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为何现代人精神如此脆弱? 内容: NEW  BOOK2019《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连载 31往期:《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1《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2《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3《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 》04《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5《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6《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7《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8《胜道宝鬘论》之广释——《宝鬘庄严论》09《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0《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1《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2《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3《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4《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5《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6《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7《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8《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19《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0《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1《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2《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3《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4《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5《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6《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7《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8《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29《胜道宝鬘论》之广释 ——《宝鬘庄严论》30五,思维轮回众生的痛苦可以鞭策修菩提心  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患有焦虑症、抑郁症? 不是因为思维别人的痛苦,而是过于操心自己的痛苦。 担心自己工作不稳定,婚姻不安全,身体不健康,老了没人照顾等等。 其实这都有可能不会发生,但因为我们的爱我执过于强大,所以抑制不住地要去担忧,从而产生负面情绪,最后搞成抑郁症。 佛陀没有得过抑郁症,文殊菩萨以及我们的传承上师们都没有得过抑郁症。 如果我们为了其他众生能如此操心,我们早就是菩萨了。 《入行论》里面说得非常清楚,佛陀放下自己的一切去服务众生、利益众生,最终他自己成就了。 而我们却从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痛苦,全心全意为自己操持,所以流转轮回至今。 我们一直不成功的原因,就在于爱我执太厉害。 普通人会认为,只要处处为自己考虑,自己就会安全。 放下自己考虑别人,自己的幸福就不会有着落。 事实恰恰相反,如果真的能放下自己,一心一意为别人着想,自己所有的事情,都会在无意间水到渠成。 思维其他众生的痛苦,就是修慈悲心。 用我们世俗的话说,考虑其他众生就是换位思考。 佛教称之为自他相换、自他平等。 尽可能少考虑自己,多考虑众生,这样我们就会慢慢变成菩萨。 反之,我们不但变不成菩萨,反而有可能会变成抑郁症患者。 几乎全世界的宗教都会讲不同程度上的爱心、付出与慈悲,但因为缺少了方法,所以很难把一个骨子里面都非常自私的人,转变成一个完全无条件奉献的人。 思考众生痛苦的具体方法,佛教讲得详尽而周全。 菩提心的修法,四无量心的修法都可以。 只有当全方位地了解到所有众生的痛苦之后,我们才开始懂得爱心,才有可能发慈悲心。 当自私在心里根深蒂固以后,不但会伤害其他人,也会让自己不开心。 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对社会、对家庭极度不满,报复、仇恨、抱怨之心油然而生。 因为人类太自私,从不考虑其他众生的感受,所以世界上才会发生那么多过激、极端的恐怖与暴力事件。 真正让我们不开心的缘由,不是别人给我们的不公平待遇,也不是外在的任何事物,而是我们自己的不满。 菩萨或经过大乘训练的人在遭遇不公平待遇的时候,会懂得理解对方,会告诉自己,是贪嗔痴等烦恼病毒扰乱、损害了他的大脑程序,让他的大脑无法正常工作,才会让他做出伤害自己的事情,对方不是故意要伤害自己,他也是被动无助的。 《入行论》中讲得很清楚:一个人拿石头扔我们,我们不会对石头生气,因为我们知道石头不是自由的,是人把石头扔向我们的。 害我的不是石头,而是人。 如果这个逻辑成立,我们也可以这么说:人也是被动的、不自由的,因为人也被内心的烦恼控制了。 因为他有嗔恨心,所以才会打我们。 如果他没有嗔恨心,绝不会打骂我们。 如果要消灭敌人,那应该是他的嗔恨心等烦恼。 如何消灭嗔恨心? 如果我们也睚眦必报、以牙还牙,对方的嗔恨心不但不能消灭,反而会更加增长。 以仇恨无法泯灭仇恨,消除仇恨的,是善良的心。 若能对待对方更好一点,对方心里的嗔恨心就会土崩瓦解,我们就能非常成功地消灭对方的嗔恨心。 佛陀即将成道的时候,成千上万的魔军前来阻挠。 魔军不曾料到,他们扔出的所有刀剑等武器,在佛那里全都变成了鲜花。 这都是因为魔军有嗔恨心,而佛陀没有嗔恨心,只有慈悲心。 慈悲心的力量,能将凶器化为鲜花。 化解仇恨、消灭魔军的殊胜武器不是暴力,而是慈悲。 贪心和嗔恨心的来源,实际上就是愚痴心。 通过以上分析与公案可以知道,我们以前的做法真的很愚昧。 以怨报怨,冤冤相报何时了? 唯有大乘佛法,才能彻底根除怨敌,不会留任何后遗症。 经常会听到有人说,为什么是我得了绝症? 为什么这件倒霉事会轮到我头上? 其言下之意是说,除了自己以外,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倒霉,反正不能是自己。 这种心态多么的自私和病态啊! 很多人会有体验,遭遇不公平待遇本身所带来的痛苦,只占痛苦的一小部分。 由此而衍生的抱怨、仇恨、不满等负能量,早已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给我们带来的痛苦。 嗔恨心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而且会让我们造作恶业,同时还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 遗憾的是,现在家庭、学校教育中能学到的就是自私。 从上幼儿园开始,每个孩子就被一步步培养成自私自利、虚荣攀比的人。 所有的能源、资源,都应该属于自己。 所有的便宜,都应该自己占尽。 所有的亏损,都应该属于别人。 当自私的人集中在一起,就是勾心斗角、相互倾轧。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斤斤计较、处处占先,哪怕坐车、坐船等等,也要让自己坐在最舒服、最安全的位子,绝不让自己吃一点点亏。 试想,如果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这样,就没有人会关心整个家庭,家庭会失去温暖和谐的氛围。 如果全社会的每一个人都这么想,每一个人都缺乏公德心,整个社会必将变得冷酷无情。 如果每个人都不择手段地占据资源、权力等等,饥荒、战争、斗争将此起彼伏,人间也会变成活地狱。 现代人的精神极其脆弱,一辈子学的,都是如何让物质生活更丰富,却没有考虑心灵的成长。 所以,佛陀会让我们换位思考,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如果受到不公正待遇,也可以用因果报应、慈悲心、菩提心或空性正见来化解。 当有人骂自己的时候,不要立即试图还击,而要想想对方为什么要这样,对方的需求是否合理,自己做得是否不尽如人意。 如果可以弥补,就尽量弥补,并在以后的生活中尽量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如果对方的要求太过分,或者如果满足了对方,会伤害更多的人等,就尽量解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不要把鸡毛蒜皮的事情无限放大,最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搞得大家不欢而散。 就像冬天的雪花,如果落在冰冷的石头上,就会很快变成厚厚的积雪。 如果石头是热的,则无论雪下得再大,一靠近石头,就会彻底融化,不留一丝痕迹。 同样,如果我们的心不再冷酷无情,带有爱与慈悲的温度,任何的风刀霜剑,都将转化为修行的正能量。 当我们的心胸足够宽广的时候,任何障碍,都不再是问题。 慈悲心,菩提心,也会油然而生。 To Be Continue当我们的心胸足够宽广的时候,任何障碍,都不再是问题。 慈悲心,菩提心,也会油然而生。 ——慈诚罗珠堪布长按二维码关注 发布时间:2019-11-28 05:33:34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0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