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索达吉堪布告诉你念珠的那些事儿 内容:  什么是念珠      藏文中,念珠叫“长瓦”,有惦念、想念、忆念的意思,也有相续不断的意思。 代表恒常不断地忆念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或者上师、本尊、空行、护法恒常不断地垂念于我,赐予悉地和智慧。 这是一种重要的法物。 看见有人随身携带着念珠,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修行人。 而一个自称修行多年的人,如果身上连一串念珠都没有,会让人感到怀疑。 虽然这不绝对,但也可以作为推断的根据之一。 念珠的分类  念珠可按照息、增、怀、诛四种事业来分类。 修息业的念珠,是白色,如砗磲、水晶、钻石、珍珠,可以净除业障;修增业的念珠,是黄色,如黄水晶,可以增上财富、福德;修怀业的念珠,是红色,如珊瑚、玛瑙、红宝石、红水晶,可以怀摄人或非人;修诛业的念珠,是蓝色、绿色或黑色,如蓝宝石、绿松石、青金石,可以辟邪、遣除违缘。 比如,修金刚萨埵忏悔罪业时,就用白色的水晶念珠;修黄财神法,增上福德时,用黄色的念珠;念大自在祈祷文时,用红色的念珠,法王如意宝的念珠也多是红色;修忿怒莲师的法门时,用蓝色、绿色或黑色的念珠。 而天珠、菩提子做成的念珠,适用于各种事业。 有些大德修不同法时,用不同的念珠。 以前白玉派的一些上师,有一大口袋的念珠,修不同本尊就选相应的念珠;也有些上师只用一串念珠,修所有的法。 念珠的颗数      经典中讲到,念珠最多的有1080颗,最少只有十几颗。 桑吉朗巴的伏藏品中说,息业100颗,增业108颗,怀业50颗,诛业60颗。 唐密中还有1080颗、108颗、54颗、27颗等不同分类。 比较常见的念珠数量是108颗,还有106颗等。 一般来说,念珠的数量不够或多出几颗,没有太大关系。 念珠用的时间长了,也许会断掉,不小心丢几颗。 念珠断了的话,很多人都会到处捡,不过也有例外的。 听说有个日本和尚对威仪很重视,一次去演讲,念珠断了,下面的人都在帮忙捡,他却如如不动,就像没有发生一样。 在藏地,很多人认为,念珠最好不要是99颗,因为这不满100,意味着愿望不能圆满。 不过,这只是一种民间说法。 念珠的串联方式   串念珠的线,粗细、长短都有讲究。 按照密续的观点,线太粗,会使修行招致违缘;太细,无力成办事业;太长,耽误修证圆满;太短,则会妨害寿命。 现在有些念珠,用弹性线来串,念的时候不太好用,可能比较方便当饰品吧。 念珠佩戴方式       念珠放在身体的不同地方,表示不同的加持。 比如,放在头顶上,可以遣除身体的障碍;挂在脖子上,可遣除语言的障碍;绕在手腕上,则可遣除心和风脉明点的障碍。 拨念珠时通常用左手,很多经续都提到了这一点。 特殊情况时,也可以双手在胸前拨念珠。 现在有些人喜欢用右手,这也许没有很大问题,但一般经续里都说用左手。 开光加持      给念珠开光时,可以将念珠盘起来,母珠竖在中央。 念空性咒,将一切万法观为空性,观想自己的眉间、喉间、心间分别有嗡、阿、吽三字放光,从清净刹土迎请本尊,融入念珠。 之后念诵“嗡阿吽”108遍,再念字母咒、缘起咒等。 平时使用念珠时,可将母珠观为主尊,其他小珠观为眷属。 比如,修阿弥陀佛法门时,将母珠观为阿弥陀佛,小珠观为观音菩萨等。 念珠的功德      念珠相当于修行人的所依,如同军人的所依是军徽,医生的所依是白大褂。 作为一个修行人,念珠是一种身份的标识、修证的表示。 念珠还被称为三宝的所依——母珠代表佛宝,线为法脉不断的法宝,一颗颗珠子是僧宝。 使用念珠就是在忆念三宝,也是皈依三宝的象征。 在汉传佛教史上,最早使用念珠并有明确记载的,是唐代的道绰和尚。 