息心意坚固无乱念正使地动身不倾此名禅度不应弃以智慧力知尘数劫数兆载不可称书[跳-兆+(梳-木)]业聚意不乱此名智度不应弃诸法甚深论空理难明难了不可观将来后进怀狐疑此菩萨德不应弃阿难自陈有是念菩萨之行愚不信除诸罗汉信解脱尔乃有信无犹豫四部之众发道意及诸一切众生类彼有牢信不狐疑集此诸法为一分弥勒称善快哉说发趣大乘意甚广或有诸法断结使或有诸法成道果阿难说曰此云何我见如来演此法亦有不从如来闻此法岂非当有疑设我言见此义非于将来众便有虚今称诸经闻如是佛处所在城国土波罗捺国初说法摩竭国降三迦叶释翅拘萨迦尸国瞻波句留毗舍离天宫龙宫阿须伦干沓和等拘尸城正使不得说经处当称原本在舍卫吾所从闻一时事佛在舍卫及弟子只桓精舍修善业孤独长者所施园时佛在中告比丘当修一法专一心思惟一法无放逸云何一法谓念佛法念僧念及戒念施念去相次天念息念安般及身念死念除乱谓十念此名十念更有十次后当称尊弟子初化拘邻真佛子最后小者名须拔以此方便了一法二从二法三从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之法无不了从一增一至诸法义丰慧广不可尽一一契经义亦深是故名曰增壹含今寻一法难明了难持难晓不可明比丘自称功德业今当称之尊第一犹如陶家所造器随意所作无狐疑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三眼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后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时地大动雨天华香至于膝诸天在空叹善哉上尊所说尽顺宜契经一藏律二藏阿毗昙经为三藏方等大乘义玄邃及诸契经为杂藏安处佛语终不异因缘本末皆随顺弥勒诸天皆称善释迦文经得久存弥勒寻起手执华欢喜持用散阿难此经真实如来说使阿难寻道果成是时。 尊者阿难及梵天将诸梵迦夷天。 皆来会集。 化自在天将诸营从。 皆来会聚。 他化自在天将诸营从。 皆悉来会。 兜术天王将诸天之众。 皆来会聚。 艳天将诸营从。 悉来会聚。 释提桓因将诸三十三天众。 悉来集会。 提头赖吒天王将干沓和等。 悉来会聚。 毗留勒叉天王将诸厌鬼。 悉来会聚。 毗留跛叉天王将诸龙众。 悉来会聚。 毗沙门天王将阅叉. 罗刹众。 悉来会聚是时。 弥勒大士告贤劫中诸菩萨等。 卿等劝励诸族姓子. 族姓女。 讽诵受持增一尊法。 广演流布。 使天. 人奉行说是语时。 诸天. 世人. 干沓和. 阿须伦. 伽留罗. 摩睺勒. 甄陀罗等。 各各白言。 我等尽共拥护是善男子. 善女人。 讽诵受持增一尊法。 广演流布。 终不中绝时。 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 我今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于汝。 善讽诵读。 莫令漏减。 所以者何。 其有轻慢此尊经者。 便为堕落为凡夫行。 何以故。 此。 优多罗。 增一阿含。 出三十七道品之教。 及诸法皆由此生时。 大迦叶问阿难曰。 云何。 阿难。 增一阿含乃能出生三十七道品之教。 及诸法皆由此生阿难报言。 如是。 如是。 尊者迦叶。 增一阿含出生三十七品。 及诸法皆由此生。 且置增一阿含一偈之中。 便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迦叶问言。 何等偈中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时。 尊者阿难便说此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所以然者。 诸恶莫作。 是诸法本。 便出生一切善法。 以生善法。 心意清净。 是故。 迦叶。 诸佛世尊身. 口. 意行。 常修清净迦叶问曰。 云何。 阿难。 增壹阿含独出生三十七品及诸法。 余四阿含亦复出生乎阿难报言。 且置。 迦叶。 四阿含义。 一偈之中。 尽具足诸佛之教。 及辟支佛. 声闻之教。 所以然者。 诸恶莫作。 戒具之禁。 清白之行。 诸善奉行。 心意清净。 自净其意。 除邪颠倒。 是诸佛教。 去愚惑想。 云何。 迦叶。 戒清净者。 意岂不净乎。 意清净者。 则不颠倒。 以无颠倒。 愚惑想灭。 诸三十七道品果便得成就。 以成道果。 岂非诸法乎迦叶问曰。 云何。 阿难。 以此增一付授优多罗。 不嘱累余比丘一切诸法乎阿难报言。 增一阿含则是诸法。 诸法则是增一阿含。 一无有二迦叶问曰。 以何等故。 以此增一阿含嘱累优多罗。 不嘱累余比丘乎阿难报曰。 迦叶当知。 昔者九十一劫。 毗婆尸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尔时。 此优多罗比丘名曰伊俱优多罗。 尔时彼佛以增一之法嘱累此人。 使讽诵读自此以后三十一劫。 次复有佛名式诘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尔时。 此优多罗比丘名目伽优多罗。 式诘如来复以此法嘱累其人。 使讽诵读。 即彼三十一劫中。 毗舍婆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复出于世。 尔时。 此优多罗比丘名龙优多罗。 复以此法嘱累其人。 使讽诵读迦叶当知。 此贤劫中有拘留孙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尔时。 优多罗比丘名雷电优多罗。 复以此法嘱累其人。 使讽诵读。 此贤劫中次复有佛。 名拘那含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尔时。 优多罗比丘名天优多罗。 复以此法嘱累其人。 使讽诵读。 此贤劫中次复有佛。 