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艾滋病感染人数快速增长的背后真相 内容: 摘要:“我不敢安静下来,如果这样,马浪就迅速占据我整个脑海。他毕竟是我爱的男人,我现在为止惟一的爱。” 00“我不敢安静下来,如果这样,马浪就迅速占据我整个脑海。 他毕竟是我爱的男人,我现在为止惟一的爱。 ”她害怕父母同学亲戚知道自己得了艾滋病的事实。 她曾经安慰自己,父母在遥远的西安下面的一个城市,是不看报纸和杂志的,也不会上网;她害怕失去目前可以隐藏自己身份的工作和生存环境,她不知道究竟哪里可以容忍她以一个艾滋病人的身份坦然而正常的存在和生活。 01《南方人物周刊》做了思想准备,如果朱拒绝公开自己的病情,将随时准备放弃关于这个女大学生的故事,这取得了朱的信任。 人物周刊:这几天,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几天? 朱力亚:追究起来,我的人生其实是在2004 年 4月3日那天下午开始改变的。 我们老师的一句话:“你知道吗? 他感染艾滋病已经发病了。 ”这句话,完全改变了我的人生走向,包括我生命的长短。 马浪, SYDNEY,巴哈马人,27岁,一所著名大学的医学留学生。 当时不知道是艾滋病,觉得是肺结核,从2003年11月开始我就发现他肺部感染了,我当时以为上火啊什么的。 2004年开学,他的病还是那样。 他打电话告诉我,他病了。 那是4月2日,我帮他洗衣服。 我和他,最后一次发生关系。 第二天他说去北京,我说去北京干什么,他说办点事。 4月3日早上他走了,下午那所大学外事部门通知我们学校外语系找我。 我就此和痛苦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 4月4日早上,在几个老师的陪同下,来到了疾病控制中心,我当时真的不想检查,就想迷迷糊糊地过去——如果不检查的话可能还有一丝幻想,不至于对自己打击这么大。 那个大学的外事处通知我们学校校办,只有系书记、学生处处长他们俩知道,当然,后来校长也知道了。 他们说检查一下,没有的话更好,有的话就要及时治疗……人物周刊:4月3日你开始怀疑自己携带了病毒? 朱力亚:我很敏感,感觉误差一般很小。 我自己知道自己做了什么。 我活23岁了,我对未来的最坏最坏的打算也没有想到是这样一种结局,现在我的生命和人生已经定性。 我觉得我离这个世界越来越远。 人物周刊:你的世界开始下雪。 朱力亚:那种感觉呀,我现在演还演不来(笑)。 我回到公寓,站在窗边,想结束生命马上就可以跳下去了。 学校让我住学校招待所,不让住学生公寓了。 那天晚上很难忘,正好又是雷雨交加,风很大。 我很困,但就是闭不上眼。 说话说到零点。 老师陪着,我都没有说真话。 我需要正视可怕的现实——我很害怕,会失去学业,会被开除。 学校把结果保密到6月份,怕我受不了。 其实,我最后知道结果,反倒没有反应了。 人物周刊:你发现感染病毒一周年,你身体有什么变化? 朱力亚:2004年初我也病了。 我发过一次烧,全身一点力气都没有。 估计那个时候HIV病毒开始在我的身体里扎根。 因为我们几乎不使用安全套。 一年来我健康得像头牛,HIV在我身体里睡大觉,还没有打扰我,和过去没有什么两样。 变化的是精神和心理。 我一直生活在一个黑暗的世界。 人物周刊:你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 朱力亚:我一上大学就认识他了。 截至2004年以前那两年,我感觉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我惟一不能原谅的就是他没有跟我说实话,他走的那一刻都没有告诉我真相。 事实上,说给我听,也只是证实一个早已存在的事实。 也许他不想让我过早地承担痛苦。 2004年9月,我委托中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的一个朋友到中国外事部门帮我查一下马浪是否回国了,别人不敢查,因为总有人问为什么查这个人,我心里确实比较恐慌,我想不查算了,像大海捞针。 事情发生后,别人都说我很傻,我觉得感情上不需要有什么包装。 他的优点、缺点,他的好、坏,都是我记忆中最珍贵的财富。 虽然是个悲剧,但经过是丰富多彩的,我度过了我人生中最快乐的时光。 人物周刊:美好的相爱过程。 朱力亚:(笑)也许是怪我英语太好了吧,如果我不会英语,我的人生不会有这么巨大改变。 我帮他太多了,帮助他交流、帮他买东西,带着他旅游。 怨就怨我选择了语言吧。 有人说,你这是在找理由。 这个悲剧是我自己制造的。 我喜欢和比我强的人交往,因为从他们的经历和学识,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有一天,我和我的外语系老师在外面散步聊天,老师就说了一个玩笑话,“我有个朋友以前英语很差,找了一个外国男朋友,进步很快。 ”这个玩笑也就一直藏在心里留着。 如果说有功利性,也就是想利用他学好英语。 2002年9月开始认识。 我不会轻易地去喜欢别人。 我的感情很难激发出来,一定要到十拿九稳值得为他付出。 9月份见了面之后,一直电话联系,等到10月才又见面,我一直不敢去。 2003年3月份开始相爱。 不管是恋爱,或者是发生关系,这都是我的第一次经历。 我的爱情和一般的中国女孩子一样,并不因为他是外国人就有不同,快乐,轻松,投入。 一个中国女孩子每天拿一本英语书是多么枯燥的一件事,但是和外国人在一起的时候,和他在一起每一分钟你都在进步,感觉很放松。 人物周刊:老师是如何看待你的异变的? 朱力亚:2004年4月3日下午,系党支部书记在一个很大的办公室和我谈话,空气安静得让我不安。 他绕了很大很大的圈子,一直谈到晚上。 他问我万圣节过得怎样,问我是不是有一个外国男朋友。 最后他就问我到什么程度了,有没有发生关系,我说没有。 他说,你知不知道,他已经到了艾滋病晚期? 他也已经看出来了。 他哭了。 我看出来,老师是爱护自己的学生的。 老师问我,难道不恨他吗? 我说如果人的头脑里都是仇恨多痛苦呀,多想想爱的话心里会好受一些。 恨对此刻的我还有什么意义? 我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时间比较有限,哪里还有时间去恨? 人物周刊:你从老师和同学视野中突然消失了,他们怎么想? 朱力亚:他们都以为我出国了。 我这个人有点离奇,做什么他们都不会怀疑。 我在学校还是很风光,很popular(受欢迎)。 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来在校园里头看英语呀,很精神,有时候课不多就出去逛逛街。 学习也没有耽误,工作还有恋爱都是齐头并进。 人物周刊:你在大学有好朋友,一旦他们知道你是感染者,你能想象他们的反应吗? 朱力亚:我一直没想过要告诉他们。 万一他们有一天通过别的途径知道后,他们还是会恐惧。 他们会想起和我在一起的细节,我希望他们会回忆到我在细节上保护他们。 比如吃饭。 我从不在他们那边夹菜,吃得很少很少。 也假装自己吃饱了。 和他们一起,我很痛苦。 我不能伤害他们的感受。 我希望他们看了报道后,相信我话之诚,我言之善。 他们永远不会从我身上感染到HIV。 我还想请他们原谅我:我之所以没有告诉他们,是不想失去这个世界上我为数不多的朋友。 人物周刊:你和别人一样,不敢说一句真话。 撒谎是你保护自己的武器。 朱力亚:我戴着面罩,把痛苦埋得很深很深,不让别人看到。 我经常和爸妈打电话,问他们的情况,撒娇、把我最快乐的事情告诉他们。 如果没有,就编一些快乐的事情给他们听。 我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在他们心目中,我过得好,赚钱多,他们就开心了。 但在家里怕他们发现我身心的变化。 这样保护自己很难受,不断地用一句话来圆另一句话,自己成了一个撒谎的专家和欺骗的高手,可以做高级演员了。 撒谎可耻,但我们的社会还没有真正学会如何对待一个病毒感染者。 我很痛苦,但表面还装出很愉快的样子。 当学校通知我父母到学校,我对父母撒谎的时候,心很碎。 我必须要欺骗他们。 是时候了。 现在我全部告诉别人我的故事。 我要卸下伪装的重担。 人物周刊:如果你想给中国大学生、年轻人说话,你最想说什么? 朱力亚:我最想说的是,谈恋爱我不反对,但一定要把握住自己。 希望全国的大学生兄弟姐妹,一定要清醒。 我想告诉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性开放已经20年了,该收了,我们也该清醒了。 人物周刊:觉得很多事情想做已经来不及了? 朱力亚:是的。 很多事情可以去 做,但对我没有意义,对别人倒是有意义的。 如果能够为我们国家AIDS的防治做点事情,能让人有健康心态去面对它,也算是尽力了。 我公开自己,是为能拯救健康的人而公开,而不是为某个AIDS病人。 让健康人不要遇到这个敌人(HIV),现在我们打不过它。 作为一个前途未卜的感染者,我呼唤让别人远离高危环境。 人物周刊:你说自己作为一个病毒的受害者,并不想报复任何一个人。 在道德上谴责过自己吗? 其实你手中也有一把刀。 朱力亚:报复是一种可耻的手段,不论是报复什么。 这样做是恶性循环,也是不健康的行为。 这把刀还是扔掉吧。 人物周刊:你的生命曾经鲜花烂漫。 朱力亚:人生本来短而短,何必弄得烦呀烦。 一个很明确面对死亡的人,金山银山都不重要,也不需要社会给予多少的关爱,真正需要的是内心的安宁。 我也曾经绝望过,就像是灵魂出窍。 我用张海迪的一句话来描述我对现实的态度:“对生命无畏,对离去无畏。 ”人物周刊:你觉得现在活着,或人生的意义、价值是什么呢? 朱力亚:我现在没有资格谈幸福和人生了。 