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一般佛教徒所说:释迦牟尼佛当初开悟的时候,本来是想转根本法轮,讲《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可是这种高深的至理,一般俗耳是很难听得进的。因此,这才不得不方便权巧地从基层方面著手,先讲小乘的《阿含经》,然后从小乘进入大乘而说方等诸经,更进一步地讲《大般若经》。这些都是进入大乘实教的方便,最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说《法华经》,才算是真正达到佛陀传道的目的。
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除了最初在华严会上所说的以外,其他中间所说的教法都是枝末法轮,最后到法华会上才是转根本法轮,所谓「摄末归本法轮」就是指此。由此可知,《法华经》在一切经中是占有如何重要的地位了。
关于《法华经》,在印度很早就有世亲菩萨的注释了。在中国涅槃宗的法云法师有《法华义疏》,三论宗的嘉祥大师有《法华义疏》,法相宗的慈恩大师有《法华经玄赞》,禅宗的戒环禅师有《妙法莲华经解》。他们都是各依自宗的教义来解释《法华经》。当时的智者大师以这部经为中心,别开一宗,是名法华宗,并著有《法华玄义》、《法华文句》、《摩诃止观》三大部。
由此看来,这部《法华经》,不管在佛教的哪一宗,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谁都不会忽视这部经的价值。
摘自:星云大师《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话》