名迦叶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尔时。 优多罗比丘名梵优多罗。 复以此法嘱累其人。 使讽诵读迦叶当知。 今释迦文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今此比丘名优多罗。 释迦文佛虽般涅槃。 比丘阿难犹存于世。 世尊以法尽以嘱累我。 我今复以此法授与优多罗。 所以者何。 当观其器。 察知原本。 然后授法。 何以故。 过去时于此贤劫中。 拘留孙如来. 至真. 等正觉. 明行成为. 善逝. 世间解. 无上士. 道法御天人师。 号佛. 众祐。 出现于世。 尔时。 有王名摩诃提婆。 以法治化。 未曾阿曲。 寿命极长。 端正无双。 世之希有。 八万四千岁中于童子身而自游戏。 八万四千岁中以太子身以法治化。 八万四千岁中复以王法治化天下迦叶当知。 尔时。 世尊游甘梨园中。 食后如昔常法。 中庭经行。 我及侍者。 尔时世尊便笑。 口出五色光。 我见已。 前长跪白世尊曰。 佛不妄笑。 愿闻本末。 如来. 至真. 等正觉。 终不妄笑。 尔时。 迦叶。 佛告我言。 过去世时于此贤劫中。 有如来名拘留孙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复于此处为诸弟子而广说法。 复次。 于此贤劫中。 复有拘那含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尔时彼佛亦于此处而广说法。 次复。 此贤劫中迦叶如来. 至真. 等正觉。 出现于世。 迦叶如来亦于此处而广说法尔时。 迦叶。 我于佛前长跪白佛言。 愿令后释迦文佛亦于此处。 与诸弟子具足说法。 此处便为四如来金刚之座。 恒不断绝尔时。 迦叶。 释迦文佛于彼坐。 便告我言。 阿难。 昔者此坐。 贤劫之中有王出世。 名摩诃提婆。 乃至八万四千岁以王法教化。 训之以德。 经历年岁。 便告劫比言。 若见我首有白发者。 便时告吾尔时。 彼人闻王教令。 复经数年。 见王首上有白发生。 便前长跪白大王曰。 大王当知。 首上已生白发。 时王告彼人言。 捉取金镊。 拔吾白发。 着吾手中。 尔时。 彼人受王教令。 便执金镊。 前拔白发尔时。 大王见白发已。 便说此偈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天使已来至宜当时出家我今已食人中之福。 宜当自勉升天之德。 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 离于众苦尔时。 王摩诃提婆便告第一太子。 名曰长寿。 卿今知不。 吾首已生白发。 意欲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 离于众苦。 汝绍吾位。 以法治化。 勿令有失。 违吾言教。 造凡夫行。 所以然者。 若有斯人。 违吾言者。 便为凡夫之行。 凡夫者。 长处三涂. 八难之中。 尔时。 王摩诃提婆以王之位授太子已。 复以财宝赐与劫比。 便于彼处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 离于众苦。 于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 行四等心。 慈. 悲. 喜. 护。 身逝命终。 生梵天上时。 长寿王忆父王教。 未曾暂舍。 以法治化。 无有阿曲。 未经旬日。 便复得作转轮圣王。 七宝具足。 所谓七宝者。 轮宝. 象宝. 马宝. 珠宝. 玉女宝. 典藏宝. 典兵宝。 是谓七宝。 复有千子。 勇猛智慧。 能除众苦。 统领四方时。 长寿王以前王法。 如上作偈敬法奉所尊不忘本恩报复能崇三业智者之所贵我观此义已。 以此增一阿含授与优多罗比丘。 何以故。 一切诸法皆有所由时。 尊者阿难告优多罗曰。 汝前作转轮圣王时。 不失王教。 今复以此法而相嘱累。 不失正教。 莫作凡夫之行。 汝今当知。 若有违失如来善教者。 便堕凡夫地中。 何以故。 时。 王摩诃提婆不得至竟解脱之地。 未得解脱至安隐处。 虽受梵天福报。 犹不至究竟。 如来善业。 乃名究竟安隐之处。 快乐无极。 天. 人所敬。 必得涅槃。 以是之故。 优多罗。 当奉持此法。 讽诵读念。 莫令缺漏尔时。 阿难便说偈曰于法当念故如来由是生法兴成正觉辟支罗汉道法能除众苦亦能成果实念法不离心今报后亦受若欲成佛者犹如释迦文受持三藏法句逗不错乱三藏虽难持义理不可穷当诵四阿含便断天人径阿含虽难诵经义不可尽戒律勿令失此是如来宝禁律亦难持阿含亦复然牢持阿毗昙便降外道术宣畅阿毗昙其义亦难持当诵三阿含不失经句逗契经阿毗昙戒律流布世天人得奉行便生安隐处设无契经法亦复无戒律如盲投于冥何时当见明以是嘱累汝并及四部众当持勿轻慢于释迦文尼尊者阿难说是语时。 天地六反震动。 诸尊神天在虚空中。 手执天华而散尊者阿难上。 及散四部之众。 一切天. 龙. 鬼神. 干沓和. 阿须伦. 加留罗. 甄陀罗. 摩休勒等。 皆怀欢喜而悉叹曰。 善哉。 善哉。 尊者阿难。 上中下言。 悉无不善。 于法当恭敬。 诚如所说。 诸天. 世人无不从法而得成就。 若有行恶。 便堕地狱. 饿鬼. 畜生尔时。 尊者阿难于四部众中而师子吼。 劝一切人。 奉行此法。 尔时。 座上三万天. 人得法眼净尔时。 四部之众. 诸天. 世人闻尊者所说。 欢喜奉行增壹阿含经十念品第二(一)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佛。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二)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法。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三)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众。