我的幸福消失了人物周刊:最后有一个残酷的问题,如果艾滋病威胁到你的生命,那么你如何安排你的人生落幕。 朱力亚:只要过得快乐,活个七年八年也就够了。 我如果真的死于AIDS,我要很完美地过完自己剩下的日子。 不知道能否做到。 我死前,一定要穿一套漂亮的衣服,做一个发型,化上浓妆,站在WHO(世界卫生组织)或者别的工作室里,向全世界的人大声宣布:朱力亚的悲剧要结束了! 预防艾滋病义不容缓! 02这是发生在2003年的故事, 而今,校园艾滋成为了越来越值得关注的话题。 在华东某市疾控中心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工作人员登记了一名大学生的个人信息:男,19岁,第一次检测……对华东某985高校学生刘明(化名)来说,这一年是他人生的分水岭:藏在他体内的艾滋病病毒被发现了。 这种可怕的病毒什么时候进入了刘明的体内? 他很轻易就想了起来,那是大一下学期末。 期末考试前的压力,让他和几个好友在周末去通宵网吧放松了一下,凌晨又到KTV,3罐啤酒下肚,迷离灯光下,他和一位刚认识的同性纠缠在了一起. .. 《春光乍泄》剧照而那天距离他结束高考,整整一年。 高考时,刘明曾是父母乃至学校的骄傲。 他是高中母校当年考进985大学10名考生中的一个,成绩623分。 学校光荣榜里,他的照片依然在激励着学弟学妹,但现在的他却不得不作为AIDS(艾滋病)患者休学治疗。 刘明的事,并不是个例。 最近,网上流出一份数据表格:上面表格中的数字含义,说出来后很扎心。 这是西北地区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最新公布的该省累计感染HIV(艾滋病毒)人数前15所高校名单。 出现在名单中的大学,既有985名校,也有民办高校。 每所大学的数字并不多,在现在动辄学生三四万人的大学里,比例不过千分之几。 “感染基数虽小,但增长速度特别显眼。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疾控)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1年起,青年学生艾滋病新发感染数以每年约30%的幅度增长,2014年的增幅更是接近60%! 再看一组细思极恐的数据——前段时间,上海部分高校新增的“艾滋病检测包”自动售卖机,在上架当天就引起了学生们的疯狂抢购! 其中,上海*济大学“表现抢眼”,不出6小时,全部卖光。 而检测结果也非常不乐观,多名学生被检测出HIV呈阳性。 染病比例之高,让人不禁反思,现在的大学生究竟怎么了? “象牙塔”,“艾滋病”,这两个本应毫无瓜葛的词汇,如今竟被一串串急剧攀升的数字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这里可是大学啊! 印象中纯洁的校园,如今到底是怎么了? 人民网之前曾发布一个新闻,《南昌高校学生艾滋病例135例》。 在北上广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涨的同时,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学生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比如湖南大学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 (注:湖南省2007年报告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例,2015年累计报告536例。 其中2014年138例,2015年154例)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扣除检测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 这些还只是有记录的数据。 没被发现的、未登记的,还有更多,可谓是触目惊心。 如此发展下去,后果可谓不可想象! 性教育在中国是个讳莫如深的话题。 不论家庭,还是小学、中学,甚至大学。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轻人对于性话题及性行为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2015年,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西安等34个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级进行摸底调查研究显示: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60. 