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传承及发扬
发布时间:2023-01-16 09:09:57 | 更新时间:2024-03-17 13:52:32 | 来源:素超人

图片

佛弟子

佛陀入灭以后,遗教由信徒们负责宣扬,佛教才流传下来。这种伟大的志愿和工作,是每个弟子应该有的。

佛徒有两种:出家的和在家的。

出家的僧众,男子叫「比丘」,女子叫「比丘尼」。他们求道心切,宁愿舍离世俗的繁荣享受,甘心过着清淡的生活,遵守严谨的戒律。他们的志趣高洁,理想伟大,要解脱生死,要成佛来普度众生,是众生的模范。

在家的佛徒是居士,男子叫「优婆塞」,女子叫「优婆夷」。他们信受佛陀的教化,舍恶行善,选择各种有益世道的职业,做着利己利人的工作。

出家佛徒和在家佛徒,都各有弘扬佛法和利益众生的责任。

佛法

释尊行化,垂四十九年。讲经三百多会,内容丰富。依据释尊体验到的真理,生命轮回延续,决不只一期存在。凡有生命就会作业,业时常伴随着生命出现,其中有善业,有恶业。过去的业,引生现在的结果;现在的业,又引生未来的结果。这样,互相引生,组成无穷的业海和无尽的生命之流。

纵然人间有许多苦恼,可是释尊并不教人厌世,亦不主张悲观。因为佛陀观察到轮回有解脱可能,因而苦恼也有穷尽的一天。

他教人面对现实,分析苦恼的成因,探讨灭除苦恼的方法,证知脱苦以后的境界。这样,未来世无限光明、圆满的生命,实在并不难得。

解脱苦恼的方式有无数,简单而扼要的是: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此外的教法也应该遵守。如:

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贪、不瞋、不愚痴。

八正道:正见、正业、正精进、正思惟、正命、正言、正念、正定。

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

遵守释尊的教训,处处光明,时时安乐,世世减少烦恼。到生命最纯洁的时候,功德、福慧,圆满极了,就可以随心所欲的去做更伟大、更庄严的事业。

皈依三宝

佛教称佛陀、佛法、僧众做三宝。

皈依是皈顺、依靠的意思。初学佛的人,信心未坚定、能力未充实、要皈依三宝,得到三宝的庇护和指示,导上正途,成就道业,这就是皈依的意思和功效。皈依佛:除了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可以皈依其他一切的佛,例如药师琉璃佛、阿弥陀佛等都是。因为一切佛的人格、功德、事业和其他一切都相等,堪做众生的模范。

皈依法:法是指导我们学佛、做人的方法,佛陀畅释宇宙、人生的道理,又制定五戒、十善、八正道等戒律,给佛徒皈依奉持。

皈依僧:僧众虔诚学道,继承诸佛、菩萨的志愿弘扬佛教,他的责任大、志气高,值得敬仰。

社会环境复杂,有善人、有恶人,生活其中,如果没有正确的信仰,很容易受到坏的影响,误入迷途。三皈依,理想高尚,目标正大。信仰三宝,前途光明、幸福。

我们快快肯定信仰,皈依三宝,为自己做人的最高准则吧!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是长寿、光明的意思。他和释迦牟尼佛同是三界导师,四生慈父,人天救主。当阿弥陀佛从前修菩萨行时,发大宏愿,为众生建设一个安乐的净土。据佛经记载:净土的环境华丽、清净,万宝庄严,众生都是善良正直的,身体已无生、老、病、死各种苦恼,心灵也没有贪欲、瞋恚、邪见、骄慢等烦恼。众生在那里接受佛的教化,和善人作伴。在净土进修成功,再来世间,普度众生。

是善人才可以往生净土,在观无量寿经说:「一、皈依三宝,二、发菩提心,三、孝顺父母,四、修持十善。再加以日常念阿弥陀佛,怀想他的庄严、伟大的事业,学习他的榜样,多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自然得到阿弥陀佛的护念,投生净土,身心安乐。释尊曾为弟子介绍阿弥陀佛的故事,汇集起来,就成了著名的阿弥陀经。

节录「阿弥陀经」。

彼佛何故号阿弥陀?舍利弗①,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又舍利弗,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祇劫②,故名阿弥陀。

舍利弗,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③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

舍利弗,彼佛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④,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舍利弗,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舍利弗,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若有众生,闻说是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本篇文章是从佛教的阿弥陀经里节录出来的。阿弥陀经主要的内容是在叙述西方极乐世界的情形,以及念佛的好处,同时也提到了我们凡夫要如何前往极乐世界的方法。在中国,由于历代高僧的提倡,念佛法门成了一个很受欢迎的法门。

注解:

①舍利弗是释尊大弟子,释尊说阿弥陀经时,舍利弗在当场,所以释尊时常提起他的名字。

  ②阿僧祇劫即是无量长期的时间。

  ③声闻是学小乘的圣人。

  ④阿鞞跋致即是意志坚定、道心不退转的菩萨。

  ⑤一生补处,意思是一转生就成佛。

提示:您可以通过浏览器菜单选择“文件 → 打印 → 另存为 PDF”来保存本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