《续高僧传》记载:道绰每日念阿弥陀佛7万遍,最初以麻豆等记数,后来又用木槵子串成念珠用以念佛。 作为修行人,念珠应该不离身体。 平时戴在脖子上,睡觉时放在干净处,不能跨越、踩踏,要当成佛像、法宝一样恭敬,因为它是功德所依。 《佛说木槵子经》中说:若想遣除烦恼障和报障,可用108颗木槵子(印度的一种植物,用其他材质也可以)串成念珠,念诵三宝名号,十遍、二十遍、百遍、千遍,乃至百千万遍。 若能念万遍以上,众生听到此人的名字,生一念随喜心,“未来生处,常闻十善”。 可见,一个人念的咒语佛号越多,功德越大,不但自己能得到加持,还可以为别人带去殊胜利益。 唐代高僧不空翻译过一部《金刚顶瑜伽念珠经》,在经中,毗卢遮那佛让金刚萨埵菩萨讲解念珠的功德。 其中提到,母珠代表无量寿佛,绳线贯串代表观音菩萨,使用念珠时不能越过母珠,不然会犯越法罪。 当然,关于这个问题,汉地、藏地都有不同的说法,一些大德说可以越过母珠,他们也有自己的一些依据。 《较量数珠功德经》中,文殊菩萨还讲过念珠不同材质的功德,其中功德较大的是水晶和菩提子,前者能令功德成亿倍增长,后者则是无量倍。 法念诵佛号心咒,行住坐卧不管是善是恶,所得的福德都与念诵佛号心咒没有差别,获福无量。 可见,念珠的材质比较重要,同时来源也非常关键,若是来自殊胜的圣地或上师,加持力会比较大。 随身带念珠      佛教徒最好能随身带着念珠。 现在许多不信佛的人,比如明星,也喜欢戴念珠,把它当成一种时尚,或者善良的标识。 当然,作为佛教徒,不能只把它当装饰品,而应当成一种最方便的修行工具。 以前在学院,法王如意宝经常要求大家带念珠。 法王不论去哪里、做什么,也不会忘记带念珠,比如要演讲时,站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拿念珠。 可有些人学佛多年,却觉得念珠和自己无关,很可惜。 记得有一次,我们十几个人去拜见法王,法王突然挨个儿检查有没有带念珠,没带的人都吓坏了。 所以法王在世时,五明佛学院的僧众都是念珠不离身。 但现在,带念珠的修行人越来越少,带苹果手机的越来越多。 希望这次开示以后,大家能经常带着念珠。 如果身份不方便或环境不允许,可以带个计数器。 但从功德上讲,还是念珠好一点。 我是喜欢带念珠的。 有时候去大学演讲,他们要我取下念珠,说拿着念珠,宗教味太重了,最好以学者的身份演讲。 我回答:“我是一个拿念珠的学者。 ” 其他宗教也有念珠      其实,不仅佛教中有念珠,其他宗教也有。 道教的念珠是81颗,代表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伊斯兰教是33颗,念3圈是99,代表真主阿拉的99个名字;天主教的玫瑰念珠,有59颗,用来念诵《圣母玫瑰经》。 我曾发过一条微博,跟其他宗教的念珠有关:一位大学生登上火车,见一老人手执念珠念念有词。 学生说:“你还信这过时的东西? ”老人:“我信。 ”学生:“去了解了解科学对它的解释吧。 ”老人:“我不懂这方面的科学。 ”学生:“请留下地址,我寄些书给你看。 ”老人递上一张名片,学生接过一看,脸一下子就红了。 名片上写着:路易士·巴斯德,巴黎科学研究院院长。 其他宗教的念珠,肯定有其意义所在,这一点毋庸置疑。 而佛教的念珠,我认为有极大的加持力,可用来念佛号心咒、修上师瑜伽,是与上师、本尊、修法相应的缘起物,也是三宝的所依,依靠它,能增长自己的慈悲和智慧。 发布时间:2019-11-12 03:43:02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17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0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