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愿我交往何人时,视己较众皆卑下 内容:      视己       较众       皆卑下     \\\我们无论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间,跟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什么样的心态。 带着  谦卑的心态  对待所有人 世间人会是什么样的心态呢? 譬如:无论事业上也好,学习上也好,如果别人比自己强一点,就会嫉妒、不高兴;如果别人与自己不相上下,就会想方设法超过他;如果别人不如自己,就会寻机侮辱对方。 刚刚相处的时候,不一定立即看得出来;时间久了以后,这些心态就会慢慢出现。 凡夫基本上离不开这样的心态。 这不是我说的,而是佛说的,佛经上多次提到这一点。 但是大乘佛法却告诉我们,在和任何一个人相处的时候,要发自内心地认为,在所有人当中我是最底层的人,我不如所有的人。 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这样我们就不会有骄傲自满的心态,才不会去欺负任何一个生命。 不过,这种心态必须发自内心,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倘若心里自以为了不起,却表面上说自己是最差的、最弱的,只是虚伪地做个样子给别人看,就不符合大乘精神。 所有的生命,包括蚂蚁、蚯蚓等等,对我们的恩德都是很大的,虽然也许在这一生当中没有给我们带来什么,但在整个生命轮回当中,这些蚂蚁、蚯蚓等等却给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利益,而我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些众生的呢? 在流转轮回的多世累劫当中,我们有些时候是去杀这些众生,有些时候是去骂这些众生,伤害这些众生,偷众生的东西等等,就只会这样对待他们,而不会有其他作为,哪怕只是在这一生,我们也伤害了很多很多的众生。 名利、金钱  皆为骗术 汉地的学佛人很多都不是从小就开始学佛的,除了一些小孩子以外,都是半路学佛的,虽然在此之前,我们不是什么屠夫、妓女,但现代人的生活,却总是跟“点杀”等残忍字眼连在一起的,即使现在我们也学佛了,听了很多法,学了很多大乘知识,但我们现在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证悟呢? 如果什么都没有的话,我们不是最差的又是什么呢? 我们才不能认为,因为我有钱、有权、有名,所以不是最差的! 现代人就是这样,有了一点钱、一点权、一点学问,连走路的方式都不一样了——趾高气扬、不可一世,大乘佛法最反感的就是这些做法,有了这样的心态,就永远也不会成为一个修行人。 名利、金钱到了关键的时候,能起什么作用呢? 你们可以想想,全世界最富有的富翁倒在病床上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 他的钱可不可以帮他解决什么问题呢? 根本无法解决! 那个时候,他和最贫穷的老百姓所面临的都是一样的,名利、金钱等等,只是一套用来欺骗我们的骗术而已! 中国联通的广告词——“沟通从心开始”表面的沟通实际上都是虚假的、骗人的,这些骗局不但对整个生命没有好处,而且还会导致很多的不利因素。 虽然大乘佛法并不是说什么事情只是心里想想就可以了,仅仅将菩提心停留在口头上或思想上,而没有实际的行动是不行的,但真正的菩提心却不在于外表,而在于内心,第一步一定要从心里开始,之后才是外表上的实际行动。 没有发自内心的一举一动,都是虚伪的,整个佛法都不欢迎、不提倡这一点! 当然,我们在实际行动上,也是有过程、有次第的,不是今天发了菩提心,明天就要把身体也布施了。 有了内心的愿望以后,行为方面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佛也没有要求我们一定要度化所有生命,这个佛也做不到,我们更做不到! 但是,如果有了这样的心,根据自己的力量去利益众生,就基本上达到了佛的要求。 大乘佛法的宗旨,就是真心实意、全力以赴地服务于所有生命——不是全人类,而是所有的生命! 这也不是说,从今天起,大乘修行人就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情,不能吃好的东西,不能穿新的衣服,不能住舒适的房间,全部都要过原始生活。 佛没有这样要求我们,即便是要求了,我们也做不到。 佛要求我们,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方面,不需要太大的投入。 只要有了利益众生的发心,基本的、朴素的生活条件自然而然就会具备。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的力量、精力没有投错方向,不但自己的事情会成就,众生的事情也会成就的。 从有史以来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金钱、名利,或者子女、前程等等,但是每个人却最多只能得到一个临时性的结果——短暂的幸福、健康、升官、发财等等,然而,当他们离开人世间的时候,却不是开开心心、心满意足地走的,而是在心不甘、情不愿的前提下,死不瞑目地走的——他们最终失败了。 因为他们的力量投错了方向,所以最后也不会有任何结果。 就像投资商投资错了,最后一无所获一样。 投资商的失败只是钱收不回来,这没有太大的问题,而我们所投入的,却是生命与毕生的精力,假如我们投错了,就是惨重的损失,巨大的失败!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慈诚罗珠堪布 发布时间:2019-11-15 16:54:08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15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1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