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除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演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 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四)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除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戒。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除去众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 是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五)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施。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除众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如是。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六)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除诸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天。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除去诸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七)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除诸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休息。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去诸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八)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除诸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安般。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去诸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九)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除诸乱想。 逮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身非常。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得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一○)闻如是一时。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 世尊告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便成神通。 除诸乱想。 获沙门果。 自致涅槃。 云何为一法。 所谓念死。 当善修行。 当广演布。 便成神通。 去众乱想。 得沙门果。 自致涅槃。 是故。 诸比丘。 当修行一法。 当广布一法。 如是。 诸比丘。 当作是学尔时。 诸比丘闻佛所说。 欢喜奉行佛法圣众念戒施及天念休息安般念身死念在后于今我首上已生衰耗毛天使已来至宜当时出家我今已食人中之福。 宜当自勉升天之德。 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 离于众苦时。 长寿王告第一太子善观曰。 卿今知不。 吾已首上生白发。 意欲剃除须发。 着三法衣。 以信坚固。 出家学道。 离于众苦。 汝绍吾位。 以法治化。 勿令有失。 违吾言教。 造凡夫行。 所以然者。 若有斯人。 违吾言者。 为凡夫之行。 夫凡夫者。 长处三涂. 八难之中。 时。 王长寿八万四千岁善修梵行。 行四等心。 慈. 悲. 喜. 护。 身逝命终。 生梵天上。 时。 王善观忆父王教。 未曾暂舍。 以法治化。 无有阿曲迦叶。 知不。 尔时摩诃提婆。 岂异人乎。 莫作是观。 尔时王者。 今释迦文是。 时长寿王者。 今阿难身是。 尔时善观者。 今优多罗比丘是。 恒受王法未曾舍忘。 亦不断绝。 时。 善观王复兴父王敕。 以法治化。 不断王教。 所以然者。 以父王教。 难得违故尔时。 尊者阿难便说偈曰 发布时间:2019-12-05 00:09:53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02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3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