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 1%接受婚前性行为,近七成大学生接受未婚同居行为。 大学生的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虽然趋于开放化,可是对于性病知识的缺乏及预防能力却令人堪忧。 性知识的缺乏,加上突然到来的自由,让不安全的性行为在高校校园里如脱缰的野马。 高校学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处在青春期迈向成人社会的十字路口。 他们刚刚告别残酷的高考,高中期间严格的管理、无尽的考试和家长老师的约束突然没有了,在相对包容的“象牙塔”里,一些大学生刚从高中学业压力释放出来。 他们对性行为(尤其是同性性行为)感到新鲜,就想“尝试一下”,但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是青年学生群体艾滋病疫情的一大特点。 ”原国家卫计委表示,从2008年到2014年,青年学生中新报艾滋病感染数从482例上升到2552例,其中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58. 5%飙升至81. 6%。 对高校来说,由于大量同性异性同龄人聚集,在看似平淡的人际交往的掩映下,高校的“同志”们各有自己隐秘的社交网络。 西安南郊某高校22岁男研究生小东(化名)怎么也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感染艾滋病。 “一直不敢也不想检查,总觉得距离我很遥远。 ”外表斯文的小东说,他在读研前就比较喜欢男性,“男友”都是经网络认识的,通过QQ聊天,等聊得投缘后就约会。 “有四五个,长的交往几个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问名字,也不用安全套。 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还有人因为自己而感染。 《春光乍泄》剧照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离艾滋病很远,不会被感染。 广州高校大学生防艾公益组织介绍,大学生“男男”之间没有避孕需要,大多不会采用防护措施,导致“男男”成为大学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体。 调查由某情感App进行,对象为该App 3000万的用户(其中包括36%以上大学生用户)、20000份网络调查以及高校大学生的电话采访。 前不久,有个视频在微博上传疯了。 一男子和一名女生发生关系后,告诉该女生,自己是艾滋病毒感染者。 得知真相的女子全然崩溃,蹲在墙角绝望的呐喊听得让人揪心。 当女孩得知他有艾滋病时,第一反应还以为他在开玩笑。 可谁知渣男却云淡风轻的说:“我骗你干嘛? 我真的有艾滋。 ”这语气,似乎并不是传播了艾滋病毒,而是告诉她,你被传染了感冒,多喝两口热水就会好了一样。 而男孩呢? 还在边上拍下现场的“战果”视频,云淡风轻地说出丧尽天良的话。 这里绝没有歧视艾滋病患者的意思。 但确有极个别艾滋病患者有非常邪恶的想法:你不让我活,那大家一块死。 于是,他们疯狂出没在社交场所,主动“约”陌生人,目的只有一个:拉你垫背! 你以为你遇到了真爱,谁料想他手里拿着“镰刀”,你想要的只是一场爱情,而他想要的却是你的命。 然而,这样的事件实在太多。 每到特殊节日,大学旁的小旅馆也必定爆满。 于是,在高校周边、工厂周边小旅馆糟糕的卫生条件下,艾滋病的温床迅速滋生。 性是美好的,但同时也是危险的;多一个性伴侣,就多一份危险;多一次危险性行为,就多一分感染艾滋的概率。 所以请记住一定要坚持洁身自爱! 一定要记得使用安全套! 如果与疑似艾滋病人发生了关系,72小时内找当地疾控中心或大型医院服用“阻断药”,可以有很大几率防止感染艾滋病。 最后给大家一个最重要的提醒: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不管读大学还是高中,切勿让你的冲动,毁了你的后半生! 素材综合编辑自网络, 仅作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络删除。 发布时间:2019-11-11 10:00:41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7:18 来源:素超人 链接:https://www.suchaoren.net/wei-10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